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字怎麼拼?勒衣安聯?勒煙聯?

        看來,我得寫個《陪讀筆記》,女兒還沒碰到問題,我的問題來了。         我的問題是,「介母」在拼讀時,是否要單獨發音,我們知道,ian, iang, iao等等,在《漢語拼音方案》(就是每本字典後面都有的)裡是單獨標為「煙」、「央」、「腰」的,但在請教了不少小學教師後發現,他們在教的時候,是教做「勒衣安聯」的,這樣的話,就失去了拼音本來的意義了,只是認讀(而非拼讀),那又有什麼用呢?         我們知道,在字母式拼音發明以前,是用反切法的,就是上字的聲母,加上下字的韻母,來拼成一個音,反切法始終只用兩個字,可見ian/iang/iao等,是單獨的韻。         另外,在中國的詩詞曲韻譜裡,這些ian/iang/iao也都是單獨的韻部,個人認為,實在沒有必要,也不應該分開來單獨讀出介母來。

奔走相告 海盜船沒有了

        一上班,G在msn上告訴我,說是今天上午五點半,在展覽中心召開緊急會議,會議上對陳良宇就地免職,免除一切職務,由韓正擔任上海市委書記。         在網上和幾個朋友聊起,只有K一個人相信,我再問G消息的可靠度有多少,G說百分之百的可靠度,他「上頭有人」(引《武林外傳》話),看來是可信的,只是事關重大,還是將信將疑。         中午,吃午飯的時候,大家又聊起這件事,還是只當笑話講,並沒有人怎麼信的。吃過午飯,K突然叫起來「鳳凰電視的網上有了。」         一看,短短幾句「免除陳良宇一切職務」,這時,才有人信。再過一會兒,新華網、人民網、新浪網,也都有了,而且有詳細的報導,說是「陳良宇同志涉及上海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違規使用社保資金、為一些不法企業主謀取利益、袒護有嚴重違紀違法問題的身邊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親屬謀取不正當利益等嚴重違紀問題」,仔細一看,各個網絡都是一模一樣的,想必是中宣部的統發稿,這樣的大事,沒人想亂寫。         幾乎就在同時,我的msn熱鬧起來,張三、李四都把消息遞送過來,說的,無非就是此事,我只有苦笑,為什麼我說的時候,別人就不信呢?         晚上碰到Barakiel,她說一點鐘左右,她的手機同時有三條消息、msn上則有兩條,說的也都是陳良宇下馬的事。         我說,這個就叫「奔走相告」啊,新時代的奔走相告。過去,通訊條件較差,高級的飛鴿、鴻雁,都被「統治階級」掌握。平民要傳遞消息,只能靠喊,遠的地方喊不到,只能走得近些再喊,消息令人鼓舞,於是走得快些,就可以早一點讓人知道……         走得快,就是「跑」,就是「奔」,「奔走」是個偏義複合詞,就是古文中「兄弟」指的是「兄」,「子女」指的是「子」,這裡的「奔走」,指的僅僅是「奔」。奔走相告,就是跑到去告訴親朋友好友,告訴什麼?大快人心的好消息。         這回,又「奔走相告」了,只是這次用的是互聯網絡、是手機短消息網絡。         今天,上新華論壇,關於此事的貼子,已經有六十多萬人點擊,回貼已經超過七千。而且,點擊和回貼的數字上升之快,也屬於空前絕後。看個數字吧:第6901條回覆,中午11點32分,而不多久之後,下午的13點57分,回貼已經到7701條,而瀏覽數,更是以每次刷新就有數百個新瀏覽的數目在遞增,這就是新時代的「奔走相告」啊! —————————————         再說一件事,SK II前段時間被檢查出含有銣、鉻兩種重金屬,而根據質監總局的標準,化妝品內允許此兩種物質存的比例為「0」。         質檢局查出的SK II含量沒有超過相應的食品標準,就是說,這玩意要是吃下去的話,對人體是無害的。         於是,有人提出了一種說法,說是在科學上,不可能有「0」,這樣的一個絕對值出現,說如果測量儀器的精度在50毫克,那麼40毫克在這台儀器上的表現就是「0」,同樣如果儀器的精度是5毫克,則4毫克為「0」。由這個理論,在要求為「0」的時候,應該說明儀器的精度。         既然這玩意符合食品標準(雖然不是食品),就算吃也沒事;而且標準又不符合規定;同時,也沒有超過香港、新加坡、台灣等各地的標準,那麼是不是可以這樣認為「該產品的確存在銣和鉻,但對人體無害」?         有些人是這麼認為的,但網絡上的大多數「糞青」並不這樣認為,他們認為這是起嚴重的辱華事件,是日本人(SK II雖是美國品牌,卻在日本生產)「下毒」,同時「糞青」們認為,那些在網上為SK II說公道話的,那怕只是沒有對SK II深惡痛絕的,都是「漢奸」,都是日本人買通的「網特」。這令我想起剛解放的時候(「想起」?我活在那時過嗎?),每個人看別人都是「特務」,巴不得抓住別人通敵的證據……         以前,要弄臭一個人,就說他「生活作風有問題」,如今要弄臭一個人,只要說「他拿了主子的錢」,哈哈哈哈,網絡暴民,與紅衛民何異?         昨天晚上去吃壽司,發現我最喜歡的「海盜船」被貼上了白紙,其它還有「海草」之類的也沒有了,問了領班,說是「貨源不足」,我想可能也和近期的中日貿易戰有關吧。 —————————————         又聽說,今天早上,各個報攤排起長隊,爭購新聞紙,據說新聞條目和網上隻字不差(本來就是統發稿嘛),或許有人想收藏,也未可知。

漢語拼音到底如何讀

        小豆子在家讀拼音,我越聽越怪,總是覺得彆扭,當她拼的時候,是這麼拼的:                  聲母(不帶聲調,也就是第一聲)韻母(帶聲調)–>拼出來的音(帶聲調)         打個比方,拼「佛」字,就是:         f (1) o (2) –> 佛         這樣一來,我發現一個問題,就是特別當這個字是第二聲的時候,照這種拼法很容易拼成第三聲,又問了一些朋友,好像普遍年紀大的(像我這樣,35歲),拼的時候,韻母是無調的,而年紀輕的,象minus,則是韻母帶聲調拼的。         大家有沒有興趣討論一下?

生日禮物 VersionTracker

        再過幾天生日嘍。哎,又老一歲了,好像有點沮喪?再說一遍,哇,又大了一歲哎!好像還不錯。         給自己買了一個禮物,其實買的時候,還不知道是自己的生日禮物,呵呵,奇怪吧?         事情是這樣的,我不是申請了.mac的賬號嗎?那個賬號是60天的試用賬號,用了幾天,發現iDisk正是我想要的功能,光有iDisk已經滿足我的心裡價位,還別說其它的Address Book,iCal等都可以與網絡同步,噢,還有@mac.com的郵件,這些都是額外的,真是很好。         於是我就在前幾週,在「愛派樂購」(一個專門的蘋果電子商務網站)定購了一個一年期的.mac賬號激活碼,價值400元。         誰知,過了好久,也不見他們送貨,於是打電話過去問,原來這玩意斷貨好久了。         那怎麼辦?其實我本來是想在蘋果的網上直接支付的,不過既然看到過400元的價格,再在網上付99美元,好像就有點「那個」了。人總是這樣,不知道的話,還覺得很便宜,一但知道了,想法就變了。         於是在淘寶上找了一下,有個北京的在賣,580元,於是立刻買下。本週一定的貨,昨天就EMS到了我手上,不過是一個可愛的紙盒子而已。         蘋果的許多東西,設計真的不錯,有時,還真懷疑他們到底是賣電腦,還是賣設計。這個盒子就做得很不錯,大小象CD盒,高度比香煙盒稍厚一點。         打開盒子,看到盒邊上的那個折角了嗎?是連著蓋子的,這個折角可以說沒有任何的實用價值(難道是為了讓盒蓋打開不超過90度?)。雖然沒有實用價值,成本倒是增加不少,然而,蘋果就是設計出來了,還讓客戶拿到手裡,感覺到它的精緻。         盒子裡的東西,很簡單,就是一小本說明書而已,要取出說明書,必須拉到盒子頂端的那個圓舌頭,薄薄的一本說明書。         其實,最關鍵的,也是唯一有用的,就是這個號碼。說白了,什麼.mac賬號,其實這個盒子,就是一張充值卡。都說日本人會包裝,會浪費包裝材料,我看,蘋果也差不多。         還沒說到生日禮物呢。買下充值卡,上網一查,60天的試用期將在10月14日到期,那天正好是我的生日,所以,充值卡就成了我的生日禮物了。         我想,一次性付費好像挺多錢,其實不過每個月50人民幣,而又提供這麼多的朋友,還是物有所值的。你想,什麼新浪、網易提供的郵箱,收費的那種也要幾十元錢一個月,那樣相比,.mac倒還真不算貴。         在此,再透露一個消息,我還為自己準備了一份生日禮物,哈哈,就是iMac 20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實看中.mac還有個原因,就是這個VersionTracker,因為.mac的廣告說,你一旦買了.mac,就可以免費使用這個軟件。         用過Windows的人都知道那個Add/Remove Software,基本上可以看到到底裝過哪些軟件。而VersionTracker則更厲害,不但裝的軟件可以看到列表,就是插件、widget,以及所有加裝的東西,都可以看到。         不但如此,還可以自動地查出本機所裝東東的版本以及相應的該軟件的最新版本,如果版本更新了,就可以直接按Download按鈕來更新它們。         蘋果自帶了Software Update功能,但是只能更新系統,若是再加上VersionTracker,整個電腦,就可以保持「與時俱進」了。

路名,國際接軌,油價

        好友Kitty(H)曾經和我談起過上海和香港的區別,那次我們是接著別人的話題,說起上海和香港相比,到底哪個更好,更有前途,最後Kitty做出了一個總結性的發言,說到上海和香港相比,有「四大不如」,而這四大不如,來自於「四大封鎖」。         Kitty說的封鎖分別是新聞封鎖、互聯網封鎖、金融封鎖和地圖封鎖,前兩者自不必說,金融封鎖指的是人民幣匯率和外資銀行在中國的運作,也是一句話可以說清楚的,至於地圖封鎖,倒是可以說幾句了。Kitty是一個飛行愛好者,並且擁有commercial license,我曾經在Reno坐過她的飛機,她也一直夢想可以在中國飛。         中國的確有私人飛機的飛行業務,只要辦妥相應的手續,就可以在中國飛了。然而Kitty的中國飛行夢,可謂是「好事多磨」,申請了一次又一次,都獲不得批准,好不容易批准了,她「心心熱熱」地到了龍華機場,又被告知飛行計劃取消。最後,總算是讓她飛了,但是目的地和航線都不是她定的,只允許她按指定的線路,從上海飛到南通。在那以後,她又飛了兩次,依然只允許上海到南通,而且在她飛的時候,中國方面還特地安排了一個人,坐在她的邊上,看看她「到底做些什麼」。         後來,Kitty建議我也學飛行,我也完成了所有上機前要做的理論課目,那時,我才知道,所有的飛機飛入、飛出中國,使用的都不是中國方面提供的地圖,而是有一家叫Jeppesen的公司製作的航圖,其原因有二,第一航圖的標準是Jeppsen制定的,他們的航圖被認為是標準航圖。第二個原因,也是最關鍵的原因,則是中國方面認為航圖是國家機密,不得外傳,所以國外的航班飛到中國來,只能用第三方的航圖,有點可笑吧?         另外有一次,有家美國的環境保護公司在上海搞一個項目,反正是和上海的大氣、水源相關的,但是由於最後沒有拿到上海的地圖,只能讓計劃泡了湯,可見地圖有多麼的重要。如今,Google Earth的民用衛星地圖服務,已經達到60cm的精度了,而中國卻只有旅遊交通地圖是公開的,其它則全是保密地圖,這樣看來,要讓上海和香港平起平坐,還真是有很長的路要走呢。         有許多人詬病上海的英語太多,然而Kitty認為,上海要成為真正的國際化大都市,英語實在太少了,她對「國際化」的理解很簡單,就是:只懂英語的人,從下飛機開始,到再上飛機,在這個城市能不能自如的生活(有翻譯的不算)。Kitty說,別的暫且不論,光是浦東機場,就沒有做到這一點,別說從業人員的業平不行,就是很多標識也讓老外們摸不著頭腦,後來我留心觀察,的確也是這樣,只是叫我細細說來,倒好像也說不上來。         正好,今天上午,在銅仁路吃紅燈,看到文前照片中的那個路牌,你說有中文、有英文,也算是接軌了吧?然而,仔細看看,還真不是那麼回事。大家看,第一行,西藏譯作「Tibet」,乃是從「吐蕃」而來,算是沿用國際慣例吧?那麼第二行的「陝西」就也應該沿用國際慣例,譯作「Shaanxi」才對,只有一個「a」的話,指的是「山西」。同時,既然是一塊中英文對照的路牌,那麼下面的「銅仁路」,也應該有英文不是?否則,也太偷工減料了不是?         說到英文的路牌,很有感觸,許多老外去開高速,都是讓人把沿路會出現的路牌,叫人用中文打印了貼在方向盤上去對照的,我問他們既然路牌都有英文,為什麼不直接看英文呢?原來,中國的那些路牌,即使有英文,也從來沒有考慮過英文字母的特點,在高速上,按照目前的那些標識,以一百多公里的車速,是根本看不清英文字母的。被老外們這麼一說,再仔細一想,倒是果然,在高速上,每個出口的英文都是隨著漢字標在一起的,有些出口帶的翹舌音、後鼻音太多,整個譯名就很長,為了要在一行裡放下,只能減小字號,結果弄得根本就看不清。         再來說譯法,我一直開玩笑說把「西藏路」譯成「Tibet Road」,是犯了「政治錯誤」,玩笑歸玩笑,我們來談談實用性。如果有個老外,看到「Tibet Road」,然後去問路,你說有幾個人會告訴他正確的方向呢?要是上海有條「鐵板路」,那肯定是把他指到那兒去了;那如果老外問的是「Xizhang Road」呢?我猜就算不懂任何外語的老頭老太,也能明白老外到底想到哪兒去了。         國際接軌,說起來是句很容易的話,可做起來真的是很難啊。現在,但凡要收錢,就說是「和國際接軌」,於是有了跨行查詢費、有了排污費、有了最低存款手續費,等等,等等……         最可氣的是,只要國際油價一漲,發改委立馬跟進,說是「與國際接軌」,我們不說你中石化進口的石油本來就是劣質油,對高純度石油的價格本來根本就沒這麼敏感,就算你買的都是「市場價」的好油,那為什麼國際油價跌了,我們這邊卻「不和國際接軌」了呢?         這不,油價已經連著二個多月持續下跌了,昨天更是跌到了今年的最低點,然後發改委說話了,說「我們要繼續觀望一下,免得油價反彈,中國人民已經被油價弄得太累了。」,甚至發改委的副主任張國寶12日還表示「儘管國際油價近期有所下跌,中國國內汽油價格仍有上調的必要」,乖乖隆的冬,這是人說的話嗎?你發改委每次漲價,不都是和「國際接軌」的嗎?為什麼偏偏到了要跌價的時候,就接不上軌了呢?         發改委,到底是什麼?有網民戲稱為「發財手段不斷改變委員會」。

路名,國際接軌,油價

        好友Kitty(H)曾經和我談起過上海和香港的區別,那次我們是接著別人的話題,說起上海和香港相比,到底哪個更好,更有前途,最後Kitty做出了一個總結性的發言,說到上海和香港相比,有「四大不如」,而這四大不如,來自於「四大封鎖」。         Kitty說的封鎖分別是新聞封鎖、互聯網封鎖、金融封鎖和地圖封鎖,前兩者自不必說,金融封鎖指的是人民幣匯率和外資銀行在中國的運作,也是一句話可以說清楚的,至於地圖封鎖,倒是可以說幾句了。Kitty是一個飛行愛好者,並且擁有commercial license,我曾經在Reno坐過她的飛機,她也一直夢想可以在中國飛。         中國的確有私人飛機的飛行業務,只要辦妥相應的手續,就可以在中國飛了。然而Kitty的中國飛行夢,可謂是「好事多磨」,申請了一次又一次,都獲不得批准,好不容易批准了,她「心心熱熱」地到了龍華機場,又被告知飛行計劃取消。最後,總算是讓她飛了,但是目的地和航線都不是她定的,只允許她按指定的線路,從上海飛到南通。在那以後,她又飛了兩次,依然只允許上海到南通,而且在她飛的時候,中國方面還特地安排了一個人,坐在她的邊上,看看她「到底做些什麼」。         後來,Kitty建議我也學飛行,我也完成了所有上機前要做的理論課目,那時,我才知道,所有的飛機飛入、飛出中國,使用的都不是中國方面提供的地圖,而是有一家叫Jeppesen的公司製作的航圖,其原因有二,第一航圖的標準是Jeppsen制定的,他們的航圖被認為是標準航圖。第二個原因,也是最關鍵的原因,則是中國方面認為航圖是國家機密,不得外傳,所以國外的航班飛到中國來,只能用第三方的航圖,有點可笑吧?         另外有一次,有家美國的環境保護公司在上海搞一個項目,反正是和上海的大氣、水源相關的,但是由於最後沒有拿到上海的地圖,只能讓計劃泡了湯,可見地圖有多麼的重要。如今,Google Earth的民用衛星地圖服務,已經達到60cm的精度了,而中國卻只有旅遊交通地圖是公開的,其它則全是保密地圖,這樣看來,要讓上海和香港平起平坐,還真是有很長的路要走呢。         有許多人詬病上海的英語太多,然而Kitty認為,上海要成為真正的國際化大都市,英語實在太少了,她對「國際化」的理解很簡單,就是:只懂英語的人,從下飛機開始,到再上飛機,在這個城市能不能自如的生活(有翻譯的不算)。Kitty說,別的暫且不論,光是浦東機場,就沒有做到這一點,別說從業人員的業平不行,就是很多標識也讓老外們摸不著頭腦,後來我留心觀察,的確也是這樣,只是叫我細細說來,倒好像也說不上來。         正好,今天上午,在銅仁路吃紅燈,看到文前照片中的那個路牌,你說有中文、有英文,也算是接軌了吧?然而,仔細看看,還真不是那麼回事。大家看,第一行,西藏譯作「Tibet」,乃是從「吐蕃」而來,算是沿用國際慣例吧?那麼第二行的「陝西」就也應該沿用國際慣例,譯作「Shaanxi」才對,只有一個「a」的話,指的是「山西」。同時,既然是一塊中英文對照的路牌,那麼下面的「銅仁路」,也應該有英文不是?否則,也太偷工減料了不是?         說到英文的路牌,很有感觸,許多老外去開高速,都是讓人把沿路會出現的路牌,叫人用中文打印了貼在方向盤上去對照的,我問他們既然路牌都有英文,為什麼不直接看英文呢?原來,中國的那些路牌,即使有英文,也從來沒有考慮過英文字母的特點,在高速上,按照目前的那些標識,以一百多公里的車速,是根本看不清英文字母的。被老外們這麼一說,再仔細一想,倒是果然,在高速上,每個出口的英文都是隨著漢字標在一起的,有些出口帶的翹舌音、後鼻音太多,整個譯名就很長,為了要在一行裡放下,只能減小字號,結果弄得根本就看不清。         再來說譯法,我一直開玩笑說把「西藏路」譯成「Tibet Road」,是犯了「政治錯誤」,玩笑歸玩笑,我們來談談實用性。如果有個老外,看到「Tibet Road」,然後去問路,你說有幾個人會告訴他正確的方向呢?要是上海有條「鐵板路」,那肯定是把他指到那兒去了;那如果老外問的是「Xizhang Road」呢?我猜就算不懂任何外語的老頭老太,也能明白老外到底想到哪兒去了。         國際接軌,說起來是句很容易的話,可做起來真的是很難啊。現在,但凡要收錢,就說是「和國際接軌」,於是有了跨行查詢費、有了排污費、有了最低存款手續費,等等,等等……         最可氣的是,只要國際油價一漲,發改委立馬跟進,說是「與國際接軌」,我們不說你中石化進口的石油本來就是劣質油,對高純度石油的價格本來根本就沒這麼敏感,就算你買的都是「市場價」的好油,那為什麼國際油價跌了,我們這邊卻「不和國際接軌」了呢?         這不,油價已經連著二個多月持續下跌了,昨天更是跌到了今年的最低點,然後發改委說話了,說「我們要繼續觀望一下,免得油價反彈,中國人民已經被油價弄得太累了。」,甚至發改委的副主任張國寶12日還表示「儘管國際油價近期有所下跌,中國國內汽油價格仍有上調的必要」,乖乖隆的冬,這是人說的話嗎?你發改委每次漲價,不都是和「國際接軌」的嗎?為什麼偏偏到了要跌價的時候,就接不上軌了呢?         發改委,到底是什麼?有網民戲稱為「發財手段不斷改變委員會」。

重慶印象

        上週去了重慶,時間很短,只有三個晚上,13日下午浦東走的,16日的上午,就回來了,所以嚴格地說,這回只有兩具整天在重慶,看到什麼,就記下來,想到什麼,就說什麼吧。 出租車與交通         下了飛機,機場外排著一溜車,那些車都是桑塔納,各種顏色的都有,上面也有頂燈,也有計價器。         上了車,啟動,開出停車道,司機說話了「我們這個車比黃色的那種貴一點」,我回頭一看,也根本沒有黃色的嘛(後來才知道,重慶的「正宗」出租全是黃顏色的,而機場不讓他們停)。         「貴多少?」,我問,心想反正是出租車,大不了你的車好一點,稍貴而已。司機說,他的車打表到酒店,大概90元左右。         車已經開出了機場,出機場之前,司機動作很大地把計價器翻下。只見計價器上顯示的是24.67,立刻又跳成75.32,然後又跳成34.23,不斷地跳著。         我看不懂了,就問司機這樣的計價器,怎麼個收費法?司機倒也爽快,說「你就付90元吧」。         呵呵,這個90元本來就是你說的,現在好像還是我佔了便宜了?憑我這麼多年的「老江湖」歷練,這根本就是輛黑車嘛,其實這樣的「半合法機場黑車」,在許多城市都存在,只要不是獅子大開口,只能「入鄉隨俗了」。         前面說的是去的時候,回上海時,當然也要打車,在酒店門口,攔下一輛「正宗」的黃色出租車,上了車,那司機聽說去機場,立馬就開上了路。         上了路,司機說「去機場要60元」,我說你為什麼不打表呢?司機開始說各種理由,什麼「重慶就這個價錢」、「去機場要空放回來」(這也不是我的錯啊,你們出租管理部門不對,為什麼要乘客買單?),當然,又只能入鄉隨俗一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一直說,如果全國舉行出租車司機技術大比武,重慶的司機,絕對應該有名次。         重慶是山城,真是「地無三尺平」,一個坡,連著一個坡,不像舊金山那樣,雖然也是坡連坡,但舊金山的路好多了,開車的人也客氣多了,而且舊金山的坡是同一個方向的長路,就是「一路上坡」或者「一路下坡」而已。所以,就連我這種水平,在舊金山開車,也是駕輕就熟(當然車是自動檔的,手動檔我可不行)。         重慶的路,有些很破,司機們則更不可比了,只要碰到塞車,一路上百輛車一起按喇叭,那氣勢,絕非洋人可比。明知道按喇叭也沒用,但咱追求的,就是那氣勢。         重慶的坡,更厲害,由於小路多,有許多坡簡直就是90度的,就是在轉彎的同時,還要爬坡。         重慶的出租,普遍選用當地產的「長安鈴木」,排量分別為1.1和1.3兩種,而且還都改裝成了液化氣燃料。         即便如此,重慶出租司機真有一種「辣精神」,他們才不管路有多差,也不管自己的性能如何,他們在坡上開起車來,簡直就是「如履平地」,不但從不溜坡,而且手腳並用(全是手動檔的)「搶逼圍」。         你看,道路擁塞,大家都停著,如果出租車的前面是輛大車,起步相對來說比較慢,那麼那輛出租一定會向斜前方衝出去,搶過和他並排的那輛車頭,硬生生地「搶個檔」。         我「耐心地」「留心」觀察許久,發現只要是在坡上塞車,只要出租車前面的不是出租車,邊上也不是出租車,那麼起步之後,出租車一定會急打一把方向盤,往斜邊衝出去,真正是「夏練三伏,冬練三九」的本事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慶的出租,還有一點很好玩,不管認識不認識target,他都是先開車,開了車再說。先把車開動起來,上了路,問目的地,然後該直行就直行,該掉頭就掉頭,如果不認識,就朝那個方向開,開到哪裡是哪裡,很有一種「探險和鑽研」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慶的摩托車很多,本來,這地方就生產摩托車嘛。路上的摩托車,很多都是載客的,而且還有一特「牛」的規矩,就是只有司機才戴安全帽,而乘客不用戴,也沒人抓。         問題來了,我是很「要命」的那種人,我但凡坐車,就一定會拉保險帶,然而這裡的摩托車不是「不用戴」,而且根本「沒得戴」,不管什麼摩托車,也是客人坐上就走,根本沒有備用的帽子。         然而有的時候,只有乘摩托車才行,就拿上下班時段來說吧,要從渝中區到南坪,就必須要過河(長江還是嘉陵江?),反正是一橋特別長的橋,在上下橋前後兩三公里的地方,長龍陣早已排起,那樣子,沒有一個小時,根本過不了橋。         這時,唯一能夠自由行動的,只有摩托車了。重慶的摩托車比出租更是厲害,「鑽來鑽去」自不用說,開到人行道也屬正常,最厲害的就是逆向行駛,如果前方正遇紅燈,摩托車就像是特權車式的,一路biao到車龍的最前面,等著過紅燈。如果那時你正在過馬路,你會發現四面八方都有摩托車過來,有逆向行駛過來的,有從人行道過來的,有從非機動車道過來的,也有從機動車道一輛輛車後面繞出來的,這些車,都趁紅燈的時候,趕到最前面來,給人的感覺,簡直就是「湧」出來的。 氣候與環境         看到這個,我差點沒氣死,有這麼說話的嗎?這是在重慶機場的一幅宣傳畫,圖片中紅色的是土地,黑色的則是干瘠土地的裂痕。重慶這回是撞上了,撞上了「百年一遇」的乾旱,只是這「百年機遇」不知從何說起。         四川,被稱之為「天府之國」,那是物產豐富的地方,那是傳說中只要把種子扔下去,再不用去管,到秋天直接去收穫就可以的地方。誰知,現在的重慶,居然旱到有許多地方都要顆粒無收了。俗話說,「四川足,天下富」,可見四川的重要性,重慶人雖然已經不再承認自己是四川人了,然而人變了,這地難道也該跟著變嗎?         什麼「百年機遇」?災就是災了,難不成說只要不熱死人,就是「百年不遇」的陞官機會?是不是非要到了困境,才有機會讓官員們表現自己的親民、QIN政,這樣的機會,倒真是「百年機遇」了。…

重慶印象

        上週去了重慶,時間很短,只有三個晚上,13日下午浦東走的,16日的上午,就回來了,所以嚴格地說,這回只有兩具整天在重慶,看到什麼,就記下來,想到什麼,就說什麼吧。 出租車與交通         下了飛機,機場外排著一溜車,那些車都是桑塔納,各種顏色的都有,上面也有頂燈,也有計價器。         上了車,啟動,開出停車道,司機說話了「我們這個車比黃色的那種貴一點」,我回頭一看,也根本沒有黃色的嘛(後來才知道,重慶的「正宗」出租全是黃顏色的,而機場不讓他們停)。         「貴多少?」,我問,心想反正是出租車,大不了你的車好一點,稍貴而已。司機說,他的車打表到酒店,大概90元左右。         車已經開出了機場,出機場之前,司機動作很大地把計價器翻下。只見計價器上顯示的是24.67,立刻又跳成75.32,然後又跳成34.23,不斷地跳著。         我看不懂了,就問司機這樣的計價器,怎麼個收費法?司機倒也爽快,說「你就付90元吧」。         呵呵,這個90元本來就是你說的,現在好像還是我佔了便宜了?憑我這麼多年的「老江湖」歷練,這根本就是輛黑車嘛,其實這樣的「半合法機場黑車」,在許多城市都存在,只要不是獅子大開口,只能「入鄉隨俗了」。         前面說的是去的時候,回上海時,當然也要打車,在酒店門口,攔下一輛「正宗」的黃色出租車,上了車,那司機聽說去機場,立馬就開上了路。         上了路,司機說「去機場要60元」,我說你為什麼不打表呢?司機開始說各種理由,什麼「重慶就這個價錢」、「去機場要空放回來」(這也不是我的錯啊,你們出租管理部門不對,為什麼要乘客買單?),當然,又只能入鄉隨俗一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一直說,如果全國舉行出租車司機技術大比武,重慶的司機,絕對應該有名次。         重慶是山城,真是「地無三尺平」,一個坡,連著一個坡,不像舊金山那樣,雖然也是坡連坡,但舊金山的路好多了,開車的人也客氣多了,而且舊金山的坡是同一個方向的長路,就是「一路上坡」或者「一路下坡」而已。所以,就連我這種水平,在舊金山開車,也是駕輕就熟(當然車是自動檔的,手動檔我可不行)。         重慶的路,有些很破,司機們則更不可比了,只要碰到塞車,一路上百輛車一起按喇叭,那氣勢,絕非洋人可比。明知道按喇叭也沒用,但咱追求的,就是那氣勢。         重慶的坡,更厲害,由於小路多,有許多坡簡直就是90度的,就是在轉彎的同時,還要爬坡。         重慶的出租,普遍選用當地產的「長安鈴木」,排量分別為1.1和1.3兩種,而且還都改裝成了液化氣燃料。         即便如此,重慶出租司機真有一種「辣精神」,他們才不管路有多差,也不管自己的性能如何,他們在坡上開起車來,簡直就是「如履平地」,不但從不溜坡,而且手腳並用(全是手動檔的)「搶逼圍」。         你看,道路擁塞,大家都停著,如果出租車的前面是輛大車,起步相對來說比較慢,那麼那輛出租一定會向斜前方衝出去,搶過和他並排的那輛車頭,硬生生地「搶個檔」。         我「耐心地」「留心」觀察許久,發現只要是在坡上塞車,只要出租車前面的不是出租車,邊上也不是出租車,那麼起步之後,出租車一定會急打一把方向盤,往斜邊衝出去,真正是「夏練三伏,冬練三九」的本事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慶的出租,還有一點很好玩,不管認識不認識target,他都是先開車,開了車再說。先把車開動起來,上了路,問目的地,然後該直行就直行,該掉頭就掉頭,如果不認識,就朝那個方向開,開到哪裡是哪裡,很有一種「探險和鑽研」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慶的摩托車很多,本來,這地方就生產摩托車嘛。路上的摩托車,很多都是載客的,而且還有一特「牛」的規矩,就是只有司機才戴安全帽,而乘客不用戴,也沒人抓。         問題來了,我是很「要命」的那種人,我但凡坐車,就一定會拉保險帶,然而這裡的摩托車不是「不用戴」,而且根本「沒得戴」,不管什麼摩托車,也是客人坐上就走,根本沒有備用的帽子。         然而有的時候,只有乘摩托車才行,就拿上下班時段來說吧,要從渝中區到南坪,就必須要過河(長江還是嘉陵江?),反正是一橋特別長的橋,在上下橋前後兩三公里的地方,長龍陣早已排起,那樣子,沒有一個小時,根本過不了橋。         這時,唯一能夠自由行動的,只有摩托車了。重慶的摩托車比出租更是厲害,「鑽來鑽去」自不用說,開到人行道也屬正常,最厲害的就是逆向行駛,如果前方正遇紅燈,摩托車就像是特權車式的,一路biao到車龍的最前面,等著過紅燈。如果那時你正在過馬路,你會發現四面八方都有摩托車過來,有逆向行駛過來的,有從人行道過來的,有從非機動車道過來的,也有從機動車道一輛輛車後面繞出來的,這些車,都趁紅燈的時候,趕到最前面來,給人的感覺,簡直就是「湧」出來的。 氣候與環境         看到這個,我差點沒氣死,有這麼說話的嗎?這是在重慶機場的一幅宣傳畫,圖片中紅色的是土地,黑色的則是干瘠土地的裂痕。重慶這回是撞上了,撞上了「百年一遇」的乾旱,只是這「百年機遇」不知從何說起。         四川,被稱之為「天府之國」,那是物產豐富的地方,那是傳說中只要把種子扔下去,再不用去管,到秋天直接去收穫就可以的地方。誰知,現在的重慶,居然旱到有許多地方都要顆粒無收了。俗話說,「四川足,天下富」,可見四川的重要性,重慶人雖然已經不再承認自己是四川人了,然而人變了,這地難道也該跟著變嗎?         什麼「百年機遇」?災就是災了,難不成說只要不熱死人,就是「百年不遇」的陞官機會?是不是非要到了困境,才有機會讓官員們表現自己的親民、QIN政,這樣的機會,倒真是「百年機遇」了。…

八卦學範本——解讀蘇東坡

        最近,老是在各地跑,所謂「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在旅途中,有時會比在家有更多的機會,不但可以看到更多的風土人情,有時甚至還會去讀一些在家讀不到的書,或是在家絕不會去讀的書。         這回,上週三,在上海飛大連的前夕,又到了機場裡的書店。全國機場裡的書店,經常售賣兩樣東西,一樣是所謂的「MBA教程」,老是有那個幾個人,在電視機裡站著,說一些似是而非的營銷理論,無非是照搬一些有名的案例,尋個形象不錯的人來「忽悠」罷了,看那一套套的VCD,售價還真不菲,其本事倒是個不錯的案例,只是這樣的案例推廣不大,打擊制假售假,遲早也要到學術界的。還有一樣東西,是輸入法,機場的書店往往有一台電腦,有什麼「一筆輸入法」、「萬能輸入法」,號稱「能說話就能學會打字」、「識字就能學會」等等,我是用五筆,同是也是個漢字與電腦的愛好者,我也仔細地研究過輸入法的問題,對於電腦來說,五筆和倉頡兩種堪稱其首,實在沒想通機場書店這種這麼好的輸入法,為什麼沒有大力推廣,甚至名不見經傳呢?這麼好,應該放到教材裡去才對啊!         好在,機場的書店總是好過長途汽車站前的書攤,那些書攤常見的標題是《二奶孽緣》、《誰動了我的老公》等等,這回,我在機場書店,買了一本《解讀蘇東坡》,小標題是「女性情感」,沒想到,沒想到,汽車站是的書是八卦楊鈺瑩,而機場的書則是八卦蘇東坡。         這本書,堪稱八卦學的範本,這位作者,沒去做娛記真是虧了。         在航班上看此書,初讀此書,簡直氣不打一處來,差點就打算把書留在飛機上不帶下去了;後來到了酒店,閒來沒事又讀,又被氣一回,就打算把書留在酒店了,不料,氣了幾回之後,倒被勾起了興趣,再讀下去,發現此書真乃一本八卦學的絕好範本。         讓我來舉幾個例子吧。關於「明月」,作者說蘇東坡的詩詞裡所有的「明月」兩字,都是對「美好的憧憬」,都是「玉宇」,都是「瓊瑤」,所以作者認為《江城子》中的「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絕對不是響應上闕的「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因為在這位作者眼裡,「明月」是不能和「孤墳」放在一起的(月光照不到孤墳?),既然明月是那麼的美好,所以「短松岡」一定是個美麗的地方。         於是作者順著自己的思路下去,發現《江城子》寫於正月二十四日(作者筆誤,應為二十日),並且同時發現蘇東坡在每年的正月二十日都會寫點什麼,於是斷定蘇東坡以前在「談朋友」的時候,曾經在正月二十日與「女朋友」定情,是他的anniversary。         作者還提到一首《南歌子 感舊》其中有句「半年眉綠未曾開」,於是說唐人施肩吾《效古詞》中有一句「莫愁新得年十六,如蛾雙眉長帶綠。」,於是由此「眉綠」引申到那「綠眉」,而那「綠眉」是十六歲,所以這「眉綠」也是十六歲,而蘇東坡的亡妻是十六歲嫁給他的,所以這《南歌子 感舊》一定是紀念亡妻的,我算是服得一塌糊塗了,以後寫詩,絕對要google一下,萬一有別人用到的字詞,千萬小心了。         他又說,蘇軾的《賀新郎》之「乳燕飛華屋,悄無人、桐陰轉午,晚涼新浴,手弄生綃白團扇,扇手一時似玉」是寫蘇東坡新娶一妾的兩人閨房之私,是寫「老牛吃嫩草」的情形,那照作者如此說來,下闕的「石榴半吐紅巾蹙,待浮花浪蕊都盡,伴君獨幽」難道是寫新娶的妾外面還有男朋友未斷盡,還要待外面的事收拾乾淨,方能陪老頭子?         作者還說,上面那是是寫給一個叫「榴花」的妾的,而《過都昌》的「水隔南山人不渡,東風吹老碧桃花」則是寫給一個叫「碧桃」的妾的,並且說還有一首《自普照游二庵》寫到」不如西湖飲美酒,紅杏碧桃香覆髻」,所以蘇東坡還有一個妾叫「紅杏」。更用《佔春芳》的「紅杏了,夭桃盡」來證明確是有這麼兩個妾。有這麼玩的嗎?那我還記得有句繞口令的最後一句是「花兒蘋果桃,荔枝栗子李子梨」,難道我可以說此人有七個妾不成?         當然,這些東西,也不完全是作者本人的東西,歷朝歷代,都有對蘇軾的捕風捉影,作者只是把這方面的資料加以歸納總結罷了,所以,這本書,更堪稱「八卦學範本」,對比之下,給張靚影整出個男朋友,根本不算什麼稀奇事。

蘋果下文件夾的覆蓋方式 PhotoRescue

        「吃了一趟藥」,在蘋果下的文件夾的覆蓋方式和Windows是完全不一樣的。         先說Windows盤,如果在桌面上有件文件夾,裡面有1、3、4、5四個文件,在移動設備上,有個同名文件夾,裡面有1、2、4、9四個文件,如果把移動設備的文件夾拖到桌面上,系統會問是否要「覆蓋」,回答「是」之後,桌面文件夾裡則有1、2、3、4、5、9六個文件,其中的1、4兩個文件被事實覆蓋,3、5被保留,4、9被添加,這是Windows的方式。         然而在Mac下並不是這樣,系統同樣會問是否要「覆蓋」,注意,注意,這裡的「覆蓋」是真正對文件夾而言,選擇「是」之後,桌面的文件夾中只有1、2、4、9,原來同名文件夾的所有文件都被刪除,Mac其實會把原來的文件夾先刪除,再複製新文件夾,切記,切記。         我的「藥」就「吃」在這裡了,第一天晚上,把數碼相機的文件夾往桌面上一拖,第二天也是這麼一拖,第一天的照片全沒了,不過還好,用PhotoRescue查了一下,照片都還在SD卡上,只是需要時間來拯救了,順便說一句PhotoRescue真是個好東西,可以考慮買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