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A

[USA]美西紀行之十七 大車搶道直線闖 美國中國都一樣

        我說了許多在美國開車的方便之處,最主要的,就是人家客氣,不爭先搶後,不亂鳴喇叭,不用大燈閃你,不會斜裡躥出來,總知,禮讓為先。於是,有人就說「美國那麼好啊?美國就沒有人違反交通規則啦?那還要警察幹嘛呀?」         這是典型的憤青思維,只要你說國外有什麼好,他們便會問「難道那裡沒有不好的嗎?」,有,當然有,如果一個地方百分百都是好的,要麼你的發昏,要麼就是假的。只有有好有壞,才是一個真實的社會。憤青的理論是:只要你說國外好,就是說國內不好,只要我找出國外也有不好,所以國外就是壞的,你也是壞的。什麼邏輯嘛!         在交通問題上,美國大多數人是遵守交通規則的,中國大多數人也是遵守交通規則的,但是兩者佔總數的百分比,可就大相逕庭了。不論哪裡,不遵守交通規則的人,總是故意不遵守的,但是遵守的人,就分為自覺遵守和被迫遵守了,在美國,自覺遵守交通法規的,遠遠要比中國多,這點根本不用吵,中國人到美國個個敢開車,美國人到中國只有幾個敢開,這才是事實。         美國也分地方,我們去Monterey Bay,一路高速,大家都開得很客氣,可是到了地面道路,還有十幾mile的時候,也有在我後面跟得很急。第二天從Monterey Bay出來走加州一號公路,單向一車道,我開成頭車,後面跟著六七輛,由於我路況不熟,所以車速不快,後面的車全都乖乖跟著,要到分道的路口,我讓到邊上,後面的車才超上去。         在交通並不繁忙的公路上,大家都會把左邊的道讓出來,讓快車先行,有時一輛車為了超前車,就佔用左邊的車道,等一旦超越了,就立刻回到原來的車道,以便其它車輛通行。         然而,如果從LA往南去,到San Diego,那裡的駕駛就野蠻得多(當然和上海是不能比的,和武漢、重慶,就更沒法比了),如果你開得太慢,偶爾也有人會在後面用燈閃閃你,偶爾也能聽到一兩聲汽車喇叭,要知道,在美國按喇叭就像罵人一樣,算是挺嚴重的事了。         汽車喇叭,是一種警示工具,如果你發現前方有人可能會不注意到你的車過去,按一下提醒別人,還是應當的,然而在國內,許多人把喇叭當成一種發洩的工具。本週日(4月7日),我去程家橋加油,我的前面有兩輛車在加油,後面也有一輛,大家排隊。結果,我後面的那輛,就拚命地撳喇叭,我以為我的車有問題,或者停得有問題,於是下車查看。我一下車,喇叭聲就停了,我繞著自己的車走了一圈,沒有發現異常,我便坐回自己的車中。後車又按喇叭了,那輛不知什麼車,喇叭奇響,我就伸出頭去看他,他又不按了。於是就這樣,我縮回頭,他就按,我伸出去,他就停,真是奇了怪了,不過排隊等加油,犯得著如何撳喇叭嗎?         當年,桑塔納剛進中國的時候,不到一年,喇叭全壞了,德國人是百思不得其解啊,為什麼好好的喇叭,到了中國,這麼容易壞?一定是濕度的原因,上海比德國濕多了,於是各行專家各顯神通來找原因,那幾個被送回德國實驗室的壞喇叭慘遭蹂躪,被大卸八塊,還是不知道原因。後來有專家到上海考察,才知道原來上海人一天按的喇叭,比人家一個月、一個季度甚至一年還多,不壞才怪呢。         美國的確也有開車霸道的,不過相對量和絕對量都很少,我在Universal Studios排隊的時候,就看到一輛集裝輛硬是插隊,從直線開過來,要塞在隊伍裡。         無獨有偶,我週日在中山南二路瑞金路看到輛一模一樣開法的車子,看來雖遠隔重洋,師父倒還是同一個。看看兩張照片,同樣的違章,車況卻大不一樣了,在美國開車,看到過破車,卻幾乎沒看到過髒車,到底是環境好呢?還是素質高呢?或許都是,或許都不是。

[杭州] 平民瀏覽國賓館 皇家花苑風景好

03/20/07 那天週二,從酒店出來,去找丈人、丈母,然後驅車接了Helen她們,到西子賓館去玩。西子賓館在哪裡?在雷鋒塔的後面,入口處在雷鋒塔停車場往東五十米處,一個很窄的道,車子駛入,門口有武警站崗,武警會問你”幹什麼?”你只要理直氣壯地說”吃飯!”,把車直接往裡開就是了。 西子賓館原名”汪莊”,原是汪姓徽州商人的莊園,這可不是一般之地,乃是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都住過的地方,進入園子,可以看到一塊大石頭,上面刻著那些名人的簽名,或者說,刻著領導人的簽名,一般的趙薇之類,就算來了,也沒資格刻名字上去的。 這塊石頭,想必有許多故事,林彪是否來過?如果來過,石頭上的名字呢?林彪的名字沒留過,趙紫陽呢?如今的石頭第一排都刻滿了,那麼胡溫來了之後,刻在哪裡呢?換石頭?那麼這塊石頭,前後換過幾次呢?以後還要再換幾次呢? 西湖十景都聽說過吧?西湖十景之一”雷鋒夕照”,真正的位置就在汪莊裡面。你看,這是其中的一個餐廳,身後就是新建的雷鋒塔。 整個汪莊,你信步走走,到處都是風景,而且很好的一點,沒有人。門口武警把守,有幾個有膽往裡闖啊? 這塊排著輪胎的,是”皇家碼頭”,用來停靠畫舫的,上網查了一下,收費是2600元一個半小時。 那幾天,正在修路,據說是要重鋪柏油,大型的壓路機正在開動,好幾車柏油剛剛運到,看他們忙得不亦樂乎。草坪上放著桌椅,可以自己坐,如果帶著茶水、瓜子,盡可以憑湖賞景。 看到畫面正中的樓門了嗎?那就是一號樓,真正的行宮,建於1958吧,然後毛澤東在中國最動盪的1959至1975年間,在此住了27次,就是在這裡,揮灑江山。 這是個內湖,當然,肯定是連著西湖的,小小的湖,有亭有橋有堤,一直覺得蘇州的園林精緻,這裡也精緻,而且沒有蘇州園林的侷促之感。 汪莊裡吃飯,並不貴,幾個菜,兩瓶啤酒,不過300元錢,當然和外面的紅泥比,是要貴上許多了,但這樣的地方,這個價錢,著實不踐。因為飯店開著,根本不是為了掙錢的,那場面,那外圍風景,靠菜錢是絕對賺不回來的,既然賺不回來,就乾脆不賺了。價錢之後,要收百分之十五的服務費,這筆錢,要是毛大爺還活著,估計要被氣死,”為人民服務”還是他題的字,沒想到就在他的行宮裡,服務還要另外收費的。 汪莊也有自助餐,午餐168(好像),晚餐198,邊上有桌正在吃自助,其中一個人說”當時,我還只是個副師幹部”,呵呵! (這道是汪式鱸魚,很小的一條,很透,脆且香,卻又不柴,味道好) (蘇式小排,呵呵,在杭州也能吃到蘇式小排,這可是兩個菜系的) (羊羔凍) (火丁小豌豆) (薺菜牛松窩窩頭,薺菜牛肉餡,自憶拌的,想想當年”憶苦思甜”,也是吃窩窩頭啊) (肉鬆扒茄子) (雙脆生魚片,黃瓜片和彌陀芥菜片,是為雙脆)

[上海] 小豆子吹大泡泡 小尾羊吃涮羊肉

03/31/07 整理這些照片的時候發現,小豆子真的長大了,大得”很有樣子”了,雖然其實還是個可可愛愛、傻傻呆呆的小傢伙,可是光從照片看,已經楚楚動人了。 三月最後一天,和小豆去看太太(我的祖母),然後去龍華玩,霓虹廣場下面可以停車,如果在小尾羊吃飯的話,可以免停車費。 廣場上還有各式玩物,充氣球、手動船,小豆當然不肯放過,她其實就是個小孩子來的嘛。 (這個船,是用手搖的,10塊錢五分鐘,可以討價還價到十分鐘) (據說這種球是很難站直的,小豆本事還不錯,那天很熱,我想悶在這個球裡,只有小孩子才受得了。小豆子出來的時候,說”熱死了”。20塊錢五分鐘,我和管事的商量多玩一會,結果小豆在裡面呆傻掉,問我”怎麼老是不讓我出來啊?”) (小豆在美國的時候,學會了吹泡泡,不是跟魚和蟹學的哦,現在小傢伙越吹越大了) (鍋底28元) (極品羔羊肉,18元,看看堆得老高,其實只有一點點) (香菇貢丸,12元) (免費送的泡菜,另外每人還送一瓶飲料,反正火鍋店都是那種一元一瓶的可樂或雪碧,我一口氣喝了三瓶,那天太熱了) (又來一盆羔羊肉,我們另外還點了羊肚和羊肉串,結賬的時候總共96元,若是吃滿100元,就可以拿30元的券,不過想想就是拿了券,也未必會再來吃一次的)

[上海] 清明時節豔陽照 百年牡丹開龍華

04/10/07 清明前的最後一個週末,這個清明,沒有”雨紛紛”,倒是豔陽高照,難得的春意盎然,不知怎麼的,就想著要去一次龍華,便帶了小豆子去。 適逢龍華的百年牡丹開了,用小相機照了幾張,倒也還過得去,現在有許多人買了單反,配了很好的鏡頭,拍來拍去就是花卉特寫,真不知他們在想些什麼。百年牡丹其實是165年,寫160年的牌子是2002年立的,所以還要加5年。 龍華寺一派過節氣氛,大殿、偏殿都有法事,大殿裡更是用廣播接到外面,領誦佛經,有許多穿著海青的居士,走過來走過去,還有更多的人,坐在台階上摺錫箔。第一進,彌陀殿,西側放了許多”巧玲瓏”,小豆很是好奇,特別喜歡用紙做出來的鎖。鎖是放在”聚寶盆”上的,邊上還掛著紙做的鑰匙。 我和小豆子是騎著滑板車到龍華寺的,進殿磕頭的時候,就把滑板車停在殿外,小豆子很擔心,怕車會被人拿車,上次在美國好不容易不擔心了,現在回來,小豆子又要”上心事”了。 龍華素齋,也算是上海有名的了,買了素鴨和素蟹粉,小豆子更是看於是青團開心,本來午飯已經吃得很飽的她,硬生生地又塞了半個青團下去。 (善男信女,燒錫箔,既然龍華寺準備了這麼多桶,說明有這個需求,試想一下,這些桶全都一些燃起,該是怎麼個樣子啊?)

[上海南翔] 趕赴南翔心意誠 百年老店服務差

04/01/07 愚人節,大雨。老闆發了封email,說是他要做亞太區的主管了,還說在國內的總部要從北京轉到上海來,結果信的最後說是愚人節的玩笑,換了中國人,絕對不敢發這種信,哼,有野心?還了得? 約好了朋友們,帶著小豆趕到南翔古漪園,買單子,入座,交單子,拿碟子,拿筷子,吃。 南翔的小籠,還是名不虛傳的,10元錢一籠,20個,胃口小的人,吃不了一籠,皮薄餡多,餡多還不算,而且純,絕不用絲毫醬油、蔥、姜調味,乃是原汁原味的肉餡。 吃到一半,小豆也要喝湯,於是我就去拿碗,古漪園小籠館的筷子、碟子和碗是放在一個櫥裡的,就以廚房的門口,櫥裡是一隻大的塑料盤,放筷子,幾隻大塑料盆,放碟子和碗,我剛走過去,準備拿東西,看到一個負責分發小籠的服務員在地上撿散落的筷子。 我看著她把筷子撿起來,拍拍齊,又看著她把那些筷子放進了櫥裡,放在大塑料盤邊上。我看不懂了,上前對那服務員說”你怎麼可以把地上撿起來的,和乾淨的放在一起呢?” 那個服務員極凶,嚷著說”我又沒放到盤裡去,我是放在邊上的,沒看到啊?” 那個櫥,按習慣性思維,應該都是放乾淨碗筷的,那個服務員雖然把筷子放在盤子邊上,一定也有許多人會認為是干淨的,等到盤子裡的筷子用完,估計這些也會被人拿去使用。 無奈服務員太凶,我鬥不過她。其實也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在此檢討一下。 不過,凡事都有報應的,我的更是叫作”現世報”,吃完小籠到朋友家玩,結果上吐下瀉,一起吃小籠的連小豆總共有8個人,唯有我一人吃壞了肚子,可見這報應有多厲害。 (碧綠魚圓湯,魚圓比以前多了,但是尺寸也小了) (看看店內有多熱鬧)

「三蝦面」和鹽水蝦

  「三蝦面」是蘇州面點的絕活,不但製作極費功夫,而且還講究時段,一年之間,不過初夏的一兩個月,可得嘗鮮。   三蝦面,並不是用三種蝦製成,只是簡單的河蝦,一年之間,初夏時節的河蝦有腦有籽,蝦肉又壯,這段時節,是吃蝦的好日子。三蝦面,要活的河蝦,洗淨後先用牙籤,小心地將蝦籽剔到一個小碟子裡,再把蝦仁剝出來。每一隻蝦,都要先剔蝦籽,再剝蝦仁,而剩下的殼與頭,則放在一邊待用。一斤蝦仁,老手來剝,也要一個小時,等蝦籽都剔好,蝦仁也剝好後,則將蝦頭、蝦湯一起煮,蝦頭裡的蝦腦就會硬結成塊,紅紅的一小塊,大的如赤豆,小的則像綠豆的大小。將蝦腦從蝦頭裡剝出,也放在一個小碟子裡,一斤蝦,不過小小的一堆蝦籽,一堆蝦腦。   再將去了蝦腦、蝦仁、蝦籽的蝦頭、蝦殼熬湯,熬的時候,湯裡放一點點料酒,加上幾片薑,用以去腥,其實新鮮的河蝦並不腥,吃得慣又講究原汁原味的人,可以不放料酒和姜,純是蝦湯。   一斤河蝦的頭、殼,煮不出多少湯來,蘇州的飯店裡,本來就要剝大量的蝦仁,那些蝦殼全收集起來,煮出湯才夠濃鮮。蝦殼久熬,湯色會變紅,極淡的粉紅色,會有一點點油花泛在湯麵上,煞是好看。   將煮好的蝦湯濾去蝦頭、蝦殼和雜質,剩下清湯,清湯的底部,依然會沉著些蝦籽。麵條下熟過水洗淨,再放入蝦湯裡,用小火焐著,焐到軟糯卻不斷爛,火候極難掌握,焐得越久,鮮味越是滲入面裡,這就是蘇州人說的「煨面」。   煨面的時候,就要收拾蝦籽、蝦腦和蝦仁了,面澆頭的講究清爽,蝦仁不用蛋清、菱粉上漿,只是旺火熱鍋,五成熱的大油鍋,將蝦仁倒入後撥散,用鑊鏟翻至油冒清煙,是謂「清溜蝦仁」。蝦籽與蝦腦,一併放入面中煨煮,加鹽調味後,澆上熱油蝦仁,就是一碗三蝦面了。   如今,蘇州的朱鴻興已經承包給了安徽人,連蝦腰面都是事先炒好的冷澆頭,剩下的一家同得興,面還可以,只是三蝦面已經失傳,偌大的一個蘇州,三蝦面竟不可求,只留扼腕了。   三蝦面,並不適宜家庭製作,因為沒有哪戶人家會有那麼多的蝦殼來煮湯,不過,夏天的河蝦,卻千萬不能放過。   家庭吃蝦,剝蝦仁當然是一種,然而許多人怕麻煩,又有許多人炒不好,所以上海人一般也不在家剝河蝦仁吃;油爆蝦不錯,然後夏天很多人吃不進油,也只能作罷。剩下的,既簡單,又好吃的,就是鹽水蝦了(《清炒河蝦仁》和《油爆蝦》,我均寫過)。   如今到菜場買蝦,很方便,攤主早將雄蝦、雌蝦分開,雄蝦大而殼重,雌蝦小而籽多,夏天要吃的,就是雌蝦,由於這時的雌蝦有籽,菜場裡一般叫「籽蝦」。夏天也是河蝦最壯、最便宜的時候,鹽水蝦製作方便,不妨多吃一點。   鹽水蝦實在是很容易,將蝦買來後洗淨,不用剪須,瀝水即可。拿一個鍋子,千萬不要有油,有油則盡失河蝦的清爽,放點水燒煮。水亦不要多,多則沒有鮮頭,兩指深即可,水開後,放入蔥結和薑片,但不要放料酒,料酒會使蝦肉變爛,吃起來沒有口感。   放一小調羹鹽,鹽不妨少放一點,我甚至吃過「不放鹽的鹽水蝦」,也很不錯。待水燒滾後,倒入河蝦,由於水少,可能浸不滿河蝦,用筷子攪動即可。等水再次燒開,蝦也全從青色變成紅色,鹽水蝦就做成了,取後棄去蔥結和薑片,即可裝盆上桌。整道菜,費時五分鐘左右,恐怕天下除了「生吃黃瓜」外,再沒有比這更容易的菜了。   就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欣聞上海恢復了近千種小吃,包括「老虎腳爪」和「貓耳朵」,又聽說重慶路上的「滄浪亭」又有三蝦面出售,像我這樣的「饞嘴」,總是要忍不住去一次了。

[上海] 當年就是豪華車 老車新展有派頭

04/03/07 上班的時候,在樓下停著的,嚇人吧?快要車展了,據說今年新國際所有展廳都被訂了,規模比上次要大一倍一以上,有看頭了。 Rolls-Royce,怎麼?沒聽說過?勞斯萊斯總聽說過吧?就是這輛了 這個Mercedes的標誌夠大 好像比上面一輛更牛一點 這輛啥牌子啊?有人識貨嗎? 這輛也不識貨 一排停著,還是挺唬人的

[上海] 新亞大包也時髦 台式菜飯加大排

04/07/07 下午看戲,來不及了,將車停在瑞金醫院,就到對馬路吃一點,以前在瑞金路永嘉路轉彎角子上有家生煎饅頭店,如今成了”永和大王”,而且人滿為患,只能去新亞大包吃。 到得門口,服務員推薦買青團吃,清明已經過了兩天,問也不用問,一定是賣剩下的了,不過小豆喜歡吃青團,也就買了兩個。 我是看到門口的廣告,寫著”台式套餐”什麼的,16元一份的”排骨菜飯”,看看照片倒也不錯,就要了,豆媽想吃麵,要了鹹菜肉絲麵。 菜飯這玩意,還真得到文廟去吃,豬油菜飯,菜的味道、肉的味道都已經燒到飯裡,香糯可口,這裡的燒法一昧追求賣相,食之無味。 (鹹菜面澆頭,居然還有個豬柳蛋) (排骨味道還挺好,又嫩,稍微咸了一點點,下飯正好) (看到了吧,菜是炒進去的,不是燒進去的)

[USA]美西紀行之十七 早餐也瘋狂

        上次說到Helen天天在家裡煮中國菜給我們吃,一般我們中午不在家吃,因為白天光顧著在外面玩了。早餐,Helen準備得很豐富,基本上我是吃餛飩,在上海的時候,我也吃餛飩。Sam喜歡吃泡飯,於是也有皮蛋、豆腐、醬瓜、乳腐。         有一次,Helen特地一大早,去買了一大盒Donuts來,小豆看得眉開眼笑。

[USA]美西紀行之十六 海倫美食

        在美國的時候,只要不出去,都是Helen弄給我們吃,Helen燒得一手好菜,著實讓我們吃個飽。當然,我也會燒,後來Helen回上海,我也燒了好幾頓給她吃,但是在LA的時候,我是一頓也沒燒,一來鑊子、鏟、刀不順手,二來Helen見我燒菜是「怕」的。因為我燒菜講究大油鑊,Helen怕她家廚房就此遭殃,所以死活不讓我下廚,結果,只能是我們全家大飽口福,Helen任勞任怨了。         每回Helen到上海,我們總是雞鴨魚肉地喂她,特別是蟹,上海人哪有不吃大閘蟹的?只要時間對得上,就請她吃蟹。這回甫至LA,Helen就說LA的蟹也不錯,叫我們吃吃看。這不,第二天(2月4日),就帶著我們去了超市,帶領我們買LA專有的大蟹。         那蟹果然很大,也要有二三磅一個,看似蔫蔫的,其實活絡得很,買了蟹,又買了種大大眼睛的紅魚,Helen說LA的魚都沒有上海的好吃,特別是鱸魚、鱖魚,味道乃是天壤之別,倒是這種紅魚,還可以吃,既嫩且鮮……         Helen戴著橡皮手套,把蟹洗乾淨,其實這蟹乾淨,只要稍事沖洗即可,再說了,在美國買東西,只管放心,店家絕不敢這個超標、那個有毒。         蟹是煮的,因為沒辦法蒸,找不到那麼大的蒸鍋。         以前我吃過Crab cake,總是想國內的蟹粉動轍上百,這美國的Crab cake也不過幾十美元,都是蟹肉嘛,看來美國也不是很貴,如今才知道,上海的蟹粉用河蟹剝成,一碗蟹粉不知要用多少隻蟹,這裡的蟹這麼大,一隻蟹就可剝出一大碗來,當然不一樣。         吃蟹吃出「精」來了,不但在中國吃,還在外國吃,不但吃小蟹,還吃大蟹,吃得有一次,我對豆豆,「解」字怎麼讀,小傢伙一看,答曰「蟹」,多音字嘛,也不能算錯哦! (就是這種大蟹,什麼?看不去不是很大?) (這回有比較了,看得出大小了吧?02/04/07) (剝開看看蓋子,並沒有許多蟹黃,可能是雄蟹的關係,吃到過最多蟹黃的,是在印度尼西亞,差得吃得「頓脫」,02/04/07) (這只蟹,我最後沒有吃完,實在太大了,把所有的蟹腳收集起來,就可以再拆一份蟹粉了,02/04/07) (這魚也很好玩,血紅血紅的,眼睛很大) (就是奇嫩,一蒸就散,02/04/07)         Helen一直說LA好,因為可以買到許多中國的東西,據她說,現在越來越多了,除了個別的蔬菜之外,可謂應有盡有。果然,在LA的二十多天,除了叫過一次外賣的Pizza外,我們就沒在Helen這裡吃過「非中式」的東西,那感覺,就像沒出國門一個樣。 (瞧瞧,這可是在LA,照樣新鮮烤(麥夫),新鮮毛豆,照樣燒「還俚」蜜汁烤(麥夫),02/04/07) (Helen是那種非常心靈手巧的人,找不到香萵筍,就用佛手瓜拌,味道幾可亂真,02/04/07)         Helen一直說美國的蝦仁不好吃,說上海的好吃,還特地請我們吃了一回美國的炒蝦仁,速凍的,一包四磅。結果吃下來,覺得那蝦好得很,新鮮、有彈性、卻也不老,上海的蝦仁當然好吃,但上海的蝦仁不是家庭主婦會炒的,只能到店裡去吃。在上海,但凡超市買的凍鮮仁,是絕沒有人有這本事炒好的,所謂「巧媳婦難為無米之炊」,你要原料差了,誰都炒不好。而LA的這種大蝦仁,肯定是未經水發的(美國人敢發嗎?),水煮、油炒都不會縮水,可比上海的好多了。 (大蝦仁,Helen還經常剁碎放在餛飩裡,02/06/07) (雞湯,看到了吧,是黃皮雞哦,而不是「白臘克」,這種雞,可以算作草雞,或者說是「大規模飼養草雞」,味道夠鮮,肉可以久燉,以前去LA,總要想辦法給那裡的上海帶些火腿,Helen說如今不要再「冒險」帶來了,可以用Virginia的火腿,不但同樣很鮮,而且火腿可以吃,不像中國的火腿,只能用來燉湯,等湯燉好,火腿已經沒法吃了,02/06/07) (什麼世道,豆苗也有,還比上海的更嫩,02/07/07) (在美國,豬肉少,想吃中國的炒肉片,就用雞腿肉代替,更嫩哦,02/07/07) (這素雞,和國內的有啥區別?區別在於國內的素雞,要挑大店大攤才敢買,在LA不怕,02/07/07) (Helen又使用這種蝦仁了,賣相不錯吧?02/07/07) (在美國也有正宗雞湯麵吃,對於上海人來說,面就要吃這種面,那可比廣東面好吃多了,02/14/07) (蝦仁還是蝦仁,配角又換了,02/14/07) (霉乾菜燒肉,紅燒肉燒蛋,Helen把兩者結合在一起了,02/14/07) (LA式八寶辣醬,02/14/07) (這種色拉,是我們小時候常吃的,是解放前就這麼做的,現在又傳到LA來了,02/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