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有篇文章,說到上海的老虎灶(熟水店),因為灶頭的樣子像老虎而得名。於是有朋友來問我,說房頂上的「老虎天窗」,怎麼看都沒有老虎的樣子,又作何解?
要解答這個問題,不妨先去看看「老虎天窗」,中國古代的房子,沒有那玩意,可是外國的房子,也沒有啊?對的,這東西只有上海才有(如今江浙亦見,乃是上海傳過去的)。
為什麼只有上海才有?因為上海是個移民城市,人口一下子多起來,住房不夠了,就把「一層橫著攔成兩層,上面一層就叫閣樓。然而閣樓沒有窗戶,採光不佳,於是聰明的人們掀去房頂的瓦片,硬生生地開出一個口子來,再在口子上砌個遮雨的披勢,裝上窗,既可採光,又不怕漏雨,真是絕妙發明。因在頂部,即挪用「天窗」之名,中國以前的天窗是朝天的,也就是水平的,「老虎天窗」則是垂直的。「天窗」解決了,那麼「老虎」呢?有些老虎天窗上裝著避邪用的鏡子,難道那是「老虎眼睛」?《心經》說「眼耳鼻舌身意」,光有「眼睛」是不行的,那麼其他的呢?
其他的當然找不到,就連鏡子也不是眼睛,因為「老虎天窗」根本就不是因為「象老虎」而得名的,其名另有來由。「roof」是英語,意思就是「屋頂」,屋頂上的窗就是「roof天窗」,「roof」的發音和「老虎」很近,所以,「老虎天窗」就是「roof天窗」。
好玩吧?也不知是洋人還是國人發明的,反正,是個幽默的傢伙。
這種一半中文一半洋文,或純由洋文音譯過來的詞,在上海話有許許多多。有些傳揚開來,連普通話中也有,有些則只有上海人才知道了。我們不討論「ice cream」、「disco」等全國通用的詞,我們只說上海特有的。
「司必靈鎖」的「司必靈」是「彈簧(spring)」音譯,還好沒有直譯成「春鎖」。以前,上海的門鎖大多是「司必靈鎖」,旋鈕邊上有個撥鈕,叫做「保險」,打開保險,可以讓開著的鎖關不上,關著的鎖打不開。後來的「雙保險」、「三保險」乃至「七保險」的叫法,還是從此而來的。「鎖」是裝在門上的,門外是「水門汀」地,就是「水泥地」,「水泥」的英文是cement,故名「水門汀」。門內的地,有兩種,房間是木地板,衛生間是用小的磁磚鋪成,那種地叫「馬賽克」,由英文「mosaic」而來。
房間的日光燈有個元件,叫做「司達特」,是一隻比五號電池稍胖稍短的鋁皮管,現已改用塑料管,外面有接腳,裡面有啟輝器。啟輝器是真正的主角,塑料管哪怕掉了也無所謂,啟輝器就叫「starter」。
如此的詞還有許許多多,我就不一一解釋了,列出來大家看著玩:沙發(sofa),司的克(stick,拐仗),法蘭板(fry pan,平底鍋),凡爾(valve,閥門),戤士靈(gasoline,汽油),德律風(telephone,電話),麥克風(microphone),康拜因(combine,聯合收割機)……
我們再來討論一些有趣的詞,這些詞甚至人們已經忘了其原來的英文或者根本不知道從英文而來。
「混」是上海人特有的一種生活態度,很多人見面,問好的第一句就是「最近混得哪能啊?」,其人曰「混得還可以」。即便是勞動模範,你問他「儂搿兩日嘞混啥啊?」,他也不會生氣,多半會說「瞎混混」。不管工作到底賣力與否,收益終究是大是小,上海人總是一個「混」字,乃是一種中庸的境界。
然而,單個字的「混」還可以。若那人在「混槍勢」,就不對了。「槍勢」就是「chance」,上海話說「儂槍勢嚡沒呃,還想幫伊談朋友?」本義就是「機會」的意思。上海人所謂的「混」,乃是踏踏實實幹事的意思,你若存心要混,混得機會盡失,可不麻煩了?「混槍勢」在上海話中指「濫竽充數」,「出工不出力」之類的「磨佯工」行為,亦指企圖「矇混過關」的做法。
「著台型」,是「有面子」的意思,「儂勿要忒著台型噢,房子車子儕買新呃」,「著台型」有如「出鋒頭」,既風光,又體面,卻很少有人知道「台型」乃是dashing的音譯,乃是「活躍、浮華、時髦」的意思。
最後來說「骯三」,有人亦寫作「昂三」,「骯三」既可作「甴曱」解,比如「儂講骯三(口伐)?伊曉得我昨日晚回去,偏偏拿鐵門鎖鎖脫」,「骯三」亦可作「小氣」、「不值得」、「沒有價值」解,如「伊勿要忒骯三噢,獎金拿了四千塊,居然請大家吃肉饅頭」。
「骯三」有兩種意思,而至於其來源,恰恰也有兩種說法。第一種是說打球時,比如網球,眼看著要出界了,偏偏落下的位置正好壓在線上,搶救不及,便是失分,你說「骯三」不「骯三」?「壓線」就是「on side」,聽著的確很像。
又有一種情況,據說乃是時下很流行的方式——甩賣,換季大甩賣,拆房大甩賣,名堂多多。甩賣的噱頭多了,大家也知道那是個幌子,那些便宜的東西,質量都不怎麼樣,都是「落腳貨」(過時貨),都是「骯三貨」。「骯三」者,「on sale」也,就是甩賣的意思。
(寫於2008年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