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廚記 VIII]家常烤腦花

好久沒寫東西了,一停就停了近二個月。 我有一個習慣,每當想寫一樣東西一件事,總要把它寫出來,才能寫下一篇,可偏偏這回的念頭沒法寫,寫出來了沒地方可發,發了也沒地方敢收敢登,可是沒寫完呢,又不能寫下一篇,於是「文路阻塞」了,最後決定「遶路而行」,已經一個多月了。 不寫東西,反而有時間思考,倒也是件好事。有時間思考,還有好東西可以喫,也不錯。有朋友問我「你們那裡能有什麼好喫的呀?」 我想說的是,今非惜比了。過去,有外國的朋友親戚回國,大家都會問「倷伊面搿個有(口伐)?」「儂喫得著啥啥(口伐)?」在洛杉磯,我們早就不再考慮「喫得著」「有沒有」的低級問題了,雖然有些極個別的東西依然沒有,但說得更多的是「好不好」、「正不正」了。我們這裡有好過上海的生煎饅頭,有強過南京的鹽水鴨,有細過香港的早茶,有比天津還傳統的煎餅裹子和包子,也有讓人大呼「小時味道」的臺灣小食,可謂天南海北,應有儘有。 我這麼說肯定有人不同意,天下的東西怎麼會別地的比原產地還好?那有什麼好稀奇的?辣菜的製作,四川人早就超過南美人了,而現在美食評論家口中的淮揚菜高手是個川菜師傳。現在的世界是信息開放、人員流動的,有些食物,用心去做,做得比原產地還好,是很有可能也很正常的。麵包原是洋人的東西,然而現在的洋人對日式臺式麵包趨之若鶩,不管哪裡的85度C,都是洋人非常喜歡的。 作為一個上海人,如果認為鼎泰豐的小籠天下第一,那又何必堅決不接受洛杉磯有最好的上海辣肉呢?弄得我都好奇好過洛杉磯的最好的上海辣肉的上海最好的上海辣肉到底有多好喫了,太拗口了,雖然我是不同意鼎泰豐懂上海小籠的。鼎泰豐懂商業運營,可以保證每次喫到的都是一樣的,既不會有驚喜,也不會有驚詫,這點就挺好的,百分之九十九的快餐也是如此。 再說一道菜,烤腦花,女兒的四川同學說在聖地亞哥喫到了最好喫的烤腦花,於是托女兒問她是哪家店,結果那位同學暑假回國了,直到後來,快開學了,那位同學回來,總算問清楚了地址,那位同學還告訴女兒,這回回國,喫到過的烤腦花,都沒有聖地亞哥的那家好喫。 女兒開學,送女兒去聖地亞哥,一家特地去了那家川菜館子,喫到了「四川姑娘眼中」最好喫的烤腦花,的確不錯。烤腦花,是四川燒烤攤上的一種食物,把豬腦和調料一起,放進用鋁箔摺成的小碗,有的封口,有的不封口,放在炭火上烤,待調料沸騰,豬腦結塊,就可以食用了,一份烤腦花有十來隻豬腦,真正是「膽固醇炸彈」,衹可偶爾為之。然而川人無礙,天天喫都沒事,可能辣椒會化解膽固醇吧? 這是家頗有氣派的中國飯店,門口有木雕門樓,整個天花板也都是木雕的,既然不是燒烤攤而是大飯店,他們的烤腦花不是放在鋁箔中的,而是盛在盆子中上來的,麻辣鮮香,的確美味。 我在四川也喫過烤腦花,在著名的成都蒼蠅館子——明婷,那回不但喫到了包了荷葉的醬肉和放眼望去全是蔥粒的腰花,還有用鋁箔包起的烤腦花,那頓美味,至今難忘。我去過很多次明婷,最早是個草棚,矮桌低凳,很是簡陋,最接地氣;及至後來,明婷變成了大飯店,感覺反倒不如先前了。 明婷的腦花,是與豆腐一起烤的,這讓我想起了蘇州人的喫法來。全中國,調弄內臓最乾淨的要數蘇州人,蘇州人喫內臓,豬肝——白灼,豬肚——白煮,豬肺——白燒,豬腸——白燉,豬心——白切,至於豬腦,蘇州人的做法也很簡單——清蒸,由於豬腦很膩,就與豆腐同蒸,蘸醬麻油同食。做法簡單,要滿足一個要求,就是要弄得乾淨,做法越簡單的,預處理越是麻煩,花的時間越長,調理內臓最乾淨的,非蘇州人莫屬,除此以外,衹有閩南料理可算一二。 洛杉磯是有豬腦賣的,最早是在唐人街看到有家小店的黑板上寫著豬腦,後來在菲律賓超市墨西哥超市都看到過,直到這回在聖地亞哥喫到了盛在盆中的烤腦花,不覺技癢,於是回洛杉磯後,買了一盒豬腦,打算自己在家中也做一回。 這裡的豬肝是新鮮的,而豬腦我衹見過冷凍的,也是啊,豬肝沒法冷凍,豬肝要是冷凍就成「洞洞肝」了,和凍豆腐一個道理,也可能不會,因為牛肝我就冷凍過,沒試過就沒有發言權,前面那段當我白說。 一盒凍豬腦,大概是十個左右,買回來自然解凍,把它們潷出血水,倒在一個大一點的容器中。先用清水浸著,同時水籠頭開一個小的流水,就這麼開著,不斷地稀釋血水的濃度,一上來整盆水是鮮紅的,漸漸變成淡紅的,再變成一點點血色,最後直到無色為止。 豬腦應該是白色的,但看上去是粉紅的,那是因為表面有層很薄的膜,用針在溝壑之間挑起,輕輕撕去,豬腦的反面還有筋襻,也要用針挑起後撕去。弄乾淨的豬腦是完全白色的,或者極淺的淡灰色,有的豬腦頂端有淡黃色的角質層,用剪刀仔細地修去即可。生的豬腦極軟嫩,弄起來要輕手輕腳, 在家裡做「烤腦花」,其實不必非要「烤」的,可以直接用「燒」的,本來用鋁箔做個碗也好鍋也好,其實也是「燒」出來的,就像聖地亞哥那家川菜館,同樣是「燒」出來的「烤腦花」。我有一隻不粘鍍層的小湯鍋,是個做「烤腦花」非常好的容器。 豬腦易腥,主要是要弄乾淨,再可輔以蔥薑去腥。備薑片、蔥段、蒜蓉,起一個小油鍋,油少火大,放入薑片、蔥段、蒜蓉,煸爆生香,待蒜粒發黃後,挾去薑片、蔥段,關火。 把豬腦有溝迴的那面朝上,輕輕地放入鍋中,擺放整齊後,加入雞湯,約莫蓋過的樣子即可。 然後放入紅油,剛好蓋過腦花為凖。四川紅油的做法可以參見故友所著《川菜平反論》,因為此書所有涉及川菜的做法都是照《中國菜譜》四川卷抄的,保證正宗。紅油的做法有很多種,最簡單的就是把郫縣豆瓣細細剁碎,加油炒紅即可。 要是想要味道「過癮」一點,可以用麻辣火鍋的底料,不用一整份,一份可以用好幾次,先行化開後,瀘去雜質後與紅油同樣使用。 加鹽、加胡椒粉,如果用火鍋底料要事先注意調整鹹度,有些預製調料很鹹,要事先加雞湯把鹹淡兌準方可。 開火,燒煮大約十五分鐘左右,用筷子挾一下豬腦,如果挾上去很有彈性,那表示豬腦還沒有結硬,亦未入味,繼續燒。如果喜歡喫嫩一點的豬腦,一般也就十五分鐘,我喜歡稍微老一點的,大概二十分鐘到廿五分鐘的樣子。 豬腦膩,有各種解膩的辦法,先前說到的豆腐是一種,我喜歡加入酸菜粒,我用一種泰國產的用大芥菜加青檸和小米粒醃成的罐裝酸辣菜,極爽脆。那個罐很小,我看了一下,淨重八十克,十來片的樣子,切成小的骰子丁,起鍋先撒在鍋內。 關火,撒一把花椒,放上大把的香菜碎,淋熱油少許。若是有「喫得了」辣的朋友,可取數顆小米粒,剁碎後與香菜碎一起,然後淋熱油,效果更好。 我在朋友圈貼了腦花的照片,朋友們希望我寫個做法,於是有了這篇文章,但是這種是廚藝「高級班」的做法,各位輕易不必嘗試,若是有「偏向虎山行」的朋友,也歡迎探討切磋。

[7086]過錯與責任--聊聊辦公室小野

話說有一個小孩子,參加學校組織的野營,被蜘蛛咬了一口,當時有點點痛,隨隊醫生發現不是毒蜘蛛,給小孩子清創後稍作包紮也就過去了。半年以後,電影《蜘蛛俠》上映,小孩子去AMC院線看了電影後想起自己也被蜘蛛咬過,應該也能飛,於是學著蜘蛛俠在是克萊斯勒大廈跳了下去…… 現在,請問,這件事誰有責任? 1. 漫威有責任,因為漫威創作了蜘蛛俠。 2. 哥倫比亞電影公司有責任,因為沒有在電影中的跳樓鏡頭中標明「請勿模仿」。 3. 王健林有責任,因為萬達是AMC的最大股東。 4. 克萊斯勒大廈有責任,因為沒有設置「請勿跳樓」標誌。 5‧ 學校有責任,因為組織野營時沒有預見到會有無毒蜘蛛咬人的危險。 6. 校醫有責任,因為雖然告訴了小孩子不是「毒蜘蛛」,但沒有告訴小孩子不是「放射性汙染蜘蛛」。 很笑話是不是?沒啥笑話的,2014年7月上海一對安徽籍務工夫妻採食了工地野生蘑菇導致中毒,老伯搶救無效去世,其妻昏迷多天后也在今天離世。家屬承認蘑菇是夫妻倆自採的,但公司存在監管不力,必須擔責。雙方可能對薄公堂。(從「上海一對」開始為新聞原文)。好在沒有看到後續的報導,應該是沒有真的打起官司來。 對於人命事件,我相信法律的原則應該是:有責任的,想跑也跑不了;沒責任的,想擔也擔不成。這應該是最基本的法律常識了吧? 這幾天,有件事,相信大家也關注到了吧?有二個小孩子「模仿」視頻「辦公室小野」用酒精燈易拉罐做爆米花的視頻,結果造成了二個孩子一死一重傷的慘劇,閣主在此深表同情。 本文,不討論辦公室小野系列視頻的合理性可能性乃至三觀與美醜,我們衹是就事論事。 事後,網絡上罵聲一片,無數人叫著讓小野賠錢,大有「不殺不足以民憤」之勢。後來的事,大家應該也知道了,小野支付了一筆「人道主義援助」,新聞報導的原文是:「雙方同意不再考慮責任劃分問題」。 我就納悶了,人命事件的責任認定難道不是法律和法庭嗎?我就納悶了,人道主義援助不應該是無回報條件的嗎? 回到事件,讓我們仔細看看這個「模仿」,採用的是「用易拉罐代替酒精燈」、「用點著火時加酒精代替預裝酒精」、「用一公斤酒精代替半酒精燈酒精」的方法,這根本不是模仿。 要是有人做個用高壓鍋做半鍋綠豆湯的視頻,你「模仿」加滿了整鍋的糯米和水,然後高壓鍋爆炸了,是不是做綠豆湯的那位也有責任呢? 現在的人,搞不清「過錯」和「責任」,領導錯怪了下屬,下屬奪門而出沒注意來車給撞死了,領導有過錯,但沒有責任,很簡單的事;老師罵了學生,學生跳樓了,老師「可能」有過錯,但沒有責任,這也是為什麼學生跳樓事件永遠以「調解賠錢」來結束,而從來沒發生過「法庭判賠」的事件。 回到小野事件,「雙方同意不再考慮責任劃分問題」就可以結束了嗎?難道父母的責任也可以忽略不計了嗎?這樣的父母,是不是應該剝奪監護權呢?小野本來就沒有責任,在我看來,要是小野錢歸錢出,責任問題你愛告繼續去告,那才更是條漢子。 「來也來了、大過年的、人也死了、還是孩子」真的是中國人的「免責牌」嗎? 好吧,就聊到這裡,我依然認為小野沒有責任,我依然認為要追究父母罪責;最後,叫人學賴寧的才是十惡不赦。

[7086]上海COSTCO開張是個商業事故

作為如此龐大的一個商業帝國,在新地方開張的第一天就弄到客人進不了門,弄到要借調五個派出所的民警來維持秩序,弄到交通癱瘓,弄得提早打烊,這不是什麼盛況空前,根本就是一個商業事故。 這根本說明前期調研工作沒有做好,市場調研完全失敗,客流量大大低於預期是失敗,同樣,客流量以幾何級超過預期同樣是失敗。 一個賣場,能夠容納多少實時客流是可以算出來的,這些人需要多大的停車場,進入停車場對週圍的交通壓力如何,都要事先經過計算。上海不同於美國,美國人少路寛,上海路窄人多,所以選址要考慮到整個地區的交通情況,平時的,週末的,甚至春夏秋冬的不同都是考慮到。 COSTCO與其它的賣場不一樣,它是會員制的,事先賣掉多少張會員卡公司方是知道的,通過科學的調研,完全可以事先知道當天會有多少人持會員卡前來,這些人會帶多少沒會員卡的人來,打算來的人會有多少輛車,這些人的心理預期銷費額度,這些都是可以事先調研出來的,商業上早就有現成的成熟的數學模型了。 一個成熟的富有經驗的商業帝國,犯下如此大錯,如果不是故意的,也實在太丟人了;如果是故意的,那實在太壞了。

[7086]腰果雞丁 vs. 宮保雞丁

有朋友問我對近日事件的看法,我想了一想,我又不懂政治,我衹知道喫。 但是,喫,也是有道理的。 我進了個餐館,進餐館的時候,老闆對我說:「想喫什麼,隨便點!」,我記住了,你說的是「隨便」。 我喜歡喫腰果雞丁,腰果香香的,雞丁嫩嫩的,炒在一起,勾一個薄薄的喫不出來的芡,又明亮又好看,於是就點了個腰果雞丁。可是老闆硬要給我喫宮保雞丁,那就有些可以說道說道的了。你不用給我說宮保雞丁有多營養,也不用給我說宮保雞丁的歷史傳承,更不用給我說宮保雞丁比腰果雞丁好上多少,你既然說好了「隨便」,那不管宮保雞丁有多好喫,我也有不喫的權力。 再換回來,這回我是老闆了,你點了個腰果雞丁,那我就去炒,這沒問題吧?你讓我炒腰果雞丁的,是不是?好,起油鍋,放雞丁,放腰果,結果端上來給你,你非說我上的不是腰果雞丁,而是宮保肉丁,這我就不能同意了。是的,在一百粒腰果中混入了一粒花生,在一百塊雞丁中混入了一塊肉丁,多了一粒花生一塊肉丁。 你說不愛喫花生和肉丁,這沒問題,用筷子挾出來不就是了?可你偏要用勺子,一勺子臽去花生,一勺子臽出肉丁,好,半盆子沒了,你就拒絕買單,甚至要我關店。這道菜的確有欠缺之處,但這還是道「腰果雞丁」,而不是「宮保肉丁」,你這樣就要我關門封店,未免太霸道了吧? 然後你指責我,說我的花生和肉丁是轉基因的,問題是誰說過轉基因不能做菜了?你自己還是從小喫轉基因宮保肉丁長大的呢,到了我店裡,就一粒花生一塊肉丁你就受不了了? 各位不要過度解讀,我這衹是把侯震喫腰果雞丁的故事,寫成了文字而已。

[下廚記 VIII]手撕椒麻雞腿翅

前段時間寫《上海回憶》,想起那個時候,學校裡是不准牛仔褲進校門的,父母們也會配合老師,壓根就不給孩子買牛仔褲,那樣的話,平時也穿不成了。不但不准穿牛仔褲,男孩子不能留長頭髮,女孩子不能把頭髮披著,不能化妝,這些事,用開放的眼光的來看,簡直是個笑話,當然,我不是說美國就開放,美國其實有許多個美國,有的很開放,有的很保守——開放如加州的公立中學,紋身染髮兜帽衫夾趾拖簡直就是標配;可某些私立的或天主教會的中小學,著裝要求比中國還要嚴格,不但要穿校服,就連髮型都要統一呢!什麼?中國?中國政府敦促全世界恪守一個中國的原則,你們別往溝裡帶我。 我們這一代人,曾經邁克爾‧傑克遜、瑪多娜(後譯「麥當娜」)、金庸、瓊瑤都是毒草,不准聽不準看,於是有我們這種偷偷借了磁帶來複製,也輾轉弄來了書偷著看。家裡管得緊的,也有嚴禁孩子接觸的。 現在,我們這一代,早為人父人母,大多人數變得比他們的父母輩還要可惡,他們相信孩子上網會變壞,他們希望國家下大力讓一切的負面信息遠離自己的子女,他們甚至認為互聯網就該有個墻,國家給孩子們看什麼就是什麼。這樣的家長,一是蠢,蠢得不能理解孩子先是自己的,再是國家的,蠢得自己無法分辨該給自己的孩子看些什麼,衹想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和別人一樣的「好孩子」。這樣的家長,二是懶,懶到了己經失去了判斷能力,反正給看什麼就看什麼,讓說那樣就說哪樣。這樣的家長,三是壞,壞到不願意為子女的成長負擔責任,孩子學的看的都是國家決定的,不成材,怪社會,社會不好世風日下,國家定的規矩你去怪社會?他們才不管,教好了,國家培養得好,學不好,社會的影響的…… 我很寵我的女兒,我理解的「寵」,是理解她的東西,理解她喜歡的東西。她在小學的時候,很羨慕大人有耳洞,但是學校是不能戴耳環的,我就對她說,學校不能戴耳環是校規,我們要遵守,但學校沒說不能打耳洞呀,我們去打,你們老師有意見的話,我去理論。於是我們二個去了一家「古法」的耳洞店,那可真是用粗鋼針紮過去的啊,我在邊上看著都疼,小豆子一聲沒哼哼,那時才七八歲的樣子吧? 有人說,天下怎麼會有這麼渾的爸爸,帶這麼小的女兒打耳洞玩,要知道,這是位單耳有二個耳洞的爸爸,這位爸爸的耳釘耳環從戴上衹有換過就沒有取下過,不論是求學、求職、上女友家、開家長會,從來都沒有取下過,這樣的爸爸當然支持女兒打耳洞,而且會為了她去找老師理論。 一轉眼,小豆子進大學了,她在學習和行為上,一直是個乖乖女,但她在思想上,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人,並不是那種隨大流的人,我很喜歡這樣的女兒。最怕的就是在行為上叛逆出格,但思想上卻幼稚無能。 我依然寵著她,給她買遊戲機,慫恿她換遊戲機,她是個很念舊的孩子,雖然有著最新型的任天堂3DS和Switch,卻也時不時地拿出一代的PSP和一代的NDSL來玩,不得不說一聲,一代的PSP,做工真是精緻啊! 這不,有天她約了同學到家裡打遊戲,我自然得負責她們的午飯,可是有什麼既好喫,又不太影響打遊戲的食物呢?別以為我會說「椒麻雞」,那可不是打遊戲喫的東西,而且來的小朋友是個廣東人,可喫不得辣呢! 家中有隻大雞,本來想切半個做白斬雞的,後來轉念一想,哪怕再好的雞,白斬雞的雞胸依然不怎麼好喫,要消滅雞胸最好的辦法是做成咖喱的,小朋友們都喜歡喫咖喱的,喫起來也快,快快喫好打遊戲。 本來就是為了消滅雞胸,於是我把雞翅和雞腿割了下來,拿手捏住翅根,用力轉一下,把刀割破外皮,可以看到翅根的關節,用刀在那兒割一下,雞翅就切下了。雞腿同樣,捏住雞腿往外搿一下,腿與雞身間一大塊皮會露出來,刀口貼著雞身的那邊把皮破開,再往下切,切到雞腿根的關節處,割開關節,取下雞腿,如此割下的叫做「手槍腿」。 把胸肉背肉雞殼子燒了個咖喱,略過不表,單說切下的雙翅和雙腿,做個什麼好呢?那就來道葉公好龍版的手撕椒麻雞吧!我根本不擅喫辣,雖然有椒有麻,但衹是點到為止而已。 先取個鍋,放入洗淨的雞翅和雞腿,加水蓋過,然後撒上一把花椒一把辣椒,點火煮雞,大約二十分鐘左右。這個時間要比白斬雞長,白斬雞要追求其嫩,而這個衹要好撕就可以了。 煮完之後,把雞翅雞腿拿出來,晾著,直接手撕,太燙了,雖說做菜人不怕燙,但也不必自殺式不怕燙吧? 這個時候,先調個料,倒出半碗雞湯來,加點醬油,加點糖,白胡椒粉來一點,花椒油也來一點,嚐一嚐,鹹鹹鮮鮮的,不錯。又拿出根京蔥來,取蔥白地方,切成細絲,浸在水中。 然後撕雞,雞翅的話,翅中搿開,棄去當中二根長骨,把肉扯成二條;翅根搿開,棄去中骨,同樣對半扯開;至於翅尖,難扯,直接放嘴裡喫了就是了。 雞腿好處理,先把整張皮撕下來,然後分別剝下大腿和小腿的雞肉,然後扯成細絲,也不用太細啦,與雞脯絲的用法不一樣,所以嚴格地說扯成細條即可。把雞翅雞腿絲都放在碗裡,然後把兩大張雞皮用刀切成條,鋪在雞絲之上,然後把用雞湯調好的料澆下去,湯水不能高於雞絲,一半到三分之二的高度即可。 放上乾辣椒,再放上蔥白絲,把花椒放在蔥白絲的頂上,然後燒個熱油,澆在花椒和蔥絲之上,手撕椒麻雞腿翅,就做好了。 這種做法是冷食的,如果要做熱食的,可把雞絲蒸熱後加入熱的雞湯汁,不可把已經調好味的雞湯汁倒入雞絲後再蒸,切記。 大家看出來了,這樣的做法,衹是有些乾辣椒被水煮和淋到些油而已,怎麼都不會太辣的,我有個朋友是雲南人,用紅綠小米椒切成小粒,撒在雞肉之上,再撒新鮮花椒,最後淋熱油,那種做法,我想想就頭頂冒汗,嗜辣的朋友,不妨試試。 (過程圖)(雲南朋友作品) (雲南朋友作品)

[梅璽閣食話]處女與頭湯麵

我最看不起一種人,就是自己連輛七手的普桑都買不起,好不容易省喫儉用攢點錢,偶爾租輛十三手的夏利開開。而偏偏這種人,逢人就說「千萬不能買二手的阿斯頓馬丁啊!那是別人開過的!」他把十三手夏利的所有缺點,全都腦補成二手賓利蓮花一定也會有。更可惡的是,有些從沒摸過方向盤的,跟著一起起鬨,你連輛自行車還買不起,汽車的新舊關你屁事? 這是個很簡單的道理吧?天下的車,又不是衹有一個牌子一個型號,何能以新舊來定好壞呢?哪怕古董車,還有人尋覓了去買來,修理改裝,再煥新彩呢! 車尚且多種多樣,那女人豈不是千變萬化?偏偏有人唯以「處女」論事,還美其名曰「處女情結」,情結你個頭,這種從上到下、從裡到外散發著中國大男子主義惡臭的東西,根本就是精神障礙,是種病,得冶。 任何事情,偏執就是種病,非黑即白其實就是種偏執病。如今這麼多樣化的世界,每一個事物每一個人,都有各種各樣的屬性,如果堅持衹以事物人物的某一個屬性來判斷好壞,那就是種偏執,所有的歧視來自於偏見,但根源卻是病態的偏執,偏執地衹以一個屬性來判斷和思考。 有句俗語叫做「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正是告訴我們事物有多種屬性的…… 什麼事情都不能偏執,哪怕喫碗麵。 很多人都讀過陸文夫的《美食家》,但凡讀過的,肯定會對書中描述的蘇州麵映像深刻,特別是頭湯麵,書中的朱自冶,每天醒來,第一個念頭就是「快到朱鴻興喫頭湯麵」,想必各位都記憶猶新吧? 我有位朋友,好喫頭湯麵,哪怕隔夜到蘇州借棧房,也要等開門,等喫第一碗麵,我說這是神精病——偏執。 朱自冶的頭湯麵,書中也沒說過是第一碗,書中衹說去得晚了,麵湯就糊了,不夠清爽和滑溜。其實吧,朱自冶的頭湯麵,也就是早點去,在下麵的湯發渾之前罷了。 看書,要看得懂書,要想清楚其中的道理。《美食家》中朱自冶喫頭湯麵,是發生在家中有「包車」的人年代,那是非常久遠的年代了。 那時的麵店,生火是用煤或柴的,估計主要還是柴;那時的水,是挑了河水井水放在大水缸裡加明礬的;那時的麵,是手工搟壓的。用柴,火就難控,煮麵的時間變長;用井用河,水就不夠;手工搟麵,麵就濕,麵濕就要裹麵粉,麵粉會進入煮麵的湯中。這幾個原因加在一起,煮麵的湯就容易渾。 然而現在的麵店,用的是加風的煤氣竈,這種不銹鋼的竈檯,不但上面有水籠頭,竈面還連著下水道,麵條又是機製的切麵,不用裹麵粉,煮麵的時候,不斷臽出渾水加入新水,溫度又高,煮麵就快,可以說,每一碗都要比朱自冶時代的頭湯麵要好,別的不說,現在的麵粉也比那時的好啊! 所以,現在喫麵,完全不必追求頭湯麵了,每一碗都很好。 喫麵還有種奇相,就是麵澆頭越貴越好,要知道,除了自己家中做麵,外面的麵就像蓋澆飯,是給窮人喫的。照過去來說,雞鴨沒有豬肉貴,河鮮更是便宜,你要是喜歡聽評彈,不論《玉蜻蜓》中胡瞎子上門起課時「賣富」說到的麵,還是《白蛇傳》中許仙第一次到王永昌家中小廝說要去買了請客的麵,又或者其它書中二人打賭賭輸贏的麵,都衹有一種,叫做「魚肉雙澆」。傳統蘇州麵,最好的麵,就是「爆魚加大肉」,而且肉還要壯(肥)。至於三蝦麵,那是大人家消遣下人的產物,至於什麼禿黃油麵、蟹粉麵,在過去的蘇州更是聞所未聞,這些都是食品和養殖工業化後的產物了。 現在的麵店,越來越看不懂,鮑魚麵是小事,我看早晚會有魚籽加海膽再刨鬆露的,衹有其貴不懂其味,也是種偏執,是病,得冶! 還是讓我喫碗陽春麵吧! 註:題圖是個假廣告,最著名的假廣告之一,怎麼可能是真的呢?否則阿斯頓馬丁不要被女權整死的啊?另外,這張圖中還有個拼寫錯誤,估計是作者故意的。

[下廚記 VIII]刴椒蒸龍躉

今天讀了一篇科普文章,說的是中子星,從頭到底,衹看懂二句話,一句是「中子星有二十個太陽那麼重,卻衹有一個城市那麼大」,另一句是「一個乒乓球大小的中子星物質,有十億噸那麼重」…… 這篇文章並不討論中子星,我想說的是太陽,太陽的光,陽光。加州的陽光,向來有名,特別是南加州,沙灘,陽光。說到南加州的陽光,有個笑話,我聽說這個笑話有十幾年了,說是有位內地的官員,睦名到洛杉磯,特地要去沙灘去曬曬太陽,入境的時候,移民官問他到美國來幹嘛,那位官員想說是為了「sun of the beach(沙灘的太陽)」來的,結果他的英語實在口音太重,說成了是為了「son of the bitch(狗娘養的)」而來,閙了個大笑話。 南加州的陽光,真的很漂亮,也很厲害,但凡中午的時候,一年四季皆可單衣短袖,噢,不,一年二季,一季很熱,一季熱。不過今年很奇怪,現在是七月中旬,要照往年,已經大熱了二三個月了,中午的時候,怎麼也要超過三十八度了,攝氏三十八度是華氏一百度,這裡的人就稱為「三位數的氣溫」了。 今年,在過去的一百天裡,一大早起來就看得到藍天的,大概衹有十五天,其它的日子都是陰陰的,甚至有連著一週沒出太陽的,讓人想起上海的黃梅天來。今天的夏天太陽不旺,自然氣溫也就不高了,我一個朋友舉家來洛杉磯玩,一下機場後悔衣服帶少了,想像一下,在洛杉磯的夏天,覺得衣服不夠,是該有多冷,這可是洛杉磯不是舊金山,因為有句話叫做「我經歷過最冷的冬天,是夏天的舊金山」。 太陽不正常,地球也就不正常,這不洛杉磯大震了三次,第一次是橫著搖,頭暈暈的;第三次是上下搖,一點也不害怕,衹覺得有趣,家中的貓更是躺著動也不動,第二次的時候,大家都躺著睡著了,誰也不知道。不但洛杉磯大震,華盛頓特區還下了場特大的暴雨,連白宮的媒體休息室都給淹了。 好在這幾天,大陽正常了,洛杉磯也熱了起來,車子在太陽下停一會兒,再上車就連方向盤都燙得摸不上手了。 天熱了,小豆子鬱悶了。 小豆子是我的女兒,長期讀我書的讀者應該知道。小豆子已經不小了,已經大到學開車了,在美國學車很容易,我會在《加州小事》中詳細講述。那天,小豆子練車,我陪她,一路開啊開,從帕薩迪納開到哈仙達崗,我正好去99大華買點菜,就在收銀檯前,小豆子看到了一種日本產的夾心巧克力豆,她小時候在上海很喜歡喫這種巧克力,於是隨手買了一罐。 買好東西,放在後備箱中,回到家中,拿出東西來,小豆子拿起巧克力,就開始鬱悶了。那種巧克力,是一個大大的細硬紙管,小豆子拿在手裡,一搖,什麼聲音都沒有。 「咦,怎麼沒聲音呀?」小豆子說。 「沒聲音怎麼啦?」 「搖不響說明化啦!」小豆子一臉鬱悶。 打開一看,巧克力豆全化了,一團糟,衹能扔了。 第二天,又帶著小豆子練車,這回開到了西科維納,在日本超市喫了午飯後又去香港廣場買維他檸檬茶,這家超市也有那種巧克力賣,這回小豆子不鬱悶了。 在香港廣場,小豆子看到塊牌子,寫著「龍躉魚」,問我這個「躉」是怎麼念,我記得廣東話是念「膽」的,許多店中不會寫「躉」,菜單上不就寫作「龍膽魚」麼?我告訴小豆,應該唸作「膽」,還告訴她,就是「一百條百腳」,一百乘一百,沒毛病。 買了一爿大大的龍躉魚頭,為什麼是「爿」?因為是半隻魚頭,對剖的半個。回了家,沒急著弄魚頭,先幹了件壞事。 這天在日本超市買了生蠔,盛了很多冰,後來在香港超市買好巧克力,當場搖過是有聲音的,然後就和生蠔放在一起,到家就沒問題了。小豆子一到家,沒來得及馬上喫巧克力,我趁她不注意,把管中的巧克力豆倒在一個自封袋裡,藏好;然後又把COSTCO的提子乾巧克力豆裝在那個紙管中,然後開始弄魚頭。 龍躉魚的魚頭很大,買好就讓店裡給劈開了,劈成了八塊,我打算洗洗乾淨,然後喫一半凍一半。一洗,發現問題了,魚頭上有很小的鱗,刮又刮不下來,我有把挺大的鉗子,是用來做去骨魚拔魚背的刺用的,於是夾著魚鱗往下扯,沒想到小小的一個魚鱗,拔出來之後,是長的一條。這個魚鱗很奇怪,不是圓的而是長的,也不是一片片疊在一起的,而是一條條長到魚皮中的,藏在魚皮中的部分倒有露在外面的四五倍長。 八塊魚頭,有三四塊都有小鱗,用鉗子「拔」了半天,心想好不容易收拾好了,再一看,鰓蓋上也有鱗,而且是完全在魚皮之下的,連個尖都沒露出來。這回麻煩了,好在頂層的魚皮不厚,用鉗子可以隔著魚皮夾住魚鱗,然後用力扯出來,這回的鱗倒是半圓形的。 我還在「扯」魚鱗,小豆子又鬱悶了,能不鬱悶嗎?這巧克力完全不是小時候的味道啊! 我實在忍不住了,又不能捂著肚子笑,手上腥著呢!小豆子發現我不對勁,不等她逼問,我就招了。 我也發現我讀錯字了,這個字不就是「擁躉」的「躉」嗎?那應該唸作「盹」才對,告訴小豆子,她還沒笑停呢。 繼續扯魚鱗,半隻魚頭,前前後後弄了一個小時左右,方才弄得乾乾淨淨,想想當天菜多,就都放在凍庫中了。 第二天,取出化凍,待得化開,大喫一驚。昨天去鱗的時候,絲毫不腥,及至凍了一夜再化開,居然奇腥無比,怎麼會這樣?…

[尋味LA II]越南餐廳喫紅飯 牛仔嫩粒真不錯-Pho Express Restaurant, Azusa

洛杉磯由好多好多的越南餐廳。 在1975年的4月,越戰已經打到了尾聲,峴港淪陷,如果也叫「解放」,西貢受到了包圍,當時的美國總統福特在4月3日宣佈,要從西貢撤離那些越南孤兒,行動名為「Operationb Babylift」。 4月4日,第一架執行這一計劃的一架C-5A運輪機起飛,呼號為「68-0218」。這架飛機載著三百多人從新山一機場起飛,十二分鐘後機腹發生爆炸,撞上一個堤壩,造成138人喪生,其中有78名兒童和35名國防安全人員。 然而計劃沒有中止,在此後的4月4日至4月26日,截至最後一架從南越飛出的美國飛機,整個計劃營救了一萬零三百名越南孤兒,在此之後,由於新山一機場遭受北越部隊與越共部隊的猛烈火炮壓制無法起降飛機而告結束。 這些孤兒後來由美國、澳大利亞、法國、西德(當時還分東西德)以及加拿大的家庭收飬,美國收飬了其中的四分之一。 這個故事與洛杉磯越南餐廳多,沒有任何的關係,這些孤兒都是被美國家庭收飬的,我相信他們可能更喜歡喫漢堡披薩而不是Pho。 有人會問,當時孤兒救出來了,那大人呢?整個越戰,有幾十萬人逃小船逃出了越南,漂泊到附近的國家和地區,最後大約有二十萬至四十萬人死於海上。美國的Operation New Life行動,從1975年4月23起至11月1日止,共拯救安置了十三萬活下來的越南難民,其中十一萬先是被安置在關島,最後十三萬中除了數千人去了其它國家之外,其餘的都到了美國本土。 十二多萬越南人到了美國本土,他們大部分去了加州,去了加州的人中,大部分人到了洛杉磯,我說的是大洛杉磯地區(Great Los Angeles)。就像老華人聚居地都叫唐人街一樣,越南人的地盤都叫小西貢,橙縣(Orange Country)的小西貢在園林市(Garden Grove)和西敏市(Westminster),如今已有十九萬越南人居住,是全世界除越南本土之外越南人最多的地方,而洛縣(Los Angeles County)的著名華人區聖蓋博谷(San Gabriel Valley)也是越南人的聚居區。 所以,越南菜和中餐和墨西哥餐,簡直就是洛杉磯的本地特產,要在這裡喫到好喫的越南菜,根本不稀奇。奇怪的是:中餐很一般。 我今天去喫的一家,就很不錯,在別上的那個城市,Azusa。那並不是個華人區,衹是如今華人越來越多,多到連85度C也開了出來,這家越南店和85度C在同一個compound裡,叫做Pho Express,簡直就像是「粉麵粥飯」一樣簡單粗暴。 店叫Pho,我卻沒有點Pho,我喫了太多的Pho,可能暫時把近年Pho的額度喫完了。看了眼菜單,除了二三十種各式Pho外,還有飯可以點。千萬別被越南店二三十種Pho唬到,越南店牛肉粉牛肉牛筋粉牛肉牛肚粉牛筋牛肉牛肚粉是分列的,而且把牛肉一分生熟數量就可以乘二,再一分牛肉片牛肉塊又乘二,照這種玩法,一家蘇州麵館出個幾百種麵是根本不稀奇的,我們湯都能分紅湯白湯有湯沒湯寛湯緊湯,再加有蔥沒蔥有蒜沒蒜,好吧,幾百種是客氣的,上千種都沒問題啊! 我點的是「油炸半隻雞番茄炒飯」,主要我想嚐嚐「tomato fried rice」,看照片是金紅色的,估計是用番茄醬著色而已,我在別的越南店中也見過這種飯的照片,但一直以為是藏紅花之類染的色,從沒想過是用番茄醬炒的。 店員說沒有,於是點了一份「french style filet mignon…

[尋味LA II]威斯吾德有廚房 地中海式大烤串-The Kitchen @Westwood(CLOSED)

很多年以前,有位朋友去希臘玩,回來後送我一樣東西,是一塊圓的玻璃,外圈是深藍色的,內圈是白的,再裡面是藍色的環,最後是個黑色的大點,看上去很像眼睛。據說這玩意就叫「邪惡之眼」或者「魔鬼之眼」,又據說這玩意可以闢邪,還據說把玩一段時間之後,要把這東西轉送出去,說是可以送走噩運,收到的人再一路送下去,挺有趣的。 我又看到了這隻眼。 事情是這樣的,我去了一次蓋蒂中心,中國人喜歡叫它蓋蒂博物館,它也的確是個博物館。蓋蒂相當讚,藏品很豐富,衹是去哪兒有很長的一段路終年塞車。蓋蒂很大,光停車場就有七層,是地下七層,從停車場到主建築要坐小火車。蓋蒂是不要門票的,衹要十五美元的停車費,我有生以來第一次看到地上長單向刺的地方就是在那兒,十幾年前了,對的,我從十幾年前就去蓋蒂中心了,快二十年了。 這篇不是說蓋蒂的,而且邪惡之眼也不是在蓋蒂看到的,估計蓋蒂把它送給別人了吧。我不是說了嗎,那兒塞車,等我從蓋蒂出來,不見得再塞車回去喫飯了吧?我得找個地方喫什飯,下午三點。 我去了離蓋蒂不遠的Westwood,你可能沒聽說過這個地方,但你多半聽說過UCLA吧?對的,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就在這個地方。在離加州大學一英里之外,有家店叫做The Kitchen @ Westwood,譯成中文叫什麼?威斯吾德廚房?我就去了那裡喫的午飯。 我是被位朋友介紹去的,人家聽說我去蓋蒂就特地建議我去喫喫這家,說是非常有特色。他們有網站,上網一看,菜式很乾淨,甚至有點輕奢餐的感覺,於是就去了。 進得店中,一眼就看到墻上掛著那個眼睛,對的,獨眼。哦,希臘店?四週一看,有點小失望,和輕奢差太多了,是那種先付後喫的半自助餐廳,不過就六七張桌子,衹有一個服務員,賣點心也是他,端茶送水也是他。 點單,我選了烤雞肉串和煎三文魚,煎三文魚的配菜選了Chobani色拉和白飯配豆子胡蘿蔔,n又選了個「龍息」的蘸醬。龍息是我譯的,原文是「Dragon’s breath」,也不知道到底是什麼,我覺得有趣就點了。服務員在iPad上輸了東西,轉過來讓我刷卡。我一看屏幕,服務員已經選了零小費,倒是有趣,難道這家店從來沒人付小費?咱不能幹這種事啊,我女兒勤工儉學就是在餐廳接外賣電話呀,就是靠小費才能提高收入呀,咱得提倡付小費,更要呼籲大家多給小費!選了個百分之十五的小費,刷了卡,二份菜,連稅連小費三十二美元不到。 同樣等了半半六十日,咦?我為什麼要說「同樣」呢?在美國除了快餐沒有不要等的,或者說極少有不用等的,上回在舊金山的唐人街碰到過一次,感覺就像是廚師長了千里耳,我在點菜時他就做下去了。 等吧,我們來聊聊「串」,我有段時間很喜歡喫串串,就是川菜那種把東西插在竹籤上再燙的,黃河路上有家蹺腳牛肉,就是賣串串的,我就經常去喫,還給自己封了個「靜安串串小達人」的號,打算以後行走江湖就用這個名字。 這回說的「串」,其實是「Kebab」,是中東不知哪種語言的一個詞,查了一下維基,說是從阿拉伯語的كَبَاب‎ (kabāb)來的。Kebab其實根本就不是「串」的意思,而是「烤肉」的意思,衹是地中海和中東地區,把大多肉類甚至肉糜,都先串在簽子上再烤,所以我把「Chicken Kebab」譯作烤雞串,「Lamb kebab」呢,就是烤羊肉串。 烤羊肉串是中東地區發明的,沿著絲綢之路傳到新疆,就停住了,再往東,飲食太強大啦,傳不過去了。郭德綱說羊肉串發源於徐州,那是因為徐州銅山漢王出土的漢畫像石上,有串烤的圖樣,但中東地區烤肉的時代早多啦,據說是七十九萬年前的遺址中就有烤肉啦! 反正,在中東和地中海一圈,用簽子把肉串起來烤的,就叫Kebab,有的寫作「Kabob」,也有寫作「Kabab」的,都是同一個東西,烤肉。什麼?肉糜怎麼串?把肉糜包在簽子的外面,成一個長的圓柱形。 東西來了,我們先喫。 烤雞肉串很香,一大盤,底下是飯,上面有烤過的洋蔥和辣椒,還有一隻烤過的長圓番茄,一邊堆著番茄粒,另一邊是二串雞肉串,簽子已經取掉了,簽子留下的洞還在,最上面是二塊四分之一大小的餅。 另一盆是烤的三文魚,那看上去要比網站上的差得多了,網站的照片中三文魚是半生的橘黃色,面前這盆是全熟的灰粉色,天差地別了。盆中一邊是用碗扣出來的飯,一碗色拉,還有一小碟「龍息」,也配了二片餅,還有四分之一隻黃檸檬。 哈哈,蘸料「龍息」,原來就是油潑辣子,難道油潑辣子也是絲綢之路傳到西北,所以那裡的人喜歡喫油潑辣子?不可能,漢朝的時候還沒有辣椒呢!那時阿拉伯也沒有辣椒。 都嚐了一下,雞肉很香也很嫩,就是老美常說的「juicy」,我是特地帶我媽喫喫美國的雞胸的,她始終認為雞胸是一隻雞上最難喫的部分,我告訴她哪衹是燒湯的雞的雞胸難喫而已,她始終不信。美國人就喜歡喫雞胸,早就把雞改良成全是大胸了。 烤魚一般般,本來也是我媽表示她不要喫肉,才點的魚,結果她說三文魚她衹喫生的,熟的腥,結果她喫我的烤雞肉,我喫她的烤三文魚。三文魚的配菜是Chobani色拉,Chobani是美國常見的一個酸奶的品牌,那就是應該用酸奶來拌色嘍?結果色拉中沒有任何酸奶,我也不知道為啥叫Chobani色拉。色拉是黃瓜番茄洋蔥和青椒,咦?這不就是新疆版的老虎菜麼?也是從絲綢之路傳過去的吧?什麼?老虎菜是東北的?東北老虎菜的主菜是香菜,新疆老虎菜是黃瓜番茄,不一樣。 二份飯是同樣的,都是長米加胡蘿蔔和青豆,區別在於烤雞肉那份有油,應該是烤洋蔥和辣椒時刷的油,那些油和米飯拌在一起,就好喫很多了。值得一說的是那隻番茄,一烤,皮掉了一半,很鮮美多汁,與雞肉也很配,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去試試,沒必要特地趕到Westwood去,地中海Kebab店到處都有,家家都有烤番茄,有趣的是,他們都用長的番茄,不用扁的。可能平臥著烤更能均勻吧。 臨走,回頭看了一眼,門楣上寫著「土耳其料理」,原來不僅是Kebab在那兒一圈都有,合著邪惡之眼也是? 店名:The Kit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