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隍廟小籠好貴 清真麵館牛羊菜
(09/06/10) 九月的第一個星期一,一般是小豆開學的第一天,今天不同,小豆上週三就開學了;然而對於我來說,卻沒有變,這一天是美國的勞工節(labor’s day),放假一天。上週五下班的時候,老闆提起為什麼國際勞動節是五月一日,為什麼美國的勞動節卻不是,他用這個問題來考我們。我知道五一國際勞動節是芝加哥工人大罷工來了,卻不知道為何美國人不紀念那一天,老闆說是因為當時發生了屠殺,美國人覺得很丟臉,所以不過國際勞動節。(註:我查了一下維基,美國的勞工節最晚在1882年,而芝加哥工人大罷工在1886年,好在辦公室政治和國內政府不一樣,否則這樣的博文是注定要穿小鞋了) 有不公平就有鬥爭,可惜在這裡沒有。 那是城隍廟的南翔饅頭店,上海市內的南翔小籠頭一塊牌子,一樓的售賣部,永遠都排著長長的隊,不論天氣如何,我見過大風大雨裡全身被打濕依然排隊的人們。「售賣部」的意思就是「外賣」,一個個紙盒子,所以邊上的長廊邊,永遠都有人坐著吃剛買來的小籠。我納悶的是,現吃雖然狼狽,倒也罷了,熱赤潽燙的出來,味道到底應該不錯;可大多數排隊外賣的,都是放進塑料袋帶來,殊不知小籠這玩意,別說冷了不好吃,就是新鮮出籠的,見風就要打折扣,這一層,卻沒人計較了。 當然,你可以去二樓吃,一樓是鮮肉小籠,十二元十六隻,二樓依然屬於「經濟型」的,鮮肉中加了蟹粉,叫做「蟹粉小籠」,二十元八隻;你若還嫌要等位子,可以去三樓吃更高檔的,那裡的小籠名字又換了,叫做「蟹黃小籠」,四十八元錢六隻。雖說「一分價鈿一分貨」,但我每次到這裡,總會想起孔乙己故事的長衫與短打來。 上了二樓,一片混亂,問服務員是怎麼個吃法,服務員嘴一呶,示意我自己找位子坐,好不容易搶到一個位子,卻被告知要先買票子,一怒之下,下樓不吃了,我大不了開車去古漪園吃,還正宗一點呢。我堅信,城隍廟南翔饅頭店,已經數十年沒有和古漪園切磋過武藝了。 這就是不管颳風落雨,永遠都有人排隊的南翔饅頭店,上海話中,沒有「包子」,只有「饅頭」 人雖然多,秩序倒還可以 隊伍就這麼一直延長著 三樓 誰能告訴我這三個樓的區別以及內中的奧妙啊? 哈哈,露了真身了 於是,信步走了出來,城隍廟實在鬧哄哄的,不宜久留,沿著方濱路走,無意中看到了這家「張續昌老頭麵館」,寫是「清真」的字樣,店招上有牛肚羊雜,都是我很喜歡的東西,於是就走了進去。其實該店是沒有一樓的,只有一個樓梯,上到二樓,轉彎的「亭子間」地方,變成了廚房。 店面不大,五六張桌子,還有一個玻璃廚,半成品的菜碼著,冷菜直接就可以吃了,熱菜則需加工一下。信用點了羊肉、牛肚和刀豆洋山芋,坐在對面的食客建議我不要牛肚改吃羊肚,牛肚是鹵的,羊肚是熱炒的,倒也有道理。老闆娘端上一大盆紅燒羊肉,三十五元,商量了一下,改成半份二十元,我一個人,吃不了。 三個菜,外加兩瓶啤酒,六十元錢,只夠在南翔饅頭店吃七隻半蟹黃小籠。這家店好在都是老主顧,但凡有人上樓,一進房間就要打一圈招呼,很有親切感;當然,打招呼歸打招呼,張家長李家短卻是少不了的,由於空間小,我只能和兩位「白相人」坐在一起,聽他們吹牛(其實我最喜歡這種事了),於是誰誰誰欠錢不還,誰誰誰和誰誰誰軋姘頭,誰誰誰的兒子不孝順,我全聽到了耳朵裡,好在我是個「外來的」,不至於「知道得太多了」。 正好老爸家中電腦出問題,酒足菜飽也就離開了這裡,我的城隍廟半日遊,算是告一段落。 聽食客說,這家店以前在河南路,城隍廟改造「上海老街」裡搬過來的,生意一下子好起來 紅燒羊肉,吃來吃去牛肉味道 刀豆洋山芋,點了之後拿回去再炒一把,原本其實也是熟的 青椒羊肚,味道果然好吃 玻璃櫃中的東西還不和,下排左起分別為牛肚、鴨腿 從二樓下去,一眼就是廚房,已經沒法隱蔽了 店中一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