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說評彈]評彈中的忠臣與奸黨

最近聽了三部以前沒聽過的蘇州彈詞,陳美雲的單檔《九絲絛》,徐賓、張明的雙檔《雙玉緣》,崔勇、葉樺的雙檔《三州奇案》。其中《雙玉緣》不能完全算沒聽過,前段即是《王十朋》或又稱《荊釵記》的傳統書目。 三部書中,忠臣們與奸臣黨作出了艱苦卓絕的鬥爭,打擊奸黨的手段之卑鄙、齷齪、狠毒、下流,所謂黨同伐異、栽髒陷害,真是無所不用其極,而同時,判斷「忠奸」的唯一標準就是「站隊」。 舉幾個例子,《九絲絛》中,男主倚仗自己皇三代身份(他娘是太后寄女兒),僅憑站隊判斷是非,不顧他人小姐的名聲,公然視聖旨(抛彩球招親)為無物,仰仗朝中一眾其父友輩,堅決拒不成婚。另外幾個忠臣小輩又在武場起鬨鬧事,害死奸臣之子,遂一鬨而散、逃之夭夭。後來,造反部隊一路朝京城而來,而忠臣黨為了拿捏皇帝,竟全朝父子裝病,任憑造反部隊一路高歌而進,沿路逢忠臣黨就招之加入部隊,見奸臣黨就殺之而後快,直逼皇城;最後忠臣黨全體在家不上朝,逼得奸黨只能闔家上陣拒敵,一家父子四口一陣而亡……而同時,造反部隊與忠臣之子共有九人乃是結拜兄弟,一路殺進皇城皆是雙方暗通款曲,拿捏進度的,忠黨情報網遍佈全國,有很多人是忠黨之子們直接在京城招募後送上強盜山——造反部隊據點。忠臣自己外甥(還是侄子?)將堂搶令(死罪)輕描淡寫就過去;武舉考試忠良之子睡過頭(真的就是睡過頭)無法進場,竟喬裝改扮、裝瘋賣傻混進考場,又在其他忠黨幫助下改換裝扮,搖身一變成合格考生,最後取得武試榜眼(還是探花?)。完完全全一眾忠黨用一手遮天、暗無天日的手段,與奸黨作着鬥爭。 《雙玉緣》中,男主不肯娶宰相之女,結果one leads to aother,最終弄得對方家破人亡,而自己兒子却又娶了對方的女兒。兒子為了考驗小姐貞潔與否,竟扮成流氓調戲,成功實施調戲之後,被路人喝止,惱羞成怒叫自己小弟與路人對打,結果兩人被路人扭送公堂,做官的看到是忠良之子,就放了,就放了——絲毫不顧調戲已經發生。扭送公堂的路人不服,咆哮公堂、大鬧公堂,結果做官的發現路人即是自己女扮男裝的女兒,就算了,就算了——完全不考慮司法公正。後來,假真流氓和自己親哥以及小弟就和假男人路人,一起做了忠良之子最喜歡做的事——結拜兄弟——新的忠二代聯盟就此形成。 《三州奇案》中,為忠臣之子考公務員,拉幫結派、冒名頂替、偽造政審。忠黨審忠黨,刑具舞弊、刑訊做戲、官犯串供;忠黨審奸黨,騙供、誘供、詭計套惡計。另外,忠黨對奸黨實施監視、監聽、安插奸細等全方位把控,真是可謂機關算儘。表面看忠黨衹有海瑞一人,大奸黨嚴嵩、趙文華、鄒應龍、鄒(雷)寶同四人,看似一對四,實則後兩人乃是忠黨臥底,如此全面布控,奸黨哪有不滅之理? 你可能聽不懂我在說什麼,所以要多聽書。

[慢說評彈]楊乃武與浙江官場

評彈中有兩部書是我不太喜歡聽的,原因都是「殘孤八啦」,也就是故事太過淒慘,主人公太多作孽,這是編書的問題。嚴格地說,《玉蜻蜓》也是一部苦書,怎麼不苦啊?男主十六歳命喪庵堂,兩女主一個十六歳做了暗孤孀,另一個更是十六歳生養遺腹子還要與兒子分離十六載,男女配角也是波折不少,但是整部書苦書趣說,加入了《醉打巷門》《貼無頭榜》《算命》《關亡》《搶救三娘》《騙上轅門》等許多讓人捧腹的情節,整部書就平衡了起來,得以成為經典流傳。 我不喜歡的那兩部,一部是《啼笑因緣》,張恨水的名作改編的作品,不知為什麼,電視中放開篇,經常會出現「啼笑姻緣」的字樣,安徽省黃梅戲團,簡稱「省黃」的那家,更了排了部叫做過《啼笑姻緣》的書。 原著其實是挺單薄的,說是杭州官二代富二代樊家樹,到北京考大學,結識了賣唱的美女沈鳳喜,出錢給沈鳳喜全家租新房,並打算送沈鳳喜去讀書。後來陰差陽錯,沈鳳喜被軍閥娶回家做了妾,但是依然與樊家樹約會舊情未斷,就將沈鳳喜給逼瘋了。最後,樊家樹娶了與沈鳳喜容貌一模一樣的富二代何麗娜,真是所謂郎才女貌、郎情妾意、門當戶對、強強聯手,留沈鳳喜在精神病院中……這部書很喜,又穿插了大量北京方言、山東方言的模仿,弄得一部書象唱滑稽一樣,我不喜歡。 還有一部我不喜歡的,就是《楊乃武與小白菜》,若說《啼笑因緣》還有各種方言的插科打諢,依然帶着「苦書趣說」的意思,那麼《楊乃武與小白菜》就全是苦書了,最早李文彬創作時是120回的本子,也就是說一天說一回,說書先生可以在一個場子連續「做」四個月,一年衹要談三隻茶館就可以了。 當年,《啼笑因緣》的書,《楊乃武與小白菜》的彈詞,都是很受歡迎的,受歡迎,就有飯喫,這也是為什麼評彈皇帝嚴雪亭哪怕从頭開始另起爐竃也要說楊乃武的原因(後來李文彬的兒子李仲康讓嚴抄錄了李家臺本)。當時整個社會是開放的,白天發生的事,晚上就可以編成書來說,在這樣的環境下,帝皇將相的東西大家聽懨看懨了,於是大量的新小說新評彈新戲涌現,究其原因就是貼合時事、針砭時弊。 特別是楊乃武這個案子,當時是上了「熱搜」的,上海的《申報》在案子開始審理的初期,就報導了審案動向,整整三年連續跟進,不但報導而且點評論,緃向與歷史案件對比,橫向與歐美司法對比,不但報導了案情,還起到了普法的作用,甚至帶來了「司法獨立」的新思想,民眾們跟着《申報》整整三年,眼看着冤案得以昭雪,一如親身經歷一般。這樣的一件「如臨其境」,被編成了彈詞,怎麼會不受歡迎? 楊乃武一案,被編成了書,大家就算沒聽過書,應該或多或少也知道點吧?你有沒有聽說過「因為小白菜長得實在好看,慈禧太后看了親自免了小白菜的罪」?你有沒有聽說過「楊乃武一案,全浙江官員頂子拍脫」?你有沒聽說過「不要說頂子拍脫了,就是頂子心子麼也要砍掉不少」? 故事是這樣的:話說舉人楊乃武,和同村葛小大的童養媳畢秀姑(小白菜)「要好過一段辰光」,後來畢秀姑要正式嫁給葛小大了,於是楊乃武就和畢秀姑「拗斷」了。婚後,餘杭縣令劉鍚彤之子劉子和,與畢秀姑相姦有染,劉與藥鋪老闆錢保生密謀毒死葛小大,然後嫁禍於楊乃武,在劉鍚彤堂上受刑不過,屈打成招,被定成死罪。然後楊乃武的姐姐楊淑英進京告狀,後來有了三法司會審,但是由於除了楊乃武之外,其他人都早已串好了供,無法查明真相,最後刑部大人夏同善設計「密室相會」,讓楊乃武與小白菜獨處密室,而夏同善與醇親王等人通過監控等高科技手段,獲得了小白菜向楊乃武說出的真相。這下子,案情大白,不但姦夫劉子安和藥鋪老闆錢保生被立刻正法,而且所有審過小白菜案的浙江官員,由於官官相護,沒有一個肯為楊乃武翻案,於是上上下下有144個浙江文官「壞了官(被罷官)」。 精彩吧?解氣吧?叫你們這些做官的官官相護,叫你們掩蓋真相,這下子,在網民的努力下,一鍋端了吧? 天下沒有這麼好的事! 事實上,楊乃武一案,沒有任何一個人是被判死刑的。首先,壓根就沒有劉子和這個人,而小白菜本人,沒和任何人有姦情。其次,葛小大根本就不是被毒死的,而是仵作業務水平不精,錯驗成給毒死的,那是在刑部審訊仵作時查明「仵作並沒有使用皂角水擦拭」,加之「仵作、門丁對於毒物判斷各執一詞,可知毒物未必是砒霜」之後作出的定論。簡單來說,就是不符合「程序正義」,證據無效。待到開棺驗屍,果然不是毒死,那樣,就完全不是「謀殺親夫」的案件了。 在這個案子中,將楊乃武屈打成招的餘杭知縣劉錫彤被發配黑龍江,餘杭縣仵作降職4等、杖80、徒刑2年,餘杭知縣劉錫彤門丁杖責100、流放2000里,除了這三人受罰稍重之外,就是餘杭縣學訓導章濬稍微重一點,他被杖80後革職,因為是他誘勸錢寶生說將砒霜賣給楊乃武的,對了,他兒子可大大有名,叫做章太炎。 受此案牵連的官員沒有144名之多,十名都不到,不過浙江巡撫楊昌濬的確「具題、京控均不能平反,有意維護下屬」而被革職,三年後即起復(重新做官),後來做到閩浙總督、陝甘總督。第二大官浙江學政胡瑞瀾同樣被革職,九年後任通政使司副使,官至大理寺卿。 所以啊,各位別太天真了,官是不會因為民事倒的。我倒是想,你說若是眼下某州某縣的事,被編成彈詞來說書,還怕評彈滅亡嗎?算了,照目前這架勢,我看連媒體都該滅亡。

[慢說評彈]東北開篇——尋相罵開篇

據說我上了黑名單,話說好多黑名單都有我的一席,比如上海灘美食算術協會,就表示永遠不會允許我參加任何活動,包括捐款活動;又比如上海著名的東傳川菜名店,通過私人關係表示,永遠不歡迎我堂食或外賣,且不會接受我的任何點評,哪怕說他們好。最近,我又上了蘇滬茶館行業的黑名單。現在蘇州上海有很多茶館,好多茶館有駐場的評彈演員,那些都是專業開篇演員,是的,專業開篇演員——專門唱開篇的,一段書也不會說。我完全沒有數落演員的意思,現在書場越來越少,演員倒還是不斷在培養出來,學得好的鳳毛麟角,學得「推扳」的也不過會那十來個十幾個開篇,印在茶館的塑封卡片上,讓別人來點。問題來了,這些專門開篇演員會唱十來個開篇,可我這個業餘開篇聽眾會聽數百個開篇啊……有一次,我有個朋友在現場,想點又不知道如何點,於是在微信上問我,該點個什麼樣的開篇,而不至於被現場的人認為是「洋盤」。我告訴他:「若是一個人唱的,可以點《舊貨攤》《東北開篇》《上海少奶奶》《哭沉香》《哭妙根篤爺》《厾窮》,兩個人的,可以點《活捉張三郎》……」。於是,我上了黑名單,茶館業放出話來,全蘇滬茶館不歡迎我,素茶館除外,可惡的是,我想和他們喝個「講茶」談個判的機會都沒有,調解工具掌握在他們手中。我選的這些開篇,大部分在演唱上有特色,有些又比較冷門,基本上現在不太有人會唱——我的意思是會去茶館賣唱的專門演員不會唱了,不是說好好的專業劇團的人不會——也有可能不會,我都懷疑現在的新人會不會唱《辯字開篇》了,那是個相當於啟蒙教育的開篇,我們哪天專門來說。評彈與相聲不同,相聲的貫口,每個學徒都會去背,但評彈就像是崑曲那樣,也有行當門派的區分,就像前面提到的《舊貨攤》,如果不是說《啼笑因緣》的演員,一般不會去背。又如膾炙人口的《誤責貞娘》《暴落難》《迷功名》等開篇,雖然好聽,也流行,但如果不是唱張(鑑定)調的,一般也不會去學。所以,如果沒有單子讓人隨便點,除非那個演員象閣主那麼博學,否則是不可能的。不開玩笑了,我們今天來說其中的一個開篇——《東北開篇》。根據資料來看,《東北開篇》是由朱耀笙先生從蘇灘傳統曲目《昭君出塞》改編而來的。蘇灘,即蘇州灘黃,亦名灘簧,是一種多人制帶樂器的說唱形式,是江浙一帶戲曲的前身,而蘇州灘黃又是各地灘黃中歷史最悠久的。蘇灘後來演變成了蘇劇,蘇灘的《昭君出塞》,現已失傳;蘇劇中有《太平調轉三環調‧出塞》,可以依稀見到《東北開篇》的影子,特別是句尾短詞重複使用的特徵。彈詞開篇中也有《昭君出塞》,與蘇灘和《東北開篇》都沒有關係。《東北開篇》原名《滿州開篇》,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有很大一段時間,大家對這個開篇諱莫如深,哪怕到了現在,依然不流行,一來是由於難唱,二來也是因為題材的敏感。就拿唱詞來講,它的唱詞有多種改變,比如「老爸爸」一詞最早為「老韃子」,而「滿州家」「番邦話」則改成了「牧民家」「牧民話」,明顯是為了民族團結而改的。又有「他們二人正在調情處、調情處」,後來改成了「他們二人正在互相看、互相看」,又去掉了「姑娘心中愛上了他,所以口內連連叫『俏冤家』」等,這個應該和潔本牡丹亭是一個路數了。細心的朋友,可以在網絡上找到好多種《東北開篇》。照我說,從入門的角度,男聲的,你就聽楊振言的,女聲的,就聽江文蘭的。因為衹有這兩個版本,尚算是「完整」的,《東北開篇》講的是塞外風光,描寫一位少女,與情哥哥「調情」時被一個八十八歳的老媽媽撞破,而後少女與老媽媽對罵的故事,在開篇後半部分,是演唱者一人分飾兩角的對罵部分,衹有江文蘭的版本是完整的,楊振言的已經缺了那麼一兩句,至於盛小雲的唱片版,已經不是一個完整的故事了。楊振言和江文蘭的兩個版本,前者節奏明快,後者悠揚婉轉,雖然唱法很不相同,但是對比著聽,很是有趣。入了門之後,還有幾個版本可以推藨,比如鐘月樵的,有「書苑集萃」和「蠟盤唱片」版,後者是現在能找到的最早版本。鐘的唱法,大小嗓切換,可以明顯地感受到「九轉三回調」的優美。還有龐學庭的版本,這個版本相當有趣,弦子、琵琶都是龐先生自己彈的,後期合成在一起,這在沒有數字式調音臺的時候,是一個相當高級的技術活,大家也不妨聽聽看。。《東北開篇》中用到一些北方話的詞語,特別是還有幾處抖舌的顫音,相當有特色,我在唱詞中註了「打轉」兩字,大家聽的時候,可以注意一下。有個網紅叫「評彈小劉」,他說《東北開篇》是「唯一一個用普通話唱」的彈詞開篇,這就有點胡說八道了,不過他和他媽經常胡說八道的,不是罵人哦,他媽也是網紅,叫「小玳姐」,他們兩個人都挺有趣的。《東北開篇》不是用普通話唱的,它衹是帶有普通話的音,我們在下一期說普通話話題時專門來說。本期,就先把要註釋的唱詞說一下吧。 朔風——北方吹來的寒風,北風,北方吹來的寒風。陸游《九月十六日夜夢駐軍河外遣使招降諸城覺而有作》詩:「朔風捲地吹急雪,轉盼玉花深一丈。」凜凜——極度寒冷的樣子。烏紗罩——連黑紗面罩的帽子,猶謂北方風沙大。鬢髮雙挑——指滿族人的髮型,即「兩把頭」,把兩邊的頭髮梳高,顯得人高大,後來夾入假髮一起梳,再後來越梳越高,假髮越來越多,到最後就成了大家電視中看到的頭上有塊牌子那樣的頭了。十二金鐶——耳鐶,漢族是雙耳各一個耳洞,但滿族至少每耳有三個洞,謂之「一耳帶三鉗」,清朝選妃至少要每耳三洞。《文姬怨》《鍾子期相逢俞伯牙》《湘妃調》《孤雁落平沙》——這些都是古琴曲,被作者借用作琵琶曲,《文姬怨》即《胡茄十八拍》《孤雁落平沙》即《平沙落雁》腦後還拖小尾巴——在真髮中夾入絲帶和假髮的一種時候編辮子方式。箭衣——滿人的一種緊袖服裝,馬蹄袖,手背面長,可遮擋禦寒,手心面短,以便拉弓。與漢人的箭衣有所不同。馬褂——滿蒙服飾,套在滿式長袍外的短衣,與長袍一起曾為中國的正式禮服——不是在清朝,而是在民國。芙蓉臉、柳葉細眉、粉鼻瓊瑤、鳳目秋波、小口櫻桃——形容女子美麗,問題是這些都是漢族美女的評判標準,這一點有很趣。陽臺——屋外的平臺、樓外的平臺,但是從下文的「帳兒外」來看,帳篷內可沒什麼臺,這是陽臺是雙關語下的陽臺,《文選・宋玉・高唐賦序》:「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 同時,附楊振言和江文蘭的兩隻開篇,大家聽了有什麼感受,請告訴我。     ** 東北開篇 楊振言朔風凜凜捲黃沙,那北邊裡地方都是牧民家跑馬射箭都是英雄將,英雄將有一位二姑娘,生來容貌(打轉)賽如花頭上邊戴的烏紗罩,烏妙罩鬢髮雙挑,鬢髮雙挑擄縐紗天生瓜子芙蓉臉,芙蓉臉生的是柳葉細眉,風日秋波,粉鼻瓊瑤,小口櫻桃,鬢邊還插蠻大蠻大(打轉)一朵大環花十二金釵耳上掛,穿一件海馬生衣洋衫襟,外罩小襟織就的牡丹花白綾襪子無瑕點,穿一雙搭拉式的鞋兒繡的滿幫花打扮完時陽台坐,陽臺坐懷抱琵琶,懷抱琵琶耍幾耍初彈一支《文姬怨》,後彈的《鐘子期相逢(這)俞伯牙》再彈一曲《湘妃調》,後彈的《孤雁落平沙》(琵琶停)那姑娘彈的都是相思調,只見帳外站著一個俏冤家,那冤家又不長,又不矮,年紀十七八,頭戴一頂瓜皮帽,一粒烏珠放光華,(琵琶起)三股辮兒在腦後掛。(琵琶停)穿一件時式箭衣不繡花,外罩一件短馬褂,時式金靴雙足蹬,腰內金刀(琵琶起)甚堪誇。見他手內拿柄真金扇,真金扇含笑微微,含笑微微對著咱(琵琶停)那姑娘一見忙含笑,忙把琵琶來放下,叫一聲我的哥,請坐吧,待小妹子(琵琶起)慇勤送杯(打轉)奶子茶我愛他手內一柄真金扇,真金扇他愛我鬢邊還插蠻大蠻大(打轉)一朵大環花(琵琶停)爭扇子,又奪花,奪花又爭扇,爭扇又奪花,姑娘心中愛上了他,故而口內(琵琶起)連連叫俏冤家他們二人正在調情處,調情處(琵琶停)只見帳兒外站著一個老媽媽,老媽媽年紀八十八,耳聾眼睛花,手中拿著龍頭拐,罵一聲羊蹄子,小王八,你們兩人青天白日,白日青天幹什麼?嗚裡呀,嗚裡哇,嗚裡蹦頓吱吱喳,吱吱喳喳哎兒呀,哎得兒嗚嚓呀,說的都是無理話,所以惹得姑娘(琵琶起)怒氣加。(琵琶停)那姑娘是說一聲,老婆子,老王八,要你來看什麼,叫什麼,我們姊弟二人玩玩耍,(琵琶停)但等老爺歸來我要告訴他。** 東北開篇 江文蘭朔風凜凜捲黃沙,北邊裡地方都是牧人家跑馬射箭都是英雄將、英雄將有一位二姑娘,生來容貌(打轉)賽如花頭上邊戴的烏紗罩、烏紗罩鬢髮雙挑,鬢髮雙挑擄縐紗天生瓜子芙蓉臉、芙蓉臉柳葉細眉,粉鼻瓊瑤,鳳目秋波,小口櫻桃,鬢邊還插蠻大蠻大(打轉)一朵大環花十二金釵耳上掛,穿一件海馬生衣羊衫襟,外罩小襟,織就的牡丹花白綾襪兒無瑕點,穿一雙搭拉式的鞋兒繡的滿幫花打扮完時陽臺坐、陽臺坐懷抱琵琶、懷抱琵琶耍(打轉)幾耍初彈一曲《文姬怨》,後彈的《鐘子期相逢俞伯牙》再彈一曲《湘妃調》,後彈的《孤雁落平沙》(琵琶停)那姑娘彈的都是相思調,只見帳兒外來了一個後生家,那後生家年紀十七八,身材不長又不矮,個子不小又不大,頭戴一頂瓜皮帽,一粒烏珠放光華,(琵琶起)三股辮兒在腦後掛。(琵琶停)穿一件時式箭衣不繡花,外罩一件短馬褂,時式金靴雙蹬足,腰內金刀(琵琶起)甚堪誇手中拿柄真金扇、真金扇含笑微微對著咱(琵琶停)姑娘一見忙含笑,忙把琵琶來放下,叫一聲啥啥哥,你坐坐吧,小妹子(琵琶起)慇勤送上一杯(打轉)奶子呀茶我愛他手內一柄真金扇、真金扇他愛我鬢邊插蠻大蠻大(打轉)一朵大環花(琵琶停)你要扇子她要花,要花又爭扇,爭扇又要花,(琵琶起)奪去爭來鬧喧譁,他們二人正在爭論處、爭論處(琵琶停)帳兒外來了一個老媽媽,老媽媽,年紀八十八,耳聾眼睛花,手中拿著龍頭拐,罵一聲羊蹄子,小王八,你們兩人幹什麼,你爸爸轉回家,我一定告訴他吥,姑娘聽,怒氣加,罵一聲,老婆子,老王八,咱們姊妹二人在此玩玩耍,要你來,幹什麼,瞧什麼,告訴我爸爸,我才不怕他(老人聲)好(女孩聲)你會罵,我也罵,看咱們兩人誰會罵(老人聲)好,我說羊蹄子(女孩聲)我說老烏鴉嗚裡呀,嗚裡哇,嗚裡蹦頓吱吱喳,吱吱喳喳哎兒呀,哎得兒嗚嚓呀,哎得兒嗚嚓呀,別別叭,嗶嗶吧,別別叭,嗶嗶吧,別別叭,嗶嗶吧,別別叭,嗶嗶吧,別別叭叭,嗶嗶吧吧,唧唧吤吤,嘀嘀嗒嗒,極咧寡,邋裡邋遢烏哩遢兩家頭叫啥大相罵哉,罵的都是番邦的話,憑你聰明猜不出兒它

[慢說評彈]一粒米,真是一筆糊塗賬

經常有朋友會問我,評彈怎麼入門,先聽什麼後聽什麼的,這是個很好的問題,因為它沒有「標準答案」。就像有人要學英語,你肯定要學ABC,然後呢?像我這個年紀,有人是從《英語900句》入門的,也有的是從《新概念》,也有從《現代美國口語》的,甚至還有人是反覆觀看《好友記》來學英語的。學任何東西,都沒有固定套路,但一開始首先要培養起興趣來,這是沒錯的。相信有許多朋友最早接觸的評彈,是一隻叫做《寶玉夜探》的開篇,就像崑曲中的那段《皂羅袍》,對,就是那段「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賞心樂事誰家院!」的崑曲。《寶玉夜探》和《牡丹亭‧遊園‧皂羅袍》是評彈和崑曲中最最最最爛大街的東西,分別沒有「之一」。說它們「最爛大街」並不是說它們「最爛」,也不是說它們沒有藝術價值,它們的問題在於人人都會唱,你門外漢壓根不知道聽到的是唱得好的,還是差的。現在蘇州上海有很多茶館,可以現場點唱,會有一張曲目表給客人看,其中是必有《寶玉夜探》啊,若是兼唱崑曲,也是必有「奼紫嫣紅」……這兩首曲目,都很好聽,但都太難,沒有聽過的,一準聽不出到底在唱啥,若是外地人,對著唱詞都不見得跟得上,所能做的也就是搖頭晃腦附庸風雅了。若是叫我推薦,我會把嚴調的《一粒米》選為「人生第一隻開篇」,從嚴調開始,從《一粒米》開始,踏入欣賞彈詞的殿堂。《一粒米》是個開篇,就是一段獨立的唱,彈詞的開篇有兩種,一種是在長篇彈詞中特別好聽受歡迎的唱段,單獨拿出來唱,像是《珍珠塔》中的《七十二個他》、《啼笑因緣》中的《舊貨攤》,都是如此。這些唱段本來是為書情服務的,單獨拿出來就成為了開篇,有些還要加加工,去掉原書的部分說表等,以便成為獨立的作品。評彈中,有許多書目已經失傳(或瀕臨失傳),但其中的開篇被保留了下來,象《劍閣聞鈴》《鶯鶯操琴》等,此類的例子比比皆是。這樣的開篇,常被稱作選曲。還有一種開篇,就是獨立創作出來,專門用來演唱的段子,像是《上海少奶奶》《活捉張三郎》等,而解放後,更是有大量的單獨創作的開篇,以配合宣傳的作用,像是《望金門》《全靠黨的好領導》等。《一粒米》也是這樣的一隻開篇,大家猜一下也能猜到,這是一個說節約糧食的開篇,最早是由陳靈犀、饒一塵根據同名單弦改編而成的開篇,後來成為了嚴調的代表作品,六十年代廣為傳唱。一粒米朗朗上口,清晰易懂,入門者幾乎可以不看唱詞聽懂。這個開篇說了一個小故事,說是有個老貧農叫孫子稱了一兩米,數了一下,總數是1837粒半,然後說如果每人每天節約一粒米,值多少多少,可以供多少多少人喫,換多少多少東西等……很簡單的一個唱段,節奏明快,是「快徐調」的延伸,很適合作為「第一隻開篇」來聽。開篇中有一句「一數數出仔個大問題」,我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仔細數了一下,真的被我數出大問題來了。嚴雪亭的唱詞中,有這麼幾句:「俚拿出一兩米叫小孫子一粒粒數仔細。共總是一千八百三十七粒半,……我你全國人口六億五千萬,如果每人每天麼節約一粒米;一日天就是三萬五千三百七十四斤;一年算起來一千二百七十三萬四千多斤米。」於是我就算了一下,全國人口6.5億人,一人省一粒米,就是6.5億粒米,一兩是1837.5粒米,那麼6.5億除以1837.5,就是每天節約的兩數,650000000÷1837.5=353741,再除以10,得出35374斤,完全正確。一天35374斤,那麼乘以365天,35374×365=12911510,這可不是原唱中的「一千二百七十三萬四千」啊?12911510-12734000=177510,哎,你不能在一首講節約的開篇中,無故消失了17萬斤米啊!問題出在哪兒呢?我又去找了別人的《一粒米》來聽,有專業的,也有票友,如萬鳴、胡國樑、楊正、黃榮寶、蔡錦堂,他們的唱詞全都是一樣的,全都是與嚴雪亭不一樣的:「一日天就是三萬六千四百零三斤;一年算起來一千二百九十六萬多斤。」我不知道他們這兩個數字是從哪裡來的,但我知道就算一天是36403斤,一年也不是1296萬多斤,36403×365=13287095,這回少了32萬多斤。這根本就是一筆糊塗賬嘛,節約是沒錯,節約下來的成果算不清楚了?這可不對。我一直說玩美食要會算術,沒想到聽評彈也要會算術,還有更有趣的,有一位叫張宜培的小朋友,相當稚嫩,他唱的一粒米,是照13億人口來算的:「一日天就是七萬五千八百七十斤一年算起來二千五百九十二萬八千多斤米」依然是兩個完全湊不起來的數字,依然「少了米」,你們唱評彈歸唱評彈,不能旁敲側擊把真相唱出來啊!一粒米,每人每天節約一粒米,到底節約了多少?三個版本中六個數字,衹有一個是對的,這也太搞笑了吧?我去找了很多資料來看,但是依然沒有找到答案,我衹有一個粗淺的方向,就是查到「1973年浙江省曲藝隊改寫其中部分唱詞」(《評彈小辭典》142頁),但沒有查到改寫了些什麼唱詞,而聽錄音,其它人後來唱的,衹有數字上與嚴雪亭有區別,哪怕都是錯的。不管怎麼說,瑕不掩瑜,大家一起來聽嚴雪亭的《一粒米》吧! 《一粒米》嚴雪亭一粒米,啥稀奇,一粒米哪亨好算大事體。大不可小算從古說,一粒米個當中有大道理。倷勿要看輕一粒米,何妨拿把算盤來算仔細。有一位老貧農想出一個好主意,為了使年輕的一代珍惜一粒米;俚拿出一兩米叫小孫子一粒粒數仔細。共總是一千八百三十七粒半,一數數出仔個大問題。如果全國人民每人每天麼節約一粒米,或者每人每天麼浪費一粒米;一進一出數目大得個邪邪氣。我你全國人口六億五千萬,如果每人每天麼節約一粒米;一日天就是三萬五千三百七十四斤(三萬六千四百零三斤);一年算起來一千二百七十三萬四千多斤米(一千二百九十六萬多斤)。撥勒五千人個工廠當口糧吃,吃仔七年還多一些些。撥勒農村裡一個生產小隊當口糧吃,阿要幾化日腳可以吃完俚?好吃一百六十年;阿爹吃到孫子手裡;還朆喫完實梗一粒米;倷說阿稀奇來勿稀奇。如果折合人民幣,拿來買機器,一粒米好換四十多部小型拖拉機;倷說道阿稀奇來勿稀奇。一滴一滴水,匯成東海闊,一粒一粒沙,堆得泰山齊。如果每人每天麼節約一粒米,可以堆得倉庫高來白雲低。勞動人民愛的是勤儉恨的是浪費,深曉得一粒米來之是勿容易。搶收搶種多辛苦,車水耘耥勤積肥;滴滴汗珠粒粒米;故而珍惜用糧是大事體。我你厲行節約從小處來著手,勤儉建國勿要忘記;請大家切莫看輕一粒米。

[慢說評彈]江北夫妻相罵

今天要講的,是評彈中的諧趣開篇,評彈中有成千上萬個開篇,但真正唱著玩,尋開心的,不過十幾個開篇;就算加上流傳至今的用蘇州話表演的上海滑稽中的唱段,總共也不會超過三十個,雖然少,但都極有趣。今天要說的,是其中的一段——《江北夫妻相罵》。江北,就像東北一樣,東北人也好東北話也好,是與北方小品難分難捨的,而江北,江北人江北話,在上海滑稽中佔有很大的一塊,在以前還有滬語節目的時候,象電視劇《孽債》和電影《股瘋》中,都有講蘇北話的角色。上海人說的「蘇北」,是指江蘇省長江以北的地區,而江北,都包括了靠近江蘇的安徽部分,即所有江淮官話的使用地區。然而除了他們蘇北人或者江北人自己,上海人是完全分不清區別的,所以在上海「蘇北」與「江北」是同義通用的。上海是個移民城市,但是各個族群的來源與原因不同,浙江人廣東人和徽州人,大多是來做生意的,即浙商、粵商和徽商,蘇南人移民上海的多為書香世家,而唯有蘇北人江北人,由於當時兵荒馬亂外加自然災難,他們是逃難來的,他們在當時成了上海最底層的移民,不但主要從事體力勞動,而且是從事最粗鄙的體力勞動——倒馬桶、粗做娘姨、拉黃包車、廚師等。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上海社會有著非常強烈的江北歧視,那等的浙裔徽州裔上海人與江北裔上海人是不通婚的,當時男女之間要通過「介紹朋友」來相往,很多男女青年告訴介紹人的第一個要求就是「不要江北人」,這個要求甚至排在「不抽煙喝酒」「有婚房」之前,基本上到了「怎麼都不能娶、嫁江北人」的地步。那到底有沒有通婚的?當然有,父母中有一方是江北人的子女,會被人叫做「半江」,因為音與當時流行的「半鋼」手錶相同,而成為一種隱喻;同樣,「全江(鋼)」指父母都是江北人的孩子。我小時候的時候,上海的通用話是上海話(市區話),那時的江北移民已經到了第四第五代了,幾乎都會說上海話,但由於他們從小生長的環境是說蘇北話的,所以存在個別字音與上海話有明顯區別的現象,被人們戲稱為「個別字眼咬不準作」;而這些字眼也是江北裔人士在說上海話刻意留意的。這些字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我」和「儂」的發音,特別是「儂」,江北話讀成「龍」,如果某個江北人在說上海話時不注意,把「儂」說成了「龍」,別人就說他「一勿當心落了條龍出來。」那時的江北歧視普遍存在,在學校裡,老師會當眾羞辱江北藉的學生。當兩個孩子有著相同的缺點時,老師會認為非江北裔的孩子是「缺少家教」,也就是「沒教好」,而江北裔的孩子,則是「原罪」了。然而原罪並非逃避責罵的理由,甚至有可能招來更多的霸凌。是的,我一直認為中國學校中的霸凌有很大一部分來自於老師,哪怕是重點學校,哪怕是有名的模範教師。那時的學校,會排擠特定籍貫的學生,家長的職業會被老師取笑,長相、性別、穿著、姓名、習慣、家庭出身、口音,都會成為被老師帶頭取笑的東西。上海的江北歧視應該是抗日戰爭後大量的難民湧入上海後開始的,在這個問題上,蘇州人不知何故,有點與上海人極其相似的立場,上海滑稽中大量取笑江北人的,而蘇州滑稽中同樣不少。嚴雪亭先生是1936年進入上海的,這隻《江北夫妻相罵》估計創作於194x年代,那時嚴雪亭的個人風格已經相當明顯,穩而不躁,徐徐唱來,哪怕表現一個吵架的場景,也是穩穩當當,篤篤悠悠,能夠真正體現出彈詞的美來。讓我們先來聽一聽嚴先生的唱,然後我再來詳細解釋唱詞。 唱詞,由梅璽閣主聽記:(唱)區區深宵轉家回,一日辛苦忙非凡,從小戶人家來經過,但聽裡邊閙不堪。恰原來一夫一婦生口角,江北初到上海灘。一個兒街頭縫窮來餬口,一個兒末拉黃包車拿伙倉開。(旁白)一對江北夫妻,勒浪草棚棚裡相罵,男個是拉黃包車,女個是縫窮,哦,齊巧我經過聽見,搿個女個啊比男個兇,俚篤個罵人啊,罵殺骷鎯頭的。(婦白)殺頭的啊,殺千刀啊,殺骷鎯頭的哎(拖長音),你頭頸硬翹翹象煞個人咧,殺頭的啊,你剛剛罵我啊?(婦唱)罵一聲你殺千刀,豬頭三,不懂道理的臭癟三,你不是大富大貴有錢的人,出口就罵人你不應該(旁白)罵得個男人跳起來(夫白)你這個斷命女人不講理的賤骨頭。(夫唱)你這個女人真大膽,罵我男人豬頭三(夫白)啊?你不想想啊?你從前在江北東門外,小菜場門口賣雞蛋糕當口你忘記啦?沒有我把你娶回家來,哪有這樣稱心的?一個人天地良心啊,我雖是個拉黃包車的,我自家曉得不懂不說,女人嫁畀男人要規矩的啊,三從四德,古人說格夫唱婦隨,相敬如賓,傳宗接代,你來的時候沒有養過小三子,沒有生過小四子,辣媽媽你對不起我。(夫唱)從前沒得人娶你,我把你是馬馬虎虎娶回來,喫飯喫粥隨便你,還要打這個斷命的麻將牌,五百番,一千番,洋錢賭去七八塊。你全不想,我末拉來拉去辛苦的錢,觸霉頭還要撬照會。(婦白)哼,殺千刀的,人不像人,鬼不像鬼,還要傳宗接代吶,你什麼人吶,你下等人吶,不是有錢的哎,殺骷鎯頭的啊,我要跟你離婚,現在新法咧啊,自由戀愛咧啊,新女性時代來咧啊,吾要二百五十塊養老費,一百塊畀小倌人,殺骷鎯頭的哎(拖長音)(婦唱)你看上海灘上多福氣,與我們江北個地方比不來,摩登女郎多開心,天天跳舞喫大菜,五百塊的麻將不稀奇,鑽戒戴得指頭子都不能彎,皮大衣,熱水袋,十幾塊錢的高跟鞋,怪不得我這個江北個西施真命苦,觸霉頭嫁畀介你這個豬頭三,有飯沒得粥,有粥沒得飯,六七天你不把辣個伙倉開,還要象煞有介事,滾你媽的五香茶葉蛋。(婦白)放你媽的屁!(夫白)滾你媽的蛋!(婦白)呸!(夫白)呸!(唱)他們一宵爭吵何曾歇,怪不倒麼有人羨慕上海灘,都是痴心妄想發洋財。—————————————————該段唱,以說書人的身份,來敘述一段所見所聞,分別有說書人的旁白和唱段,亦人江北夫妻的對白與唱段,不論是「白」還是「唱」,都要能夠清晰分辨得出「啥人是啥人」,相當於一個人要說唱出六個人來,實屬不宜,但若去聽嚴雪亭的唱,又彷彿是輕輕拈來,著實見本事。以下,逐點解釋:區區——就是「我」,或者說是「我的謙稱」,如同「在下」,蘇州話中「區」有「小」的意思。嚴雪亭的師父徐雲志放過一個謔頭「區區徐志雲,大華去說書」,等說到《三笑》時,我會再提起的。縫窮——一種臨時性職業,從業者多為中老年婦女。所謂「縫窮」既是「窮縫」也是「縫窮」,一來它是「窮人幫人縫」,二來它是「幫窮人縫」,即服務的提供者和受用者,都是窮人。「縫窮」指的是縫補衣衫,即打補丁,以及製作小的手工布藝,如鞋底、尿布等等。這個職業在解放前全國都有,《駱駝祥子》中就有相關描述。黃包車——左右二輪的人力拉車,這個名字是老上海人全知道的,但卻是個以訛傳訛的名字。最早,這種人力車是日本進口的,所以叫「東洋車」,那個時候,還沒有公共的人力車市場,擁有車輛的,是家庭。人力車,較之轎子,至少節省了一個人至三個人;較之汽車,又便宜了很多,應該是大多數有錢人家的首選。由於車是以家庭為單位的擁有物,所以是「包車」,包給某戶人家的,「包車」就是「私家車」的意思。後來,有了公共人力車,1913年,公共租界工部局要求公共人力車漆成黃色以示區別,由於以前這種車都是「包車」,現在又是「黃」的,所以成了「黃包車」,而硬要細究的話,其實是個「公共私家車」的病句。伙倉——自家製作飯食,引喻為正常生活開銷。勒浪——「在」的意思,說書人的旁白,用的是蘇白,即蘇州話。齊巧——恰巧,蘇州話。搿個——這個,蘇州話。俚篤——他們,蘇州話。骷鎯頭——頭顱,腦袋。豬頭三——縮腳韻「豬頭三——牲」,即罵人「畜牲」的意思。斷命——亦作「短命」,「斷命」是蘇州婦女的常見口頭禪之一。辣媽媽——即「辣塊媽媽」,最有代表性的蘇北罵人話,還有「辣塊媽媽沒得命」,同義。五百番,一千番——亦作「五百鏟、一千鏟」,麻將輸贏的計算方式。撬照會——照會,即今之所言「牌照」,當時,人力車的車道、方向、行進、駐停、轉彎等,都有詳細的要求的,如果不遵守規章,被巡捕(警察)發現,會被處以「暫扣牌照」的處理,由於牌照是釘在車上的,所以要「撬」。畀——給。咧啊——擬聲,表示蘇北話句尾的長音。喫大菜——即喫西餐。江北個西施——字面意思是「江北的西施」,而同時「江北西施」亦專指不會打扮學打扮,結果反而出洋相的女人,或者打扮尚可,但沒有修養無法開口講話的女人。滾你媽的五香茶葉蛋——即「滾蛋」的多次「連貫」修飾,就像「迅雷不及掩耳盜鈴兒響叮噹……」的那樣。開篇最後四句的相罵,即「(婦白)放你媽的屁!(夫白)滾你媽的蛋!(婦白)呸!(夫白)呸!」,演員要快速切換人物,讓人聽得極是過癮。 這個開篇,高博文也唱過,應該是很早前的錄像了,為他彈琵琶的田璟璟那時還是個小孩子,她2014年時已經從戲校畢業進入吳中區評彈團了。高博文版本的也不錯,其中的蘇北話,是我小時候那種典型的非蘇北人學說的蘇北話,把重音喫在自己對蘇北話的理解上,也挺有趣的。高博文的唱詞與嚴雪亭大同小異,留給朋友們自己去發現了。 說到「夫妻相罵」,1922年出生的吳鶯音有「鼻音歌后」之稱,後世將吳鶯音與白虹、白光、龔秋霞、李香蘭、姚莉和周璇合稱「七大歌星」,她曾經用國語唱過由李雋青作詞姚敏作苗的國語《夫妻相罵》,同樣是一人分飾夫妻及二房東三角,也同樣是為了生活標準的牢騷相罵,頗為有趣,不妨來聽一聽。 夫妻相罵作詞:李雋青作曲:姚敏 妻:自從嫁了你呀幸福都送完,沒有好的穿呀,好的吃,沒有股票呀,沒有田地房產,沒有金條,也沒有金剛鑽,住的也不寬,用的也不全,哪一件數我過得慣,這樣的家庭,簡直是殯儀館,這樣的家庭,簡直是殯儀館。 夫:自從娶了你呀每天聽妳煩,你說投機商呀,我不幹,你說囤積戶呀,我是更不願做貪官,那裡來金剛鑽,良心妳不管,名譽你不關,難道你要我做盜犯,這樣的女人,簡直是原子彈,這樣的女人,簡直是原子彈。 二房東:你們搬了來呀憐居都不安,不是女的哭就是男的喊,人家吃飯呀,你們就搗蛋,人家睡覺,你們就總動員,罵也不相干,死也千肯搬,哪一天沒有神經戰,這樣的家庭,簡直是瘋人院,這樣的家庭,簡直是瘋人院。

我的評彈收藏目錄,v0.8

[中篇彈詞]一往情深–花色檔–6回[中篇彈詞]七品書王–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三斬楊虎–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三盜芭蕉扇–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三看禦妹–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三笑‧三約牡丹亭–劉天韻 嚴雪亭 朱慧珍–3回[中篇彈詞]三笑‧三約牡丹亭–張文倩 蔣雲仙 潘莉韻–1回(1989年12月31[中篇彈詞]三笑‧三約牡丹亭–花色檔–3回[1962][中篇彈詞]三笑‧唐伯虎點秋香–花色檔–3回[視頻抓軌][中篇彈詞]三笑‧智點秋香–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三約牡丹亭–花色檔–3回[視頻抓軌][中篇彈詞]三試杜月笙–4回[中篇彈詞]三試華子良–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三請樊梨花–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五老審龐妃–花色檔–3回(連楔子)[中篇彈詞]人命關天-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人強馬壯–花色檔–4回(64年版)[中篇彈詞]人強馬壯–花色檔–4回(65年版)[中篇彈詞]代價–花色檔–7回[中篇彈詞]代斬記–花色檔–4回[1979][中篇彈詞]兩公差–花色檔–4回[1957][中篇彈詞]兩公差–花色檔–4回[第2種錄音][中篇彈詞]兩家母女–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八王逼宮–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六月雪–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冒官記–花色檔–3回(全)常州團[中篇彈詞]包公休妻–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包公‧秦香蓮–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包公與柳金嬋–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十五貫 上海評彈團版[中篇彈詞]十五貫 蘇州評彈團版[中篇彈詞]南京路上的哨兵–1965年新長征評彈團花色檔–4回(全)[中篇彈詞]原諒我的心–花色檔–6回[中篇彈詞]吳宮遺恨–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吳宮遺恨–花色檔–3回(吳中區評彈團)[中篇彈詞]唐知縣審誥命–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唐知縣審誥命–花色檔–3回[滬團青年版][中篇彈詞]四大美人–花色檔–回[中篇彈詞]在東京的上海人–花色檔–4回(全)[中篇彈詞]大紅袍‧海瑞罷官–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大腳皇后–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太守點鴛鴦–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婚變–花色檔–3回全[中篇彈詞]孟麗君–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孫武與勝玉–花色檔–4回(全)[中篇彈詞]孫龐鬥智–花色檔–5回[中篇彈詞]孫龐鬥智–花色檔–5回(79年版)[中篇彈詞]家庭問題–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審妻–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射虎口–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岳飛‧王佐斷臂–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幻影(浙江團)–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強項令–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恩怨記–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恩與仇–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情書風波–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情結–花色檔–3回(全)[中篇彈詞]憑什麼相信你–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戰地之花–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拉郎配–花色檔–4回(1979年錄音)[中篇彈詞]拍賣師阿獨–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挑女婿–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描金鳳‧暖鍋為媒–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描金鳳‧暖鍋為媒–花色檔–4回[視頻抓軌][中篇彈詞]描金鳳‧老地保–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斬經堂–楊玉麟 王小蝶–3回[中篇彈詞]新琵琶行–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明英烈‧胡大海招親–花色檔–6回[中篇彈詞]春夢–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晴雯–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智盜芭蕉扇–花色檔–3回全[中篇彈詞]杜十娘–劉天韻 徐麗仙–3回[中篇彈詞]桃井案–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梁祝–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楊乃武回鄉–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楊乃武與小白菜–邢晏春 邢晏芝–5回[中篇彈詞]楊乃武–花色檔–12回[中篇彈詞]楊八姐遊春–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樂迷情痴–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欽差二爺–花色檔–4回(常州評彈團)[中篇彈詞]水滸‧林沖 –花色檔–8回缺1回補第1回[中篇彈詞]沈方哭更–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河東欽差–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淳安知縣–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漁家村–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為了明天–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無主的豪門–花色檔–3回(浙江省曲藝團)[中篇彈詞]父母心–花色檔–4回(全)[中篇彈詞]獵虎記–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玉蜻蜓‧廳堂奪子–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王佐斷臂–花色檔–回[中篇彈詞]王魁負桂英(情探)–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王魁負桂英–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珍珠塔‧見姑娘–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珍珠塔–陳希安 鄭纓–選回[中篇彈詞]瓊花–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白蛇‧大生堂–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皇親國戚–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真情假意–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真情假意–花色檔–3回(全)1981年首演版[中篇彈詞]真情假意–花色檔–3回(全)盧娜 王惠鳳參演版[中篇彈詞]真情假意–花色檔–3回(全)秦建國 倪迎春版[中篇彈詞]瞧這一家子–花色檔–3回(全)常熟評彈團[中篇彈詞]破鏡重圓–3回[中篇彈詞]破鏡重圓–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神彈子–花色檔–4回[1959][中篇彈詞]神彈子–花色檔–4回(另一種)[中篇彈詞]禁煙記–3回[中篇彈詞]禁煙記–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秋思–3回[中篇彈詞]秦淮紀事‧金釵奇緣–花色檔–3回(全)[中篇彈詞]秦淮軼事‧金釵奇緣–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秦香蓮–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第二次握手–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筱丹桂之死–周孝秋 劉敏–3回[中篇彈詞]紅娘子–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紫玉獅–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縛虎記–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老地保–花色檔–3回[視顏抓軌][中篇彈詞]老楊與小楊–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聊齋‧庚娘–秦紀文–3回[中篇彈詞]聊齋‧畫皮–秦紀文–2回[中篇彈詞]聊齋‧紅玉–秦紀文–3回[中篇彈詞]胭脂–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葉挺將軍–花色檔–5回[中篇彈詞]蔡鍔與小鳳仙–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藍唐婚變–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蝴蝶夢–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血碑記–花色檔–3回全[中篇彈詞]西遊記‧白虎嶺–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說書先生–花色檔–6回[中篇彈詞]譚紀兒–花色檔–4回[1957年鋼絲錄音][中篇彈詞]貂蟬–花色檔–3回(1994年10月票友演出)[中篇彈詞]貍貓換太子–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趙氏孤兒–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踏雪無痕–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錢糧師爺–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開封府–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閙嚴府–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降龍緣–花色檔–3回(1980年)[中篇彈詞]降龍緣–花色檔–3回(非1980年版)[中篇彈詞]陳其美1911–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陳雲的故事–4回(全)[中篇彈詞]雙按院–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雨過天青–花色檔(蘇州評彈團演出)–3回[中篇彈詞]雨露青苗–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雷雨–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革命書‧一定要把淮河修好–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革命書‧劉胡蘭–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革命書‧奪印–蔣月泉 余紅仙–5回[中篇彈詞]革命書‧智取威虎山–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革命書‧智鬥在魔窟中–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革命書‧梅姑–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革命書‧江南春潮–4回[中篇彈詞]革命書‧浦江紅俠傳–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革命書‧海上英雄–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革命書‧王孝和-5回[中篇彈詞]革命書‧白毛女–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革命書‧白求恩大夫–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革命書‧秘密圖紙–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革命書‧紅梅贊–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革命書‧羅漢錢–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革命書‧美女蛇–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革命書‧老子 摺子 孝子–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革命書‧華子良–吳俊彥 王秀華–6回[中篇彈詞]革命書‧萬水千山–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革命書‧蘆葦菁菁–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革命書‧長江遊擊隊–袁逸良 馬小君–4回[中篇彈詞]革命書‧青春之歌–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顛倒主僕–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風雨黃昏–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風雪紅梅–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香屣迷蹤–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香山侍郎–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鬥古城–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鴛鴦–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點秋香–花色檔–3回(另一種)[中篇彈詞]龍頭鍘–花色檔–6回[中篇評話]武林赤子–朱慶燾–4回(全)[名家名段]長篇彈詞 珍珠塔 名家名段[名家訪談]名家訪談–黃蕾等–60集[彈詞分回]西廂分回–花色–9回[彈詞分回]長生殿分回–花色–8回(全)[彈詞評話分回]上海電臺2011年播出的部分分回[彈詞選回]08年度1月-11月上海電臺分回[彈詞選回]七俠五義–金聲伯–選回[彈詞選回]大生堂[彈詞選回]彈詞名家選回[彈詞選回]翁同龢與楊乃武–黃異庵 等–2回[彈詞選回]評彈經典 書壇珍品系列彙集[彈詞選回]評彈經典 書壇珍品系列滙集 續集[彈詞選回]長生殿–選回–4回[彈詞開篇][彈詞開篇]1962年香港實況–18篇[彈詞開篇]什錦開篇–蔣雲仙 郭玉麟 沈仁華–2段[彈詞開篇]俞調名家系列之伍[彈詞開篇]俞調名家系列之參[彈詞開篇]俞調名家系列之壹[彈詞開篇]俞調名家系列之肆[彈詞開篇]俞調名家系列之貳[彈詞開篇]俞調唱腔選[彈詞開篇]嚴調唱腔選[彈詞開篇]彈詞唱腔流派大典‧侯調[彈詞開篇]彈詞唱腔流派大典‧俞調[彈詞開篇]彈詞唱腔流派大典‧周調 姚調[彈詞開篇]彈詞唱腔流派大典‧周雲瑞演唱集[彈詞開篇]彈詞唱腔流派大典‧嚴調[彈詞開篇]彈詞唱腔流派大典‧夏調 翔調[彈詞開篇]彈詞唱腔流派大典‧小陽調[彈詞開篇]彈詞唱腔流派大典‧尤調[彈詞開篇]彈詞唱腔流派大典‧張調‧壹[彈詞開篇]彈詞唱腔流派大典‧張調‧壹1[彈詞開篇]彈詞唱腔流派大典‧張調‧貳[彈詞開篇]彈詞唱腔流派大典‧徐調[彈詞開篇]彈詞唱腔流派大典‧朱慧珍演唱集[彈詞開篇]彈詞唱腔流派大典‧朱耀祥調…

我的評彈收藏目錄,v0.8

[中篇彈詞]一往情深–花色檔–6回[中篇彈詞]七品書王–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三斬楊虎–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三盜芭蕉扇–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三看禦妹–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三笑‧三約牡丹亭–劉天韻 嚴雪亭 朱慧珍–3回[中篇彈詞]三笑‧三約牡丹亭–張文倩 蔣雲仙 潘莉韻–1回(1989年12月31[中篇彈詞]三笑‧三約牡丹亭–花色檔–3回[1962][中篇彈詞]三笑‧唐伯虎點秋香–花色檔–3回[視頻抓軌][中篇彈詞]三笑‧智點秋香–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三約牡丹亭–花色檔–3回[視頻抓軌][中篇彈詞]三試杜月笙–4回[中篇彈詞]三試華子良–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三請樊梨花–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五老審龐妃–花色檔–3回(連楔子)[中篇彈詞]人命關天-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人強馬壯–花色檔–4回(64年版)[中篇彈詞]人強馬壯–花色檔–4回(65年版)[中篇彈詞]代價–花色檔–7回[中篇彈詞]代斬記–花色檔–4回[1979][中篇彈詞]兩公差–花色檔–4回[1957][中篇彈詞]兩公差–花色檔–4回[第2種錄音][中篇彈詞]兩家母女–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八王逼宮–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六月雪–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冒官記–花色檔–3回(全)常州團[中篇彈詞]包公休妻–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包公‧秦香蓮–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包公與柳金嬋–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十五貫 上海評彈團版[中篇彈詞]十五貫 蘇州評彈團版[中篇彈詞]南京路上的哨兵–1965年新長征評彈團花色檔–4回(全)[中篇彈詞]原諒我的心–花色檔–6回[中篇彈詞]吳宮遺恨–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吳宮遺恨–花色檔–3回(吳中區評彈團)[中篇彈詞]唐知縣審誥命–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唐知縣審誥命–花色檔–3回[滬團青年版][中篇彈詞]四大美人–花色檔–回[中篇彈詞]在東京的上海人–花色檔–4回(全)[中篇彈詞]大紅袍‧海瑞罷官–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大腳皇后–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太守點鴛鴦–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婚變–花色檔–3回全[中篇彈詞]孟麗君–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孫武與勝玉–花色檔–4回(全)[中篇彈詞]孫龐鬥智–花色檔–5回[中篇彈詞]孫龐鬥智–花色檔–5回(79年版)[中篇彈詞]家庭問題–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審妻–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射虎口–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岳飛‧王佐斷臂–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幻影(浙江團)–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強項令–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恩怨記–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恩與仇–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情書風波–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情結–花色檔–3回(全)[中篇彈詞]憑什麼相信你–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戰地之花–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拉郎配–花色檔–4回(1979年錄音)[中篇彈詞]拍賣師阿獨–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挑女婿–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描金鳳‧暖鍋為媒–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描金鳳‧暖鍋為媒–花色檔–4回[視頻抓軌][中篇彈詞]描金鳳‧老地保–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斬經堂–楊玉麟 王小蝶–3回[中篇彈詞]新琵琶行–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明英烈‧胡大海招親–花色檔–6回[中篇彈詞]春夢–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晴雯–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智盜芭蕉扇–花色檔–3回全[中篇彈詞]杜十娘–劉天韻 徐麗仙–3回[中篇彈詞]桃井案–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梁祝–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楊乃武回鄉–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楊乃武與小白菜–邢晏春 邢晏芝–5回[中篇彈詞]楊乃武–花色檔–12回[中篇彈詞]楊八姐遊春–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樂迷情痴–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欽差二爺–花色檔–4回(常州評彈團)[中篇彈詞]水滸‧林沖 –花色檔–8回缺1回補第1回[中篇彈詞]沈方哭更–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河東欽差–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淳安知縣–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漁家村–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為了明天–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無主的豪門–花色檔–3回(浙江省曲藝團)[中篇彈詞]父母心–花色檔–4回(全)[中篇彈詞]獵虎記–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玉蜻蜓‧廳堂奪子–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王佐斷臂–花色檔–回[中篇彈詞]王魁負桂英(情探)–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王魁負桂英–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珍珠塔‧見姑娘–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珍珠塔–陳希安 鄭纓–選回[中篇彈詞]瓊花–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白蛇‧大生堂–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皇親國戚–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真情假意–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真情假意–花色檔–3回(全)1981年首演版[中篇彈詞]真情假意–花色檔–3回(全)盧娜 王惠鳳參演版[中篇彈詞]真情假意–花色檔–3回(全)秦建國 倪迎春版[中篇彈詞]瞧這一家子–花色檔–3回(全)常熟評彈團[中篇彈詞]破鏡重圓–3回[中篇彈詞]破鏡重圓–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神彈子–花色檔–4回[1959][中篇彈詞]神彈子–花色檔–4回(另一種)[中篇彈詞]禁煙記–3回[中篇彈詞]禁煙記–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秋思–3回[中篇彈詞]秦淮紀事‧金釵奇緣–花色檔–3回(全)[中篇彈詞]秦淮軼事‧金釵奇緣–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秦香蓮–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第二次握手–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筱丹桂之死–周孝秋 劉敏–3回[中篇彈詞]紅娘子–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紫玉獅–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縛虎記–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老地保–花色檔–3回[視顏抓軌][中篇彈詞]老楊與小楊–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聊齋‧庚娘–秦紀文–3回[中篇彈詞]聊齋‧畫皮–秦紀文–2回[中篇彈詞]聊齋‧紅玉–秦紀文–3回[中篇彈詞]胭脂–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葉挺將軍–花色檔–5回[中篇彈詞]蔡鍔與小鳳仙–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藍唐婚變–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蝴蝶夢–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血碑記–花色檔–3回全[中篇彈詞]西遊記‧白虎嶺–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說書先生–花色檔–6回[中篇彈詞]譚紀兒–花色檔–4回[1957年鋼絲錄音][中篇彈詞]貂蟬–花色檔–3回(1994年10月票友演出)[中篇彈詞]貍貓換太子–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趙氏孤兒–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踏雪無痕–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錢糧師爺–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開封府–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閙嚴府–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降龍緣–花色檔–3回(1980年)[中篇彈詞]降龍緣–花色檔–3回(非1980年版)[中篇彈詞]陳其美1911–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陳雲的故事–4回(全)[中篇彈詞]雙按院–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雨過天青–花色檔(蘇州評彈團演出)–3回[中篇彈詞]雨露青苗–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雷雨–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革命書‧一定要把淮河修好–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革命書‧劉胡蘭–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革命書‧奪印–蔣月泉 余紅仙–5回[中篇彈詞]革命書‧智取威虎山–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革命書‧智鬥在魔窟中–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革命書‧梅姑–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革命書‧江南春潮–4回[中篇彈詞]革命書‧浦江紅俠傳–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革命書‧海上英雄–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革命書‧王孝和-5回[中篇彈詞]革命書‧白毛女–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革命書‧白求恩大夫–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革命書‧秘密圖紙–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革命書‧紅梅贊–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革命書‧羅漢錢–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革命書‧美女蛇–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革命書‧老子 摺子 孝子–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革命書‧華子良–吳俊彥 王秀華–6回[中篇彈詞]革命書‧萬水千山–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革命書‧蘆葦菁菁–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革命書‧長江遊擊隊–袁逸良 馬小君–4回[中篇彈詞]革命書‧青春之歌–花色檔–4回[中篇彈詞]顛倒主僕–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風雨黃昏–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風雪紅梅–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香屣迷蹤–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香山侍郎–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鬥古城–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鴛鴦–花色檔–3回[中篇彈詞]點秋香–花色檔–3回(另一種)[中篇彈詞]龍頭鍘–花色檔–6回[中篇評話]武林赤子–朱慶燾–4回(全)[名家名段]長篇彈詞 珍珠塔 名家名段[名家訪談]名家訪談–黃蕾等–60集[彈詞分回]西廂分回–花色–9回[彈詞分回]長生殿分回–花色–8回(全)[彈詞評話分回]上海電臺2011年播出的部分分回[彈詞選回]08年度1月-11月上海電臺分回[彈詞選回]七俠五義–金聲伯–選回[彈詞選回]大生堂[彈詞選回]彈詞名家選回[彈詞選回]翁同龢與楊乃武–黃異庵 等–2回[彈詞選回]評彈經典 書壇珍品系列彙集[彈詞選回]評彈經典 書壇珍品系列滙集 續集[彈詞選回]長生殿–選回–4回[彈詞開篇][彈詞開篇]1962年香港實況–18篇[彈詞開篇]什錦開篇–蔣雲仙 郭玉麟 沈仁華–2段[彈詞開篇]俞調名家系列之伍[彈詞開篇]俞調名家系列之參[彈詞開篇]俞調名家系列之壹[彈詞開篇]俞調名家系列之肆[彈詞開篇]俞調名家系列之貳[彈詞開篇]俞調唱腔選[彈詞開篇]嚴調唱腔選[彈詞開篇]彈詞唱腔流派大典‧侯調[彈詞開篇]彈詞唱腔流派大典‧俞調[彈詞開篇]彈詞唱腔流派大典‧周調 姚調[彈詞開篇]彈詞唱腔流派大典‧周雲瑞演唱集[彈詞開篇]彈詞唱腔流派大典‧嚴調[彈詞開篇]彈詞唱腔流派大典‧夏調 翔調[彈詞開篇]彈詞唱腔流派大典‧小陽調[彈詞開篇]彈詞唱腔流派大典‧尤調[彈詞開篇]彈詞唱腔流派大典‧張調‧壹[彈詞開篇]彈詞唱腔流派大典‧張調‧壹1[彈詞開篇]彈詞唱腔流派大典‧張調‧貳[彈詞開篇]彈詞唱腔流派大典‧徐調[彈詞開篇]彈詞唱腔流派大典‧朱慧珍演唱集[彈詞開篇]彈詞唱腔流派大典‧朱耀祥調…

[慢說評彈]老地保吹哨講冤枉

大家可能聽到過這樣一個笑話,說的是有個富人走進曼哈頓的一家銀行,說是要借5000美元,二個禮拜就還,銀行說要有東西抵押,那位富人說就拿我開來的名牌跑車抵押好了。 二週後,富人果真來還錢了,五千美元本金,15.41美元利息,分文不少。辦事員怎麼也想不通這樣的人會缺五千美元頭寸,於是好奇相問。 富人說:「我在曼哈頓哪裡找得到二週十五美元的停車場?而且還是停在萬無一失的金庫裡!」 車可以抵押,房子可以抵押,錢也可以抵押,說到錢,應收賬務、債權、股票、債券都可以理解為是「未來的錢」,而古董錢幣,可以理解為是「過去的錢」,這些都可以抵押。 但是你聽說過有人拿著可流通現鈔抵押換錢的嗎?打個比方,拿著四十捆五十元人民幣現鈔做抵押,問銀行借了七塊錢,然後過幾天拿七塊零幾分來換回現鈔……難道要省一點「收費停錢場」的費?聞所未聞! 我們這個故事的男主角洪奎良,就做了一回「拿現鈔抵押」的事,他用四十錠共二百兩銀子去當鋪換了七個銅板,之所以是七個銅板,因為多了怕沒有錢去贖回來。 為什麼要這麼做?因為那些銀子不是普通的銀子,這麼說吧,那四十捆五十元人民幣是連號的新鈔…… 這個故事是長篇彈詞《描金鳳》中的一段,甚至可以說是引申出的來一個故事。我說過金貴生是《玉蜻蜓》中很沒有存在感的第一男主角,那麼《描金鳳》中的徐蕙蘭則更慘,要是演錢厾珓(亦有寫成「篤詔」的,訛也,參見拙著《上海閒話》)或汪宣的拿了最佳男配角獎,那麼這個徐蕙蘭連提名也不會有。 不過,也難說,因為這個演員需要一人分飾兩角——徐蕙蘭與金繼春,徐蕙蘭被人冤枉,金繼春與他換監(獄),然後代斬校場,還是有點戲的。 徐蕙蘭被人冤枉,長篇彈詞《描金鳳》中假徐蕙蘭是被江湖好漢劫法場救出,而中篇彈詞《老地保》中,則是老地保做了吹哨人,在行刑之前就為徐蕙蘭平反了。 慢慢說,老地保叫洪奎良。 徐蕙蘭去河南王府投親,王府管家馬壽想要除去徐蕙蘭自承爵位,打算殺死徐蕙蘭後,再栽贓王府現夫人內侄王廷蘭。不料當晚,王廷蘭醉酒與徐蕙蘭誤換床榻,結果馬壽誤殺王廷蘭,於是栽贓徐蕙蘭。 命案發生,地保洪奎良踏勘現場,發現所有疑點均指向馬壽,遂告知縣;知縣親自踏勘,被馬壽收買,於是對所有證據視而不見,公開發佈「人不傳人」,噢,說錯了,是發佈「徐乃真兇」。 回衙之後,地保洪奎良闖堂陳述案情,為徐蕙蘭鳴冤,結果遭到當場訓誡——被打了四十個耳光,還被革了地保之職。 洪奎良受訓誡之後,立志要為徐蕙蘭翻案,於是開了一家「七碗居」茶館,以茶館為平臺,宣講俆的冤枉,逢人便講,有客就說,結果生意每況愈下。 生意不好,很多人勸他少說點冤枉,比如他的老婆就問他:「你講冤枉,就能救出徐蕙蘭了?」,劉天韻、周雲瑞的版本中就有。也有的人問他:「你講徐蕙蘭冤枉,別人的冤枉為什麼不說?」,或者「你衹看到徐蕙蘭冤枉,就沒有看到祥符縣的建設成就?」,又或「誰讓你說冤枉的?是不是受了王府敵對勢力的指使?」,反正說風涼話的人很多,真正為徐蕙蘭著急的就他一個。 噢,不對,還有一個,他茶鋪的夥計阿二,洪奎良付不起工錢,阿二衹能回鄉下去,洪奎良囑咐他把徐蕙蘭冤枉的故事講到鄉下去,阿二成了第二個吹哨人。 洪奎良吹哨講冤枉,有打壓他的,有冷嘲熱諷的,有討厭他的,也有人打算收買他,馬壽拿了二百兩銀子給他,他見銀子上有王府印記,乃是很好的物證,於是收了下來,可這銀子不能用,他也沒地方藏,於是拿到當鋪當了七個銅板。 洪奎良不怕訓誡、不怕打壓、不怕水軍、不受利誘,堅持在茶館講訴冤枉,最後終於等來欽差白啟到來,私訪聽洪奎良訴說冤情,問清案情,抓拿兇手,平反徐蕙蘭。 吹哨人洪奎良在書中曾經大叫一聲:頭上到底是天啊! 頭上到底是天啊!

[慢說評彈]金大娘娘刪貼記

我經常說,《玉蜻蜓》是一部青春偶像劇,你想呀,沒什麼戲份的第一男主角金貴生,出場時十六歲月,形象風流倜儻;三位男配角,文宣、沈君卿、沈方,時年十六;二位女主角,金大娘娘與志貞,十六歲;女配角沈氏三娘與方蘭,也是十六歲。這部書的主要角色,都是十六歲,就連第二男主角元宰擔任主演角色時,依然是十六歲,這部書根本就是《十六歲的花季》大明版。 前面說到第一男主角金貴生沒什麼戲份,嚴格地說,應該是在長篇彈詞中沒有什麼戲份;更嚴格地說,則是在解放後的長篇彈詞中沒有戲份;再再嚴格地說,是在那個年代結束之後,重新開放說舊書時沒有戲份。我聽過一些一九二三十年代的錄音,那時別說金貴生如何進的法華庵,就是「雲房產子」中連如何接生都有唱段…… 我想,如果改編成電視劇的話,第一男主金貴生的戲份一定會有很多,如何與小三志貞相識相知相戀相愛的過程,就可以拍上好幾集,算了,審批通不過的,全劇三觀不正,允許說說書,已經很好了。 《玉蜻蜓》是一部相當苦情的書,另一部是《楊乃武》。在《玉蜻蜓》中,幾對夫妻失散分離或陰陽阻隔,有金張氏思夫,沈氏三娘悼夫,方蘭思未婚夫,志貞悼夫,還說不清悼的是「假夫」?「情夫」?「姦夫」?除此之外,沈方哭更,蘇婆代死,元宰認母,廳堂奪子等等,都是相當悲情的回目,哪怕就是火燒豆腐店、徐公得子、長江遇盜等,同様也是生離死別…… 一部全是悲情的書誰要聽?聽書是來享受的,又不是來哭的,衹有在特殊年代才會有憶苦思甜全場痛哭的鬧劇。噢,對了,快要有一系列全場被感動得痛哭流涕的事了,形式已經想好,劇本正在創作,演出排上計劃,大家安心等待。 書,不能這麼來說,書要講究跌宕起伏,於是《玉蜻蜓》中穿插了大量的讓人輕鬆一下的回目,醉打巷門、騙上轅門、問卜、關亡、文宣榮歸、君卿歸家、看龍船等,都是讓大家開顏捧腹的書目。 我們今天要聊的,就是其中的一回謔頭書,這一回,發生在經過改編的《玉蜻蜓》的較前面,改編後的書從文宣求情開始,至於男主角金貴生與第二女主角志貞的愛情故事,雖說沒有隻字不提,也衹是被一言表過了。 故事發生在一家有賣生煎饅頭和魚肉雙澆麵的飯店裡,店中二位老友相見,年輕者發現老者顯有病容,詢問之下,乃知是因氣傷身,細說原因,方知是猛門人金大娘娘,也就是男主角的正經老婆所做的各種蠻不講理的事情,路人憤而不平,因此得病。書中年輕人解勸老年人,老年人用一系列的「要是實梗(那樣)我嚡(也)就勿氣哉」來回應年輕人,最後引出二人商量著要「發匿名貼子」的事。 先讓我們來看看金大娘娘到底做了點什麼猛門事,她先是與老公吵架,氣得老公離家出走,久而未歸;然後懷疑是老公的書僮文宣「得賄藏東」,故意不把她老公的行踨說出來;接著就是拷打書僮,天天打,一天還打幾頓。 由於始終不知老公下落,越發懷疑書僮,竟要把書僮送官活活打死,於是書僮去金大娘娘的父親那裡求救,金大娘娘回娘家,先是打了山東老媽子,又與父親大吵一場,醉後歸家,路過北濠兵庫府,叫轎伕打開巷門,又打開墻門,闖入其父其夫好友的沈家,借酒撒潑,打浦氏二娘耳光,打碎古董玩器不計其數,又揪斷老好人沈朝東鬍鬚不少。 及至第二天,沈朝東命看巷門的馮德登門道歉,帶去十六色禮物,原意乃是羞臊娘娘,不料娘娘命「照單全收」,門房更是把「單」理解成了「擔」,連扁擔都沒讓人拿回去…… 在發生了這許多的故事之後,就有了前面說到的二位小人物在飯店相遇相聊相商的事情,他們決定要發個匿名貼——無頭榜。 蘇州話把匿名大字報叫做「無頭榜」,「無」字讀成「嘸沒」的「嘸」,《紅樓夢》中賈府就被人貼過。二位小人物商量了半天,最後寫成了這樣一份無頭榜: 南濠金門婦 喫酒裝糊塗 巷門儕打壞 大鬧兵庫府 欺負沈朝東 扳脫白囌囌 動手打二娘 賽過強盜婆 禮物照擔收 擼擼一得過 氣得家主公 勿肯轉門戶 冤枉文宣僕 日朝喫屁股 送官來辦殺 活像雌老虎 (南濠,蘇州地名,讀作「南咬」;「儕」,吳語,全;囌囌,吳語,鬍鬚;擼擼一得過,猶謂「全拿下」之意;轉門戶,回家也)…

我的評彈收藏目錄,v0.7

[中篇彈詞]一往情深–花色檔–6回 [中篇彈詞]七品書王–花色檔–3回 [中篇彈詞]三斬楊虎–花色檔–4回 [中篇彈詞]三盜芭蕉扇–花色檔–3回 [中篇彈詞]三看禦妹–花色檔–3回 [中篇彈詞]三笑‧三約牡丹亭–劉天韻 嚴雪亭 朱慧珍–3回 [中篇彈詞]三笑‧三約牡丹亭–花色檔–3回[1962] [中篇彈詞]三笑‧唐伯虎點秋香–花色檔–3回[視頻抓軌] [中篇彈詞]三笑‧智點秋香–花色檔–3回 [中篇彈詞]三約牡丹亭–花色檔–3回[視頻抓軌] [中篇彈詞]三試杜月笙–4回 [中篇彈詞]三試華子良–花色檔–3回 [中篇彈詞]三請樊梨花–花色檔–3回 [中篇彈詞]五老審龐妃–花色檔–3回(連楔子) [中篇彈詞]人命關天-花色檔-3回 [中篇彈詞]人強馬壯–花色檔–4回(64年版) [中篇彈詞]人強馬壯–花色檔–4回(65年版) [中篇彈詞]代價–花色檔–7回 [中篇彈詞]代斬記–花色檔–4回[1979] [中篇彈詞]兩公差–花色檔–4回[1957] [中篇彈詞]兩公差–花色檔–4回[第2種錄音] [中篇彈詞]兩家母女–花色檔–3回 [中篇彈詞]八王逼宮–花色檔–4回 [中篇彈詞]六月雪–花色檔–4回 [中篇彈詞]包公休妻–花色檔–3回 [中篇彈詞]包公‧秦香蓮–花色檔–4回 [中篇彈詞]包公與柳金嬋–花色檔–3回 [中篇彈詞]十五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