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9日上午錄自蘇州戒幢律寺,上面手寫文字是我聽了以後紀錄的文字,還有個別沒聽出來的,請各位語言大家幫忙提示。當時是一個進香團,大約四五個人,有一位矮小身材六十左右的女人在西殿羅漢堂中高聲吟唱,被我追到膳堂,錄下了這段。交談中得知她們來自浙江海鹽。
Related Posts
[揚州]揚州冶春茶樓
10月2日,晚上,冶春茶樓。一大幫人,在鎮江吃過午飯,又去了北固山,對,就是 備招親的那個北固山。 然後,渡江,從鎮揚汽渡擺渡過去,「殺奔」揚州。擺渡只要11元一輛車,比起高速來,不知便宜多少,再說,走高速,還要遠上許多。記得當年也是去揚州,火車乘到鎮江,搭乘小巴到揚州,那輛小巴到渡口前,把一車的人「賣」給了另一輛小巴,然後排隊等著過江,那時的渡口,真所謂「車山車海」,每條道上都排著長隊,雖然客車是優先過江,但也要等上半個多小時才行,而貨車則聽說等上一兩天,是很正常的事。 如今的渡口,真是冷冷清清,隨到隨走,再也不用排隊,幾分鐘後,就到了對岸的揚州。 揚州的「富春茶樓」是很著名的,但是據說「服務態度差」也是出了名的,而且又不給定位,像我們這種大部隊形式的,不定位是不行的,於是只能「退而求其次」。 排名第二的是「冶春茶樓」,我隔天打過電話,對方聽不懂普通話,好在我是「江浙方言通」(呵呵,自吹自擂),便用蘇北話說,那個聽懂了,說是可以定位,於是要了一個包房。 等到了揚州,安頓下來,也不高興開車了,大家叫了三輛出租,直奔冶春茶樓。 過去一看,傻眼了,茶樓很大,有外堂,有內堂,二樓全是包房,無奈外堂十幾桌,只有稀稀拉拉地坐了幾個人,二樓包房的燈,全是暗的,內堂倒是燈火通明,不過那是別人結婚包場。奇怪,不是說生意好得不得了嗎? 好不容易找到包房的服務員,說根本不知道定位的事,服務員去找了一個男人來,那男人說是定過包房,是他經手的,不過,勸我們還是坐在大堂去吃吧。 於是一群人浩浩蕩蕩,都跑到外堂坐下,我則負責買籌子。冶春茶樓,雖然也有點菜,但要先付錢,買了票子去領才行。 冷菜六個,計肴肉22元,白肚20元,鹽鴨20元,鹽水蝦25元,鵝肫20元,芽姜10元。 熱菜也是是六個,計燙乾絲12元,大煮乾絲30元,清炒蝦仁30元,獅子頭12元一隻共六隻72元,炒玉蘭片12元,外加大魚頭一個68元。 蟹黃湯包11只,共88元,五丁包11只,共44元。 以上共計473元,付訖,到桌上。 桌上,大家正忙得不亦樂乎,擦桌子的擦桌子,收拾檯面的收拾檯面,有人發現杯子上全是油,想換,服務員不理,於是姚(吉吉)和他的同學只能自己去拿,拿完杯子、拿碟子,拿完碟子、拿盆子,一大圈下來,總算準備好開吃了。不過,拿來的杯盆碗碟,有似覆著一層油,沒辦法,大家只能自己動手,用開水都泡過一遍。 肴肉一般,其它的倒也可以,芽姜挺有特色,吃上去絲毫不辣口,熱菜中的清炒蝦仁極好,雖然個頭很小,但是極白極有彈性,非常像蘇式麵館店裡的清溜蝦仁面澆頭,要是沒有點別的菜,不妨多點一盆。 獅子頭也不錯,因為是最後上來的,大家都吃不下了,但是味道挺好,據豆媽的說話,幾乎可以趕得我的水平了,這倒真不是瞎話,大多數地方的揚州獅子頭,味如木屑,真不是盛名何來,後來我嘗試著「肥四瘦六、細切粗斬」,竟成看家菜之一)。這回的獅子頭,雖然瘦肉依然像木屑,但好歹肥肉調配得當,吃上去不干,而且有彈性,可謂是我們在外面飯店吃到過的最好吃的獅子頭了。 魚頭極大,半隻,絕對不值68元,而且魚肉不鮮活,明顯是死魚或是宰殺後久放的。五丁包極大,夠膨鬆,味道當真不錯,標牌140克(好像),造成的問題就是,大家一個下去,後面的就吃不下了。炒玉蘭片味道尚可,但是剛夠鋪盆底,一人一筷子,就沒有了。網上說燙乾絲比大煮乾絲好,燙乾絲是什麼都沒有的,只有醬油,大煮的有蟹黃、蝦仁等,我覺得各有千秋。 但凡有些什麼要求,和服務員說,服務員是一概不理的,你要是多說幾次,聲音響一點,或許要求會得到滿足,但被服務員訓上幾句,是免不了的。邊上的一桌,也是上海人,也在抱怨服務水平。我就在想,這樣的一家店,吃飯正點卻大多數位子空間,不知其名聲何來,怕不是「托」吧?但這樣的店,根本不像要好好做生意,想必也不會找個「托」來增加自己的工作量的,我倒覺得,她們可以還巴不得生意「清」一點呢。如此說來,盛名何來?也算是件怪事了。 最後上的湯包,用麥管吸湯的那種,不過是個好玩罷了,小豆正好帶著pH試紙玩,就用醋試,誰知竟然是中性的,難怪這個醋一點都不酸呢。上湯包的時候,隔壁桌上的人一看是破的,要求換,我們桌上也發現一個是癟的,也要求換,服務員極不耐煩地換出兩隻來,可一數,我們桌上還少一隻呢,只能自己再跑到廚房去討。 這頓飯,總的來說,味道還可以,但是這種服務,實在不敢恭維。
[常州] 百姓人家
10月1日,中午,丈人、丈母、小豆、豆媽和我,下大雨,後半段沒讓丈人開車,到了常州,安頓之後,就在樓下的百姓人家用餐。 店裡生意相當好,幾乎坐無虛席,店面很好玩,有「扶貧濟困」、「扶貧幫困」的錦旗,加上紅色的店招,很是喜氣。 由於是中午,就隨便點幾個菜吧,烤籽魚,是上海人極喜歡的一道冷菜,不過已經過了時令,裡面沒有魚籽了,由於魚小,一炸就硬了,小豆子咬不動。 豆媽剛從成都回來,想要吃辣的,於是點了這道夫妻肺片(據說,標準的寫法應該是「夫妻廢片」),看著挺辣,其實一點也不辣 這道菜的名字忘了,其實也算是「亂燉」吧,裡面有蛤蜊、方腿,還有煎出來的蛋塊,味道還真不錯,湯味厚實。後來回滬我也做了一回,蛋煎得太鬆,沒有這道的有嚼勁。 盛在小碗裡的湯。 南瓜炒時件,其實就是南瓜炒雞肫,並無別的「時件」。 小餛飩,是作為一道菜的,下面是油炸的小餛飩,有點偏硬。 這個是排骨,好像是8元錢一塊,特地點給小豆吃的,誰知小傢伙一看就不肯吃,結果我吃了,味道很好,甜甜的,肉也夠酥。 這頓飯,二個冷菜,四個熱菜,外加一道點心,總價100元整,還可以吧?
[蘇州]古尚錦
10月5日,10月21日,半月內兩赴蘇州洞庭東山古尚錦,大啖兩頓,不亦樂乎,貼菜照。 第一頓,丈人、丈母、豆媽、小豆及我,外加一瓶黃酒、兩對大閘蟹,共300元。 水芹香干,水芹一物,必要新鮮,否則老韌不可食也,這個水芹,看顏色就知道是好貨。 菱炒藕,人間美味啊,若是有一塘水,種點菱,種點藕,再養上幾尾鯽魚,賞而玩之,又可打了牙祭,人生夫復何求? (魚巴)魚,這種魚,象河豚一樣,受驚後會變成一個氣球,很是好玩。此魚紅燒,定要將腹下細鱗刮盡,否則根本沒法吃。這兩條做得相當好,魚又新鮮,實在是至味。每尾25元,價格不菲,但由於量少,好食者趨之如鶩。 (魚巴)肺蓴菜湯,就是(魚巴)魚的肺做成的湯,吳中名菜,一條小魚的肺有這麼大,難怪一生氣,會變成個氣球呢。 水麵筋塞肉,麵筋由水洗而成,常熟、太倉、蘇州一帶是家中常菜,菜場裡有賣水麵筋,回家塞肉即可,奇怪的是,這道菜不是為何始終在上海不流行,菜場也沒有水麵筋賣。 芙蓉銀魚,見第二頓的注。 清蒸白水魚,見第二頓的注。 以上是10月5日的第一頓,吃到最後,大家「吃勿落」,還剩下大半份魚。 隨便看看古尚錦的風光。 古尚錦的大門,光從大門看,就和移山島上別的農家館子不一樣,左右都是古尚錦。 店門口的停車場,停不下的,只能停到對面去。 魚蝦就是養在這種筐子裡。應該說「魚蝦應該就是養在這種筐子裡」,但是不知為何,有些菜落座的時候沒有,過一會又有了,估計是進貨的車回來了。 飯店的後面,就對著太湖,店裡的棧道。 什麼「押金」?租釣魚竿的押金,20元租金,從沒見人釣起過魚來。 兩幛樓,分別是茶樓和飯店,樓上就是客房,樣子還可以吧?標房200,套房380。 第二頓,上次的五人,又加了老太太,小吳和她的女兒晨晨,加一瓶太湖水(啤酒),共425元。 螺螄炒得很是入味,贊。 鹽水河蝦,不知為何,兩次到古尚錦,都沒有吃到白米蝦,蝦極新鮮,極有彈性。 太湖白切雞,皮黃,色面極好,極酥,只是味極淡,太酥。 這道菜,必點,芙蓉銀魚,又名「綿腸魚」,芙蓉乃是蛋白打發而成,軟而滑,能做到這樣的水平,大店不過如此。 40元半條,曝醃白水魚,我極喜歡,甚至可以不吃大閘蟹,只吃白水魚,當然,也只是說說的啦。每當吃這種魚,我很是佩服廚師,可以把一條魚一批成兩爿,兩爿都是一樣大小,一樣厚薄,哪天試試,或許我也行的。 大閘蟹,半月過去,漲價了,40元一隻,可是只能提供四隻,下面那隻大的,是80元的。 肉末茄子,照片上賣相一般,味道極好,只是大家已經吃飽,吃得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