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喫了兩頓友誠蝦仁肉圓當午飯後,从馬公綠町搬到了位於民族路的飛魚記憶美術館,就是隻趕也趕不走的叫「短妖」的貓的民宿,然後一路往赤嵌樓走,在佛頭港崇福宮逛了一圈,拜了媽祖樓天後宮,又經過了四聯境普濟殿,接着沿郡緯街朝東走,在西門路二段等紅綠燈的時候,街邊的店家正起着大油鍋在炸東西。
好大的油鍋,不鏽鋼的,但都是黑斑,很多地方都是黜黑黜黑的了,估計有些年頭了,鍋子从當中被分成了三格,看着象是個奔馳汽車的標誌。整個爐竃被一圈不鏽鋼圍了起來,滿滿的一大鍋油,在太陽的照射下格外亮眼,是的,攤主是在露天的陽光下炸東西,邊上的托盤裡放着已經炸好的幾條魚。
好大的魚啊!从尾巴看,象是鱖魚,側面望去,魚被炸得很透,魚身沒有裹粉,是金黃色的,鰭都蹺了起來,有個別沒刮乾淨的魚鱗也都支棱着,把鱖魚炸成這樣,也太奢侈了吧?鱖魚肉質鮮美,一炸,就失却了細膩的口感了。走近了仔細从上面一看,哈哈,不是鱖魚,原來是吳郭魚(大陸叫羅非魚),這種魚,肉質粗糙,還帶有些許土腥味,要麼燒烤加重料 ,要麼炸透再燉煮,看來攤主是懂經的。
衹見攤主炸,不見攤主賣,而且攤子也沒有招牌,傳說中的「無名小攤」?看着攤主炸魚,鍋中的三格,每格一條魚,彼此不會碰到,真是聰明。和攤主攀談,原來他不是擺攤的,他是邊上飯店的,他把我帶到路口,指着過街樓上的大招牌給我看——客家莊客家美食——紅底黑色的大字。
過街樓二樓的外墻上還有個燈箱,紅底黑字竪寫着「花生豆腐、丁香山蘇、辣豆瓣魚、鹹蛋苦瓜、有機野蓮、泡菜牛肉、筍絲封肉、客家小炒、客家鹹豬肉、薑絲大腸、萬巒豬腳」,於是我決定就在這裡喫。一來,那人的魚炸得太好了,這家店是懂做菜的;二來,我看到「封肉」兩字就走不動路。
這裡有個故事的啦,去廈門玩,到處都可以見到「同安封肉」四個字……結果,那個賣(古龍)醬油的顏靖對我說,全廈門的封肉都不正宗,要喫正宗的,他帶我去喫。於是開了好久的車,直接就開到同安去了,來到一家「薄餅嫂傳統美食」的店,店主是吳招治,和我的朋友們很熟,我在那兒喫到了相當好喫的潤餅——否則她也不叫「薄餅嫂」,還喫到了很香脆的炸五香、很入味的土烤雞、很藥香的排骨湯,都相當好喫。可是我沒有喫到封肉,原來剛中午就賣完了,打那以後,封肉就成了我的心病。
店在過街樓的下面,走進去,乾乾淨淨,冷冷清清,一個客人都沒有,可能是時間原因,當時是下午三點,沒有客人也算正常吧?後來我在谷歌上看到,說這家店不管是不是工作日,永遠都人滿為患的。
沒有菜單,衹有點菜單,東西也不多,連菜帶主食,總共也就三十多樣,真正能算得上菜的,也就二十種的樣子。東西相當便宜,我剛才看到的大吳郭魚,可以做成辣豆瓣魚或糖醋魚,120元,這也太便宜了吧?鼎泰豐一瓶啤酒都賣150元外收加一(成)服務費呢。
點完菜,喫吧。
先是上了個湯,我點的菜尾湯(50元),老闆娘說,「菜尾」在客家話中就是剩菜的意思,當然這裡是現做的;我很喜歡喫鹹泡飯的,那也是剩菜做的。點這道湯,純屬好奇,主要是看看裡面有些什麼。湯很甜,裡面有不少筍片,半寸見方,還有白蘿蔔塊和捲心菜,對了,還有一片肉皮,兩個人衹給一塊肉皮?可能點大碗就夠分了吧!這二桃殺三士的歹毒老闆娘。
鹹蛋黃花枝(120元),花枝很嫩,用的是墨魚圈,鹹蛋黃也裹得很好,上桌前就在猜想會怎麼做,但沒想到是「圈」來做的。
筍絲封肉,用的是酸筍,有點小臭臭的,我一直在想,象臺灣、象日本,那些酸筍就是隠約有一點點小臭,但為什麼廣西的能臭到人神共憤的地步呢?
這個封肉,嚴格地說不及格,封肉的來歷是「象封印一樣」,哪有這麼小的封印的?但是,拜託哎,80元哎,還想喫到多大的肉,四塊咧,問題是你這四塊拼成一塊不就夠大了?算了算了,老闆娘別打我,我說着玩的。其實啦,路邊小店能有這樣的出品,已經很好了啦!
最後是辣豆瓣魚,可太好了,紅紅的一大盤,讓我想起來這才120元哎,魚身上鋪着不少蒜粒,把蔥蒜扒開,魚的口感極好,炸得透,很容易入味,吳郭魚皮厚,也很好喫。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這條魚一點都不辣,轉念一想,臺灣的客家人?不辣也正常。要是四川的客家人,可能就不一樣了吧?別和我說四川沒客家人,「湖廣填四川」忘了?
很好的客家菜飯店,雖說封肉的樣子有點奇奇怪怪,但味道沒問題就可以了,我網上查了一下,好象很多年都沒有漲過價,不知道這回疫情,還能不能堅持這個價格,祝福他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