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紀遊

[臺灣紀遊]慈諴宮外鹹粥攤第卅三


我又去慈諴宮了,天天報到,白天報到,晚上報到,這回是早上,早飯還沒呢。我从大南路由東向西朝慈諴宮走,在大南路與大南路交口處不到一點點的地方,看到了一排臨時的桌椅,大家都坐着在喫些什麼。再往前走,我看到一個攤子,有一大一小兩輛推車,各有爐竃與案板,兩輛車是連在一起的,當中放着一個液化氣罐。這個攤就放在饒河街福州世祖胡椒餅的左邊,在人家捲簾門的外面,顯然,在別人開店前,這裡得收攤。
慢着慢着,什麼叫「大南路與大南路的交叉口」?寫錯了吧?沒有沒有,你可能想到了,慈諴宮被大東路、大南路、大西路、大北路圍起來的一個街區中,正門在大南路上,隔着大南路就是那個戲臺,整個士林就是以慈諴宮為中心發展起來的,在靠近慈諴宫邊上還有兩條不長的路,與大南路形成「卄」的形狀,這三條路,都是大南路,門牌號亂得一塌糊塗,儘顯老城風範。

這個攤子,連名字都沒有,攤子上方有幾塊白色塑料板,寫着「鹹粥30元」,「30」還是另外貼上去的,寫着的「鯕魚」被黑色膠帶貼了個大叉,又有手寫的「米苔目湯」「粄條湯」什麼的字樣,反正是有夠破的,可是看着氣罐之上玻璃罩中已經煮熟的肉類,可真是有夠誘人的。
攤主是對中年夫婦,還有一對年青在幫忙,應該是兒女吧,看着四人忙前忙後,這才是帶着煙火氣的家庭温馨啊!一雙兒女都戴着眼鏡,看着就是好孩子的樣子,或許還在讀書吧?
我們兩個人在一碗鹹粥賣三十元的攤上,喫掉了225元,挺能喫的吧?
也的確喫了不少東西,這就來看看。
先是豬雜米粉,說是豬雜,主要是肝沿肉,我一直認為肝沿肉是肉,而不是內臓,米粉很細,與上海人喫的線粉粗細差不多,但是要硬一點,湯色挺清的,但又絕對不是清水煮的,湯中還有綠豆芽和菠菜,上面還淋着紅蔥醬,香香的。

陽春麵,極鮮,有着明顯的味精感,湯中有紅蔥酥和肥肉和幾片大蒜葉,對了,也有豆芽,味道與口感都極其一般。

雞肉捲,是一種和廈門的炸五香差不多的東西,用豆腐衣包起雞肉洋蔥漿後炸成的,攤主說裡面還加了芋頭粉,蒜味挺重,喫起來很香。紅糟肉,這道要表揚,肉煮得很軟,也多汁,紅糟味也很濃,紅色的肉相當漂亮。雞肉捲和紅糟肉是個拼盤,各佔一半,淋了醬汁,當中放着許多的粗蔥粒,上面蓋着一大把薑絲,你真不知道,臺灣人有多喜歡喫薑,至少是臺北人,特我寫到信維市場的包子時再說。

還要了一份地瓜葉,我一向挺喜歡地瓜葉的口感,每次出去玩,衹要看到地瓜葉,都會點上一盤,可能更主要的原因是上海人不喫地瓜葉,所以上海也沒有賣的緣故吧?我其實並分不清地瓜葉和南瓜藤,反正都會點。

你能想象嗎?我在早餐時,喫了一盤白切肺頭,一大盤肺,淋醬蘸醬,又是一大把薑絲結頂。肺頭切成了麻將牌大小,洗得極乾淨,我說過好多次了,衹有蘇州人、閩南人和臺灣人,才會把內臓做成白切的,因為他們能夠處理乾淨。肺頭煮得很到位,軟軟糯糯的,好喫!一大早喫豬肺,這種享受,上海可沒有。
總的來說,可以打到四星的早餐攤,衹是那道陽春麵,味精實在太多了,而後嘴乾,衹能找便利店買水喝。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