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璽閣菜話

[下廚記 VII]快手南瓜

20171024_201942-X-T1.JPG
話說到了洛杉磯後,人生地不熟的,好在現在有了網絡,上網找東西喫吧;一來二去的,我就上了幾回當,而且還是「喫苦不記苦」,上的都是同一個公眾號的當————「洛杉磯喫貨小分隊」,哎,看樣子這毛病不改,衹能「到老一世苦」了。
我在國內也上過食評公眾號的當,雖然我自己是國內最早寫食評的一批了,但我照樣被忽悠去了飯店,可能因為我從來就不曾誇大過事實,以至於以為別人也會和我一樣。那次上當,是有位「寧波上海人」從小喫寧波菜長大,看到有個公眾號推薦一家在江蘇路延安路的寧波館子,就把那篇文章轉給了我,然後我就約了一幫子朋友一去了。
結果呢?我丟了回臉,朋友說「這種館子你也好意思帶我們來的啊?」,要知道,這些朋友都是和我坐在路邊喫餛飩、捧著盒子喫生煎、在直不起頭的飯店閣樓喝茅臺一起身經百戰的朋友,這臉丟得,打落門牙往肚子裡嚥。
打那之後,我就對那個公眾號留了個心,經常閙點笑話出點洋相,好在普通民眾估計也看不出來。沒想到,一般的人吧,隨著後多年的「做托」的經驗,好歹喫得多了見了廣了,多少會有點進步,這個號可好,以前是個洞,現在是個窟窿(一定要用蘇州話念「哭龍」才好玩)。
這不,就在今天早上,微信推送過來一條,叫做《食材鮮、醬汁靚,雞有雞味、魚有魚味,這本分還有多少餐廳能守住?》,點進去一看,介紹的是家香港餐廳。第一道是道小菜——仔薑皮蛋,據作者說那是臺灣的仔薑,而且「衹選六月初的幼芽,拿來之後要用小刀切開,剔掉筋,很麻煩的,100斤薑衹能挑出5斤」。
我的媽呀,開什麼玩笑,且不說嫩芽哪來的筋,就算有筋,一樣東西中有百分之九十五的筋,那不是薑,那恐怕是絲瓜筋;從廚房運營的角度來說,任何食材,一百斤中衹能挑出五斤來,那完全不是店家做菜精緻,而是採購出了大問題了。我過去一直以為清朝御膳房一隻雞蛋幾兩銀子是開玩笑,現在看來倒是有可能的。我想告訴這位朋友的是:哪怕一百斤爛薑堆在面前,可能挑出能用的都不止五斤。
還是這篇文章,極力吹捧店家有「自製的醬汁」,甚至還有「自己的小農場生曬腊肉」,我已經無話可話了,自製醬汁和自曬腊肉無非就是為了降低成本好不好?香港生意稍微好點的茶餐廳,就已經是這樣了。估計這位下次喫個農家樂,會這麼寫:店家有自己的魚塘,茶葉是自家的茶園採的,為了保證品質,有自家的飬豬場、飬雞場,就連廚師和服務員,外加殺豬的漢子,都是自己家裡飬的。
開什麼玩笑,自己不會做菜,又沒有餐廳運營的經驗,甚至連common sense都沒有,還敢說菜是怎麼做出來的,食材是怎麼準備的,你還不如簡簡單單「入口即化」呢!
不要把美食神秘化,很多東西,其實很簡單的,今來來說道超級簡單的南瓜。
首先,買南瓜,這幾天正好是美國的萬聖節,喔喲,南瓜成災,到處都是。美國的南瓜不好喫,有形而無神,做做南瓜派什麼的尚可,但要直接喫,還要日本南瓜,要香有香,要甜有甜,而且軟糯且纖維少,佳品;上海的長南瓜也好喫,可惜在美國沒見過。
日本南瓜在日本超市有賣,與美國南瓜不一樣,美國南瓜是有標準色的,橙色,很飽和的橙色,看著就讓人開心,很符合美國的形象;美國也有醜南瓜,那可是真的醜,不過賣得可以橙色的貴,那是給人擺著看的,我去年買了幾個,到現在還好好的,真有趣。
日本南瓜是扁的,圓的扁的,皮是綠的,上面有時還會有點小疙瘩,買南瓜要買小而硬的,越硬越好,越沉越好;一隻日本小南瓜,可以買幾隻美國大南瓜,光從價格來看,日本南瓜就比美國金貴多了。日本小南瓜,不過二三磅重,美國大南瓜,大的像個石鎖般重,一個人都搬不動,我沒有在基尼斯紀錄中找到最大的南瓜有多重,但我查到在2011年的10月22日,有人在紐約雕刻了一個1818磅的南瓜,媽呀,真是夠大的。
說回日本南瓜,怎麼喫?聽我說。
很多的朋友都不願意料理南瓜,說第一步就不行,就危險,那麼硬的南瓜,沒法下刀啊!一不小心,一打滑,就切到手上了。
簡單,我來教你,整個南瓜放到微波爐,高火三分鐘,個大的話,五分鐘。放心,不會炸的,絕對不會,紅燒肉會炸,三五分鐘南瓜,不會。
炸是不會炸,但會燙傷人,你要直接去拿,真有可能會燙傷的,我勸你把南瓜留在微波爐裡,過個半小時再取出來,還是溫溫熱熱的。
先一切二,很好切吧?把籽挖掉,然後把切面放在砧板上,然後把板用刀削去,你會發現皮很好去,才三五分鐘的微波爐,居然變化這麼大。
把皮削去,再切南瓜切成塊,放回微波爐,再打個五分鐘,撒上鹽和黑胡椒,就可以喫啦!
就是這麼簡單,沒熟透?再加一分鐘二分鐘三分鐘,反正轉到它熟就是了嘍!
好喫的南瓜就是這麼十來分鐘,紅燒肉就是二三個小時,什麼七十二個小時的紅燒肉,就是騙不懂行的美食評論家的,然後他們再來騙民眾。
寫食評的,最好不要聽老闆吹牛,用自己的感受來寫,我也衹能說到這裡了,各位好自為知吧。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