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家的家庭活動,有好幾次都放在綠雅,以前在天津路上,是家很小的飯店,兩層樓,其實是「挖地三尺」加「搭一隻閣樓」,記得那次吃飯,在樓下的一間所謂包間,坐得人動都勿能動,但凡有人要上廁所,要立起半檯子人來,才能讓得出去。後來,聽說「綠雅火燒」,據說是一把火燒得一點勿剩;再後來,聽家裡人說「綠雅重新開了」、「開得瞎大」、「一把火燒煬了」,於是就全留了一個心,想要去吃吃看。
這回,三舅舅生日,又是定在綠雅,正好去探個究竟。祖母、父母、我們一家,共有六個人,一輛車超載,於是我開車載祖母與父親從父母家出發,Sam、小豆和母親叫「差頭」隨後。
我走的路線是延安路高架至外灘下來,沿外灘到匣橋下調頭轉到北京路,往前開,開過江西路,到河南路小轉彎,沿著蘇州河轉回江西路,開過北京路即是。
Sam乘差頭,線路是延安路高架西藏路下來,大轉彎沿西藏路到北京路轉彎,直到江西路。
新的綠雅在江西中路372號,北京路與寧波路的當中,門面依然不大,在一條弄堂口。半條弄堂的位置,造了一個樓梯,通到二樓的飯店。飯店沒有停車場,車到了門口,有人拿著個對講機,把我換了下來,我坐到了副駕駛上。那個傢伙車開得很好,一腳油門下去,車就躥了出去,在路中心調了個頭,北京路一個急轉彎,繞了一大圈,到了騰飛大廈,告訴我車會停在這裡,又把我送回了綠雅,不過幾分鐘的事,那個人開車左穿右衝,的確是個高手,憑良心說,我自己從來沒有把車開成這樣過,當然,誰會把自己的車這麼開法啊?
進入飯店,很是熱鬧,全新的裝修,賣相今非昔比,包房的隔斷開以打開,於是三四間包房聯成了一大間。餐具也很漂亮,盆碟碗勺都很時尚,明顯是同一系列,特地設計出來的。
四桌人,總要等這個那個,於是擺著滿滿一桌子冷菜等人,我還是那個想法:冷菜本就是等人的時候,吃著玩的,應該有人就吃,等人齊了,直接上熱菜就是了。
菜式都很「入眼」,但是用料就點欠缺,比如說生魚片拼盤吧,三文魚本是厚切的才開吃,孰料這裡的三文魚其薄如紙,要一筷子吃三四片,方才過癮。醬鴿、烤排,用料都是瘦小,光有這樣的東西,卻吃不到什麼肉。冷菜中,有一個不錯,蔥烤鯽魚,鯽魚炸得很透,酥鬆香脆。
熱菜也是一般,點菜點的都是「好貨」,然而好貨做得不好,也是白搭。第一道蒜蓉鮑魚,鮑魚殼裡用線粉墊底,面上鋪起厚厚一層蒜蓉,看上去很大一個,吃的時候,用筷子刮去蒜蓉,挾起一看,竟是小小的一隻,上面縱橫劃了花,像腰花一般,這就是把小東西「做大」的方法。
「鰣魚」很大,我更願意在「鰣魚」上打個引號,因為根據我的經驗,這絕對又是一出「狸貓換太子」的好戲,如今長江里根本撈不到鰣魚,這種大小的根本千金難求,即使有上一兩條,都不是件容易的事,何況每桌都要上,綠雅根本就沒有到這個檔次。現在的上海,啥人要點「鰣魚」,啥人就是「洋盤」。
雞湯很鮮,實在太鮮,想必擺了許多味精,雞不是整隻,而且扯碎的雞塊,看著很鬧猛,而實際上卻又「偷工減料」了,這樣來做,兩隻雞可以做三鑊子,乃至四五鑊子了。
炒麵勿錯,不像王家沙,炸得太硬,反而有軟有硬,若打分,可以打到8.5分。
總的來說,賣相是很好的,用料是「縮水」的,但最最成問題的是,所有的菜都「太鹹」,鹹得一桌人都嚷著要喝水,這是不是他們多賣掉點飲料的「絕招」呢?
烤排,肉太瘦
生魚片拼盤,最左邊的是龍蝦
溫蟹,可能味道不錯,等轉盤到我面前時,已經沒有了
水果色拉?沒有碰
醬鴿
Sam說這個味道不錯,是香萵筍絲加蘿蔔絲,一塊塊的是海蟄頭
算是糟缽頭吧,味道一般
好像是芹菜拌海蟄
蔥烤鯽魚,味道不錯
拌目魚片,好看而已,塊小沒嚼頭
三層生日蛋糕
油爆蝦,爆得夠透,但不入味,打5分
鮑魚,可以看出用了多少蒜蓉,打3分
(火局)龍蝦,用了奶香精,失敗,龍蝦是淖熟的,不是(火局)熟的,只能給4分
竹蟶,創意很好,竹蟶肉挖出,殼列於一旁,但豆豉、粉絲太多,給6分
魚圓、魚麵筋,新鮮有彈性,可以打到8分
上湯肉皮,肉皮吃口象木屑,賣相又差,2分已經蠻好了
羊排的盆邊
羊排,還是老毛病,看看一大盤,吃吃嘸啥啥,無奈羊排太薄,又不夠肥,無非是個樣子罷了,打分可以有7分。我一直很好奇,有些飯店的東西和別家一樣,但他總能採購到「短斤缺兩」的原料來,也是本事啊
蘆筍,這種色面,不想動筷子
「鰣魚」,鱗還堆在盆邊,豈有這種鰣魚,醃過不說,極咸不說,鱗還是取了下來的
雞湯,看看很「鬧猛」吧?
炒麵
我們就是喝的這種酒,我覺得綠雅的本事,就是可以弄到諸多這種「原料」,賣相一概不差,要細評起來,總能缺少點什麼
吃鰣魚去蘇浙匯好啦~~JADE GARD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