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閒話研究

[上海閒話] 辣 辣手 辣豁豁

  電視台的《生活時尚》頻道做了個節目,點評2007年的滬上美食,關鍵字是”辣”,說是”辣”越來越多地被上海人所接受,逐漸成為”海派”的一部分。無獨有偶,上海的《生活週刊》也來採訪我,問我關於”辣”的看法與想法。

  其實我雖不吃辣,但也不排斥辣,上海人本就不排斥辣,就連上海灘著名的老館子”梅隴鎮”,根本就是家川菜館。

  上海人不但不排斥辣,上海話的中”辣”,還不少哩。

  ”辣嗨”是句極常的上海話,表於”在”或”在什麼什麼地方”,”辣嗨屋裡廂”、”辣嗨學堂裡”,都是常常聽到的。

  隨著手機的普及,”辣海”就用得更多了,因為大數人打電話,都是從互相問對所在的位置開始的。

  ”辣嗨”只是個字,沒人考證過到底該如何寫,倒是有些作品中寫成”辣嗨”,我就乾脆”拿來主義”吧。很多上海人只說”辣”,而把”嗨”的音吃掉了,所以也有很多人說”我辣徐家匯”、”我辣車子浪”。

  上海話中,還有些”成語”,都帶”辣”字,比如”刮辣鬆脆”(參見《刮》),又比如”煞辣勢清”,表示乾乾淨淨、清清爽爽。收拾桌子,可以”收作得煞辣勢清”,做人,也要”煞辣勢清”,不能拖泥帶水。

  辣是一種感覺,是一種破壞味蕾的感覺,人們在吃辣的時候,味蕾就會不斷地被破壞,而且味蕾的破壞是永久性的,不可逆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喜歡吃辣的朋友會越吃越辣的原因。

  辣在嘴中,上海話叫”辣篷篷”,表示”有點辣”的意思,如果辣得厲害,就是”老辣呵”、”瞎辣”乃是”辣煞”。

  同樣的破壞發生在身體上,就是”疼”,上海話裡沒有”疼”,只有”痛”和”辣”。

  一巴掌打在臉上,感覺是”痛”,過一分鐘,手指印子在臉上顯出來,漸漸發燙,這時就是”辣”了,這種”辣”,與嘴中的”辣篷篷”不一樣,叫做”辣豁豁”。

  ”豁”是裂開的意思,上海話中讀成”劃”,大熱天將花露水灑在生了痱子的皮膚上,那種感覺也叫”辣豁豁”。

  《笑林廣記》中有一個笑話,說是如果女人手生得象姜則”如何如何”,有一人就說自己老婆便是”手如姜”,理由是昨晚挨了一巴掌,到第二天臉上還”辣豁豁”。

  這種手,上海叫”辣手”,這個詞表示為人冷酷,做事趕盡殺絕,不給人留活路,這種人實在是”太辣手”了。”辣手”也叫”手條子辣”,意思是一樣的。

  不但手可以辣,腳也同樣,”辣手辣腳”表示某人做事不留情面,可以說”聽說新來個主管做起事體來辣手辣腳呵!”

  ”辣手”也可以用作對某些不合常理或超出想像事物的感嘆上,例如豬肉價格一下子漲了三成,聞者報以”辣手呵”以作感嘆;再有斥資107億建造杭州灣跨海大橋,上海到寧波可以縮短一百多公里,聽到的人也可以”辣手呵”來表示對如此”大手筆”的讚歎。

  ”大手筆”在上海話裡,也可以說成”辣辣叫”,所謂”辣辣叫做翻大事業”,然而到底做”大事業”的機會不多,剩下的只有打小孩了,上海人經常用”辣辣叫”來表示”打算”教訓孩子的程度,就是說”要打得伊痛,叫伊記記牢。”

  以前的上海人不諳吃辣,用作調料的辣味也不過一味,叫做”辣乎醬”,”乎”發”虎”的音。”辣乎醬”有兩種做法,簡單的是用新鮮辣椒剁成末再加水泡,複雜的也不過把滾油澆在拌了蒜末的干辣椒末裡。

  ”辣乎醬”的本身,沒有什麼好多說的,倒是上海話俗語”勿識相,請儂吃辣乎醬”挺有趣,”識相”者,識時務也,若不識時務,恐怕就要受苦了。遭受苦難,上海話謂之”吃辣乎醬”,如某人偷電,東窗事發,人們就說”搿記要吃辣乎醬了”,指的是此人面臨重罰的後果。

  流氓們經常用”勿識相,請儂吃辣乎醬”,這裡的”辣乎醬”,就表示要動手打人了。

(喇虎醬——在中國的烹調學名著《隨園食單》中,袁枚把這玩意寫作「喇虎醬」。袁枚是錢塘人(杭州),這本《隨園食單》一直被奉作江南菜的圭旨,至少可以看出在300年前,吳越之地就有這玩意了,而且還叫同樣的名稱。

(寫於2008年1月3日)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