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璽閣食話

[尋味LA]懶人恩物是熱袋

20170705_074900-iPhone-7-Plus.JPG
過去我在國內的時候,住在黃河路北京路,辦公室在南京西路的上海商城,直線距離衹有二公里,騎車上下班是最好的選擇了。可是南京路和北京路都不允許騎自行車,我要麼從鳳陽路南陽路一路過去,要不就是走新閘路,二種走法我都很喜歡,因為一路都有很多好喫的早餐選項。
我從來沒有在家喫早飯的習慣,打小就在街上買糖餃、糖糕、油燉子(不是蘿蔔絲餅,而是油炸扁糯米糰子,有甜有鹹)喫,及至長大,選擇就更多了,有段時間我住在西邊,那時還開車,經常早上沿著南京西路開,到愚谷邨那裡就地停車,愚谷邨對面有個路邊攤,生煎鍋貼都很好喫,我總是買了到辦公室;買得多了,我都不用下車,大叫一聲,店員就把東西給我送到車上來,這個攤檔有點很好,外賣生煎還有一小袋保鮮袋裝的米醋,別說這沒啥稀奇,要知道當年還沒有放調料的小塑料盒呢。
從新閘路走的一個原因是可以路過紅寶石,就在西康路不到一點點的地方;新閘路上有許多好喫的早餐,新鎮路橋堍有家南京湯包館,他們家的雞鴨血湯量又大味又好,然而紅寶石,是我大多數走新閘路的原因。
紅寶石與靜安賓館麵包房,是改革開放之後上海灘的二顆明星,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沒有新的西點店。要麼是早已變得本土化的長春、哈爾濱、凱歌(即以前和以後的凱司令),售賣各種各樣國外找不到的「西點」;要麼就是紅寶石和靜賓麵包房,在當年來說,絕對是引領時尚的先鋒了。想起那時在靜賓麵包房外排隊購買「法式長棍」的人群,不會亞於如今的鮑師傳,話說我一直認為,鮑師傳這種現象在上海發生,不僅是對上海的一種侮辱,更明確地顯現了上海在品味、檔次和審美上的倒退。
紅寶石的裝修有點日式,但卻是「中英合作」的,不是合資,是合作,其實從來沒人搞清過這個合作是怎麼回事。紅寶石的主打是鮮奶小方和栗子蛋糕,然而我最鍾意的,則是咖喱角。
咖喱角在紅寶石之前就有,但是紅寶石將它做得精緻了。外地的朋友可能不知道咖喱角是什麼,讓我來解釋一下。咖喱角也有叫咖喱餃的,是一種外面酥皮裡面洋蔥洋山芋牛肉的西點,烤製而成,形狀是三角形的,扁扁的,餡料則是咖喱口味的。這玩意很香很好喫,我總是早上到紅寶石買一個咖喱角,一個牛肉捲,到辦公室用微波爐打三十秒再喫。
我非常喜歡喫咖喱角,我還喜歡喫大肉粽和牛肉煎包,還有生煎、小籠、鍋貼、鹹豆漿和豆腐花,其它什麼油豆腐線粉湯、咖喱牛肉湯、雙檔湯、大餛飩、蛋餅包油條、粢飯糰排在第二梯隊,至於麵條、小餛飩,可能排在更後面了。我特地到印度去找過咖喱角,可能那玩意根本就不是印度的,不過還是被我在印度找到了;印度的咖喱角是油炸的,太油了,而且沒有牛肉,不好喫。洛杉磯倒是也有咖喱角,甚至還有位七十多歲的老者,知道我喜歡喫咖喱角,自己做了後開了一個多小時的車給我送來。
咖喱角,要分類的話,算是「turnover」,就是「翻轉」的意思,怎麼個翻轉法呢?就是一疊酥皮,方的,在當中放上餡料,然後對角一折,翻轉成個三角,然後再烘。
有次說到過,「美國連窮人都是胖子」,為什麼?因為美國人發明了垃圾食品,當中國人還在為食物擔懮的同時,美食喫著「安全卻有害」的垃圾食品,快餐甚至被冠以「美式快餐」的名號,可見美國人對快餐文化的貢獻。
比快餐更「垃圾」或者更簡便的食物,是微波爐食品。美國的超市中有各種的速凍預製食品,洋蔥湯、通心麵、小披薩,衹要微波爐一轉就可食用,中國的速凍食品還大多要煮一下,美國人衹要微波爐轉就可以了,把「容易」與「懶惰」發揮到極致。
在所有的微波食品中,熱袋(Hot Pocket)算是極有代表性的,甚至有熱袋的愛好者還造了個謠,說是微波爐最早推向市場的時候,就叫做「爆米花和熱袋加熱器」(Popcorn and Hot Pockets Warmer),而實際上微波爐是1955年開始由Tappan公司推向市場的,而熱袋是由Chef America Inc.公司在1983年推向市場的,而後在2002年被雀巢收購,成了雀巢的著名產品之一。
熱袋是個什麼玩意?一種象咖喱角一樣的turnover。然而實際上它不是三角的,而是長方形的,樣子幾乎與麥當勞的蘋菓派一般無二,衹是它裡麵的東西,都是鹹的;它至少有一種起司,至少有一種肉類,或再加上蔬菜與水菓等東西。
熱袋這個產品無疑是相當成功的,雖然在2011年的營業額衹有6.1億美元,但在2002年居然有過20億美元的銷售業績。熱袋作為垃圾食品,其價格是很便宜的,在我家旁的食雜店,二盒各二個的熱袋賣五美元,也就是1.25美元一個,而COSTCO則是10.95美元17個,二塊錢可以三個。照年銷售20億美元算,全美國平均每人每年都要喫到五個以上,太厲害了。
熱袋的成功,在於它的方便,你冰箱裡拿個饅頭出來,也得找個盤子托著吧?熱袋完全不用!
20170705_074937-iPhone-7-Plus.JPG
普通的熱袋,一盒是二個,一個讓你喫,另一個讓你放到冰箱裡永遠也不記得喫。二個都是獨立包裝的,透明的塑料袋,打開塑料袋,是一個熱袋,以及一個紙的殼子,把熱袋塞到紙殼中,轉上二分半鐘,然後讓其在微波爐裡冷卻二分鐘,拿出來,把紙殼的底折起來,就可以喫了,喫掉半個,紙殼還可以撕開,喫下面半個。
這個紙殼叫做「crisping sleeves」,譯成中文,可以是「脆套」,熱袋之所以是脆的,靠的就是這玩意。別小看這個紙殼,一面是紙的,另一面是銀的,應該不是鋁箔,大家都知道微波爐不能轉金屬,這個紙殼算是「susceptor」,字典上是「感受器」,完全詞不達意。這傢伙可以大量吸收微波,局部產生很高的溫度,最終讓熱袋的表面變脆,厲害吧?
20170705_075019-iPhone-7-Plus.JPG
20170705_075203-iPhone-7-Plus.JPG
不過我還是建議大家用個盆子盛一下,因為有時熱袋的殼會爆開,也許這也就是為什麼許多老外的微波爐會很髒的原因吧?Youtube上甚至有許多教清洗微波爐的教程。
熱袋有好多種口味,培根與起司的、牛肉與起司的、肉圓與起司的、雞肉與起司的、牛排與起司的、火腿與起司的、火雞與起司的、肉腸與起司的,反正都是好喫的不健康食物,聲明一下,我從來都是「好喫派」的,不是「健康派」的。
20170705_080035-iPhone-7-Plus.JPG
 
熱袋還有一個系列,叫「Lean Hot Pocket」,也大多都是肉製品與起司,區別是這些肉製品稍微瘦一點,正常人是喫不出區別的,美食家會覺得「稍微」難喫一點。
照官方的說法,所有的原料都是「好」的,牛肉是百分百的「安格斯」牛肉,起司是百分百的真起司,然而最後的產品,大家都知道是個垃圾食品。
20170705_080450-iPhone-7-Plus.JPG
一個好喫的垃圾食品!
哪天可以出咖喱角口味的呀!
(註:有人譯作熱糰)

9 thoughts on “[尋味LA]懶人恩物是熱袋

  1. 自名為作家,竟能發表一篇滿是錯別字及漏字的文章。或許與我的認知有別,「作家」只寫作,不校對?

      1. 絕對相信你有粗粗看了一遍!!!只能說你的「粗粗」與我的定義差別甚大。
        「鮑師傳」
        「鍾意」<— 繁體字是鍾意
        「在所以的微波食品中」
        「一種象咖喱角一樣」
        「它至少有一種起司,至於有一種肉類」
        「二塊錢可以三個」
        「照年銷售20美元算」
        「這個紙殼算是「susceptor」,字典上是「感受器」,完全詞不達意。」<— 既然要引出這個英文字,就應認真查究翻譯和意思,而不是只用Google翻譯。以下是我找到的解釋,以供參考:
        「A metallic patch attached to microwaveable packages of food in which radiant energy produced in the patch by microwaves helps cook the food, often by browning its surface.
        電磁磁化物:可微波食物包裝上的金屬片,微波加熱時此金屬片產生輻射能,有助於烹煮食物,通常食物表面會烤至褐色。」

Leave a Reply to Morpheus Cancel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