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誇張的事物,人們往往會說”大跌眼鏡”,因為瞪大了眼睛,眼珠鼓起來,把眼鏡”撞”了下來,當然,這句話本身也很誇張,與”怒髮衝冠”是一個檔次的。
上海話中,更誇張,叫做”彈眼落睛”,就是瞪大了眼睛,眼珠子都掉了出來,把不戴眼鏡的朋友也包括進來了。”彈眼落睛”的適用範圍其實比”大跌眼鏡”要少得多,後者可以表達”東西實在破敗”,可用於物,亦可用於事。然而”彈眼落睛”一般只用於表示物件的光鮮亮麗,特別是工藝品的巧奪天工,雖說表達方式很誇張,可在程度上,只不過是”讓人眼睛一亮”而已。
”彈眼落睛”的”彈”應該是”眙”,是”瞪”的意思,但是此字讀作”怡”,加之許多文章中亦用”彈眼落睛”,我還是用”彈”吧。
”彈”字,在普通話中是個多音字,有”子彈”之”彈”和”彈跳”之”彈”,上海話發音只有後者,而音高則較普通話為低。
上海話中,”彈”字不少,從小到大,都離不開”彈”字。
玩具,有”彈皮弓”,用樹丫杈製成,綁上橡皮筋和一塊皮,就是很厲害的武器了。還有”彈子”,就是”玻璃彈珠”,小男孩們在泥地上支起一塊磚來,站直身體,將彈子以自由落體的方式扔在磚上,根據彈子滾動的遠近決定下一輪”攻擊”的次序,滾得最遠又不出界的彈子獲得”首攻權”,主人就在彈子所在的位置,執其向別的彈子發射,如果射中,就可以贏得對方的彈子。
”打彈子”的術語有不少,也有些都帶”彈”字,”眯彈”、”薄彈”、”削薄彈”、”奶油彈”等,說到打彈子的規則和技巧,完全可以寫本書出來。
”彈子”還是種吃的東西,叫做”彈子糖”,其體積要比玻璃彈珠小上許多,大的不過如黃豆,小的則更像綠豆。
女孩子更喜歡吃”彈子糖”,而男孩子則喜歡”打彈子”,有些及至長大,依然樂”此”不疲,不過那時的”打彈子”已經不是玻璃彈珠了,上海話將桌球,也叫做”彈子”,而桌球房,就叫做”彈子房”。
”打彈子”還有意思,就是”汽車追尾”,前面的車已經停下,後面的車剎車不及撞了上去,不正像打彈子”用動的彈子去撞不動的彈子”一般嗎?
如果兩輛車對撞,份量差不多的話,撞就撞在一起了,如果一輛特別重,那麼輕的那輛就會被撞開去,上海話謂之”彈開”。
”彈開”常被用於力量懸殊的兩人較量中,”儂幫我彈開”是強勢者對弱勢者說的,猶如北京人說的”一邊人涼著去”。
”彈開”的結果,有重有輕,若是慘敗,上海人叫做”彈得遠”,上海人說”想幫劉翔跑步?彈得遠咧!”
敗得故然是慘,但是要從倒下去的地方站起來,重新開始,那樣的人,上海話叫做”彈硬”。 “彈硬”常用於小朋友,打針不哭、摔疼了不哭、撞痛了不哭,這些就是”彈硬”小朋友,引申開來,人們受委屈而不喪氣,受挫拆而不氣餒,都是”彈硬”。
也有的小朋友,膽子小,見到突發情況,嚇得兩腿發抖,上海人稱之為”彈琵琶”,因為兩條腿就顫動的絲絃一般。
上海話中,還有些有音無字,或者不知道如何寫的東西,其中也有”彈”。
”彈老三”算一個吧?”彈老三”是上海隱語,表示”死亡”,用在不恭敬的場合,通常用來表示位低人卑,又非親非故之人的死亡,比如”弄堂口修腳踏車老頭子長遠嘸沒看到了,阿會得彈老三了啊?”
有人說,”彈老三”的標準寫法應該是”譚老三”,只是觀點牽強附會,並無說服力。我也可以捕捉影一下,說”彈老三”用是從英語”die, lose”而來,如此連我自己都不得不佩服自己的想像力。其實,”彈老三”也有寫作”談”、”台”、”抬”的,各有各的說法。
還有一個比較有爭議的詞是”彈街路”,啥是彈街路?過去上海都是小馬路,叫做”街路”,鋪著一種大塊的鵝卵石,這種路,車輛(獨輪車、自行車)行走起來,彈跳得很厲害。會引起彈跳的街路,叫做”彈街路”。也有人寫作”台階路”,因為高低不平,有如台階一般。
上海話騎車帶人叫”蕩”,”蕩”在後面的人坐在書包架子上,如果騎在”彈街路”上,很容易”吃彈簧屁股”,就是由於強列顛簸而弄痛屁股的意思。
最後,來說一個逗趣的俏皮話,上海話中把人無意中預言成真的情況,叫做”一屁彈中”,屁本虛無之物,預料又非有理有據,所以”一屁彈中”很是形象。譬如某人隨口一說”作興明朝要落雨呵”,結果第二天果真下雨了,別人就說”真是畀儂一屁彈中”。”一屁彈中”並非禮貌用法,經常用在關係較好的朋友、同事之間,小輩對長輩可萬萬用不得哦!
(寫於2008年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