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喝嫖賭之五
飲料,無論酒,還是酸梅湯,都是水來做的,上海人把水分為「開水」和「水」,然後再分為「溫開水」、「冷開水」以及「熱水」、「冷水」和「冰水」等等。 「開水」是燒滾後的水,放在熱水瓶,哪怕已經不燙了,可還是稱之為「開水」,如果把開水放在銅吊裡,自然冷卻,就叫做「冷開水」,「開水」與「冷開水」在英語裡都叫做「 boiled water 」。 如果「開水」太燙,就用「冷開水」羼(滬語念「槍」)一下,變成「溫開水」即可。溫水比較容易吞嚥,所以也叫「溫吞水」,溫吞水不冷不熱,不冰不燙,是最沒有特色的水,所以也用來形容不溫不火,沒有脾氣、不善言辭的人,如「儂迭個人哪能介溫吞水啦?三拳頭打勿出只悶屁來。」 「開」字,在用作形容詞時,表示「熟水」,而在表示「沸騰」時,常用作狀語並且後置,如「水開了」。「熟水」被叫做「開水」,同樣「生水」在上海話中也有「專用名詞」,叫做「冷水」,上海人常常告誡小朋友「勿要喫冷水」,往往是指不要直接飲用未經處理的生水。 上海話中的「熱水」,說的是水的溫度,以不燙手為標準。熱水不一定是不燙的開水,有時衹是把冷水焐在煤爐上,等到要洗臉洗腳的時候,直接倒出來就不用再羼冷水了。 洗澡往往也是這種熱水,「汰只熱水浴」是很寫意的事,過去住房緊張,既沒有獨立的衛生間,也沒有良好的取暖設施,所以冬天的時候,要洗個澡,就是件大事了。 上海人有的是辦法,在臥室裡擺上一隻大腳盆,借只 100 支光的電燈泡照著,將煤爐搬到臥室,燒上一吊子水,先將房間烘熱,等到洗澡的時候,再把煤爐搬出去,否則真是煤氣中毒了。如果水不夠,或是自己不想燒,就要到老虎灶去買了。 老虎灶就是熟水店,有只大灶頭,灶膛為虎口,上面開的灶眼向老虎眼睛,後面豎起的煙囪象老虎尾巴,故名。《滬江商業市景詞》有記載:「灶開又眼獸形成,為此爭傳老虎名,一錢一勺烹茶水,免得人家灶下燒。」 以前,在低檔的生活區,有許多老虎灶,雖然形式各異,但總是大同小異,一開間的門,半間是只大灶頭,燒著兩三大鍋水,另一邊,有一兩張方桌,也兼做茶館生意。最早的老虎灶,還兼營浴室,後來浴室增多,老虎灶漸漸地失去了此功能。 新式的老虎灶,用工業化的「經濟爐」,用白鐵皮製成,上有溫度計和水籠頭,與現在的電鍋爐差不多,衹是那時是用煤的,所以體積也比較大。雖然新式的爐子,形狀已經與「虎」毫無關係了,可人們還是將熟水店稱之為「老虎灶」。 隨著管道煤氣的興起,上海的老虎灶越來越少,直到 2002 年南市梅溪弄的最後一隻老虎灶拆除,標幟著全上海都通了管道煤氣。記得「梅溪弄老虎灶」被拆前,眾多攝影愛好者、上海史愛好者以及「老上海」們紛紛前去「看上最後一眼」,上海電視臺紀錄片編輯室還特地做了一個專題節目。 將銅吊裡的水灌到熱水瓶,上海話叫「沖」,「衝開水」也,到老虎灶買開水,上海話也有專門的講法,叫做「泡開水」,後來,但凡用熱水瓶買水,都成了「泡」,「泡冰水」就是一種。 普通話中的「打水」,到了上海話裡成了「打開水」,是含有特殊的含義的,不知你是否猜得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