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廚記 IX]巧菓
我突然很想喫垃圾食品,非常垃圾的那種,什麼?麥當勞?肯德德?是的,那種也算垃圾食品,但還不夠垃圾,快餐店還是當場做出來的,依然會夾進新鮮的生菜和番茄,你懂我的意思吧? 我想喫那種隨手可得的帶著大量紅色番茄醬和黃白色融化起司的東西,對,還要有肉,我想喫那種微波爐就能弄熟的速凍單人份食品,絕對沒有新鮮蔬菜,高油高鹽高脂肪高熱量食品。我腦海裡儘是盒裝的Hot Pocket(雀巢公司生產的一種麥當勞水菓派的鹹口味食品,外面是酥皮,裡面是各種起司和肉類,有幾十個品種)和Deep Pan Pizza(一種餡料很多的披薩),這些盒子大多是紅色的,紅色讓人快樂。 這類食品,幾乎所有的超市都有賣,都會有好幾個冰櫃放著這些紅色的盒子,當然,也有別的顏色,不管哪種,都透著一股濃濃的垃圾食品感。 鬼使神差地,我帶著女兒去了Whole Foods,為什麼是「鬼使神差」,等我說完在哪兒的經歷就知道了。 我先是想到了千層麵,一層麵皮夾一層番茄醬夾一層起司夾一層肉,然後再一層又一層,想想都好喫啊!那可是加菲貓最喜歡的垃圾食物了,對的,垃圾食物。 我在冷櫃中找到了千層麵,那個盒子不是紅色而是藍綠色,紅顏色雖然會讓人開心,但這不是關鍵是不是?關鍵是有肉有起司啊!伸手去拿,袋子上的字樣讓我嚇了一跳,那是「Made with organic pasta & vegetables VEGETABLE LASAGNA」,譯成中文就是「用有機麵皮和蔬菜做成的『素』千層麵」,什麼?素的千層麵?我有點接受無能,讓我來看看配料表,上面寫著: 有機麵皮(有機未漂白硬麥麵粉、有機全麥麵粉、純淨水)、有機番茄醬、有機節瓜、純淨水、脫脂馬蘇里拉起司、脫脂帕瑪森起司、有機菠菜、有機洋蔥、有機胡蘿蔔、有機初榨橄欖油、有機蘿勒、有機黃油(有機奶油、鹽)、海鹽、有機大蒜、黑胡椒,香料。 我真想罵人,但是書上不能出現「媽的」、「娘的」之類的粗口,否則會出版不了的。我要的是垃圾食品,但這玩意看上去比我喫過的任何東西都要來得「不垃圾」,就算是起司,還是脫脂的,頗有種去了妓院卻是找人聊哲學的感覺。不過,還算他有良心,沒有用有機水和有機鹽。 我拿起的第二件「垃圾食品」是烤包子,印度咖喱風味的雞肉包,看了一下包裝,「有機烤包子,使用有機散養走地雞製作,沒有抗生素、沒有激素、沒有類固醇,無轉基因……」,我默默地把東西放回了冰櫃,女兒問我為什麼不要了,我對她說「too healthy」(太健康了)。 我突然意識到,Whole Foods不正是「有機黨」和「反轉黨」的根據地麼?再這裡,怎麼會有垃圾食品?要有,也是「有機垃圾食品」啊! 倒也不是全無收穫,我買到「象」上海酸奶一樣的酸奶。話說我在美國,喫過了無數的酸奶,有好喫的有一般的,但問題是它們都「不酸」,既然叫到了「酸奶」總該「酸」吧?當然,「yogurt」這個詞中沒有任何「酸」的意思,我想臺灣朋友將它譯作「優酪乳」而不帶「酸」字,也是有道理的。 這些不酸的酸奶一般叫做希臘酸奶,厚厚的綿綿的,我曾在《酥酪水菓盞》一文中寫到過;每回我邊喫櫻桃邊喫希臘酸奶時,我總是遐想著唐朝人,他們那時配櫻桃的「酥酪」應該就是這種不酸的品種吧? 可是,我很想很想喫象上海那樣的「酸」的酸奶,象北京那樣的也行。華人超市有賣塑料杯裝的「老北京酸奶」,但依然不是酸的。 這次在Whole Foods看到一種保加利亞酸奶,「雖然」也是有機的,但出於對尋到「酸酸奶」的執著,我還是「毅然」買了下了,有機的可要比一般的酸奶貴上好幾倍呢! 回到家一嚐,真是感動得想罵娘,咦?感動為什麼要罵娘?那就換作感動得想流淚,那可真正就是小時候的味道啊!我記得我站在陝西路南京路的東北角上,在泰昌食品商店的門口,捧著一個玻璃瓶,插著兩根吸管努力吸酸奶的情形,為什麼是兩根吸管?因為一根吸不出來。 有時候是連玻璃瓶一起買回家的,拉住紮玻璃瓶的線繩一扯,線上的火漆碎裂開來,拿去包著瓶口的一層紙,掀開瓶口的紙蓋,把紙蓋的奶油舔食乾淨,然後把砂鍋倒在瓶口,加到不能再加為止,再用長柄不鏽鋼調羹把酸奶和白糖拌勻,接著一勺一勺舀來喫,真是令人愉悅的童年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