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維揚大菜新鎮江

April 24, 2004   上海的新鎮江酒店,在江寧路南京路,與梅龍鎮伊勢丹以及中興泰福相對,去年重新裝修,如今煥然一新,時尚中顯得雅緻,菜式推陳出新,是我比較喜歡的一家店。   飯店二樓到四樓共三層,有電梯可乘,一樓有迎賓小姐安排座位,但建議先定位,定位時要求靠窗的位子,可看南京路景色,特別入夜以後,可見華燈幫斑闌,車燈成行,著實可謂新上海一景。   新鎮江以維揚菜係為主,近年來又博引眾長,開發出一些其它的好菜來。燉品也很好,而且價格公道。可能是附近涉外寫字樓多的原因吧,該店還有鵝肝醬、芝士焗蝸牛等西式菜餚,可以迎合不同人士的口味。衹是中國飯店的通病這家也不例外,質量控制有待提高,一道好菜每回滋味有所不同,有些還有「每況愈下」的趨勢。淮揚菜中的「清燉獅子頭」更是不過爾爾,比起閣主家自制的,要差好多。   我們一頓飯,四個大人四個小孩,三個冷菜,四個熱炒,二道點心外加四盅燉品,飲料有烏梅汁以及啤酒,總共429元,可謂不賤不貴,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服務員有點手忙腳亂,估計還待培訓。 圖一 餐前小碟,一式兩份,共收6元 圖二 拌雙筍,KFC也有的那種,極漂亮,記得是12元,推薦指數:7 圖三 拌黃瓜,酸辣,滾料片出,這回吃的,要比以前的差許多,甚至連擺放都不到位,推薦指數:8 圖四 熗腰片,味道調得很好,無奈腰片老硬腥臭,不推薦 圖五 蛋撻,20元錢半打,樣子不錯,味道不知,因為全給小朋友們吃掉了 圖六 乾炒牛河,20元,上桌極漂亮,味道也很好,放了一點點洋蔥,恰到好處,衹是肉少,推薦指數:8.5 圖七 大煮乾絲,一般,沒有想像中的好,推薦指數:6 圖八 燉品,裡面真的有一衹完整的海馬,燉牛雙寶28元,女眷們吃的是綠豆百合燉田雞,25元,推薦指數:8.5 圖九 芝士焗蝸牛,32元,極美味,蝸牛又很嫩,比季諾的有過之而無不及,推薦指數:9 圖十 配蝸牛的面包,脆脆小小,想得很周到,吃完可以再點 圖十一 水晶餚蹄,38元,兩道正宗的維揚菜都比想像中的差,這蹄膀不夠酥爛,且毛都沒有拔盡,推薦指數:5 圖十二…

[上海]不中不洋不新不古的悅庭

2004年4月23日 徐家匯衡山路國際婦嬰保健院邊悅庭酒家   悅庭在徐家彙衡山路上海國際婦嬰保健院的「貼隔壁」,是一幢新式裡弄洋房改建的。該飯店集漂亮、氣派、復古、懷舊、時尚、傳統、花哨於一身,頗有點「四不像」的味道,飯店主打本幫菜和川菜,菜式品種很多,味道總體一般。   飯店不用定位,滿座率百分之八十,菜價尚可,但店面裝修得極漂亮,讓人望而卻步。為了給英國歸來的「琪琪妹妹」接風,便約定週五下班後在那裡小酌,結果,一桌之上,共七個MM,唯有我一名男士,戲曰「反串版八僊過海」。   進得店中,是個前廳,左右分放五六張小桌,供兩三人食用,穿過天井,後廳裡放在老式鋼琴一臺、老式櫥櫃一座,老式搖椅一把,一張供桌上供著福祿壽三僊,香煙繚繞,鋼琴邊有一書報架,其中各種語種時尚雜誌若干。店有二樓,樓上全是包房,一至二樓的亭子間,也改成了包房,樓下後廳正中,也有一間包房,我們坐的,就是這間。   盤碟精緻,都有燒製的「悅庭」圖案,桌上還有金色蠟燭兩根,平添幾份所謂的「小資」情調。服務員是極客氣的,衹是不常見到身影,有許多菜,菜單上有,點的時候卻沒有,比如「古法手剝蝦仁」等。雖說有八僊過海,真正喫的衹有五個大人,喝了五六瓶啤酒,最後結帳480元。   總體來說,環境不錯,氣氛不錯,菜價尚可,菜式一般,味道稍遜,對於講究情調的朋友,是個不錯的去處;又近徐家彙,較之於各大賣場附設的大食代式的排檔,要好上許多。挑剔一點的人,就有一些不是滋味了,其佈局裝飾不中不洋、不新不舊,其菜更是改良了的上海老菜。反正,所謂「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吧。 圖一 悅庭後廳,老式風琴和時尚報架,相映成趣 圖二 包房內景,桌上有兩枝金色蠟燭 圖三 包房的吊燈 圖四 等人等得餓了,先上一份餛飩,12元錢十個,推薦指數:6 圖五 據說極好,嘗之一般,推薦指數:6 圖六 燻魚,一般,有泥土氣,推薦指數:5 圖七 老醋蜇頭,嫩且脆,味道極好,推薦指數:8 圖八 桂花糖藕,一般,推薦指數:7 圖九 孜然牛肉,28元,孜然味不濃,牛肉不嫩,明顯炒後放入鋁萡,推薦指數:5 圖十 蘆筍,有鹹菜黃和皮蛋,推薦指數:6 圖十一 餚蹄,肉夠酥不夠香,推薦指數:6.5 圖十二…

[上海]清真大店鴻賓樓

2004年4月22日 愚園新路美食街(近烏魯木齊路)鴻賓樓 圖一 鴻賓樓   鴻賓樓,全國各地都有,而且都是清真館子。最早的鴻賓樓,在天津市,於清咸豐三年(1853年開業),以後數次易址,最後遷至北京西長安大街,是北京最大的清真館子,除西長安街外,還有幾家鴻賓樓,不知是否同名還是分店;太原、哈爾濱,乃至土耳其都有,而且也都是挺大的清真飯店。   上海的鴻賓樓也有許多年的歷史,至少從我有記憶起,它就在那裡了—華山路北京路口,只記得那家店店門小小的,裡面卻很大,店堂黑黑的,可能是沒有開燈的原因。我從來沒有在那裡喫過飯,倒是在那兒買過無數次的牛肉煎包,那時上海很難買到牛肉煎包(現在更難?!),而鴻賓樓的牛肉煎包一年四季供應,最早好像是一角五分一隻,皮薄肉多又香甜,是裹腹的佳物。   最後一次去那家鴻賓樓,大概是在1999年,拿了幾口鍋去買了許多冷麵,整個辦公室喫得不亦樂乎,那時的鴻賓樓已經沒有牛肉煎包賣了;再後來,那裡拆遷了,鴻賓樓也沒了。   等到2002年,一次偶然的機會,路過愚園新路,在大型立體停車庫的對面,看到幾個新疆人沿街在烤羊肉串,便要了幾串,抬頭一看,店面赫然三個大字「鴻賓樓」,真是踏破鐵鞋幾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啊!這家鴻賓樓不知和以前的那家有沒有關係,店裡從老闆、廚師到夥計,都是清一色的新疆朋友,老闆有兩個孩子,非常可愛,那些新疆夥計,不過二十出頭,英俊好客,讓人有「回家」的感覺。   鴻賓樓分上下兩樓,建議到二樓靠窗的位子,看看上海街景,嘗嘗清真風味。二樓有四張長桌,四張短桌,窗簾是粉紅色的,很有民族氣氛。由於我有個同事非常挑食,只喫牛肉,而我們辦公室離那兒又近,所以我們經常去那兒喫午飯,加之我的同事長了一張新疆臉,所以店家看到她,都像看到親人似的。   鴻賓樓的菜,應該說並不便宜,但味道正宗,物有所值,建議去的時候,人多一點,那就可以多點幾道菜,特別是一道「饢包肉」,店裡都稱之為「新疆pizza」的,是餅子裡包著肉,然後油炸出來,上桌之前,切成六份、八份,在上面再鋪一層肉,餅脆肉香,是百喫不厭的。 圖二 二樓的粉色窗簾 圖三 烤羊肉中,2元一串,肉大而無筋攀,推薦指數:8.5 圖三 老虎菜,10元,此菜是我的最愛,可是最近退步許多,想是我了迎合上海的口味吧,洋蔥衹有你關照要加才加,而且已經燙得熟透,推薦指數:6 圖四 手抓羊肉,40元,味美量少,推薦指數:7.5 圖五 大盤雞,不過這其實是中盤雞,40元,味道極好,但建議不要在中午抽空去吃,因為烹調時間頗長,推薦指數:8.5 圖六 羊骨湯,20元,味道不錯,本來想點半雜湯的,結果說是近日天熱,羊雜羶味太重,吃不得,推薦指數:7

油燜筍

  竹,好像永遠都是風雅的玩意,什麼「歲寒三友」啊,什麼「個園」啦,反正,都是文人墨客的事。而我知道的竹子,卻實在是再普通不過的東西。單根的竹子,長的可晾衣服,短的可做掃帚柄,小孩子不聽話,還可以用來敲屁股,美其名曰「筍烤肉」;剖開的竹子,既可箍桶紮椅子,也可編成竹蓆,製成各種生活所需的事物。   竹子是由筍長成的,筍是極其鮮美的東西,冬筍、毛筍和春筍,是不同的幾個品種,其中,味道最鮮美的,要數春筍。春筍是竹子在冬天蘊育在土裡的枝枒,它吸收了去年的養份,再在土裡息養了一個冬天,待得春暖花開,便從土裡探出腦袋,那時的筍是最嫩、最靈、最鮮的。春筍可以做許多菜,最好喫的要數油燜筍。上海人極喜歡喫油燜筍,可以從春筍上市喫到落市。春筍剛上市的時候,價格昂貴,好食之人往往衹買兩三個筍,炒成一小盤,然後春筍日漸便宜,席上油燜筍的量也多了起來,到得最後,一次買上十來支,燒上兩大碗,也不過喫上兩三天,這油燜筍,有點象上海的炒醬,定要喫上一兩天,喫了再回熱,回熱了再喫,等到快喫完時,方能達到最高的境界。   愛喫春筍的人,一定要找個機會去看看筍是怎麼長出來的,方能知道到底什麼才是好的春筍。看春筍出土,要等。等的是雨,筍是在土下等著,人是在竹邊等著,筍與與泥土間的張力早已達到臨界狀態,雨后土質疏鬆,便長了出來。衹要一陣春雨,筍便破土而出,其速度之快,可謂天下一奇。那筍不是慢慢長出來的,而是從土裡「跳」出來的,三五分鍾,便長出好大一截。這時砍下的春筍,筍殼上長著一層細細的茸毛,也不沾土,筍根用指甲一掐即破,剝開筍殼,筍肉是相當淺的淡黃色,節與節之間的距離相當近,筍尖是淡綠的,這樣的筍是一等一的。   菜場裡的春筍,往往是出土後不砍下,依然留在土裡等其長大的,那些筍則老而乾,節與節之間的距離相對較長。如果發現筍殼上帶著許多泥,多半是攤主黑心,故意塗上去的。甚至還有許多是割下後,過了多天的,那種筍筍殼空落落的,筍頭上的衣已經乾癟,便喫不得了。在菜場買筍,不要挑長的,要挑短而粗壯的,顏色也是越淡越好,攤主往往會裝模作樣切去些筍根,以示生意清白,其實他切下的那片,根本沒什麼份量,差不了多少。買筍還要注意的一點是,有些特別壞的攤主,會用水浸筍以增重量,最好剝開一個看一看,聞一聞,免得上當。   新鮮的筍可以不洗直接喫,但現在由於污染之類的原因,還是洗一下來得放心。用快刀在筍的兩邊各豎著切一刀,割破筍殼而不要割到筍肉,可以輕易地取下筍殼。割去老頭,將筍切成半指寬的長條,用刀背將筍條輕輕地拍一下,可以使筍更加入味,然後切成半指長的小條。筍頭也千萬不要扔了,和雞一起煮湯,也是春天的美味。   筍越新鮮,其中含的鞣酸也越多,如果烹調不得法,便有澀味。可以先用沸水煮一下,再放入冷水,然後撩起瀝乾待用。油燜筍,當然要用油,油而且不能少,少了筍易乾易焦。起油鍋,開大火,待油熱後放入筍條,不停地翻炒,燒菜是件體力活,像這樣的翻炒,要五六分鍾,由於用的是大火,筍的水份又不多,因此手絕對不能停,否則筍被煸乾,就不嫩了。   油燜筍有兩種燒法,一種加水,一種不加水,各有千秋,我個人認為,前者可以使筍更嫩,後者則更正宗、做出的菜更油亮。要放水的話,就放高湯,而不是清水。高湯切不可多放,放得太多,則筍沒有嚼勁,小半碗湯即可。放入高湯,並且淋上生抽,以使入味,改為小火,加蓋燜燒十分鍾左右,其間,要時不時地開蓋翻動或是晃鍋,以使味道均勻,也不至於燒焦。   開蓋後,再用大火,放入老抽以著色,繼續翻炒,等顏色均勻後,加糖收乾即可起鍋,糖不妨多一些,不但提鮮,還可以增加光澤,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