評彈中有兩部書是我不太喜歡聽的,原因都是「殘孤八啦」,也就是故事太過淒慘,主人公太多作孽,這是編書的問題。嚴格地說,《玉蜻蜓》也是一部苦書,怎麼不苦啊?男主十六歳命喪庵堂,兩女主一個十六歳做了暗孤孀,另一個更是十六歳生養遺腹子還要與兒子分離十六載,男女配角也是波折不少,但是整部書苦書趣說,加入了《醉打巷門》《貼無頭榜》《算命》《關亡》《搶救三娘》《騙上轅門》等許多讓人捧腹的情節,整部書就平衡了起來,得以成為經典流傳。
我不喜歡的那兩部,一部是《啼笑因緣》,張恨水的名作改編的作品,不知為什麼,電視中放開篇,經常會出現「啼笑姻緣」的字樣,安徽省黃梅戲團,簡稱「省黃」的那家,更了排了部叫做過《啼笑姻緣》的書。
原著其實是挺單薄的,說是杭州官二代富二代樊家樹,到北京考大學,結識了賣唱的美女沈鳳喜,出錢給沈鳳喜全家租新房,並打算送沈鳳喜去讀書。後來陰差陽錯,沈鳳喜被軍閥娶回家做了妾,但是依然與樊家樹約會舊情未斷,就將沈鳳喜給逼瘋了。最後,樊家樹娶了與沈鳳喜容貌一模一樣的富二代何麗娜,真是所謂郎才女貌、郎情妾意、門當戶對、強強聯手,留沈鳳喜在精神病院中……這部書很喜,又穿插了大量北京方言、山東方言的模仿,弄得一部書象唱滑稽一樣,我不喜歡。
還有一部我不喜歡的,就是《楊乃武與小白菜》,若說《啼笑因緣》還有各種方言的插科打諢,依然帶着「苦書趣說」的意思,那麼《楊乃武與小白菜》就全是苦書了,最早李文彬創作時是120回的本子,也就是說一天說一回,說書先生可以在一個場子連續「做」四個月,一年衹要談三隻茶館就可以了。
當年,《啼笑因緣》的書,《楊乃武與小白菜》的彈詞,都是很受歡迎的,受歡迎,就有飯喫,這也是為什麼評彈皇帝嚴雪亭哪怕从頭開始另起爐竃也要說楊乃武的原因(後來李文彬的兒子李仲康讓嚴抄錄了李家臺本)。當時整個社會是開放的,白天發生的事,晚上就可以編成書來說,在這樣的環境下,帝皇將相的東西大家聽懨看懨了,於是大量的新小說新評彈新戲涌現,究其原因就是貼合時事、針砭時弊。
特別是楊乃武這個案子,當時是上了「熱搜」的,上海的《申報》在案子開始審理的初期,就報導了審案動向,整整三年連續跟進,不但報導而且點評論,緃向與歷史案件對比,橫向與歐美司法對比,不但報導了案情,還起到了普法的作用,甚至帶來了「司法獨立」的新思想,民眾們跟着《申報》整整三年,眼看着冤案得以昭雪,一如親身經歷一般。這樣的一件「如臨其境」,被編成了彈詞,怎麼會不受歡迎?
楊乃武一案,被編成了書,大家就算沒聽過書,應該或多或少也知道點吧?你有沒有聽說過「因為小白菜長得實在好看,慈禧太后看了親自免了小白菜的罪」?你有沒有聽說過「楊乃武一案,全浙江官員頂子拍脫」?你有沒聽說過「不要說頂子拍脫了,就是頂子心子麼也要砍掉不少」?
故事是這樣的:話說舉人楊乃武,和同村葛小大的童養媳畢秀姑(小白菜)「要好過一段辰光」,後來畢秀姑要正式嫁給葛小大了,於是楊乃武就和畢秀姑「拗斷」了。婚後,餘杭縣令劉鍚彤之子劉子和,與畢秀姑相姦有染,劉與藥鋪老闆錢保生密謀毒死葛小大,然後嫁禍於楊乃武,在劉鍚彤堂上受刑不過,屈打成招,被定成死罪。然後楊乃武的姐姐楊淑英進京告狀,後來有了三法司會審,但是由於除了楊乃武之外,其他人都早已串好了供,無法查明真相,最後刑部大人夏同善設計「密室相會」,讓楊乃武與小白菜獨處密室,而夏同善與醇親王等人通過監控等高科技手段,獲得了小白菜向楊乃武說出的真相。這下子,案情大白,不但姦夫劉子安和藥鋪老闆錢保生被立刻正法,而且所有審過小白菜案的浙江官員,由於官官相護,沒有一個肯為楊乃武翻案,於是上上下下有144個浙江文官「壞了官(被罷官)」。
精彩吧?解氣吧?叫你們這些做官的官官相護,叫你們掩蓋真相,這下子,在網民的努力下,一鍋端了吧?
天下沒有這麼好的事!
事實上,楊乃武一案,沒有任何一個人是被判死刑的。首先,壓根就沒有劉子和這個人,而小白菜本人,沒和任何人有姦情。其次,葛小大根本就不是被毒死的,而是仵作業務水平不精,錯驗成給毒死的,那是在刑部審訊仵作時查明「仵作並沒有使用皂角水擦拭」,加之「仵作、門丁對於毒物判斷各執一詞,可知毒物未必是砒霜」之後作出的定論。簡單來說,就是不符合「程序正義」,證據無效。待到開棺驗屍,果然不是毒死,那樣,就完全不是「謀殺親夫」的案件了。
在這個案子中,將楊乃武屈打成招的餘杭知縣劉錫彤被發配黑龍江,餘杭縣仵作降職4等、杖80、徒刑2年,餘杭知縣劉錫彤門丁杖責100、流放2000里,除了這三人受罰稍重之外,就是餘杭縣學訓導章濬稍微重一點,他被杖80後革職,因為是他誘勸錢寶生說將砒霜賣給楊乃武的,對了,他兒子可大大有名,叫做章太炎。
受此案牵連的官員沒有144名之多,十名都不到,不過浙江巡撫楊昌濬的確「具題、京控均不能平反,有意維護下屬」而被革職,三年後即起復(重新做官),後來做到閩浙總督、陝甘總督。第二大官浙江學政胡瑞瀾同樣被革職,九年後任通政使司副使,官至大理寺卿。
所以啊,各位別太天真了,官是不會因為民事倒的。我倒是想,你說若是眼下某州某縣的事,被編成彈詞來說書,還怕評彈滅亡嗎?算了,照目前這架勢,我看連媒體都該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