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味LA]肉丸細粉與豬腦 別有特色食緬餐-Nadi Myanmar Cafe, Alhambra

「你喫豬肉嗎?」 「喫!」 「你喫豬肝嗎?」 「喫!」 「你喫豬腸嗎?」 「喫!」 「你喫豬腦嗎?」 「喫!」 這是我點了這道菜後的對話。 還記得嗎?前幾天,我在一篇文章中寫洛杉磯的越南菜泰國菜數量很多,衹是有可能沒有「緬甸菜」,寫完那句就查了一下,不但有,還有好幾家緬甸館子;其中有一家離辦公室不遠,中午就走過去喫喫看嘍! 91度(33攝氏度)的洛杉磯,暴曬,正午幾乎沒有陰影,雖說衹有半英里的路,往北一個路口,再往西到第五個路口,可還是走得很熱。店家叫做Nadi Myanmar Cafe,Yelp上查來的,及至走到,店家沒有大招牌,衹有玻璃窗中的霓虹燈告訴我沒有找錯。 推門進店,有七八張桌子,找了個靠窗的坐下,衹有一個服務員,拿了本菜單給我,不再理我。菜單很簡單,正反二面,正面的菜名雖然是英文字母,但明顯是緬甸發音的拼寫,好在下面的小字有英文解釋原料和做法,反面的米飯套餐,大多數是咖喱,倒是英文居多。 點了特色的Kyay-Oh Sichet,下面小字的英文這麼寫「Mixed Ground Pork, Tofu, Quail Egg, Pork Intestine, Pork Brain Fish Cake, Mustard Greens tossed…

[尋味LA]超市中間有食檔 呂宋味道驚艷記-Philhouse, Rancho Cucamonga

這篇文章在我硬盤上的名字是「PhilHouse@Seafood-Market」,別問我為什麼文件名中可以「@」,至少有三五種辦法可以有,衹要你不讀成「圈a」就可以了,我甚至聽到過好幾個能說流利英語的北京人這麼讀。 對的,這就是家開在大超市裡的食檔,有點象大食代那種,在檔口買好了東西,端到一旁公用的餐桌上喫;衹是這家「大超市」實在太小,衹有一家食檔,就是「PhilHouse」。 有人要說了,你是不是什麼沒東西寫了呀?一家小的大超市中的一個小食檔,也值得寫? 故事要從我去蘋菓店開始,Rancho Cucamonga的蘋菓店,在Victoria Garden裡;Victoria Garden不是個花園,而是條商業街,有蘋菓店有梅西美貨有熊貓快餐有星巴克,好幾家星巴克,好像有法律規定沒有多家星巴克的商業街是不準叫高檔商業街的!維多利亞花園當然也有維多利亞的秘密,不過我是為了蘋菓店去的,別問我為什麼老是去蘋菓店,反正我不是做代購的。 在又買了個iPhone之後,我得找點東西喫,咦,我為什麼說「又」?在Yelp上找了一圈,在商業街裡沒什麼吸引我的,倒是離開這裡0.6英里的地方,有家PhilHouse的菲律賓菜照片不錯,於是就開了車過去,在洛杉磯沒有樹蔭的大路上,在正午的烈日下不開車走來回1.2英里還是有點自虐的。 及至尋到,有個大招牌,卻沒有店門,邊上是家叫做「Island Pacific Seafood Market」的超市,於是走了進去,進得門,左邊是一排快餐桌椅,右邊就是食檔,招牌是「PhilHouse」。 菜都燒好了,放在大的不鏽鋼餐盤中,然後陳列在玻璃罩中,樣子是典型的美國預製快餐店的店子,就是「你選我來打」的服務,本質上就是上海街頭的民工盒飯,衹是乾淨整潔一些罷了。 賬檯在最左邊,就是說我得走完整個食檔才能點東西,那就走吧。這樣的好處是,你可以先把他們賣的東西看一遍。 依次走過去,先是大的烤肉串,象kebab那麼大的肉串,顏色不同,估計是豬肉、雞肉之別吧;再是炸好的整魚,蒸好的蒸魚,各種炒好的菜,有肉有素,真是選擇多多。再有各種油炸的東西,炸豬皮炸雞皮炸大腸段炸麵拖小魚不知道炸什麼東西,六七個盤子放在一起,形狀不一顏色卻是一模一樣的。 與上海民工盒飯分葷素還分大葷小葷不同,這裡衹算份頭,一份菜5.50美元,二份菜7.25美元,三份9.25美元,好便宜啊!我要點他個三份菜。反正什麼都不懂,胡亂點唄,哎,這個這個,不是啦,那個那個,對對對,還要這個,還要那個。在一家什麼都不懂的選菜店裡,當然也衹能這麼點啦,最恐怖的是有次我去熊貓快餐,著名的中式快餐連鎖,也衹能「這個那個」地點菜,因為我認為那是咕咾肉,他們卻管它叫「orange chicken」,除了「這個那個」我還能怎麼點? 主食的選擇可以是米飯或麵條,還可以是半飯半麵,那我當然選半飯半麵,我是個樣樣都要喫一點的人,要是點菜也能半份就好了。最後,給了我一個托盤,裡面是個方形的盒子,外加二個小罐子,一個大罐子,全都是泡沫塑料的;托盤裡還有幾張餐巾紙,一把塑料叉一把塑料調羹。 「你們有筷子嗎?」 「也許有!」 收銀打菜的老太太去問了墨西哥小哥,回來告訴我沒有;好吧,沒有就沒有吧,端著盤子找個座,我還能幹什麼? 打開盒子,原來不是麵條,而是米線,衹是那個人將之也叫作「noodle」;也沒關係,米線就米線好了,也不會太難喫的。在喫菜之前,我不經意地叉了一點米線送進嘴裡,咬嚼之後,眼睛突然睜大,看著米線。驚艷!與某知名美食評論家常常「驚為天人」不同,我不常說東西好喫,在我眼裡幾乎沒有挑不出毛病的食物,更別說用「驚艷」這種俗不可耐的詞語了;然而,這份米線,我實在想不出用別的中文詞彙來表達。 米線很細,與粉絲差不多,是炒出來的,但不是現炒的,它們看著很鬆散,喫上去卻是軟軟的,沒有細細碎碎的感覺;雖然是炒的,而且是炒好放在那裡保溫的,卻絲毫沒有油膩的感覺,甚至衹是喫得出油而看不到一絲油花。米線中有極少極小的燒豬肉的粒,小到和豆子差不多,少到總共也就三五粒;如果這是道「豬肉炒米線」,那我一定會打人的,可它衹是道被稱作麵條的米線,因此每找到一粒肉,都像是中了個獎似的。 肉不多,捲心菜倒是不少,捲也菜極甜,天然的甜味,我喜歡;米線中還有些小黑點,那是黑胡椒粒,也衹有我這種人會看得如此仔細。米線是微黃色的,這要比蒼白的米線好上許多,可能炒的時候用過少許醬油吧;味道淡鹹帶甜,著實難得,大酒店都不見得家家有此水平,別說一個非現炒的小食檔了。 我看中的紅燒肉,與我們熟悉的紅燒肉味道是完全不一樣的,這回不用「驚艷」了,用多了不值錢的。驚奇!很令人驚奇,那「紅燒肉」是糖醋的,蘇式糖醋而非東北糖醋。糖醋還分流派?當然有,蘇式糖醋用米醋加醬油加糖算「鹹鮮味」東北糖醋用白醋加糖叫「甜酸口」,完全不一樣的好不好;其實在喫到鍋包肉之前,我從來沒有想像過五花肉可以與「酸」搭配起來,上海菜中有好多「糖醋」及「茄汁」的菜是酸的,然而卻沒有一道是用五花肉的。 這份「菲律賓紅燒肉」就是糖醋的,從色面上看比上海紅燒肉顏色淡一些,味道卻是別有一功,很酸!很甜!很合我的胃口!仔細觀察一下,這些肉是事先油裡炸過的,整塊一起炸過後再切開燉煮的,因為肉皮上都起了小泡,與我們的走油肉的肌理一樣。肉燉得酥而不爛,絲毫不油膩,且入味,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有個別的肉,皮掉下來了。肉很大塊,不是上海那種小塊紅燒肉,而是有點象「東坡肉」那種的大塊;神奇的是,那個用來裝菜的泡沬小罐子,小小的一罐居然可以裝下那麼多的肉,整整五大塊,你可別嫌少,我硬著頭皮才喫下三塊去。 喫了米線喫了肉,第三個嘗試的是蛋花湯,既不驚艷也不驚奇了,就是普普通通用水而不是用高湯燒出來的蛋花湯,然而料相當足。先是二塊肉,燒肉,就是已經油炸過但未經「菲律賓糖醋法」燒過的大塊的肉,本色的炸肉,同樣酥而不爛;其它還有芹菜、二隻鵪鶉蛋、胡蘿蔔粒、粗而扁厚的麵條、蝦仁一隻、捲也菜;湯是勾過芡的,極薄,用鹽和黑胡椒調味,中規中矩,不難喫也沒什麼大好喫,重在料足。 我已經後悔點了最大份即三份菜的套餐了,要知道,雖然是菲律賓菜,但這可是在美國啊!美國人也能喫飽的標準,可我是個中國人也算喫得少的人啊! 第三份菜是個大罐子,裡面有小半罐湯,還有對切的半條金鯧,連頭的那半條。魚沒有煎過,應該是直接燒的,魚皮完全沒有破,看上去賣相不錯,挾了點魚喫,和想像中的金鯧口感一樣,木木的;金鯧比白鯧好看,但沒有白鯧好喫,價格衹有白鯧的幾分之一。 湯是用酸菜酸豇豆洋蔥和番茄燒出來的,用塑料調羹舀了一小勺,太鹹,太酸,太好喫了!要是讓我燒,說好要燒成酸的,我是絕對不敢燒到這麼鹹這麼酸的,但沒想到居然這麼好喫;鹹,不是死鹹,是帶著鮮味的鹹;酸,明顯除了酸菜之外還是加過白醋的,可當它們碰在一起喫,成為了金鯧的好搭配。挾下金鯧的肉浸在湯中一起喫,你會完全忽略金鯧口感上的欠缺。…

[尋味LA]洛城本地大帽子 簡單粗暴堆肉喫-The Hat, Alhambra

如果你要在洛杉磯喫頓「簡單粗暴」的,有什麼選擇? 牛排?牛排可以很粗暴,一二磅的都可以喫到,然而牛排館並不簡單,不僅你要考慮到不同的牛排在相同熟度上的微小區別,你還得考慮配菜,思考配什麼酒,最後還得計算小費。麥當勞總簡單了吧?然而麥黨勞還不夠粗暴,哪怕是最大的漢堡,正常成年人還是能夠喫掉的。 想要簡單粗暴,我建議你去一家叫做「The Hat」的快餐店,這是家專門賣pastrami三明治的店。 三明治能怎樣個簡單粗暴法?我們不如先來聊聊pastrami吧? Pastrami這個詞,是從羅馬尼亞語來的,詞源甚至可以追溯到希臘語,原意是「壓製的肉」,是一種鹽水浸泡的肉食,多用牛肉製成,亦有豬肉、羊肉或火雞肉的。Pastrami在19世紀後半葉由猶太移民帶到美國,當時在美國的羅馬尼亞猶民先是用便宜的鵝肉來製作,後來選用了更便宜的牛腹肉,也使得pastrami廣為流傳,如今在美國的普通超市,都可以買到熟肉製品或大工業生產的pastrami。簡單說,pastrami是一種咸牛腹肉,一般被切成薄片來食用。 為什麼The Hat?我們先來看看The Hat的菜單吧!漢堡、冷三明治、薯條三大類。The Hat的招牌就是pastrami三明治,割開的二片麵包中夾著厚厚的pastrami,沒有生菜沒有番茄沒有洋蔥,衹有肉,衹有pastrami。 好吧?聽上去是有點簡單粗暴,但這文章也太簡單粗暴了吧?太水了吧? 你知道我的,事情不會這麼簡單的。 The Hat是很簡單的,1951年成立於洛杉磯,一開始簡單到沒有堂喫,衹供外賣,直到今天,其在Alhambra的老店還是簡單地保留著它的廚師帽形象的霓虹燈,依然沒有堂喫,衹是在店的後面露天有點位子。它的菜單和出品,也很簡單,漢堡、三明治、熱狗、洋蔥圈、薯條、肉醬薯條而己。 但是,但是,沒有完。 你要是去Yelp或谷歌搜The Hat,你會發現好多圖片中都是一個再生紙的盤子,鋪張一二張紙,再上面就是一堆肉;你又谷歌了一下,原來那堆肉就是pastrami,於是你去The Hat點一份pastrami,等你拿到手,一定是個pastrami三明治。 不死心,再去,跟店員說我要pastrami,但不要麵包,不要三明治不要漢堡不要麵包,結果店員告訴你沒有這樣東西的,都有麵包的! 這就有點欺負人了,明明那麼多照片都是純肉的,憑什麼你就不賣給我?你等著! 等什麼?拿手機找照片給他看唄,當年我就是這麼幹的!店員看了之後,告訴我那是「秘密菜單」上的東西,叫做「pastrami on chili cheese fries」,分別是純的pastrami和肉醬炸薯條,而且必須二份一起點,然後他們會把肉堆在薯條上,簡單粗暴吧? Chili cheese fries,是三樣東西,「chili」本義是「辣」,但也經常用來指並不辣的「辣肉醬」,即「chili con carne」的簡稱,大多數情況是肉和豆燒在一起的一個糊狀物,快餐店常不加豆,衹用肉末燒;「cheese」大家都知道,上海人叫「起司」,香港人叫「芝士」,全國人民叫「奶酪」,我覺得後者更有肥美的感覺,chili…

[尋味LA]無鍚小籠洛城得 二家高下各不同-數家店

(隆興記無鍚小籠) 祖母是蘇州人,喫口很甜,比普通的蘇州人還甜;我從小喫她做的菜,所以喫口也甜,比普通的蘇州人還甜。所以,我很喜歡喫無鍚小籠。 以前,很久以前了,在老西門,24路終點站那兒,有家叫二泉邨的店,祖母有時會帶我去喫,那家就是賣無鍚小籠包的,很甜,以至於很多人不習慣。我們家那時住在南陽路,24路「一部頭」就可以去老西門,卻不常去,那時候人的概念,不會特地為了喫趕到遠地方去,那段路程,在當時算挺遠的了。 後來,二泉邨關了,我再也喫不到無鍚小籠了,好傷心,也沒辦法,那時的人,不會為了喫特地24路乘到底,更別說為了喫乘火車去另一個城市呢! 再後來,我買了車,還開無鍚幾次,還真是特地就為喫而去的,就是為了小籠,那甜而香滿口流油的小籠啊! 再再後來,熙盛源開到了上海,想喫就能喫到了,挺開心。 無鍚小籠是很甜的,甜得發膩;對我來說,總是一客太少,二客又太多,這是個問題。 所以當我在洛杉磯看到「王興記」時,簡直高興得要跳起來,別說名字是正宗無鍚小籠的名字,還連字體都一樣;於是興衝衝地上了樓,及至走到面前,發現在樓下時「王」字被遮掉了,上樓那麼會功夫,「王」字被換成了「隆」字,原來是「隆興記」。從想到「王興記」的興奮到看到「隆興記」的失落,就像當頭一盆冷水,弄得我興致全無,那天就沒推門進去。 過了很久,我有一次去Brea的蘋菓店買那個新的無線耳機,很遺憾的是可能我的耳洞太大,耳機戴上後一動就會掉下來,作罷。衹能尋食了,被我發現不遠處居然有家店,中文店名就叫「無鍚小籠包」,敢這麼霸氣,我得試試。 店很新,也很乾淨,雖然沒有任何無鍚的氣氛,環境倒是不錯,還有間透明的小房間,食客們可以看到工作人員在裡面包小籠,與鼎泰豐的標配一樣。 菜單很豐富,小籠還分為蟹粉、魚肉、蝦仁、雞肉的,對我來說,衹有純肉的才算是小籠;菜單上的鮮肉小籠分為二種:甜的和不甜的。我當然喫甜的,光喫小籠不過癮,又點了碗紅湯餛飩。 我先說喫下來的結果吧,然後再細說! 總的來說,不難喫,不正宗! 先說小籠,如果你衹說這個是小籠,我可以給你打到80分,百分製的80分,在我這裡能給到80分的東西不多的。這個小籠,皮薄,湯多,肉沒有任何肉膈氣,沒加醬油,肉之原味,現蒸,上桌時飽滿,符合小籠的大多數要求,我指的是上海小籠。 然而,以無鍚小籠的標準來看,我衹能說,不及格,45分有沒有,都是問題。首先是個頭,無鍚小籠的個頭,至少是上海大的小籠的一個半,這家的太小了。其次是麵皮,蘇鍚的小籠又名「緊酵饅頭」,何謂「緊」?麵皮喫上去不是軟的,當然也不是硬的,而是有種「緊」的感覺,麵皮不對。 再說餡,上海人叫「芯子」,無鍚小籠的餡是用醬油的,這家的饀是白的,明顯就不對了;無鍚小籠的餡極香,關鍵是有大量的薑汁,蒸過之後,不留薑味唯存薑香,才是正本。 無鍚小籠的本身是膩的,所以要極燙時就喫,不但甜,而且膩,關鍵是油,無鍚小籠的湯不僅是肉皮凍,還要大量的豬油才行,這家的肉餡,就偏瘦了。 加在一起,就是不及格。 再來說餛飩,無鍚餛飩和上海餛飩最大的區別是:無鍚餛飩是扁的,皮是硬而帶黃的,二點都不符合。哪怕以上海餛飩的標準來說,這碗餛飩也不及格,皮太軟,肉餡和皮子分離,餛飩的餡應該和皮子黏在一塊,而不是象小籠那樣可寛皮裡面一個緊餡。 再說紅湯,無鍚人是喫不了什麼辣的,因此所謂的紅湯是醬油湯中加一點點辣,而不是辣醬加湯;這家的紅湯明顯就是某種辣椒醬衝出來的,有大量的辣椒皮,喫的時候還要拔到一邊去。這根本不是紅湯餛飩了,而是紅油餛飩了。肉餡還是不錯的,有蝦乾在肉,這是很標準的無鍚餛飩的調餡法,然而味道還是欠缺無鍚的甜香。 總的來說,可以喫,但不驚艷,說小喫店是可以的,但和無鍚沒什麼關係。臨走的時候,去包小籠的明檔看了一眼,有一包「永興」牌的方形水餃皮,想必就是他們用來包餛飩的吧。 喫了這家後,特地去了上次見過的隆興記,想要比較一下二家店。結論是:隆興記和前一家,完全是一個流派的,味道上比前一家還缺上那麼一口氣。 另外,我懷疑二家是同一個老闆同一個團隊的,他們的菜單,不說誰抄誰了,至少是同一家設計出來的,從背紋到用色到字體到用語,全是一模一樣的,甚至連「齊菜」這個錯別字也是一樣的。 也有很有趣的區別,二家者提供七種湯羹,前六種是一樣的,最後一種卻分別是「青菜豆腐湯」和「番茄雞蛋湯」。雖說相似度很過,然而大多數餐點,「無鍚小籠包」要比「隆興記」貴上一到二成,有個別的是相同價格。 反正,可以喫喫,但不要指望喫到正宗的無鍚風味。  

[尋味LA]一碗越粉看似簡 真材實料方為上-New Noodle City Inc, Alhambra

在上海,一碗越南粉起碼要賣三十多元,貴一點的,上百都不稀奇;在上海,衹要是外國的東西,就能賣出高價來,後來就更離譜了,連雲南菜都賣起高價來了。 除了上海這種奇葩的地方,全世界的美食按照來源國,其售價是有個規矩的,賣得最貴的總是法國菜義大利菜以及日本料理,最便宜一般就是中餐、泰餐和越南菜了,而且一定是中餐貴過泰餐貴過越餐。噢,對了,中國菜和中餐不是一回事,前者是好飯店裡喫酒席,後者是小飯店裡喫套餐,價格可以天差地別;還有,越餐和越南菜是同一回事,至少在洛杉磯是的,不管店家的裝修有何不同,賣的東西都是差不多的,價格也差不多,可味道就區別大了。 洛杉磯,是除越南本土之外,越南人最多的地方,所以,在洛杉磯,是很有機會喫到正宗的好喫的越南菜的。 今天說的是Pho,也就是中文的「粉」,這個字大多數人讀成「否」,其實應該讀成「fe」的第三聲。 大多數Pho是牛肉的,但也有雞肉和素的,我們衹討論牛肉粉。一碗好的Pho要符合哪些標準?首先自然要熱! 與上海的喫法不同,洛杉磯的Pho店,不管是越南人開的華人開的還是韓國人開的,都會先上一碟豆芽和九層塔,有時盆中還有切片的墨西哥青辣椒和洋蔥,這些都是等牛肉粉上桌後,讓客人自己放到Pho湯中去的,如果不夠熱,再放這些下去,一來燙不斷生,二來粉湯就溫溫地了,熱粉冷粉(檬粉)都好喫,最可恨的就是溫溫的粉。 供應溫粉的店家,老闆和廚師都該殺,依法不得赦免! 第二點,食材新鮮,你看我把食材新鮮都放在「湯燙」之後,你就知道溫度有多重要了。食材當然要新鮮,特別是先端上來的豆芽和九層塔,新鮮水靈才能引人食慾,這二樣東西衹要稍差一點,就蔫了,如果把九層塔拿起來,葉子會彎下來,那就已經不太新鮮了。 第三點,湯要清濃。牛肉湯是牛肉粉的靈魂,不但要燙,還要清,湯要清要濃要香,這才好喫,那怕不放牛肉和蔬菜,純清湯粉,也會很好喫。 第四點,食材要豐富。我說的是火車頭牛肉粉!牛筋粉就是牛筋,牛百頁粉就是牛百頁;牛肉粉就是牛肉,有時會有牛肉丸在裡面,那是店家為了省牛肉。我不知道火車頭的名字是怎麼來的,據說是在西貢的火車站有個小販的牛肉粉特別好喫,排隊的人從火車頭排到火車尾,故有此名。 傳說聽過就可以了,如今的火車頭一般指料特別足的牛肉粉,一碗好的火車頭牛肉粉應該有生牛肉、熟牛肉、牛百頁、牛筋,沒有牛肉丸!生牛肉要新鮮,要鮮紅而非暗紅;熟牛肉要薄而不碎;牛百頁要脆而不硬;牛筋要軟而不爛,就是這麼簡單。 其實不簡單,這四點都要做到,不簡單的,Alhambra有家New Noodle City,他們管自己叫「新牛肉粉之王」做得很好喫,完全符合我說的這幾條,至於不遠的Saigon Eden就差強人意得多了。 對了,告訴大家一個秘密,喫Pho之前一定要加幾滴魚露,風味速增數倍;但是大家千萬不要象有種功略上說的那樣把辣醬加進湯中,那會壞了整碗湯的。 把辣醬加到牛肉湯中的,也該殺,依法不得赦免。 (店中的三色冰,味道也不錯)

[梅璽閣食話]黑森林火腿

黑森林是德國的一個地方,聽著就很過癮,是不是?很有玄幻的感覺吧?有怪獸,有妖魔,好酷啊! 當然沒有,這是美食文章,不是誌怪小說。 黑森林是真的有的,在德國的南部,在巴登-符騰堡州(Baden-Württemberg),大家不要和另一個叫做黑森州的中部州搞起來,中文衹差一個字,德文八桿子打不著,前者是Schwarzwälder,後者是Hessen。 黑林林地區沒有妖怪,卻有著歐洲賣得最好的煙燻火腿,Schwarzwälder Schinken,前一個單詞前面見過了,是「黑森林」,後一個單詞是「火腿」,加在一起就是……,呃,你自己加吧。 黑森林火腿是一種乾製的煙燻並熟成火腿,熟成火腿的意思,就是可以生的喫。這種火腿的特徵是無骨且有五一之一肥膘,生火腿用鹽和大蒜頭、香菜、胡椒、杜松子以及其它香料醃製二週,然後抹去鹽後再放置二週,再用鋸末或杜松子枝煙燻數週直到外皮墨黑後,再熟成至少二週售賣。 從1997年開始,「黑森林火腿」受到歐盟的「原產地命名保護」(PDO),換言之,在歐洲售賣的火腿,衹要你叫「黑森林火腿」,就必須是德國黑森林地區出產的;誰叫人家那裡天冷呢,這種火腿煙燻的溫度非常低,衹有二十五攝氐度,這玩意在加州可做不出來。 咦?呆過加州的人一定會「咦」的! 這玩意在加州不是鋪天蓋地的麼?不管是COSTCO,還是VONS、Albertsons、Walmart、Wholefoods、Sprouts,哪家店沒有黑森林火腿啊?衹是不用德文了,而是英文「Black forest ham」,大多數都是加州本地生產的啊? 好吧,的確美國沒有加入歐盟,不受PDO限制,衹要不賣到歐洲去,美國也的確可以生產黑森林火腿。 然而,美國產的,與德國貨,壓根不是同一種東西。讓我們先來看看二張圖,二張都是谷歌的圖片搜索結果。 搜Schwarzwälder Schinken,結果是這樣的: 搜Black forest ham,結果卻是這樣的: 你明白點什麼了吧?美國的黑森林火腿其實是「Black forest deli ham」,「deli」是什麼?就是「熟食」,中文語境中「熟食攤」的「熟食」。這種黑森林火腿甚至都不是把熟成的黑森林燒熟而已,它根本就是另外一種叫做「壓製火腿」的東西,常用豬肉的肉泥製作,我們熟悉的「方腿」、「圓腿」就是這種壓製火腿,美國的黑森林火腿有時甚至連豬肉都不是,而是雞肉泥做的。 黑森林火腿的用途很廣泛,三明治中經常一放就是一排,大家知道美國有個著名的三明治連鎖店叫「賽百味」(Subway),他們的三明治是自己選肉選芝士選生菜選調味的,全都可以DIY;然而你可以什麼都不選,直接點一個「黑森林火腿三明治」,店員就會幫你照「標準」做好,賽百味一共有十五個「缺省搭配」。 (圖片來源:Subway官網) 黑森林火腿可以用來做cordon bleu,一道用雞胸包起火腿和奶酪再裹上麵包粉烤製的法國菜,用德產和美產黑森林火腿做,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

[梅璽閣食話]辣中帶酸真過癮 雞翅還數水牛城

2017年2月5日,是美國一年一度的橄欖球總決賽,也是美國一年中最瘋狂的不是節日的節日,俗稱「超級碗」(super bowl)。 據報導,超級碗之亱,美國共消耗三億二千五百萬加侖的啤酒,相當於1023萬噸,想像一下,美國三億多人口,平均每個人要喝掉一加侖啤酒,一加侖折合成我們玅悉的升,是3.78升。有什麼概念嗎?最大瓶的可樂是2.5升,相當於平均每人要喝掉一瓶半超大瓶可樂的啤酒,想想都有點恐怖啊!要知道美國還有大量的老人孩子不喝啤酒,也就是每個年輕力壯的中青年,要喝掉更多的啤酒。 超級碗之亱是美國僅次於感恩節之亱的「超級喫喫喫」狂歡,據報導,今年的超級碗,美國人共喫了一千二百五十萬個披薩餅;並且根據國家肉雞商會(National Chicken Council,NCC)的統計,當天美國人還喫了十三億三千萬個雞翅,平均每個人要喫四個多。這些雞翅合計一億六千六百萬磅,83125噸,是所有32個橄欖球隊隊員體重加在一起的338倍。 這些雞翅中,幾乎全是以炸雞翅和水牛城雞翅的烹調法製作的,炸雞翅大家都很熟悉了,就是肯德基的那種炸雞翅;至於後者,中國人還比較陌生,聽我詳細來說。 水牛城雞翅,有時也被稱作「水牛城辣雞翅」,英文很簡單,「Buffalo wing」。Buffalo是紐約州的一個城市,在紐約市的西北方,車程約六個多小時,水牛城的對面(西面)就是加拿大了,所以是個「邊境城市」,當中隔著Erie湖,中文譯作「伊利湖」,是五大湖中的一個。 水牛城的體育很厲害,橄欖球、冰球、曲棍球、足球和女子冰球都是全國聯賽的成員,而籃球則是國際聯賽成員,這可是很了不得的地位。 就拿本文的開始的橄欖球來說,美國50個州有32個隊可以進入全國聯賽,水牛城的布法羅比爾隊(Buffalo Bills)就是其中之一,也是紐約州唯一的聯賽隊;著名的紐約噴氣機隊和紐約巨人隊都不是紐約州的,都是新澤西州的。對於紐約市來說,沒有球隊,衹有國家美式足球聯盟(NFL)的總部。 除了體育之外,水牛城最出名的恐怕就是「水牛城辣雞翅」了。在英文語境中,如果說「hot wing」,指的是炸雞翅;如果說「chicken wing」,指的就是「Buffalo wing」,可想而知,水牛城辣雞翅的地位。 這種雞翅,用翅中與翅根,不裹麵漿,直接炸透後浸在加醋的辣椒醬以及融化的黃油中成為成品,喫起來又酸又辣,很是過癮。 水牛城辣雞翅的做法,是水牛城的「錨吧」(Anchor bar)店主Teressa Bellissimo在1964年發明的,在那之前,雞翅在店中就是「雞肋」,衹能用來做湯底。然而時間久遠,到底怎麼發明的,連家裡人都忘了,反正衹知道是媽發明的。兒子的回憶是當時突然帶了一堆小夥伴到家裡(酒吧)來,由於沒有事先告知,沒東西給小夥伴喫,做媽的靈機一動,炸了些雞翅浸到黃油和辣椒醬中。而Teressa的丈夫Frank則記得有一次送貨的把貨送錯了,他們原本定了雞背和雞頸用來做義大利麵醬,結果別人送了雞翅,是他讓Teressa處理掉「無用」的雞翅,才有了這道名菜。 據說當時Teressa用的是Frank’s RedHot這個品牌的醋底辣椒醬,至少Frank’s RedHot是這麼說的。等哪天有機會,我來教大家怎麼做這道美食。 如今水牛城辣雞翅風行美國,1977年7月29日,水牛城的市長宣佈當天成為「雞翅日」,而後更是成為「全國雞翅日」,專指水牛城辣雞翅。 (圖片均來自於National Chicken Wing Day)

[梅璽閣食話]加州日料常見英文

我今天沒事做,整理了一些洛杉磯常見的日料店的英文,當然,在別的地方也能用,大同小異。照字母排列好了,以便大家檢索。這份表不見得正確,特別是「roll」的部份,名字和搭配都是千奇百怪的,而且很多店家同名不同物,希請注意。列表第一列是英文名,第二列是分類,第三列是中文釋義。 另外,我還神開展了一些,如: Don’t Ask Me Why,Roll,任意卷(閣主神翻譯),炸什魚捲上覆辣鮪魚 Five “O”,Roll,奧運卷(閣主瞎譯的),大蝦天婦羅辣金槍捲上覆芒菓 I Don’t Know How,Roll,隨便卷(閣主神翻譯),炸什魚捲上覆炸藍蟹 Wake Me Up,Roll,還魂卷(閣主又調皮了) Zumba,Roll,熱舞捲(閣主註:Zumba是一種減肥操),辣藍蟹蘆筍捲上覆牛油菓和烤鮮貝 ————————————————- 5 Guys,Roll,五人卷,炸金槍魚捲上覆辣鮪魚 911,Roll,911卷,炸金槍魚捲上覆牛油菓 Aemono,Keyword,和物,色拉 Agedashi Tofu,Appetizer,日式脆皮豆腐 Agemono,Keyword,揚物,油炸食品 Albacore,Keyword,鮪魚,長鰭金槍魚 Albacore,Sushi/sashimi,鮪魚壽司/生魚片 Albacore,Sashimi,鮪魚生魚片,即長鰭金槍魚 Amaebi,Sushi/sashimi,甜蝦壽司/生魚片 Anago,Keyword,海鰻魚 Ankimo,Sushi/sashimi,鮟鱇魚肝壽司/生魚片…

[梅璽閣食話]加州日料常見英文

我今天沒事做,整理了一些洛杉磯常見的日料店的英文,當然,在別的地方也能用,大同小異。照字母排列好了,以便大家檢索。這份表不見得正確,特別是「roll」的部份,名字和搭配都是千奇百怪的,而且很多店家同名不同物,希請注意。列表第一列是英文名,第二列是分類,第三列是中文釋義。 另外,我還神開展了一些,如: Don’t Ask Me Why,Roll,任意卷(閣主神翻譯),炸什魚捲上覆辣鮪魚 Five “O”,Roll,奧運卷(閣主瞎譯的),大蝦天婦羅辣金槍捲上覆芒菓 I Don’t Know How,Roll,隨便卷(閣主神翻譯),炸什魚捲上覆炸藍蟹 Wake Me Up,Roll,還魂卷(閣主又調皮了) Zumba,Roll,熱舞捲(閣主註:Zumba是一種減肥操),辣藍蟹蘆筍捲上覆牛油菓和烤鮮貝 ————————————————- 5 Guys,Roll,五人卷,炸金槍魚捲上覆辣鮪魚 911,Roll,911卷,炸金槍魚捲上覆牛油菓 Aemono,Keyword,和物,色拉 Agedashi Tofu,Appetizer,日式脆皮豆腐 Agemono,Keyword,揚物,油炸食品 Albacore,Keyword,鮪魚,長鰭金槍魚 Albacore,Sushi/sashimi,鮪魚壽司/生魚片 Albacore,Sashimi,鮪魚生魚片,即長鰭金槍魚 Amaebi,Sushi/sashimi,甜蝦壽司/生魚片 Anago,Keyword,海鰻魚 Ankimo,Sushi/sashimi,鮟鱇魚肝壽司/生魚片…

米其林與三家店

米其林來了,上海美食界炸鍋了,美食評論家們死活不認賬,上海的美食,衹能我評,你不能評。 憑什麼你能定標準?還是個系統化的標準?你們的標準科學,沒有考慮到人情事故給錢多少,怎麼可以懂上海美食?那家店不是評委自己開的,怎麼可以上榜? 米其林是評判美食的,定了個標準沒人買賬。這點美國的FDA就狠了,他說中醫不是藥,就不是,人人都信,還有人拿著條款駡祖宗的。你說米其林憑什麼搞得清爆炒熘炸,那為什麼沒人質疑FDA是不是搞得清氣血陰陽呢? 編輯要我以一個美食家的立場寫三家上海的店,說是「你認為好的店,你常去的店」,說實話,在我心目中的好店,都不在上海。一家是臺灣的海鮮店,廚師白天在圓山飯店做鐵板燒,晚上在店裡炒菜,店是他娘開的。還有一家在香港,是家火鍋店,海鮮火鍋。 「好」與「常去」是二囬事,「好」店太遠,就不「常去」,我不喜歡趕遠喫東西,也不喜歡排隊,有三個小時趕路二個小時排隊喫樣東西,我還不如花這點時間學會了自己做呢。 我移民到了美國,所以沒有一家上海的店是近的,我就說一下能讓我一下子想起來的三家吧。 一日三餐,早中亱,各說一家。 第一家不是店,是個攤,在定興路上,借了華茂飯店的一角做早市,賣大餅油條。五元喫到飽,十元塞到撐,這個攤幾乎沒有單價超過二元的東西,做得又乾淨,深受周圍居民的歡迎。大餅焦香油條酥脆,還有淡漿甜漿鹹漿,上海人不叫「鹹豆腐漿」的,就是二個字「鹹漿」。這個攤還有豆腐花粢飯糕麻球茶葉蛋以及粢飯糰,正宗的上海粢飯糰,就是糯米包油條加匙(讀「抄」)糖。南陽路上有個粢飯糰攤,江湖傳言叫「被閣主一手捧紅的粢飯糰攤」,紅了就火了,火了還發紫,後來開了連鎖,味道就大如前了。我哪天有空,要整理一下以前說過好後來大不行的排行榜。 第二家是店了,據說已經開了二三十年了,是家麵館,叫做「小德興」,在北京路長沙路口。這家店看著很破,但相當乾淨,老闆娘是那種典型的臉上寫著「勢利」二字的上海老女人,看得上眼的客人,且聊呢,若是看不上,最好你快點喫完快點走。店家無心多掙錢,所以一般賣到午後就打烊了,哪怕中午去,也有些澆頭賣完了。老闆娘說了,這個小店一動遷,比她一輩子賣麵賺的錢都多。這家店衹用韭菜麵,一開始我喫不怪,後來倒反而愛上了,韭菜麵不是韭菜做的,衹是象韭菜般的細扁寛麵。店中澆頭不多,油麵筋塞肉乃是一絶,麵筋厚而韌,塞的肉鮮甜有彈性;還有薺菜肉絲,粗切的薺菜,頗有清香,但一天衹炒一點點,賣完就沒有了。這家店還有個特色,就是價目表是擺設,價格是老闆娘隨口說,我每次都是一對油麵筋塞肉加薺菜,有時十五,有時十九,十七十八都有。 早飯中飯喫好,亱飯可以去茂名路喫牛阿哥,上海灘最不裝模作樣的潮州牛肉打邊爐,沒有奇怪的裝修,沒有奇怪的餐具,就是家普普通通正正常常的店。這家店二大特色,一是牛肉一是蛇,我喜歡多叫幾個人,就可以點椒鹽大王蛇了,另外點些烏梢蛇燙著喫,再加一份潮州丸子拼盤,薺菜百頁包一般點二份,雞也不錯,一燙就熟。當然,牛肉要喫上好多盤,調料相當正宗,自己配。去的次數多了,店裡都認識我,老闆會送我私藏的蛇酒。 好了,說完了。再好的醫生也醫死過人,再差的醫生也救活過人,飯店也是一樣,再差的飯店也有人喫,再好的飯店也有人駡。 開飯店就是有人駡的,不讓人駡的,那是黑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