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指日可問世 日期價格全不知

(圖已佚) 新書《下廚記》已經在印了,《上海閒話》也已經進入最後編輯階段,這回的新書,採用手繪,不用照片了,在此特地放上「梅璽閣菜照」的幻燈,喜歡的可以一次看個夠。 從目前來說,正式的出版日期和價格,我都不知道,都是工作室在操作,我也懶得關心,我正好可以省下的時間來寫更多的東西,希望大家喜歡! 英文版的崑曲書已經啟動了,在此有個好消息,就是此書會中英文雙語同時出版,一本英文、一本中文,而且此書會有一個大驚喜,恕我不能透露更多了。 (圖已佚)

新書指日可問世 日期價格全不知

(圖已佚) 新書《下廚記》已經在印了,《上海閒話》也已經進入最後編輯階段,這回的新書,採用手繪,不用照片了,在此特地放上「梅璽閣菜照」的幻燈,喜歡的可以一次看個夠。 從目前來說,正式的出版日期和價格,我都不知道,都是工作室在操作,我也懶得關心,我正好可以省下的時間來寫更多的東西,希望大家喜歡! 英文版的崑曲書已經啟動了,在此有個好消息,就是此書會中英文雙語同時出版,一本英文、一本中文,而且此書會有一個大驚喜,恕我不能透露更多了。 (圖已佚)

[印尼] 幾塊表本無大礙 戴正了方得民心

這是不久前在印尼的Bali拍到的一個大型廣告牌,由於是在車裡拍的,所以只有一半。這個廣告牌是選舉廣告,Bali到處都有,這個人呢,就是候選人之一了,樣子還不錯吧。 下面的小圖,是他手上戴的表,我之所以把它放大,倒不是想讓網友「人肉」一把,來和南京的周局長比比誰的表貴,關鍵是因為這麼大的一個廣告牌,主人的公手錶卻是反戴的,這怎麼看時間呢?真是匪夷所思!

[印尼] 幾塊表本無大礙 戴正了方得民心

這是不久前在印尼的Bali拍到的一個大型廣告牌,由於是在車裡拍的,所以只有一半。這個廣告牌是選舉廣告,Bali到處都有,這個人呢,就是候選人之一了,樣子還不錯吧。 下面的小圖,是他手上戴的表,我之所以把它放大,倒不是想讓網友「人肉」一把,來和南京的周局長比比誰的表貴,關鍵是因為這麼大的一個廣告牌,主人的公手錶卻是反戴的,這怎麼看時間呢?真是匪夷所思!

[7086] 冬至驚聞沒感覺 天下事本無平等

冬至,去了雙鳳寺,廣播裡在放錄好的經文,其調子和聲音,怎麼聽怎麼象「沒感覺,就是沒感覺。」 「驚聞」是說著玩的,這年頭,大家都已經寵辱不驚了。據說周正龍要翻案,看來《正龍拍虎》第二季要上演了。 看了一篇小文章,說到馬克思理論有個assumption,就是人是平等的。在這個assumptions下,你做了老闆,可以將東西賣這個錢,而你若是去做了工人,你的工人做了老闆,你也可以將東西賣這個錢。在這個「無差別」的前提下,剩餘價值理論成立。 然而天下事,本無「平等」兩字可言。一個官宦之家的孩子,就是比農民家的孩子見識要廣。或許有人會問「他知道怎麼養豬嗎?他知道什麼樣的野菜可吃,什麼樣的不可吃嗎?」我想說的是「官宦子弟不知道這些,又有什麼要緊?」,然而農民家的孩子若是不知道城裡的生存法則,依然進不了大都市。又有人說「那官宦子弟到了鄉下,不照樣抓瞎?」,我想說的是「官宦子弟不去鄉下,有何損失?」,然後農民之子不入城,失莫大焉! 一個殘疾人演員,可能只拿到健全人演員的一半工資;但是一個健全人演殘疾人,或許就有常人的一倍。有的人工齡三十年,月薪過千;有的人才剛畢業,已經身家千萬。天下事,本無平等。 或許,天下事根本就是平等的。演殘疾人的演員,身家千萬的畢業生,他們有付出努力,就算他們沒有,他們的父輩有,祖上有積蔭,亦未可知。

[7086] 冬至驚聞沒感覺 天下事本無平等

冬至,去了雙鳳寺,廣播裡在放錄好的經文,其調子和聲音,怎麼聽怎麼象「沒感覺,就是沒感覺。」 「驚聞」是說著玩的,這年頭,大家都已經寵辱不驚了。據說周正龍要翻案,看來《正龍拍虎》第二季要上演了。 看了一篇小文章,說到馬克思理論有個assumption,就是人是平等的。在這個assumptions下,你做了老闆,可以將東西賣這個錢,而你若是去做了工人,你的工人做了老闆,你也可以將東西賣這個錢。在這個「無差別」的前提下,剩餘價值理論成立。 然而天下事,本無「平等」兩字可言。一個官宦之家的孩子,就是比農民家的孩子見識要廣。或許有人會問「他知道怎麼養豬嗎?他知道什麼樣的野菜可吃,什麼樣的不可吃嗎?」我想說的是「官宦子弟不知道這些,又有什麼要緊?」,然而農民家的孩子若是不知道城裡的生存法則,依然進不了大都市。又有人說「那官宦子弟到了鄉下,不照樣抓瞎?」,我想說的是「官宦子弟不去鄉下,有何損失?」,然後農民之子不入城,失莫大焉! 一個殘疾人演員,可能只拿到健全人演員的一半工資;但是一個健全人演殘疾人,或許就有常人的一倍。有的人工齡三十年,月薪過千;有的人才剛畢業,已經身家千萬。天下事,本無平等。 或許,天下事根本就是平等的。演殘疾人的演員,身家千萬的畢業生,他們有付出努力,就算他們沒有,他們的父輩有,祖上有積蔭,亦未可知。

[印尼] 游印尼先有所聞 憑所見方是真章

出租車的起步費是6000盾,相當於半美元,或者是3.8元人民幣;BENZ車的起步費是7500盾,4.22人民幣。 Blackberry的信息費是15萬盾(85元人民幣),而中國電信的則是四百和六百兩種套餐,可見壟斷的厲害了吧?所以有人在香港辦了Blackberry的業務,再漫遊回來,都比中國電信便宜。 聽說,一般的出租司機月收入在Rp. 1,000,000(一百萬盾,約570元人民幣)左右,公務員是150萬盾,而白領則是200萬盾,但我總覺得這個數字是有問題的,因為Starbucks的咖啡也要20人民幣一杯,白領賺這麼少,怎麼喝得起?白領不喝,誰喝? 繼續,一個工作了12年,在某處幹了7年的中級職員,工資是600萬盾(3,400元人民幣),這是個pay得很好的單位,這個數字也是比較合理的了。 方便麵是Rp. 4,100 (2.3元人民幣),一個PSP是235萬盾(1,336元人民幣)。 23日中午的那頓飯,肯定是亂算賬的。 2003年出的500盾硬幣是銅的,2008年出的變成了鋁的,極輕。 22日出機場,換了100美元,到手Rp. 1,220,000,25日換50美元,到手Rp. 550,000。 油價Rp. 6,800 (RMB3.83)每升,同事的豐田商務車大約2萬美元。 在雅加達市裡換錢,只收嶄新的美元,不能有摺痕,更別說有缺角(象芝麻大小也不行)和污跡了(象芝麻大小也不行),就像上海用支票的要求一般,辦公室的老大說「that』s ridiculous」,無奈中,只能問辦公室的財務換了新美元再去兌換,否則就要身無分文了。 住家保姆的價格是40美元一個,辦公室的同事說,一般的家庭有四五個保姆(當然是收入好的家庭啦),那就算前面說到的中級職員,500美元一個月,保姆當然用得起。據同事說,大概有80%的家庭有保姆。 中產階級的婚禮,不包括房子和裝修,包括所有的典禮、蜜月、戒指、婚紗、影像等,大約在15,000美元左右。 在一家有LV, GUCCI, Cartier, Zara和Hermes專賣店的商場地下室,停車費是Rp. 2,000 (1.13人民幣一個小時)。 與菲律賓一樣,所有的停車場,都要開後蓋箱查車,所有的人進入建築物,也要開包檢查,但只要理直氣壯往裡直走,不會攔下你,或許我的臉看上去比較像好人。 在最寬的道路上的,相當於上海的延安路,純車行道,邊上也有簡陋的賬篷和乞討者,最市中心的地方。 在市政府門口,見到一輛驢車,唯一的一輛在印尼見到的驢車。 11/22/08…

[印尼] 游印尼先有所聞 憑所見方是真章

出租車的起步費是6000盾,相當於半美元,或者是3.8元人民幣;BENZ車的起步費是7500盾,4.22人民幣。 Blackberry的信息費是15萬盾(85元人民幣),而中國電信的則是四百和六百兩種套餐,可見壟斷的厲害了吧?所以有人在香港辦了Blackberry的業務,再漫遊回來,都比中國電信便宜。 聽說,一般的出租司機月收入在Rp. 1,000,000(一百萬盾,約570元人民幣)左右,公務員是150萬盾,而白領則是200萬盾,但我總覺得這個數字是有問題的,因為Starbucks的咖啡也要20人民幣一杯,白領賺這麼少,怎麼喝得起?白領不喝,誰喝? 繼續,一個工作了12年,在某處幹了7年的中級職員,工資是600萬盾(3,400元人民幣),這是個pay得很好的單位,這個數字也是比較合理的了。 方便麵是Rp. 4,100 (2.3元人民幣),一個PSP是235萬盾(1,336元人民幣)。 23日中午的那頓飯,肯定是亂算賬的。 2003年出的500盾硬幣是銅的,2008年出的變成了鋁的,極輕。 22日出機場,換了100美元,到手Rp. 1,220,000,25日換50美元,到手Rp. 550,000。 油價Rp. 6,800 (RMB3.83)每升,同事的豐田商務車大約2萬美元。 在雅加達市裡換錢,只收嶄新的美元,不能有摺痕,更別說有缺角(象芝麻大小也不行)和污跡了(象芝麻大小也不行),就像上海用支票的要求一般,辦公室的老大說「that』s ridiculous」,無奈中,只能問辦公室的財務換了新美元再去兌換,否則就要身無分文了。 住家保姆的價格是40美元一個,辦公室的同事說,一般的家庭有四五個保姆(當然是收入好的家庭啦),那就算前面說到的中級職員,500美元一個月,保姆當然用得起。據同事說,大概有80%的家庭有保姆。 中產階級的婚禮,不包括房子和裝修,包括所有的典禮、蜜月、戒指、婚紗、影像等,大約在15,000美元左右。 在一家有LV, GUCCI, Cartier, Zara和Hermes專賣店的商場地下室,停車費是Rp. 2,000 (1.13人民幣一個小時)。 與菲律賓一樣,所有的停車場,都要開後蓋箱查車,所有的人進入建築物,也要開包檢查,但只要理直氣壯往裡直走,不會攔下你,或許我的臉看上去比較像好人。 在最寬的道路上的,相當於上海的延安路,純車行道,邊上也有簡陋的賬篷和乞討者,最市中心的地方。 在市政府門口,見到一輛驢車,唯一的一輛在印尼見到的驢車。 11/22/08…

[成都] 小東西有大學問 做萬事守成最難

  我若一人在外地,那當然只能一個人吃飯,但我絕少胡亂吃碗麵了事,因為我總想「來也來了,多吃幾種,方不浪費」,於是往往點上一桌菜,慢斟緩飲,淺嚐輒止。常常有朋友聽我事後講起,說你一個人又何嘗吃得了那許多,不是浪費是啥?而我的想法是,這遠赴它鄉,又要坐飛機,還要花時間、精力,若是再不好好犒勞自己,那才叫浪費呢,浪費錢事小,浪費人事大。   既然如此,我當然很少會在同一家店中吃上兩次,甚至在不同的店裡也不會點相同的菜,多一點選擇,多一點接觸當地人文的機會嘛。這不,這回到了成都,一個人吃了一份二百多元的魚頭鍋,又吃了燒烤,又找到了一家叫做「左記老字號」的小店,頗有心得,不敢獨享,拿出來給朋友們共玩。   這家店是我無意中發現在的,就在河的邊上,大慈寺的對面。與其說是一家店,還不如說是一個鋪子,三開間的門面,都是那種簡易的店面,一間是切賣熟食的明間,一間裡面有四五張桌子,另一間則是煮賣麵條、米粉的。我之所以會留意它,是因為「水牌」上的字寫得很好,不過就是貨品價格,總是些肉腸、肉塊之類的俗貨,但是那手毛筆字頗有風骨,就記下了。   等我再次路過那裡的時候,正好到了午飯時間,看那明間的師父在切香腸,片得極薄,很是誘人,於是就決定試上一試,老闆娘見勢,立馬客氣招呼。時值正午,太陽很好,老闆娘早在店外大街上擺下數張桌子,信然坐下,要了一盆香腸拼盤,打算再點幾道熱菜。香腸拼盤有三樣東西組成:甜香腸、辣香腸以及花生米。香腸的名字是我自己取的,因為有一種入口微甜,另一種則入口顯辣,至於原本或許有其它的名字,倒也可能。香腸很香,肉的感覺也很好,雖然很硬,但是由於刀工好片得薄,倒也無妨。   第二個菜是「咸燒白」,算是成都的傳統菜了,「燒」在成都話裡,就是「弄熟」的意思,「白」則是「白肉」,有「甜」、「咸」兩種做法。「甜燒白」是用肉片加蜜餞、豆沙,蒸制而成,而「咸燒白」說穿了,就是「霉乾菜燒肉」。當然,與南方的紹興名菜還是有區別的。   咸燒白用的「霉乾菜」叫「芽菜」,也是醃過的,又以宜賓出產的最為有名,亦叫「宜賓牙菜」。而肉呢,也不像我們平時吃的那種切成小方塊,而是切成一大片一大片,有皮、有肥、有瘦,有點象上海「面澆頭五花肉」的切法,只是要薄上許多。咸燒白的味道很好,為此我還在喝完酒之後,特地叫了一碗麵,將剩下的芽菜拌在面裡,無耐川人不諳食麵,那碗麵竟是刀切闊板卷子面,全無咬勁,真正「浪費」了上好的芽菜。   清炒蓮花白是用捲心菜做的,只是品種與我們江南的稍異,菜色更白且俱奶香,入口軟糯,很是不錯。正吃著,剛才在明間裡切香腸的那位走到桌邊,可能是看我拿著照相機拍照的緣故吧,問我味道可好,於是和他聊了起來。   原來此位便是此店的老闆,人不高,典型的川中男子高度,剃個平頭,滿面笑容中夾雜著幾絲狡詐,遞了我一支煙後,便打開了話匣子。據老闆介紹,他原是財政局的職工,在九十年代初下了海,帶著黨委書記的「姑爺」一起打拚,開印刷社、照相社之類的東西,不料那位沒過門的姑爺不是好人,把錢財席捲而去,逃之夭夭,弄得他只能宣告破產,後來便開了這麼一家店。   他說店是開了許多年,不過他自己才回來兩個月,以前一直是讓老闆娘開著,而自己則在大酒店做總廚外加圍棋教練,據他自己說,他的棋下得很好,有許多學生,後來看看小店賺得也不錯,不比工資差,於是辭了酒店的總廚,回來把董事長和總經理「兼」了幾來。   又聽他說,那水牌上的毛筆字就是他自己寫的,反正是個會書畫、懂棋藝的「雅廚」。他說他想把店弄弄好,而他自己只管涼菜那塊,熱菜讓師傅炒,但是他有個想法,就是把涼菜做得好了,炒熱菜的師傅自然會有壓力,到時菜的質量自會上去,厲害吧,老闆親自操刀,只為給手下員工有點「危機感」。   天南地北地聊著,老闆表示生意很好,雖然經濟不景氣,他的店倒是一直有賺,我說「你是總廚,可以開發一點新菜了」,他說「為什麼要弄新菜啊?我就要把這七八樣菜弄好、弄精,把這個手藝傳下去,不致失傳就可以了」。這是我一次聽到一個事業在上升階段的人說不要擴大,而是要做精,讓我很有感觸。使我不禁想起福州的那些「大金肉丸」、「同利肉燕」以及「永和魚丸」來,這些店都是上百年的老鋪了,但是當年賣什麼如今依然賣什麼,絲毫不受「擴大再生產」的誘惑,也正是如此,才保持了一份傳統。而上海的店家,你去看那些著名的飯店,不是搞「新派上海菜」,就是弄些不倫不類的川菜、洋菜來,以顯示自己的「旁徵博引」,結果不但沒有做好新東西,也老東西也荒廢了。不僅飯店、食攤如此,便是崑曲、京劇,也耐不住「守成」的寂寞。   正是老闆的此番話,令得我第一次在一個旅程中,去了同一家店兩次,晚上又點腊肉拼盤,拌心肺肚,蒜泥黃瓜,椒鹽酥肉以及白切雞等,值得一說的是白切雞,店主用一隻雞翅和一隻雞腳,隔著皮肉將骨拍碎再切開,撒上花椒末和鹽(不就是椒鹽嗎?),拌勻而食。由於雞好,鮮香有嚼勁,竟是令我回味無窮,佐青梅酒而食,美不可言啊?   雖然是家小店,卻讓我感受到了如此的大道理,一點也不浪費啊!

[成都] 小東西有大學問 做萬事守成最難

  我若一人在外地,那當然只能一個人吃飯,但我絕少胡亂吃碗麵了事,因為我總想「來也來了,多吃幾種,方不浪費」,於是往往點上一桌菜,慢斟緩飲,淺嚐輒止。常常有朋友聽我事後講起,說你一個人又何嘗吃得了那許多,不是浪費是啥?而我的想法是,這遠赴它鄉,又要坐飛機,還要花時間、精力,若是再不好好犒勞自己,那才叫浪費呢,浪費錢事小,浪費人事大。   既然如此,我當然很少會在同一家店中吃上兩次,甚至在不同的店裡也不會點相同的菜,多一點選擇,多一點接觸當地人文的機會嘛。這不,這回到了成都,一個人吃了一份二百多元的魚頭鍋,又吃了燒烤,又找到了一家叫做「左記老字號」的小店,頗有心得,不敢獨享,拿出來給朋友們共玩。   這家店是我無意中發現在的,就在河的邊上,大慈寺的對面。與其說是一家店,還不如說是一個鋪子,三開間的門面,都是那種簡易的店面,一間是切賣熟食的明間,一間裡面有四五張桌子,另一間則是煮賣麵條、米粉的。我之所以會留意它,是因為「水牌」上的字寫得很好,不過就是貨品價格,總是些肉腸、肉塊之類的俗貨,但是那手毛筆字頗有風骨,就記下了。   等我再次路過那裡的時候,正好到了午飯時間,看那明間的師父在切香腸,片得極薄,很是誘人,於是就決定試上一試,老闆娘見勢,立馬客氣招呼。時值正午,太陽很好,老闆娘早在店外大街上擺下數張桌子,信然坐下,要了一盆香腸拼盤,打算再點幾道熱菜。香腸拼盤有三樣東西組成:甜香腸、辣香腸以及花生米。香腸的名字是我自己取的,因為有一種入口微甜,另一種則入口顯辣,至於原本或許有其它的名字,倒也可能。香腸很香,肉的感覺也很好,雖然很硬,但是由於刀工好片得薄,倒也無妨。   第二個菜是「咸燒白」,算是成都的傳統菜了,「燒」在成都話裡,就是「弄熟」的意思,「白」則是「白肉」,有「甜」、「咸」兩種做法。「甜燒白」是用肉片加蜜餞、豆沙,蒸制而成,而「咸燒白」說穿了,就是「霉乾菜燒肉」。當然,與南方的紹興名菜還是有區別的。   咸燒白用的「霉乾菜」叫「芽菜」,也是醃過的,又以宜賓出產的最為有名,亦叫「宜賓牙菜」。而肉呢,也不像我們平時吃的那種切成小方塊,而是切成一大片一大片,有皮、有肥、有瘦,有點象上海「面澆頭五花肉」的切法,只是要薄上許多。咸燒白的味道很好,為此我還在喝完酒之後,特地叫了一碗麵,將剩下的芽菜拌在面裡,無耐川人不諳食麵,那碗麵竟是刀切闊板卷子面,全無咬勁,真正「浪費」了上好的芽菜。   清炒蓮花白是用捲心菜做的,只是品種與我們江南的稍異,菜色更白且俱奶香,入口軟糯,很是不錯。正吃著,剛才在明間裡切香腸的那位走到桌邊,可能是看我拿著照相機拍照的緣故吧,問我味道可好,於是和他聊了起來。   原來此位便是此店的老闆,人不高,典型的川中男子高度,剃個平頭,滿面笑容中夾雜著幾絲狡詐,遞了我一支煙後,便打開了話匣子。據老闆介紹,他原是財政局的職工,在九十年代初下了海,帶著黨委書記的「姑爺」一起打拚,開印刷社、照相社之類的東西,不料那位沒過門的姑爺不是好人,把錢財席捲而去,逃之夭夭,弄得他只能宣告破產,後來便開了這麼一家店。   他說店是開了許多年,不過他自己才回來兩個月,以前一直是讓老闆娘開著,而自己則在大酒店做總廚外加圍棋教練,據他自己說,他的棋下得很好,有許多學生,後來看看小店賺得也不錯,不比工資差,於是辭了酒店的總廚,回來把董事長和總經理「兼」了幾來。   又聽他說,那水牌上的毛筆字就是他自己寫的,反正是個會書畫、懂棋藝的「雅廚」。他說他想把店弄弄好,而他自己只管涼菜那塊,熱菜讓師傅炒,但是他有個想法,就是把涼菜做得好了,炒熱菜的師傅自然會有壓力,到時菜的質量自會上去,厲害吧,老闆親自操刀,只為給手下員工有點「危機感」。   天南地北地聊著,老闆表示生意很好,雖然經濟不景氣,他的店倒是一直有賺,我說「你是總廚,可以開發一點新菜了」,他說「為什麼要弄新菜啊?我就要把這七八樣菜弄好、弄精,把這個手藝傳下去,不致失傳就可以了」。這是我一次聽到一個事業在上升階段的人說不要擴大,而是要做精,讓我很有感觸。使我不禁想起福州的那些「大金肉丸」、「同利肉燕」以及「永和魚丸」來,這些店都是上百年的老鋪了,但是當年賣什麼如今依然賣什麼,絲毫不受「擴大再生產」的誘惑,也正是如此,才保持了一份傳統。而上海的店家,你去看那些著名的飯店,不是搞「新派上海菜」,就是弄些不倫不類的川菜、洋菜來,以顯示自己的「旁徵博引」,結果不但沒有做好新東西,也老東西也荒廢了。不僅飯店、食攤如此,便是崑曲、京劇,也耐不住「守成」的寂寞。   正是老闆的此番話,令得我第一次在一個旅程中,去了同一家店兩次,晚上又點腊肉拼盤,拌心肺肚,蒜泥黃瓜,椒鹽酥肉以及白切雞等,值得一說的是白切雞,店主用一隻雞翅和一隻雞腳,隔著皮肉將骨拍碎再切開,撒上花椒末和鹽(不就是椒鹽嗎?),拌勻而食。由於雞好,鮮香有嚼勁,竟是令我回味無窮,佐青梅酒而食,美不可言啊?   雖然是家小店,卻讓我感受到了如此的大道理,一點也不浪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