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味LA]精分小店氣氛紅 越喫小籠獲第一-P&R Taste, City of Industry

我是特地去那家店的,在工業市(City of Industry),要知道,那是個無聊透頂的城市,沒有古蹟,連標誌性建築都沒有,要不是為了嚐嚐杭州小籠包,誰去那地方呀! 我從沒喫過杭州小籠包,一個隨時喫得南翔小籠包的上海人,怎麼會喫過杭州小籠包?這不,在國內從沒想到過喫喫看,到了洛杉磯,突發「雅興」,去喫喫看,好在那天我在宜家買東西,過去並不遠,十來分鐘的車程。 那家店叫「越喫」,開在「狗哥擼串」裡面,應該就是租了店面做個早市午市。進得店中,墻上掛著張德雲社的廣告,說是喫滿500分送58美元的相聲票一張,及至喫滿3500分送388美元的相聲票二張,估計是一美元換一分吧。這不腦子有病嘛?誰會在一家燒烤店喫掉3500美元啊?哪怕累積也不至於吧?這傢伙的口味是要多單一啊? 狗哥的老闆肯定腦子也有問題,好好的一家店,墻上掛個大五角星,門簾是對少先隊員,還給自己的店起了洋名叫「GouGe’s Utopia」,要烏托邦去朝鮮呀,到美國來幹嘛?你何曾見過從良的妓女在家中裝個粉紅日光燈的?也許有,失心瘋了的從良妓女。 我是來喫「越喫」的,他們也是借的店面,那就先不計較裝修了。 菜單很簡單,正反二面,主打杭州小籠包和麵條,有樣東西挺好玩,叫做「小鍋澆蛋生煎小籠」,小籠還能生煎?好玩,就試試這個吧! 我還點了份鹹豆漿,打從到了洛杉磯,喫過好幾家的鹹漿,四海、永和、康康、義美,有名的鹹漿我都喫過了,可惜都是臺灣版的,不鹹不淡軟綿綿的,既然這是家杭州館,想必會做江南版的鹹漿了吧? 我說要「鹹漿」,服務員好像聽不懂,結果衹能在菜單上指給他看,他恍然大悟狀,說「我們的鹹漿是放醬油的哦?」。鹹漿放醬油,那有什麼問題?放鹽放醬油都可以啊,衹要不是老抽,放點生抽很正常啊? 過了一會兒,服務員回來了,托著個盤子,盤裡是個小碗,服務員端起小碗放在我的面前,面前是碗褐色的湯。 要不是美國警察管得嚴,我早站起身打人了。這叫鹹漿嗎?你不能說我們的湯是用水做的,就給我端盆冷水來吧?你也不能說我們鹹粽子是放鹽的,就給我喫個加了鹽的白粽子吧?哪有這種做生意法門的?一碗鹹漿二美元,一碗淡漿一塊五,區別就是加了醬油嗎?桌上就有醬油瓶,我不會自己放啊?再說了,甜漿也是一塊五,你家的醬油比糖貴這麼多?桌上的醬油要不要收費啊? 舀一勺看看,沒準東西都沉在下面呢?不過我好像沒見過沉在下面的油條啊?你至少也得漂根蔥吧?舀了一勺,啥都沒有,兜底搗一搗,依然啥都沒有,這就是碗加了醬油的淡豆腐漿,算你狠。 我要的包子也來了,一個盆子中底上有層煎蛋,上面有八個黑黑的圓饅頭,是的,黑黑的,好吧,人家可能用有種麵粉做的。八個饅頭,包法還是不一樣的,不是故意包成不一樣的,看上去是完全沒有本事包出一樣的來。 咬一口,麵粉發苦,可是沒有喫到肉,低頭一看,心醒還好,差一點點,第二口就要「咬過頭」了。說是生煎,底上卻是不脆的,我又挾了一個,翻過來一看,底上衹是淡淡的黃色。咦?包子底部這一格格的是什麼?分明是硅膠蒸墊的花紋嘛!不是說好「生煎」的嗎?你們煎生包子坯的時候,在平底鍋裡鋪一層硅膠蒸墊的? 這樣一份「入門尚不夠格級」還「以假亂真」的幾乎沒有肉的發苦的黑麵包子,賣我8.99美元,用一句過時的流行語,店主,你想錢想瘋了吧? 上網查了一下,喫貨小分隊有這麼一句「店內師傅師承沈紅平,2014年「越鄉小籠包」製作技能比賽中獲得冠軍(原文)」。媽呀!大家注意了,不是店內師傅獲得了2014年『越鄉小籠包』的冠軍,而是這個師傅的師父,也不過是個2012年開店2014年獲獎的新秀,就教出這麼個小籠包來。 打幾分呢?鹹漿負十分,生煎小籠包負五分,我第一次在食評中打出負分來,你們狠,佔了個第一。 最後,附上一張喫貨小分隊的「定妝照」,是店中另一款素小籠的,光看照片,這才真是個還沒徹底學會的人包的。 (這可是喫貨小分隊在該店拍的「定妝照」,哎,祖師爺不賞飯喫啊!」

[尋味LA]來去隱蹤特工技 老牌港餐很一般-Garden Cafe, Alhambra

與越南法國菜、菲律賓西班牙菜一樣,港式西餐帶著濃濃的殖民地氣息,前二者由於本地的美食的缺乏,造成了很大的單調性;而港式西餐基於廣式美食的底,再披上西式茶點的衣,一下子就成了美食史上的一個成功案例。現在去到香港之外的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港式西點。 港式西點,走到了世界各地,洛杉磯也有不少,其中有家叫嘉頓的,頗為有名。 我是「去」過嘉頓的,有一次為了拍The Hat的最早的店,一大早就來到Alhambra的Valley和Garfield的十字路口,打算拍好照去嘉頓喫。嘉頓就在The Hat的斜對面,我是走過去的,車就停在了The Hat。 我先是隔天看朋友圈,有人曬了嘉頓的油條照片,說那是洛杉磯最好的油條,於是打算去嚐嚐。嘉頓有扇門在Valley和二街的轉角上,但這扇門是不開的,得再往西走,Valley上還有扇門,要走這扇門。進得門去,正對著門的是個收銀檯,左邊是用餐區。 我去的那次,幾乎全坐滿了,也沒有領位的,收銀檯上也沒人,於是我自己拿了本菜單,找了唯一的空位坐下下來。食客很熱閙的,你懂的呀,中國人一多,就會很熱閙;大多數客人說的都是廣東話,我的白話長久不用,退步很多,於是我就邊看菜單,邊聽他們聊天。 等到我菜單看了二遍之後,也沒人來搭理我,唯一的男服務員在那兒與老顧客聊天,不像一時半會能結束的樣子。閒著沒事,我就拍菜單玩,早餐的菜單就四頁,其中一頁還是個封面。 我很喜歡收集菜單,沒有外賣的菜單就拍照。菜單很好玩的,洛杉磯中餐店越南餐館都是中英文對照的,而且都是中文翻英文,所以同樣一道菜會有不同的英文名,耐心玩味是很有趣的一件事。 不但如此,菜單上有潮流的趨勢,有物價的漲浮,有著各種各樣的信息,你甚至一看菜單,就知道店老闆是不是個有誠意的人來。什麼?憑一本菜單怎麼看得出來?憑一個星座就能寫出一本書來,一本菜單隱含的東西實在太多了。 簡體繁體混著用的,老闆是大陸人,還是個想裝腔作勢的;簡繁體混用還有很多錯別字的,老闆東南亞人,已經好幾代沒好好寫中文了。先中文後英文,中文大英文小的,是想做中國人生意的店,老外生意是帶做做的。菜單上印打折信息的,喫多少送多少的,那是新開店。菜單上有一半東西被貼去或者貼是「估清」且貼的紙都發黑了,那說明廚師跳槽了,留不住廚師的飯店,東西不會好喫的。 等我收集了更多的菜單,我就來寫本《菜單經》,一定會蠻好玩的。 等我研究好了嘉頓的菜單,依然沒人理我,於是我就站起身走了出去。在推門的時候,我頗有種特工的成就感。你想呀,在熙熙攘攘的人群裡,你走進去沒人發現你,坐下來沒人發現你,拿菜單拍菜單,都沒人發現你,然後你再悄悄地走出飯店,就像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這不是特工是什麼? 所以一開始我說我「去」過嘉頓,衹是「去」過。 那天沒事,又實在想不出來喫什麼,嘉頓又浮上腦海,各式各樣的榜單上都有這家,看來的確是有名氣。算了,再去一次吧,希望他們這回能看得到我。 這回,人明顯比上次少了,正推門進去,女服務員就看到了我,把我帶到了裡面一進,原來裡面比外面更大更寬敞更明亮,也就是轉彎角上不開放的那扇門的後面,四周全是櫥窗,所以明亮。 早餐有各種套餐,有些是第一欄第二欄各挑一個,有些是事先搭配好的,反正簡單來說,就是早餐的套餐分為二個檔次,就是八塊五和九塊二角五兩種,還一二個特殊的。 我點了份雪菜肉絲湯米加豬扒包,這玩意差不到哪兒去。 先來的是杯咖啡,配煉乳和牛奶,很香港味。咖啡不燙,也不濃,沒什麼咖啡味,聊勝於無吧;港式餐廳的咖啡不都這德性嗎? 客人挺多的,大多一個人,還都挺安靜的,一位邊看手機邊喫,還有位看著報紙喫;我呢,看著他們喫。 再來的是個豬排包,很大的盆子很大的個頭,皮烤得很脆,一碰就碎,還給了我一把牛排刀,讓我切著著。豬扒包很香,就是一個圓麵包割開,放上與洋蔥一起煎的豬排。豬扒很大也挺厚,當然與這麼大一個麵包比,還是稍稍小了一點點,絲毫沒有露到麵包的外面來。豬扒相當嫩,嫩得感覺不到豬肉味。又香又嫩,還想怎樣? 雪菜肉絲湯米,是碗米粉,大大的一碗。看湯色像是醬油湯,上面蓋著幾條很粗的肉絲,喝了一口,淡淡的,沒啥味道,加了點鹽。又喫了口肉絲,很嫩很嫩,沒有豬肉味,切得也太馬虎了。還有塊五花肉,看上去象培根,我又加了點鹽。 很沒有喫東西的快感,一定是哪裡出了問題了。我喫了那塊「培根」,原來並不是,衹是塊超嫩的肉,也就是說是一塊沒切成肉絲的肉。湯味有點發苦,在我仔細地嚐了幾口之後,我發現並不是我鹽加多了。 應該是燒澆頭的時候火大了,有東西炒焦了,加了湯之後蓋過了焦味,但苦味還是留了下來。然而問題還不在這裡,廣東菜中炒得有一點點焦是很正常的,所謂追求鑊氣也。我不是說這種做法對哦,我衹是說正常。 我終於知道問題在哪裡了,出在雪菜上,這個雪菜,唯有其形,卻少了味和香。我單獨喫了雪菜,什麼味道都沒有,不鹹不酸不香,絲毫沒有它的存在感。雪菜肉絲的靈魂是雪菜啊!那怕沒有肉絲,好的雪菜用油一煸加點糖就是絕佳的麵澆頭啦!沒辦法了,這份不及格,肉再嫩也不及格,肉再多也不及格。 量實在太大了,我看到臨桌點的是粥加乾炒牛河,那人也沒喫完,牛河打包了。美國什麼都大,很多廣東店的茶點來到美國後都長胖了。 好了,用二道東西來評一家港式西餐館可以是不公平的,不過我估計是不會再去了,港式西餐還是在香港開吧,這裡有的是西餐啊!

[尋味LA]阿市新開冒菜店 雖不正宗但好喫-Earth Kitchen, Alhambra

我是無意中路過這家店的,上回去喫緬餐的路上看到的,一家專賣冒菜的店,看到有生啤,還有「happy hour」的字樣,就在想什麼時候過來喫喫看。 不過沒幾天,我去還書,隔開馬路就是這家了,於是就喫喫看看。 店面很新很潮流,價目表是大顯示屏,這和概念中的冒菜店太不一樣了,「乾淨整潔」好像和冒菜不是太搭,哈哈。 服務員有二個,一個墨西哥妹子,一個亞裔,亞裔看著象老闆娘,老闆娘看著象華裔;是的,洛杉磯有華裔開的越南館子、有華裔開的日本館子和泰國館子,但好像不會有其他的亞裔來開家冒菜館吧?老闆娘說他們開了二個月。 點菜很簡單,10.99美元四素三葷,8.99美元六素,21.99六素四葷,還有種不是自選的11.99美元是配好的:肥牛片、酥肉、牛肉丸、魚丸、洋山芋、玉米、豆腐、豆芽,算是四素四葷了,我就點了這個。 墨西哥妹子開始給我備料,Yelp簽到可以還可以送一份食材,我選了肥羊片,可是看上去一份很少。 付賬時,老闆娘問我是要土豆粉還是米線,我選了土豆粉。 付完錢,我仔細地看了下選擇,好像菜單上寫的「海鮮」衹有蝦和墨魚圈二種,蟹肉棒不能算海鮮吧?其它什麼雞心鴨肫毛肚豬血之類的,一概沒有。 等菜的時候,我在看桌上的立牌,說是「全美第一家可自行搭配的快餐火鍋——冒菜店」,這就牛了,這我就有點不服了,不說紐約波士頓芝加哥舊金山,就說洛杉磯,川菜館子絕對不比上海少,幾乎每一家都有冒菜賣,你居然敢說第一家?我昨天喫的錦城裡不就有冒菜嗎?你一個開了二個月的店,敢說第一家? 但仔細想了一想,人家沒說自己是第一家賣冒菜的,人家可能說的是「第一家衹賣冒菜的店」,這倒是有可能的,好吧,算你狠;可以再一想,第一家「衹賣」冒菜的有什麼值得說的呢?要不我去開美國第一家漢堡店?我什麼都不賣,衹賣漢堡,連薯條都沒有! 你還賣涼菜呢,網上看到的,冷櫃中的涼菜每一盤都包著保鮮膜,看不清楚是什麼。 那個華裔可能是老闆娘,應該承認,非常客氣,英語不是ABC,但也算流利,我是後來聽她和別人說國語,才知道她會國語。 好吧,當然要說喫的,東西上來,一隻挺好看的碗,邊上一碟酥肉,三塊,這讓喜歡喫酥肉的我有些不爽,為了拍張合影,我把酥肉挾到了碗裡。從色面來看,東西做得挺好看的,但是紅油的顏色不正,是橙紅色而不是鮮紅色的,聞起來也沒有冒菜那種霸道的香氣。 我喫的第一塊是酥肉,我怕浸在湯中時間一長泡軟了。這裡要表揚一下,酥肉是熱的,也就是說酥肉拿進廚房後加熱過,而且不是微波爐加熱的;然而,酥肉中沒有花椒,這就成了炸排條了,這是要扣分的。 喝了一口湯,湯很好,的確是骨湯,至於有沒有店家所說的「三十二種以上香料」我就喫不出來了,美食家不是品酒師,你把三十二種紅酒混在一起,他也照樣品不出來的,而且我其實不看書的話也背不出三十二種香料。 東西呢,魚丸很不錯,不腥,也不是那種超彈的小藥魚丸,可是牛肉丸就太有問題了,我不喜歡喫超彈的魚丸,但我喜歡喫有點彈性的牛肉丸,這家店的肉丸是極細極精的肉糜做的,一咬就散開了,完全不及格。洋山芋切得厚厚的,完全沒有脆性,這怪不得店家,美國的洋山芋都是這樣;同樣怪不得店家的是玉米,在冒菜中喫到甜而脆的美國玉米,感覺怪怪的,但是不難喫。土豆粉是扁平而透明的,很有韌性,我第一次喫到透明的土豆粉,量還不少。 肉,應該是一份羊肉一份牛肉,實在太少了,感覺上也就是各有一二片罷了,這種肥牛片切法的肉,其實是很薄的,我這還是加了一份肉的,完全喫不過癮。其它還有豆腐、豆芽,也就中規中矩。 關鍵的辣,完全沒有成都的江湖味道,不香,看樣子他們把三十二種香料全都用到湯裡去了,卻忽視了紅油的熬製,這是不能原諒的。 總結一下,這是碗味道不錯的很不正宗的冒菜,信價比完全沒有,隔二個街區的韓國燒烤自助餐,貴四美元,喫肉可以喫到撐了,這碗要是不放粉,根本就撐不起來。 值得表揚的是,這家店的啤酒種類很齊全,想必老闆娘也是愛酒之人,從這點來說,我希望她能改進味型,增加食材,作為一家新店,還是鼓勵一下吧。

New Wubi IME for emacs

This is just a modified Wubi IME for emacs, it’s under GPL. Originally, it’s from http://daiyuwen.freeshell.org/gb/wubi/wubi.html I modified wubi-rules.el file and added 51,473 words to it. Also, I adde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