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彈

[慢說評彈]金大娘娘刪貼記

我經常說,《玉蜻蜓》是一部青春偶像劇,你想呀,沒什麼戲份的第一男主角金貴生,出場時十六歲月,形象風流倜儻;三位男配角,文宣、沈君卿、沈方,時年十六;二位女主角,金大娘娘與志貞,十六歲;女配角沈氏三娘與方蘭,也是十六歲。這部書的主要角色,都是十六歲,就連第二男主角元宰擔任主演角色時,依然是十六歲,這部書根本就是《十六歲的花季》大明版。
前面說到第一男主角金貴生沒什麼戲份,嚴格地說,應該是在長篇彈詞中沒有什麼戲份;更嚴格地說,則是在解放後的長篇彈詞中沒有戲份;再再嚴格地說,是在那個年代結束之後,重新開放說舊書時沒有戲份。我聽過一些一九二三十年代的錄音,那時別說金貴生如何進的法華庵,就是「雲房產子」中連如何接生都有唱段……
我想,如果改編成電視劇的話,第一男主金貴生的戲份一定會有很多,如何與小三志貞相識相知相戀相愛的過程,就可以拍上好幾集,算了,審批通不過的,全劇三觀不正,允許說說書,已經很好了。
《玉蜻蜓》是一部相當苦情的書,另一部是《楊乃武》。在《玉蜻蜓》中,幾對夫妻失散分離或陰陽阻隔,有金張氏思夫,沈氏三娘悼夫,方蘭思未婚夫,志貞悼夫,還說不清悼的是「假夫」?「情夫」?「姦夫」?除此之外,沈方哭更,蘇婆代死,元宰認母,廳堂奪子等等,都是相當悲情的回目,哪怕就是火燒豆腐店、徐公得子、長江遇盜等,同様也是生離死別……
一部全是悲情的書誰要聽?聽書是來享受的,又不是來哭的,衹有在特殊年代才會有憶苦思甜全場痛哭的鬧劇。噢,對了,快要有一系列全場被感動得痛哭流涕的事了,形式已經想好,劇本正在創作,演出排上計劃,大家安心等待。
書,不能這麼來說,書要講究跌宕起伏,於是《玉蜻蜓》中穿插了大量的讓人輕鬆一下的回目,醉打巷門、騙上轅門、問卜、關亡、文宣榮歸、君卿歸家、看龍船等,都是讓大家開顏捧腹的書目。
我們今天要聊的,就是其中的一回謔頭書,這一回,發生在經過改編的《玉蜻蜓》的較前面,改編後的書從文宣求情開始,至於男主角金貴生與第二女主角志貞的愛情故事,雖說沒有隻字不提,也衹是被一言表過了。
故事發生在一家有賣生煎饅頭和魚肉雙澆麵的飯店裡,店中二位老友相見,年輕者發現老者顯有病容,詢問之下,乃知是因氣傷身,細說原因,方知是猛門人金大娘娘,也就是男主角的正經老婆所做的各種蠻不講理的事情,路人憤而不平,因此得病。書中年輕人解勸老年人,老年人用一系列的「要是實梗(那樣)我嚡(也)就勿氣哉」來回應年輕人,最後引出二人商量著要「發匿名貼子」的事。
先讓我們來看看金大娘娘到底做了點什麼猛門事,她先是與老公吵架,氣得老公離家出走,久而未歸;然後懷疑是老公的書僮文宣「得賄藏東」,故意不把她老公的行踨說出來;接著就是拷打書僮,天天打,一天還打幾頓。
由於始終不知老公下落,越發懷疑書僮,竟要把書僮送官活活打死,於是書僮去金大娘娘的父親那裡求救,金大娘娘回娘家,先是打了山東老媽子,又與父親大吵一場,醉後歸家,路過北濠兵庫府,叫轎伕打開巷門,又打開墻門,闖入其父其夫好友的沈家,借酒撒潑,打浦氏二娘耳光,打碎古董玩器不計其數,又揪斷老好人沈朝東鬍鬚不少。
及至第二天,沈朝東命看巷門的馮德登門道歉,帶去十六色禮物,原意乃是羞臊娘娘,不料娘娘命「照單全收」,門房更是把「單」理解成了「擔」,連扁擔都沒讓人拿回去……
在發生了這許多的故事之後,就有了前面說到的二位小人物在飯店相遇相聊相商的事情,他們決定要發個匿名貼——無頭榜。
蘇州話把匿名大字報叫做「無頭榜」,「無」字讀成「嘸沒」的「嘸」,《紅樓夢》中賈府就被人貼過。二位小人物商量了半天,最後寫成了這樣一份無頭榜:
南濠金門婦
喫酒裝糊塗
巷門儕打壞
大鬧兵庫府
欺負沈朝東
扳脫白囌囌
動手打二娘
賽過強盜婆
禮物照擔收
擼擼一得過
氣得家主公
勿肯轉門戶
冤枉文宣僕
日朝喫屁股
送官來辦殺
活像雌老虎
(南濠,蘇州地名,讀作「南咬」;「儕」,吳語,全;囌囌,吳語,鬍鬚;擼擼一得過,猶謂「全拿下」之意;轉門戶,回家也)
最有趣的是,這二位「看出喪不怕殯大」的傢伙,為了讓自己創作的貼子傳播得更廣,居然想出了一個「有償轉發」的主意,他們在無頭榜上寫下了如此的腳註:「仁人君子 照抄一張 身體健康 抄滿十張 褔壽綿長 抄滿百張 子孫滿堂」。
無頭榜一貼出,大家爭相傳抄,結果一夜間,蘇州城裡貼得到處都是。金大娘娘的父親吏 部天官聽說後,叫蘇州府臺處理此事,你想呀,離休的組織部長叫現任的蘇州市長負責刪匿名貼子,那效率不要太高哦!
可是刪貼再快,也沒有網民轉得快,結果發生了「日裡捉了夜裡貼」、「城裡扯掉城外貼」,不承想,越捉越貼,越撕越多,甚至還有了「衍生貼」。
當時的人,不是人人會寫字,有抄不全的,乾脆推出了漫畫版,無頭榜上畫一隻雌老虎,老虎就是金大娘娘,老虎尾巴是大丫鬟方蘭,四個爪子是邊上的四個小丫鬟,老虎牙齒是門房周青,老虎眼睛是老僕王本。漫畫版的效果與文字版更好,傳播更廣。
無頭榜貼出之後,收到很好的社會效果,照書中說法,娘娘心知出了大事;就連金家的僕人,原來都是「狠三狠四」的,如今出門到處被人「指指戳戳」,衹能「低著頭走」,因為「壓力實在太大」了。
無頭榜越傳越廣,竟至完全無法刪貼,最後傳到蘇州郊區,也就是虎丘之外的法華庵——金貴生藏身的溫柔鄉,最後病中的金貴生得知無頭榜的內容,舊病復發,一命鳴呼。
這就是《玉蜻蜓》中盲目刪貼的維穩故事,亂刪貼是要死人的!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