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破啼為笑,在上海話裡有專門的講法,叫做「一歇哭,一歇笑,兩隻眼睛開大砲」,至於為什麼哭了再笑會是大砲,無從得知。

  上海的天氣就像小朋友的臉,變化多端。因其所處地理位置的緣故,雨雪風霜在一年四季裡都會遇上,有時甚至東邊日出西邊雨,上海這麼大,川沙陰雨密佈,嘉定還是晴空萬里,是很正常的事……

  我們再說回到小朋友身上來,上海的天不但像小朋友的臉,而且天氣變化,和小朋友密切相關。

  上海的小朋友們經常玩一種遊戲,乃是用一根繩子打個圈,繞在兩隻手上,另一方要用雙手撥弄繩子,並且轉移到自己的雙手,然後這一方再弄回來,任何一方無法轉移的話,遊戲即告失敗。這種遊戲名叫「跳繃繃」,又名「挑繃繃」,上海人每見到小朋友「跳繃繃」,總會說「勿要跳繃繃,要落雨呃」,你想,小朋友的「跳繃繃」也是大人教的,教會了,又說要下雨,豈不怪哉。

  先說一件別的事,上海人在給小朋友補衣裳、釘鈕子(鈕釦)時,如果衣裳還穿在小朋友身上的話,就會告訴小朋友,說是在身上動針線時千萬不能說話,否則是要被人冤枉的,「動引線(針)」與「被人冤枉」,「跳繃繃」和「落雨」,都是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怎麼會發生聯繫的呢?

  及至自己做了父母,有時和女兒講不清道理,則會先說個別的理由給她,我想這「被人冤枉」也是如此,因為怕小孩子此時亂說亂動,易被引線扎到,所以有了這個藉口讓小朋友噤聲,著實讓引線吃了一回「冤枉官司」。

  「跳繃繃」或許也是如此,恐怕小朋友玩得時間太久,於是用「落雨」恐嚇他們,希望他們早點結束。

  有人研究出來,說「跳繃繃」是女生的遊戲,女孩子易哭,「跳」輸了要哭,不陪她「跳」也要哭,反正只要「跳繃繃」,結果就是「哭」——「落雨」。

  小朋友哭,的確上海人有叫做「落雨」的,而陰天,則是女人的專利了。女人生氣,鐵板著臉,不理家人,家裡人就會說「今朝陰天,火燭小心」,照道理大晴天更要防火,而陰天防火,防的乃是女人發火。

  剛才說到落雨,上海人認為「搶馬桶」也是要下雨的,所謂的「搶馬桶」乃是指家人們爭著上廁所,此事最容易發生在閤家外出歸來之時,進門都想「解手」,於是紛紛「搶馬桶」。

  「搶馬桶會落雨」乃是句俏皮話,根本就是無稽之談,天上下雨原來就是自然現象,完全不是人為可以控制的(人工降雨不算),上海人說「天要落雨,娘要嫁人」表達的就是「無可奈何」、「於事無補」之意。

  問題又來了,「天落雨」與「娘嫁人」又有什麼關係?又是兩件風馬牛不相及的事嘛。其實這是句兵諺,原來為「天要落雨,糧要解營」,說是糧食之類東西,要在下雨前解往兵營,上海話中「嫁」和「解」同音,「人」和「營」又是同韻(普通話中不同),所以以訛傳訛,變成了「娘要嫁人」。

  上海的天氣,落雨天有很多,別的不說,黃梅天就有四十來天,又有好幾次颱風,加上平時落的雨,一年倒是真沒多少晴天。雨照下,生活也照樣過,該上班的上班,該讀書的讀書,該結婚的還是要結婚。上海人並不會因為天氣不好而弄壞了心情,若是結婚當天下雨,賓客們都會恭賀一句「有財有勢」,上海話中「水」和「勢」是同音的。

  有時下雨會打雷,上海人把閃電叫做「霍顯」,乃是指天上突然現出一條光來,也有寫作「霍隙」的,好似天上忽然裂了一條縫。

  上海的冬天時常有霧,上海人把「霧」叫做「迷路」,很是形象,霧濃的時候,能見度極低,的確很有可能「迷路」。

  最後,我們來聊聊幾個極具上海特色的天氣詞,這些詞,大多也可以表示一種心態或是心情,最妙的是,這些詞沒人知道怎麼寫,發音也很困難。我就做個有心人,來整理一下。第一個詞是「窩塞」,前一個字發輕音,「塞」唸作「色」,這個詞或許還真是這麼寫的,表達一種「窩在心裡、塞在胸中」的委屈感,上海人最常用到「窩塞」兩字的,乃是手機、錢包被盜之後,此時的心情,非「窩塞」莫屬。

  「窩塞天」是一種讓人傷懷的天氣,悶熱、潮濕,悲觀的人在這種人會壓抑不住心中的悲傷,很有哭的衝動,反正,是一種讓人心情不好的天。

  「齁斯」是我「發明」的寫法,「齁」不是委屈,而是有氣沒處發,排隊買東西,排到你正好賣完,有人錯嗎?沒有!可生氣還是要生的,這種生氣,就叫「齁」。「齁」本是「哮喘」的意思,你可以想像一下有人被氣得直喘粗氣的樣子。

  「齁斯天」是一種讓人無處發洩的天氣,那感覺就像想打人,卻又找不到人打一般,「齁斯天」也是悶熱、潮濕的天,要突然下一場大雨才好。

  「窩塞」和「齁斯」是差不多的意思,細究起來,前者用在本身有損失的場合,被偷了東西找不回來,被人冤枉了說不清楚等,而後者常用在自己沒有損失,卻又希望更好而得不到的情況,東西沒有買到,工資加了同事自己沒份之類的事情。

  其實,要區分這兩個詞到底表示哪種天氣是很難,有時根本就是同一天,有些人覺得「窩塞」,有些人覺得「齁斯」。前者偏重於「不開心」、「失落」、「委屈」,後者則著重於「生氣」。

  上海話中還有「尋齁斯」一詞,譯成普通話就是「找茬」和「挑釁」,丈夫「尋齁斯」是「找茬」,流氓「尋齁斯」就是「挑釁」。

  有人說「窩塞」是英文「worse」音譯,我實在看不出所以然來,「worse」是一個比較級形容詞,然而「窩塞」沒有任何比較的成分在內。

  「窩塞天」、「齁斯天」都是對於心情不好的人而言,不過這種壞天氣,就算心態很好的人,也會覺得「污數」。

  「污數」是一個音,寫法也是我臨時發明的,「污數」指的是不乾淨、不爽利、不整齊,悶熱潮濕的天氣身上有汗,擦也擦不乾淨,洗完澡汗又出來了,這種天,身上總是汗津津,黏搭搭,上海話稱為「黏之疙瘩」和「de之過膩」,這個de,是「粘」(「佔」音)東西的「粘」,就是「黏在身上」的意思。

  「污數天」是指熱天,而「瀴斯天」則是指冷天,冬天,沒有太陽,依然潮濕,即便沒有風,可還是渾身冰冷,縱然開著暖氣,依然渾身哆嗦,這種天,北方的朋友紛紛敗下陣來,倒還是上海人抗得住。

  上海有些罵人的話,如「陰私鬼」、「陰私棺材」,發音同「瀴斯」一模一樣,被罵的對象都是那種不拘言笑卻背後弄人的傢伙,所謂「肚子裡幹活」的角色,這種人,讓人有「不寒而慄」之感,說「瀴斯」也可以。

(寫於2008年1月24日)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