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彈

[慢說評彈]一粒米,真是一筆糊塗賬

經常有朋友會問我,評彈怎麼入門,先聽什麼後聽什麼的,這是個很好的問題,因為它沒有「標準答案」。就像有人要學英語,你肯定要學ABC,然後呢?像我這個年紀,有人是從《英語900句》入門的,也有的是從《新概念》,也有從《現代美國口語》的,甚至還有人是反覆觀看《好友記》來學英語的。學任何東西,都沒有固定套路,但一開始首先要培養起興趣來,這是沒錯的。
相信有許多朋友最早接觸的評彈,是一隻叫做《寶玉夜探》的開篇,就像崑曲中的那段《皂羅袍》,對,就是那段「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賞心樂事誰家院!」的崑曲。《寶玉夜探》和《牡丹亭‧遊園‧皂羅袍》是評彈和崑曲中最最最最爛大街的東西,分別沒有「之一」。
說它們「最爛大街」並不是說它們「最爛」,也不是說它們沒有藝術價值,它們的問題在於人人都會唱,你門外漢壓根不知道聽到的是唱得好的,還是差的。現在蘇州上海有很多茶館,可以現場點唱,會有一張曲目表給客人看,其中是必有《寶玉夜探》啊,若是兼唱崑曲,也是必有「奼紫嫣紅」……
這兩首曲目,都很好聽,但都太難,沒有聽過的,一準聽不出到底在唱啥,若是外地人,對著唱詞都不見得跟得上,所能做的也就是搖頭晃腦附庸風雅了。
若是叫我推薦,我會把嚴調的《一粒米》選為「人生第一隻開篇」,從嚴調開始,從《一粒米》開始,踏入欣賞彈詞的殿堂。
《一粒米》是個開篇,就是一段獨立的唱,彈詞的開篇有兩種,一種是在長篇彈詞中特別好聽受歡迎的唱段,單獨拿出來唱,像是《珍珠塔》中的《七十二個他》、《啼笑因緣》中的《舊貨攤》,都是如此。這些唱段本來是為書情服務的,單獨拿出來就成為了開篇,有些還要加加工,去掉原書的部分說表等,以便成為獨立的作品。評彈中,有許多書目已經失傳(或瀕臨失傳),但其中的開篇被保留了下來,象《劍閣聞鈴》《鶯鶯操琴》等,此類的例子比比皆是。這樣的開篇,常被稱作選曲。
還有一種開篇,就是獨立創作出來,專門用來演唱的段子,像是《上海少奶奶》《活捉張三郎》等,而解放後,更是有大量的單獨創作的開篇,以配合宣傳的作用,像是《望金門》《全靠黨的好領導》等。
《一粒米》也是這樣的一隻開篇,大家猜一下也能猜到,這是一個說節約糧食的開篇,最早是由陳靈犀、饒一塵根據同名單弦改編而成的開篇,後來成為了嚴調的代表作品,六十年代廣為傳唱。
一粒米朗朗上口,清晰易懂,入門者幾乎可以不看唱詞聽懂。這個開篇說了一個小故事,說是有個老貧農叫孫子稱了一兩米,數了一下,總數是1837粒半,然後說如果每人每天節約一粒米,值多少多少,可以供多少多少人喫,換多少多少東西等……很簡單的一個唱段,節奏明快,是「快徐調」的延伸,很適合作為「第一隻開篇」來聽。
開篇中有一句「一數數出仔個大問題」,我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仔細數了一下,真的被我數出大問題來了。
嚴雪亭的唱詞中,有這麼幾句:
「俚拿出一兩米叫小孫子一粒粒數仔細。
共總是一千八百三十七粒半,
……
我你全國人口六億五千萬,
如果每人每天麼節約一粒米;
一日天就是三萬五千三百七十四斤;
一年算起來一千二百七十三萬四千多斤米。」
於是我就算了一下,全國人口6.5億人,一人省一粒米,就是6.5億粒米,一兩是1837.5粒米,那麼6.5億除以1837.5,就是每天節約的兩數,650000000÷1837.5=353741,再除以10,得出35374斤,完全正確。一天35374斤,那麼乘以365天,35374×365=12911510,這可不是原唱中的「一千二百七十三萬四千」啊?12911510-12734000=177510,哎,你不能在一首講節約的開篇中,無故消失了17萬斤米啊!
問題出在哪兒呢?我又去找了別人的《一粒米》來聽,有專業的,也有票友,如萬鳴、胡國樑、楊正、黃榮寶、蔡錦堂,他們的唱詞全都是一樣的,全都是與嚴雪亭不一樣的:
「一日天就是三萬六千四百零三斤;
一年算起來一千二百九十六萬多斤。」
我不知道他們這兩個數字是從哪裡來的,但我知道就算一天是36403斤,一年也不是1296萬多斤,36403×365=13287095,這回少了32萬多斤。
這根本就是一筆糊塗賬嘛,節約是沒錯,節約下來的成果算不清楚了?這可不對。
我一直說玩美食要會算術,沒想到聽評彈也要會算術,還有更有趣的,有一位叫張宜培的小朋友,相當稚嫩,他唱的一粒米,是照13億人口來算的:
「一日天就是七萬五千八百七十斤
一年算起來二千五百九十二萬八千多斤米」
依然是兩個完全湊不起來的數字,依然「少了米」,你們唱評彈歸唱評彈,不能旁敲側擊把真相唱出來啊!
一粒米,每人每天節約一粒米,到底節約了多少?三個版本中六個數字,衹有一個是對的,這也太搞笑了吧?
我去找了很多資料來看,但是依然沒有找到答案,我衹有一個粗淺的方向,就是查到「1973年浙江省曲藝隊改寫其中部分唱詞」(《評彈小辭典》142頁),但沒有查到改寫了些什麼唱詞,而聽錄音,其它人後來唱的,衹有數字上與嚴雪亭有區別,哪怕都是錯的。
不管怎麼說,瑕不掩瑜,大家一起來聽嚴雪亭的《一粒米》吧!

《一粒米》嚴雪亭
一粒米,啥稀奇,
一粒米哪亨好算大事體。
大不可小算從古說,
一粒米個當中有大道理。
倷勿要看輕一粒米,
何妨拿把算盤來算仔細。
有一位老貧農想出一個好主意,
為了使年輕的一代珍惜一粒米;
俚拿出一兩米叫小孫子一粒粒數仔細。
共總是一千八百三十七粒半,
一數數出仔個大問題。
如果全國人民每人每天麼節約一粒米,
或者每人每天麼浪費一粒米;
一進一出數目大得個邪邪氣。
我你全國人口六億五千萬,
如果每人每天麼節約一粒米;
一日天就是三萬五千三百七十四斤(三萬六千四百零三斤);
一年算起來一千二百七十三萬四千多斤米(一千二百九十六萬多斤)。
撥勒五千人個工廠當口糧吃,
吃仔七年還多一些些。
撥勒農村裡一個生產小隊當口糧吃,
阿要幾化日腳可以吃完俚?
好吃一百六十年;
阿爹吃到孫子手裡;
還朆喫完實梗一粒米;
倷說阿稀奇來勿稀奇。
如果折合人民幣,拿來買機器,
一粒米好換四十多部小型拖拉機;
倷說道阿稀奇來勿稀奇。
一滴一滴水,匯成東海闊,
一粒一粒沙,堆得泰山齊。
如果每人每天麼節約一粒米,
可以堆得倉庫高來白雲低。
勞動人民愛的是勤儉恨的是浪費,
深曉得一粒米來之是勿容易。
搶收搶種多辛苦,
車水耘耥勤積肥;
滴滴汗珠粒粒米;
故而珍惜用糧是大事體。
我你厲行節約從小處來著手,
勤儉建國勿要忘記;
請大家切莫看輕一粒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