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英文星報(Shanghai Star)》是一份很不錯的小食報紙,你不大會出錢訂閱,便往往會在餐廳、咖啡館裡看到,拿在手裡讀讀,還是挺有味道的。這回,又有幸在上海赴昆明的航班上拿到了十一月十八日版的週報,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第九版有個專欄叫做「Number of the week」,譯成中文就是「本週數字」,第一條說到我國今年將有兩億人口將面臨缺煤而供暖不足,基中包括偉人述及的「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之地。兩億人口是什麼概念的呢?就是全中國每七個人裡就有一個有可能要受凍,當然這數字衹是計劃性缺煤而挨漿,尚不包括其它地區缺衣少食而造成的挨凍。
同期同頁的另一篇文章是《Mining, China’s most dangerous job》,就是《礦業是中國最危險的工作》,仔細看了全文,才知道標題中的mining是特指煤礦而言。文中說到,今年一月到九月,全國有四千一百五十三名礦工死亡,就是說,每七天半就有十名礦工遇難。同時,數據還表明,去年全世界有八千名礦工死亡,每十名中就有八名是中國人,死亡率是美國的一百倍。
也許有人會說,美國有用高科技、機械化云云;可另外一個數據告訴我們,事實並非如此,美國的煤礦產率只比我們高出百分之二點二,可見,機械化程度高不到哪裡去。
在這裡,我並不想細究到底是誰的責任,當然那絕對不是兩億可能要挨凍人們的錯;可是,他們也有錯,全國人民都錯了。
當看到日本隊踢了中國隊三比一,全國熱鬧了,熱血青年更是沸騰了,衝擊人家使館者有之,焚燒人家國旗者有之。可是,接連的礦難,又有多少人去關心,去追蹤呢?黃金檔的電視劇被推遲了一個小時,就有大量的市民打電話到電視臺抗議,而電視臺對礦難事故輕描淡寫、一筆帶過的報導,又有幾人去詢問過呢?拜託,不要再提我們的激情,我們已經麻木到了不可救藥的地步。
我們的電視臺並非無能,在車臣綁架人質事件中,我們隨時都可以知道事態的發展;在國人並不參賽的F1方程賽場,哪怕換個輪胎,電視臺也會即使傳送。可為什麼象營救遇難礦工這樣的大事,非要等到每天晚上的新聞聯播才有那麼幾秒鍾的報導呢?這些報導也無非是死亡數字的上昇,連個畫面也沒有。
該清醒了,麻木的人們該清醒了,去更多的關注礦民、移民、流民、農民……以及等等的各種「民」。哪怕你沒有財力、物力去幫助他們,你可以買一份有礦難事故報導的報紙,買的人多了,總有人會意識到人民到底要看什麼的新聞。
關注,是文明和民主的第一步,從你我做起,我們才有可能獲得更好的生活,國家,才會好起來。
2004年11月21日寫於FM9451上海至昆明的航班
2004年11月23日錄入於昆明海逸酒店
深有同感。我是城市人,所有關於農村人的認識都是通過看農村人寫的書。農村人出農村難,讀書出來、參軍出來,還有一個就是到煤礦。所以有些人跳出了農村到了煤礦,說不定還是爭取了很久、讓人羨慕的,但是誰知道是這麼危險的工作。是什麼讓他們明知危險還下到礦井呢?如果只是為了自己的孩子能夠吃碗飯,那就是這個時代最可悲的事情了。
常常在想,為什麼這麼多西方公司到中國開工廠?這是因為中國勞力便宜。為什麼勞力便宜?因為很多工人只需要發給他們維持生存的工資,不需要養老保險、醫療保險、意外事故保險、失業保險。曾經享受這些保險保護的西方工人現在因為勞力費用太高被解僱了,這樣下去會怎麼樣呢?是中國工人爭取到了保險,還是世界上所有工人都失去了保險?
看了閣主的很多文章,覺得閣主確實是一個有愛心有追求的人,願閣主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