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東坡肉?南郭肉?–新開元小記

東坡肉?南郭肉? 2004 年 6 月 27 日 星期日 徐家匯路 560 號 新開元   新開元,杭州菜館,是一家沒有西湖醋魚和東坡肉的杭州菜館。   新開元,一如紅泥和張生記,是上海比較有名的杭州菜,也曾經在上海大大風光過一段時間;然而,杭州菜的選菜與烹調之單調,加上管理、服務之缺失,最終使他們淡出了市場,退到二線。   就拿這家店來說吧,座落在徐家匯路金玉蘭廣場的對面,二樓的大堂還是比較寬敞的,衹是燈光稍嫌昏暗,包房的標準是 60 元每人,我們五個大人帶著四個孩子,想想喫不到 540 元,就選擇了大堂就座。   菜單很舊了,照片的色彩依然艷麗,衹是四角的紙角都已磨去,而內頁的白紙也有許多的原珠筆印,彈眼落睛的醉湖蟹和熗溫蟹都被告知沒有,並且菜式邊上打叉的,也一律沒有。既然菜單上沒菜,就憑著感覺點吧,西湖醋魚、東坡肉之類的,結果也是沒有。最終我們點了宮廷八寶菜,特色海蟄頭,酥炸小魚以及醉三仁四個冷菜。海蜇頭不錯,醉三仁是核桃仁、瓜子仁和花生仁三樣,用加了酒的醬油浸著,挺有特色。   依例先上了什錦炒飯和麵疙瘩(沒有貓耳朵),喂飽小孩子們;片兒川忘了點,不過那麵疙瘩倒是做得挺像片兒川。   熱菜經服務員介紹,有一道叫做臘筍扣肉( 35 元),據說是由東坡肉改進而來,一嘗之下,就是水筍燒肉,衹是那肉切成極薄的一片片,鋪在筍上而以,如果這也算是「改進」,恐怕真要氣死東坡先生了,不如改「東坡肉」為「南郭肉」。   幹炸響鈴是我點的,這道幾乎做不壞的菜,新開元也沒有做壞,金黃脆酥,中規中矩。另外還有本雞煲,價值 48 元,是一個黑色的小罐,說雞,不過三五塊,另加一些平菇、香菇而已,似乎不值這個價錢。醬爆石雞,味道很好,放了許多杭尖椒,衹是石雞實在被切得太小的,而且量也不多,喫不盡興,價格倒也不便宜, 38 元。   蝦爆鱔背,…

[上海]港式茶餐--喬老爺

2004年6月26日 紅松路168號 喬老爺茶餐廳   第一次去喬老爺茶餐廳,是因為好友楊軍要敲我「竹槓」,我讓他選店,他就選了這家。家面不大,進深也小,我就詫異楊軍是否故意要為我省錢。當時,喫了點啥,幾乎全忘了,只記得楊軍極力推薦了一套餛飩,說是如何如何的好。那家店並不怎麼合我的口味,倒不是「喬老爺」不合口味,而是茶餐廳這種形式。因為酒喝不盡興;菜呢,雖說不貴,但量也是很大;加之座位侷促,不如在大飯店裡的感覺好。然而,這家「喬老爺」如果和一般的街邊小店比,這裡乾淨、明亮,算得上是很好的店裡,的確,和香港的那些茶餐廳比起來,這個算是很好的了,雖然味道不一定比得上。   第二次去,還是和楊軍,這回還有他的女友和我們夫人、孩子。喫的還是餛飩,我總算喫出裡的蝦來了,那天他們還推薦了章魚丸和煲仔飯,味道都相當不錯,丸子很有彈性;煲仔飯呢,很香。   喫了兩次,我並沒覺得好,當然,也沒覺得什麼不好,可偏偏夫人喜歡上這家店了,只過了一個星期,就嚷著想喫,於是,特地打了車過去,只剩一張桌子了,欣然就座。可能是餓了的緣故,這回喫得感覺不錯,我們點了兩種丸子,一份餛飩,一份臘味煲仔飯,一飯蝦仁滑蛋,另外還有三隻蛋撻,三隻菠蘿包和兩瓶啤酒,總價 119 元,可謂物美價廉。   丸子,是該點的特色,有魚丸、章魚丸、牛肉丸、牛筋丸和蝦球,那些丸子個頭挺大,做得極有彈性,喫口很好,碗裡有湯有生菜,一份五到六隻丸子,售價十幾元。   餛飩也是一碗五隻,十五元,不像上海餛飩是包起來的,倒有點象燕皮餛飩般捏成的,裡面有蝦有肉,也帶著極好的彈性。   我最喜歡的是煲仔飯,喬老爺煲仔飯 18 元,臘味煲仔飯 22 元,要等二十分鐘。一個帶柄的砂鍋,燒得極熱,裡面盛著飯,上面蓋著甘蘭、香腸與其它物事,上桌之前,備有醬湯一壺,供以任意調味。當醬油澆入飯裡,遇熱發出滋滋的響聲,香氣撲來,食慾大開。由於砂鍋燒得很燙,因此,飯始終是熱的,如果一個人去,喫上一份,便可裹腹了。   這家的菜,大多十幾二十元,以清爽可口為特色,最適宜三四好友小聚,到了夏天,他們還會在街上擺幾張桌子,看看街景也不錯。

[上海]維揚大菜新鎮江

April 24, 2004   上海的新鎮江酒店,在江寧路南京路,與梅龍鎮伊勢丹以及中興泰福相對,去年重新裝修,如今煥然一新,時尚中顯得雅緻,菜式推陳出新,是我比較喜歡的一家店。   飯店二樓到四樓共三層,有電梯可乘,一樓有迎賓小姐安排座位,但建議先定位,定位時要求靠窗的位子,可看南京路景色,特別入夜以後,可見華燈幫斑闌,車燈成行,著實可謂新上海一景。   新鎮江以維揚菜係為主,近年來又博引眾長,開發出一些其它的好菜來。燉品也很好,而且價格公道。可能是附近涉外寫字樓多的原因吧,該店還有鵝肝醬、芝士焗蝸牛等西式菜餚,可以迎合不同人士的口味。衹是中國飯店的通病這家也不例外,質量控制有待提高,一道好菜每回滋味有所不同,有些還有「每況愈下」的趨勢。淮揚菜中的「清燉獅子頭」更是不過爾爾,比起閣主家自制的,要差好多。   我們一頓飯,四個大人四個小孩,三個冷菜,四個熱炒,二道點心外加四盅燉品,飲料有烏梅汁以及啤酒,總共429元,可謂不賤不貴,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服務員有點手忙腳亂,估計還待培訓。 圖一 餐前小碟,一式兩份,共收6元 圖二 拌雙筍,KFC也有的那種,極漂亮,記得是12元,推薦指數:7 圖三 拌黃瓜,酸辣,滾料片出,這回吃的,要比以前的差許多,甚至連擺放都不到位,推薦指數:8 圖四 熗腰片,味道調得很好,無奈腰片老硬腥臭,不推薦 圖五 蛋撻,20元錢半打,樣子不錯,味道不知,因為全給小朋友們吃掉了 圖六 乾炒牛河,20元,上桌極漂亮,味道也很好,放了一點點洋蔥,恰到好處,衹是肉少,推薦指數:8.5 圖七 大煮乾絲,一般,沒有想像中的好,推薦指數:6 圖八 燉品,裡面真的有一衹完整的海馬,燉牛雙寶28元,女眷們吃的是綠豆百合燉田雞,25元,推薦指數:8.5 圖九 芝士焗蝸牛,32元,極美味,蝸牛又很嫩,比季諾的有過之而無不及,推薦指數:9 圖十 配蝸牛的面包,脆脆小小,想得很周到,吃完可以再點 圖十一 水晶餚蹄,38元,兩道正宗的維揚菜都比想像中的差,這蹄膀不夠酥爛,且毛都沒有拔盡,推薦指數:5 圖十二…

[上海]不中不洋不新不古的悅庭

2004年4月23日 徐家匯衡山路國際婦嬰保健院邊悅庭酒家   悅庭在徐家彙衡山路上海國際婦嬰保健院的「貼隔壁」,是一幢新式裡弄洋房改建的。該飯店集漂亮、氣派、復古、懷舊、時尚、傳統、花哨於一身,頗有點「四不像」的味道,飯店主打本幫菜和川菜,菜式品種很多,味道總體一般。   飯店不用定位,滿座率百分之八十,菜價尚可,但店面裝修得極漂亮,讓人望而卻步。為了給英國歸來的「琪琪妹妹」接風,便約定週五下班後在那裡小酌,結果,一桌之上,共七個MM,唯有我一名男士,戲曰「反串版八僊過海」。   進得店中,是個前廳,左右分放五六張小桌,供兩三人食用,穿過天井,後廳裡放在老式鋼琴一臺、老式櫥櫃一座,老式搖椅一把,一張供桌上供著福祿壽三僊,香煙繚繞,鋼琴邊有一書報架,其中各種語種時尚雜誌若干。店有二樓,樓上全是包房,一至二樓的亭子間,也改成了包房,樓下後廳正中,也有一間包房,我們坐的,就是這間。   盤碟精緻,都有燒製的「悅庭」圖案,桌上還有金色蠟燭兩根,平添幾份所謂的「小資」情調。服務員是極客氣的,衹是不常見到身影,有許多菜,菜單上有,點的時候卻沒有,比如「古法手剝蝦仁」等。雖說有八僊過海,真正喫的衹有五個大人,喝了五六瓶啤酒,最後結帳480元。   總體來說,環境不錯,氣氛不錯,菜價尚可,菜式一般,味道稍遜,對於講究情調的朋友,是個不錯的去處;又近徐家彙,較之於各大賣場附設的大食代式的排檔,要好上許多。挑剔一點的人,就有一些不是滋味了,其佈局裝飾不中不洋、不新不舊,其菜更是改良了的上海老菜。反正,所謂「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吧。 圖一 悅庭後廳,老式風琴和時尚報架,相映成趣 圖二 包房內景,桌上有兩枝金色蠟燭 圖三 包房的吊燈 圖四 等人等得餓了,先上一份餛飩,12元錢十個,推薦指數:6 圖五 據說極好,嘗之一般,推薦指數:6 圖六 燻魚,一般,有泥土氣,推薦指數:5 圖七 老醋蜇頭,嫩且脆,味道極好,推薦指數:8 圖八 桂花糖藕,一般,推薦指數:7 圖九 孜然牛肉,28元,孜然味不濃,牛肉不嫩,明顯炒後放入鋁萡,推薦指數:5 圖十 蘆筍,有鹹菜黃和皮蛋,推薦指數:6 圖十一 餚蹄,肉夠酥不夠香,推薦指數:6.5 圖十二…

[上海]清真大店鴻賓樓

2004年4月22日 愚園新路美食街(近烏魯木齊路)鴻賓樓 圖一 鴻賓樓   鴻賓樓,全國各地都有,而且都是清真館子。最早的鴻賓樓,在天津市,於清咸豐三年(1853年開業),以後數次易址,最後遷至北京西長安大街,是北京最大的清真館子,除西長安街外,還有幾家鴻賓樓,不知是否同名還是分店;太原、哈爾濱,乃至土耳其都有,而且也都是挺大的清真飯店。   上海的鴻賓樓也有許多年的歷史,至少從我有記憶起,它就在那裡了—華山路北京路口,只記得那家店店門小小的,裡面卻很大,店堂黑黑的,可能是沒有開燈的原因。我從來沒有在那裡喫過飯,倒是在那兒買過無數次的牛肉煎包,那時上海很難買到牛肉煎包(現在更難?!),而鴻賓樓的牛肉煎包一年四季供應,最早好像是一角五分一隻,皮薄肉多又香甜,是裹腹的佳物。   最後一次去那家鴻賓樓,大概是在1999年,拿了幾口鍋去買了許多冷麵,整個辦公室喫得不亦樂乎,那時的鴻賓樓已經沒有牛肉煎包賣了;再後來,那裡拆遷了,鴻賓樓也沒了。   等到2002年,一次偶然的機會,路過愚園新路,在大型立體停車庫的對面,看到幾個新疆人沿街在烤羊肉串,便要了幾串,抬頭一看,店面赫然三個大字「鴻賓樓」,真是踏破鐵鞋幾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啊!這家鴻賓樓不知和以前的那家有沒有關係,店裡從老闆、廚師到夥計,都是清一色的新疆朋友,老闆有兩個孩子,非常可愛,那些新疆夥計,不過二十出頭,英俊好客,讓人有「回家」的感覺。   鴻賓樓分上下兩樓,建議到二樓靠窗的位子,看看上海街景,嘗嘗清真風味。二樓有四張長桌,四張短桌,窗簾是粉紅色的,很有民族氣氛。由於我有個同事非常挑食,只喫牛肉,而我們辦公室離那兒又近,所以我們經常去那兒喫午飯,加之我的同事長了一張新疆臉,所以店家看到她,都像看到親人似的。   鴻賓樓的菜,應該說並不便宜,但味道正宗,物有所值,建議去的時候,人多一點,那就可以多點幾道菜,特別是一道「饢包肉」,店裡都稱之為「新疆pizza」的,是餅子裡包著肉,然後油炸出來,上桌之前,切成六份、八份,在上面再鋪一層肉,餅脆肉香,是百喫不厭的。 圖二 二樓的粉色窗簾 圖三 烤羊肉中,2元一串,肉大而無筋攀,推薦指數:8.5 圖三 老虎菜,10元,此菜是我的最愛,可是最近退步許多,想是我了迎合上海的口味吧,洋蔥衹有你關照要加才加,而且已經燙得熟透,推薦指數:6 圖四 手抓羊肉,40元,味美量少,推薦指數:7.5 圖五 大盤雞,不過這其實是中盤雞,40元,味道極好,但建議不要在中午抽空去吃,因為烹調時間頗長,推薦指數:8.5 圖六 羊骨湯,20元,味道不錯,本來想點半雜湯的,結果說是近日天熱,羊雜羶味太重,吃不得,推薦指數:7

[上海]盛名之下的天天漁港

2004年4月11日 打浦橋徐家匯路天天漁港 天天漁港算是第一批進軍上海的海鮮餐館了,當年第一家開在肈嘉濱路的中唱邊上,是全上海人望而卻步的飯店,不過,那好像已經是十幾年前的是。只記得當時,若是聽說誰去過天天漁港喫飯,便覺得那人不是發了大財,就是喫公款的。 今天去的一家,是打浦橋的,店中的活鮮,不過十幾隻漁缸,四五樣東西,很不起色,價位倒是不便宜,茶三元一位,小碟三盆共六盆,毛巾二元一位,已經去掉許多。 點菜的時候,特地點了鮑汁白靈菇,三十六元兩隻,結果到埋單還未上來,就不要了。嘿,倒好,菜是退了,價錢照算,在我已經埋單之後,居然給我從邊上桌子端來一隻已經冷透了的白靈菇,還居然來了三四個服務員勸說我拿下來。 在退還了白靈菇的錢後,總共二百八十七元,要比隔天在潮人軒的貴上許多。還要提一下的是,這家的帳單是沒有明細的,衹是寫著「中廚」多少錢,「海鮮」多少錢,外人是根本看不懂的。 圖一 滷水鵝翼,18元一隻,菜單上寫成「亦」,味道不錯,夠酥,推薦指數:8 圖二 餚肉,18元,比任何一家維揚店裡的都新鮮、清爽,反而沒什麼感覺了,推薦指數:5 圖三 炸蝦球,看到邊上桌子上菜加點的,8元錢一隻,裡面的湯不夠多,推薦指數:5 圖四 青口貝,點了8個,好像是40元一斤,尚可,推薦指數:5 圖五 明蝦,兩隻76元,相當新鮮,肉既嫩又緊,微辣,據說是特價,推薦指數:8 圖六 小棠菜,25元,當中是貢圓,菜極酥且綠,閣主都自愧勿如,推薦指數:8.8 圖七 極其有創意的一道菜,當時點這道菜,覺得無非是茄汁通心麵嘛,衹是想讓小女有點喫得飽的東西,結果端上來,每個shell pasta裡都有一團魚肉,想起用pasta包cheese的美味來,推薦指數:8.5

[上海]亦俗亦雅潮人軒

2004年4月10日 復興路瑞金二路潮人軒   週六下午,夫人和小朋友們的媽媽逛街買衣服,我帶著豆豆參加Emily的週歲生日,豆豆喫了哈根達斯的冰淇淋蛋糕。原來說好在買Emily禮物的同時,給豆豆買個「小一點」的禮物,結果弄到最後,她的禮物比人家正主的還大。   夫人們走累了,在瑞金賓館的Colours喝咖啡,我帶著豆豆尋到她們。本來打算去新鎮江喫晚飯,正碰到瑞金賓館裡有個「小南國」,就打算到小南國喫。夫人們繼續喝咖啡,我帶著小豆閒逛,信步走到瑞金路上,在復興路口看到「名鑽-潮人軒」的字樣,正巧夫人打電話說小南國的位子訂完了,便走到民防大廈的樓上,先探一探「潮人軒」。   店在三樓,電梯的門一開,便是閃亮的「燕鮑翅」三字,裝修精美,問服務員討了菜單一看,首頁就有幾道上千的菜,好在從第二頁開始,價格尚能承受,便訂六點一刻的包房。   先生們都很磨蹭,於是衹能夫人們帶著我先去了飯店,抬愛讓我點菜。我提議六道冷盤、六道熱菜,夫人們說冷菜少點。於是先點了兩道主食,讓小朋友們先喫起來。其它點了四道冷菜,六道熱菜外加一個明爐,先生們也都在上熱菜之前趕到,總共四個三口之家。最後結帳,價錢相當可以,五百三十九元包括一瓶五年陳、一瓶世好啤酒以及兩聽椰奶。   潮人軒的生意不是很好,我想首先是招牌太過招搖,讓一般工薪階層望而卻步,其次它所在的那幢是個辦公樓,週末冷冷清清的,兩邊又都是單行道,路過嘗試的可能性極少。據說潮人軒在港彙樓上還有一家,菜的量要比這家多。最後,夫人還覺得這家的地板有點粘粘的,可能是上海的天氣太過潮濕吧。 圖一 炒河粉,裡面是甘蘭和目魚,味道很不錯,20元,推薦指數:7.5 圖二 海鮮炒飯,在座的家慧媽媽推薦,20元,豐富多彩,琳瑯滿目,推薦指數:7.8 圖三 潮洲鹹菜,不上10元,我絕得毫無特色,裡面的筋很老,夫人絕對相當好,所謂「百貨中百客」,推薦指數:6 圖四 南瓜山藥,色面相當漂亮,味道不過如此,記得也不上10元,推薦指數:6 圖五 鹽焗雞,閣主最喜歡點的菜,32元,和王家沙的相去甚遠,除了盆子夠漂亮,雞皮下全是碎肉,推薦指數:4 圖六 滷水牛百葉,28元,偏咸,推薦指數:4.5 圖七 油泡螺片,40元,點整螺的話,是228元一斤,不入味,刀工不錯,推薦指數:5 圖八 油炸紙包蝦餃豆腐,5元錢一枚,味道不行,蝦也太小,而且是開片的,不夠肥嫩,推薦指數3.5 圖九 明爐雜菇,28元,有冬蟲夏草的子實體,問題是,鮮得不正,有味精,推薦指數:5 圖十 香芋扣肉,用乳腐鹵燒,味道不錯,肉相當好,衹是香芋未酥,推薦指數:6 圖十一 膏蟹粉絲,蟹98元一斤,這道菜一百三十多,不推薦 圖十二…

[上海]同是百年國營店 菜餚服務各不同-老半齋與南新雅

2004年4月4日   前幾天,網上有位朋友告知老半齋近日又有刀魚面應景,說是「鮮美異常」,想那刀魚乃是人間至鮮之物,便躍躍欲試。清明前的週末,依然春寒料峭,一家三口花了四十多元錢,趕到福州路浙江路口的老半齋酒店。店面顯然是裝修過了,連牆上的水牌也改換了非常時尚的透光版,黑色的版,光從鏤空的字裡透出來,很是雅緻。美中不足的是,水牌的有幾個菜點被拿走後,也沒後面的日光燈蓋住,看上去,便是一個個的白窟窿;在些東西的,則是新的,便用一張白紙寫一寫,貼在透光的洞上,反正看上去非常地不倫不類。   老半齋的裝修,設計得還是相當不錯的,如果顧客衹有四分之一的話。整個店堂用紅和黑兩種色調,紅是大紅,黑是純黑,加之燈光和桌椅,算得上挺協調了。煞風景的事來了,店堂的前半進,是供那些在水牌前買了票子,喫些點心蓋交飯的「短衫客」的,衹有裡面半進才是供點菜的「長衫客人」。前半進的桌椅實在太擠了,非要側著身子才能從兩張桌後的夾縫中走過去,正在喫的客人免不得時不時的背上被人頂一下,腿上被人撞一下。店面的北側,是一溜開放式的廚房,就是象大食代的那種,廚師在裡面燒,客人站著在外面等,邊上放著托盤,自己端到位子上去喫,若是一個人光臨,既要買票佔位,又要等候取貨,實在是應接不暇。   既然是為刀魚面來的,就要了一份二兩的、一份三兩的,說些奇怪,水牌上寫著「加面一元一兩」,而三兩的刀魚面要十八元,比二兩的要多出三元來。買好票子,好不容易佔到一個桌,還要自己再從別處搬張椅子來。奇怪的是,在老半齋喫東西,面是不用自己拿的,服務員收了票子會把面送來,而其它什麼蓋交飯、米線、餛飩、生煎和小籠之類,一概要「自助」。更奇怪的是,面是送來了,筷子沒有,你還得自己站起身來,到那堆托盤的地方去拿筷子。可能生意太好的緣故,我去拿筷子的時候,兩個筷筒都是空的,衹能等服務員再拿來現洗的。   刀魚面裡沒有刀魚,於是想起水牌上寫的也是「刀魚汁面」幾個字。湯水是白的,看著比較稠厚,上面浮著極細的鹹菜葉末子,麵條是細細的,樣子還倒是真不錯。可入口一嚼,可謂不喫不知道,一喫嚇一跳,那面根本就沒下透,而湯水有點腥腥的、粘粘的,喫口好像是著了膩的,要不就是下了許多的面都沒換過水的麵湯。湯也不鮮,估計味精倒是沒少放;反正我們對於這道刀魚面是大失所望。   喫了面還沒喫飽,又買了一客小籠,十元錢十個,去拿的時候,師傅讓我再等七八分鐘去拿,心中想著新鮮出籠的那種皮薄餡多的滋味,等就等吧。七八分鐘後,我去拿小籠,師傅掀起籠蓋,我一看就傻眼了,小籠個個都是癟的,等端回桌上,連醋也找不到。那客小籠,皮厚肉緊,裡面的湯水就更別提了,因為根本沒有,實在是連街邊的小檔都比不上啊。我們另外還買了小餛飩和兩隻紅燒虎皮蛋,虎皮蛋上都是一邊虎皮,一邊光皮,偷工減料至此,實在無話可說。   我在老半齋,忙著奔走於各個攤檔,再是取筷子,拿調羹,討碟倒醋,忙得不亦樂乎。夫人事後告訴我,連我們在內,共有三對夫妻坐在過那張桌子上,沒有一對不抱怨老公笨手拙腳找不到碗筷碟醋的,想來真是上海男人的冤枉啊。 圖一 老半齋的生煎,拍得不好,給沒有見過生煎的朋友看看,沒嘗,也不知道好壞,只知道3元一兩 圖二 待煎的生煎 圖三 老半齋的面檔澆頭,近處的是著名的餚肉 圖四 煎餛飩,上海特色   中午上了老半齋的當,下午在福州路逛,就想晚上要喫一頓「正宗」一點的飯,於是決定去南京路的新雅粵菜館。新雅粵菜館在喜來登酒店裡面,二樓小喫,三樓點菜,俗稱「南新雅」。   出了電梯,便有兩個領班三個迎賓站在電梯口的迎賓臺前,兩三個人一起把我們引到一張方面前,領班快速地拿來了high chair,換走了大椅子,把我的女兒抱了進去。我準備點菜,那個領班和我女兒攀談起來,詳細地問了女兒手中的Power Puff Girl畫冊的每一個人物的姓名,也問了我女兒的年齡和學籍。看了會菜單,想點菜了,領班沒了,來了個服務員。   菜單印刷精美,最後一頁是2003年獲國家金獎的菜式,我看中了幾樣,每點一道,服務員就告訴我那道沒有,最後乾脆告訴我,那一頁推薦菜,一個也沒有。好吧,就點些新雅馳名已久的菜吧。   由於人少,冷菜就只點了一個,等冷菜一上來,熱炒也紛紛地上來了,其速度之快,令人歎為觀止,太快了,完全不給我們一道道細細品嚐的機會。我們到店裡的時候大約七點半,等八點鐘上菜的時候,周圍的服務員已經在「乒琳乓琅」在收拾桌子了,讓我們確定這真的是家國營飯店。   菜一道道地嘗,順便也看看店。店挺豪華,檯布很乾淨,衹是椅套下的櫈腳看下去髒髒的。國營飯店最大的特色是什麼?就是服務員多,週遭一看,果不其然。門口站著五個,都在聽領班吹牛,後來買單的時候,帳臺上又是一群,聊得正歡呢。   最後,一道冷菜,五道熱菜,兩道點心,加一瓶五年陳的黃酒,總共一百七十七元,對於設在四星級酒店的飯店,應該算是不貴吧。 圖五 新雅的鹽水雞,可以看出右邊半面的皮沒有了,不夠精緻啊。推薦指數5.5 圖六 新雅招牌,沒看照單就點了,蠔油牛肉,名不虛傳。香、嫩,略帶甜味,非常非常好,推薦指數8.5 圖七 炸戈炸,也是沒看菜單就點了,新雅的另一招牌菜,當年全上海衹有這麼一家會做。推薦指數,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