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應上海電視台紀實頻道之約,拍了一部紀錄片,介紹上海的「四大金剛」,這是我第一次嘗試非訪談類的電視節目,如果這期受歡迎的話,以後還會有系列的節目推出。
原播放時間:2012年11月19日晚9:27
下載鏈接:我愛「四大金剛」
視頻原址: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c3Mjk1OTQw.html
Related Posts
[無錫] 熙盛源無錫小籠 各式餛飩有美味
上海的小籠很出名,小小的包子,薄薄的皮,肉餡中不放醬油,完全原汁原味,很是可口。無錫的小籠,也很有名,以前上海有家叫做”二泉邨”的無錫小籠店,就在老西門的廿四路終終點站邊,我經常與好婆去打打牙祭。 無錫的點心店中,名氣最響的要數熙盛源,雖然”名氣最響未見得最好”是個經常有效的格言,但對於我這樣一個三十多年只到過無錫兩趟的人來說,要吃正宗的無錫小籠,還真的是別無選擇。 熙盛源在無錫有許多分店,我找的這家就在薛福成故居的邊上,從地理位置來看,熙盛源所在的位置以前應該也是薛家花園的。中午的熙盛源很是熱門,但尚不算擁擠,好歹也總有一個兩個空位子,進門左邊是賬台,以前叫”賣籌子的”,當然現在是電腦小票了。水牌上掛著價格,小籠四元一兩四隻,拌餛飩、白湯和紅湯餛飩都是四元一碗二十個,記得還有蟹粉小籠,每份十元,想想甜的蟹粉好吃不到哪裡去,就沒點。 進門右首是蒸小籠的墳,一摞十幾籠,依然供不應求,所以不用擔心小籠被蒸過了頭。 小籠一籠十隻,也就是說二兩半,這二兩半指的是麵粉的份量,在特殊年代也就意味著要付二兩半糧票。小籠的個頭真是不小,看”碼子”一隻可以抵上兩隻南翔小籠。吃小籠講究的是”輕提、慢起、先開窗、後吃湯”之類的,當然,大多數上海人都是吃小籠的行家裡手,不再贅述。熙盛源的小籠皮很薄,剛蒸出來時,非常飽滿,可以透過皮子感覺到裡面的湯水,上海人叫”露老多搿”,果然一隻咬下滿嘴湯水,湯水有點甜,這是對我這個吃慣了甜食的人而言,若對於北方的朋友來說,可能就太甜了。湯汁也挺油的,好在是現蒸現蒸,足夠熱不會覺得膩了。皮子很薄,輕輕地咬上一口,就有湯汁流出來,面沒有發過,純手工搟制,唯一不足的是小籠頂部沒有開口,全捏在一起,有點硬,有點麵疙瘩的感覺。 再來說說餛飩,據說熙盛源的全名是”熙盛源餛飩店”,它的餛飩早就美名在外,三種餛飩都是上海大餛飩的包法,裡面的餡較少,所以每隻餛飩都是扁扁的,確切地說,應該稱之為”中餛飩”,餛飩皮是亮黃色的,皮子很緊實,但由於皮子薄,有彈性,所以雖然餡少,卻絲毫沒有吃到”一團麵粉”的感覺,而且餡裡還有蝦仁,比吃到一大團”實別別”的死肉來得好。 所謂的拌餛飩,其實就是干餛飩裡加點醬油湯,上面撒點蛋皮,醬油湯裡加糖,不喜歡吃甜的朋友可以選擇白湯餛飩或者紅油餛飩,其實江南的食物,再辣也不過是種點綴罷了,而且熙盛源的紅油餛飩,也有絲絲的甜味呢。 唯一沒有甜味的,只有白湯餛飩了,不過沒有了甜味,也就漢有了特點,不過一碗開水加味精沖的干餛飩而已。 總體來說,餛飩和小籠的水平差不多,在”跑量”的檔次上還是屬於相當精緻的,如果要打分的話,都可以打到七點五至八分的水平。 最後在離開無錫回滬前,我又特地來到熙盛源,買了幾籃專供外賣的小籠,每籃三十個三十元,要提醒各位的是,外賣的小籠有些”偷工減料”,其中有幾隻尚未蒸熟,就被”打包”了。所以一旦購買,最好蒸透了再吃,在此貢獻”錦囊”一個,蒸外籠小籠一定要在尚末加熱之前,將粘在一起的小籠分開,若是熱了再分,必會扯破皮子。另外若是家中沒有蒸籠,只用瓷碗瓷盤隔水蒸熱的話,需要將鍋蓋掀開一點,否則蒸氣從鍋蓋滴下來,會變成”浸胖饅頭”。
[珠海] 灣仔海鮮一條街 似賤實貴兩風味
要到珠海的灣仔海鮮一條街,從情侶路打車的話,據說要四十分鐘,聽上去挺遠的,於是我玩了一個”曲線救國”。線路是這樣的:從拱北口岸到澳門,坐車到大三巴,走到澳門的灣仔碼頭,然後擺渡回珠海的灣仔碼頭。雖然有點”城頭上出棺材”的意見,不過這段旅程很有趣,不像在出租車上坐四十分鐘那般無聊。 我在下午四點半左右,上了擺渡船,不過三四分鐘,就到了珠海這一邊,兩邊真的是很近很近,好像還沒有黃浦江寬。不像拱北口岸老是需要排隊,這灣仔這邊,我幾乎是在十分鐘裡完成了”出關–擺渡–入關”的所有事項,十五分鐘後,我已經站在了珠海灣仔碼頭門口的大街上了。 大街上太陽老辣,雖然已經將近五點,照度依然不弱。灣仔碼頭周圍很是冷清,根本不見高樓,道路也很寬敞,反正所有的景象告訴我,這裡是”鄉下”。鄉下的問題在於出租車很少,口乾舌燥的我,無奈地站在路邊,希冀有輛車來…… 終於來了一輛出租,還是專程送人到碼頭來的,我上了車,告訴司機”去海鮮一條街”,司機怔了一怔,出發了。路線是這樣的:往前開一百米,調頭,往回開一百米,右轉,向前二十米,停車。就這樣,我花了將近半個小時,等到了一輛車,然後讓這輛車,帶我過了條馬路。 海鮮街並不長,不過百來米的樣子,有點二十個左右的攤子,每個攤上都有些貝殼、有些蝦,東西看著挺新鮮,不過品種並沒有新海利那麼多,然而我實在累死了,無心力馬打拚,先找了家涼茶店,”黃振龍”的連鎖店,喝了點苦苦的涼茶,與店主聊了一會天。 五點半的時候,身上的汗已經幹了,元氣也已恢復,準備回到海鮮街去”廝殺”一番了。走進海鮮街,就有三四個”半老徐娘”圍上來,口中說到”到我們那裡去吃”等等,終究有位”面皮特別老的”,如”盯霸”吧地跟著我,只能就範答應”買好東西,去你的店裡吃”。 於是那個女人陪著我”買菜”,20元一隻的大海膽要了一隻;還有25元一斤的瀨尿蝦,買蝦的時候,攤主”搶手奪腳”要把小蝦裝在塑料袋裡,無奈我是何等樣人,難道會讓她得逞?於是她放進小蝦,我則撿出來,一番”明爭暗鬥後”,稱了八兩。 轉了一圈,看到有活的沙蟲賣,這玩意最早是在廈門吃到,廈門的土筍凍也是這東西做的,這是海裡的腔腸動物,不見頭眼,如手指般粗細,一尺來長,圓圓滾滾,很像蠕蟲。沙蟲並不便宜,35元一斤,挑了八九條,一稱正好半斤。陪我買菜的那個女人要求攤主加工一下,結果攤主拿出一根尺把長的不鏽鋼條來,對準沙蟲的一端插進去,扯開,放在水裡漂洗,如此這樣,把每條沙蟲都用不鏽鋼條插通,擠出裡面的污泥,然後把所有的沙蟲都放在小淘籮裡摔打、漂洗,不過三五分鐘的樣子,所有的沙蟲都洗好了。 繼續買菜,問了那女人,說是她的家,只收加工費,”白灼5元,蒸8元,炒10元”。隨後買了一隻八兩的膏蟹,38元一斤,外加八兩28元一斤的八爪魚,就來到了那女人的店裡。她把我帶進店堂,就有服務員來招呼我,那女人則繼續到海鮮街上”拉客”去了。 店其實就在海鮮街的頭上,第一家,叫做”金港魚村”,和服務員一起看了看我買的菜,說好白灼八瓜魚,膏蝦整隻蒸,椒鹽瀨尿蝦,沙蟲燒胡蘿蔔絲,海膽則是生吃。想想這麼多東西,不過二三十元的加工費,這麼大的店,不知這個”錢點”在哪裡。 海膽一共開了五片出來,每片有兩個一元硬幣的大小,這也是我吃過的最大的海膽了。在上海,但凡有到海膽的日式料理,價格便要翻上一番,而且那些海膽,還很小,不過半截小指的樣子,而這裡的海膽,有一隻拇指的大小呢。海膽放在蒙了保鮮膜的冰上,蘸醬油、芥末吃,海膽經過冰鎮,清涼軟滑,而且現剝現吃,新鮮而沒有絲毫的腥味,實在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沙蟲是和胡蘿蔔一起燒的,胡蘿蔔絲切得極細,放了幾片蔥和幾片大蒜頭,燒得湯湯水水,味道挺鮮,美中不足的是沙蟲中有點沙。四隻八爪魚,用水焯出來,裡面還有薑絲、辣椒圈、綠豆芽和蔥,估計是一起過水後,澆上醬油,再淋熱油而成。八爪魚的味道還不錯,也脆,只是可能大了,有點老。 瀨尿蝦很新鮮,肉絲毫不糊,八兩總共有九隻,說是椒鹽,其實是用辣椒和洋蔥起的味,倒也有特色。整隻的蟹,在這裡叫做”元蟹”,所以這道就是”清蒸元蟹”了,打開蟹,果然全是膏黃,只是感覺上沒有蒸透,膏還沒有完全結起。吮一口蟹黃,覺得其味甚怪,有很重的泥土氣,實在是大煞風景了。蟹肉很厚實,不過也帶著絲絲的泥土氣,莫非是由水質污染所致? 吃完結賬,比預計的多了許多,一開始以為不過二三十元加工費,實際卻遠遠不止。細究下來,原來店家自有賺錢的法門,白灼是5元,然而白灼八爪魚就不是了,就要加1元,清蒸是8元,但是”原只”就是10元了,服務員說整隻不劈開蒸的話,更費火…… 最貴的是生吃的海膽,每隻收費20元,而沙蟲則是13元,外加沒有動過的小食、毛巾算了16元,所以光是加工費加上”起步費”,就是65元,而不是什麼二三十元了。 總的來說,海鮮一條街是”玩一次可以,不必再來”的地方,東西比市裡稍微便宜那麼一點點,感受一下”自己買菜,代客加工”的經歷也不錯,但是從食材來說,不見得比城市的大酒店來得好,比如瀨尿蝦吧,明顯就是新海利的更大。 海鮮街的確便宜了一點,這僅僅是指原料的價格,你要加上加工費,就差不多了,若是再加上車費和來回的功夫,算下來,可要比城裡貴得多呢。 (沙蟲近景) (“新式椒鹽”近景) (白灼八爪魚) (店裡還看到一條小壁虎,一併登出來,給大家看看,記得有次在柬埔寨喝酒,酒吧牆上有幾十條壁虎,呵呵)
[尋味LA]老學校頗多故事 義麵廠還挺好玩-The Old Spaghetti Factory, Duarte
我很開心,因為下週六我就要去參加匯豐公司今年的辣椒開磨儀式了。匯豐公司是生產「是拉差」辣椒醬的公司,一家越南華僑在美國建立的泰國辣椒醬公司,如今他們的產品已經是銷量最好的辣椒醬之一了,擁有了大量的粉絲。 他們的辣椒醬每年衹生產幾個月,這個很容易理解,因為他們衹用新鮮採摘的辣椒來做,今年的開工日就是下週六,我將在第一時間目睹盛況,多讚呀! 我很喜歡做這種事,參觀生產食品的過程,有趣又長知識。這不,我找到了一家生產起司蛋糕的廠,就在帕薩迪那的老城。我是從新聞裡知道那裡有家蛋糕廠的,因為發生了爆炸案,二月份發生的,到五月份的時候警方放出了嫌犯的視頻,並且懸賞二萬捉拿。 你知道我在開玩笑是不是?是的,我的確在開玩笑。 爆炸不是開玩笑,是真的;開玩笑的是我裝作真的以為那是個蛋糕廠,誰都知道The Cheesecake Factory是家餐廳,還是家著名餐廳,現在連上海都有了,不過名字實在太難聽了,叫做「芝樂坊」。 你還別說,美國人好像挺喜歡把餐廳叫做「工廠」的。中國人聽到「工廠生產」就沒胃口了,中國追求的是「古法手作」,估計那家店在中國叫「起司蛋糕廠」話生意會差上許多吧? 我還上過一次當,我經常走210高速,在Durate附近,可以看到一個很高的柱子,柱子上寫著The Old Spaghetti Factory,我一時半會沒朝餐廳那兒去想,還以為是家生產義大利麵的工廠,就打算去玩玩。 我打算看看他們有沒有開放參觀,結果上網一查,那不是工廠,也是家餐廳,也就作罷了。 那天勞工節從紅杉公園回洛杉磯,上路之時打算一點左右喫午飯的,然而到了一點左右,我在一片曠野之中;再往前開,就上了5號高速,從山中穿過,周圍同樣啥也沒有;然後就上了210,210的西部依然啥也沒有,再開下去就要到家了。 這時我想起了The Old Spaghetti Factory,立馬開了過去。路是照著GPS開的,下了高速一轉彎就到了。一個小廣場,廣場的一角有塊牌子,寫著「The Old Spaghetti Factory」,廣場上衹有一幢小房子。 那正是洛杉磯奇熱的幾天,頂著烈日走到那幢小房子前,頓時我就傻眼了,那根本不是餐廳,而是個小學,門口寫著「Duarte school」。咦?學校?那餐廳在哪裡呢? 又看了一眼廣場角落的牌子,的確是「The Old Spaghetti Factory」,然而衹有一幢小房子,小房子又是個學校,那餐廳去哪兒了呢? 一定的學校沒錢了,把一半租給了餐廳,那麼門一定是在後面。奇怪的是,遶著後面,卻沒有門,遶著小房子走了一圈,衹有剛才看到的那扇門,與一扇明顯不是餐廳正門的小門。 遶回來,發現有幾個人停了車直接走進了學校的大門,於是跟著他們走上臺階,仔細一看,在大門的右邊,有塊小牌子,上面寫著「Hours」,還分為「Dinner」和「Lunch」,關鍵是最上面還有「The Old…
閣主你好年輕啊~接受採訪時注意別看鏡頭
下廚記,三本都買了,很好看,像女士寫的,以為作者是細膩的上海女子,現在才知道,作者是禿小子,呵呵
下廚記,三本都買了,很好看,像女士寫的,以為作者是細膩的上海女子,現在才知道,作者是禿小子,呵呵
這個片子拍的很好,看了有點淡淡的傷感。
P.S. 也想去尋找一下嘗嘗大餅和老虎腳爪:)
這個片子拍的很好,看了有點淡淡的傷感。
P.S. 也想去尋找一下嘗嘗大餅和老虎腳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