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亞馬遜出了一個東西,價格倒也不貴,喜歡吃蛋餅的朋友有福了。
據北京的朋友,這玩意叫鏊子。
英國亞馬遜出了一個東西,價格倒也不貴,喜歡吃蛋餅的朋友有福了。
據北京的朋友,這玩意叫鏊子。
按理說,印度有許多東西可寫,然後我卻遲遲沒有動筆,為什麼?因為可寫的東西太多了,無從入手。 我在印度的時候,曾經想寫些東西來嚇嚇朋友的,就像這樣: 走在神的地上,塵 泥在腳趾跳躍,心 靈飛出了軀殼,迎 接靈魂涅槃,恆河 的水不息,靜靜流 淌,帶來了生的氣 息,漂走死亡的肉 體,神牛在沉吟, 便如哲人的誦歌, 讓我回歸了自然, 找到迷失的前世。 我想不下去了,起了一身的雞皮疙瘩,我不是秋雨大師,沒有那樣的手筆。 今天(3月13日)上午,我定了永和大王的豆漿和牛肉餅,送來的時候,比往常多了一隻一次性的塑料手套,是用來吃牛肉餅的,牛肉餅本來就有袋子,捧著袋子吃,並不會弄髒手,再奉送手套一隻,當然是提高了服務質量,所謂的「精益求精」了。 好是好,不夠環保。 印度可是環保大國。 什麼?印度那麼髒,垃圾遍地,塵土飛揚,到處都是人尿狗屎外加牛糞,還環保? 是的,很環保。 環保不是環衛,如果你把「環保局局長」稱作「環衛局局長」,沒準他會找你拚命。 在很大層面上,印度真的很環保: 沒有塑料袋 印度大多數的地方,沒有塑料袋,印度人買東西,是用個頂在頭上的筐,買了東西就裝在筐裡,往頭上一頂。在印度的小城鎮裡,哪怕是很破敗的地方,垃圾遍地,卻沒有沒扔掉的塑料袋。很明顯,那並不是「限塑令」的功勞,人家本來就沒有。 的確,有的地方是有塑料袋的,但大多數都是供給旅遊者的,當地人很少見到手中提個塑料袋的,甚至當地人很少有手裡拿東西的,奇怪。 沒有一次性飯盒 印度的小攤子上,用來盛放食物的主要是報紙,一大張報紙裁成手掌大小,堆成一疊,隨用隨取。如果是液體的話,則是用樹葉壓制而成的小碗。考究一點的攤位(相當考究了),會用白紙包裹食物。 沒有塑料水杯 在印度,放飲料(主要是各種現榨果汁、茶和酸奶)的容器主要是兩種——重複使用的玻璃杯和不重複使用的陶土杯。玻璃杯主要是喝果汁、咖啡和茶的,洗滌只用清水,也不用任何工業化的洗滌劑,夠環保吧?陶土杯用來喝酸奶和茶,喝完之後,直接往地上一扔,就碎了,並不重複使用。 沒有小包裝餐巾紙 這玩意是絕對找不到的,那樣的話,去印度前,一定要準備幾塊手絹哦。…
要到珠海的灣仔海鮮一條街,從情侶路打車的話,據說要四十分鐘,聽上去挺遠的,於是我玩了一個”曲線救國”。線路是這樣的:從拱北口岸到澳門,坐車到大三巴,走到澳門的灣仔碼頭,然後擺渡回珠海的灣仔碼頭。雖然有點”城頭上出棺材”的意見,不過這段旅程很有趣,不像在出租車上坐四十分鐘那般無聊。 我在下午四點半左右,上了擺渡船,不過三四分鐘,就到了珠海這一邊,兩邊真的是很近很近,好像還沒有黃浦江寬。不像拱北口岸老是需要排隊,這灣仔這邊,我幾乎是在十分鐘裡完成了”出關–擺渡–入關”的所有事項,十五分鐘後,我已經站在了珠海灣仔碼頭門口的大街上了。 大街上太陽老辣,雖然已經將近五點,照度依然不弱。灣仔碼頭周圍很是冷清,根本不見高樓,道路也很寬敞,反正所有的景象告訴我,這裡是”鄉下”。鄉下的問題在於出租車很少,口乾舌燥的我,無奈地站在路邊,希冀有輛車來…… 終於來了一輛出租,還是專程送人到碼頭來的,我上了車,告訴司機”去海鮮一條街”,司機怔了一怔,出發了。路線是這樣的:往前開一百米,調頭,往回開一百米,右轉,向前二十米,停車。就這樣,我花了將近半個小時,等到了一輛車,然後讓這輛車,帶我過了條馬路。 海鮮街並不長,不過百來米的樣子,有點二十個左右的攤子,每個攤上都有些貝殼、有些蝦,東西看著挺新鮮,不過品種並沒有新海利那麼多,然而我實在累死了,無心力馬打拚,先找了家涼茶店,”黃振龍”的連鎖店,喝了點苦苦的涼茶,與店主聊了一會天。 五點半的時候,身上的汗已經幹了,元氣也已恢復,準備回到海鮮街去”廝殺”一番了。走進海鮮街,就有三四個”半老徐娘”圍上來,口中說到”到我們那裡去吃”等等,終究有位”面皮特別老的”,如”盯霸”吧地跟著我,只能就範答應”買好東西,去你的店裡吃”。 於是那個女人陪著我”買菜”,20元一隻的大海膽要了一隻;還有25元一斤的瀨尿蝦,買蝦的時候,攤主”搶手奪腳”要把小蝦裝在塑料袋裡,無奈我是何等樣人,難道會讓她得逞?於是她放進小蝦,我則撿出來,一番”明爭暗鬥後”,稱了八兩。 轉了一圈,看到有活的沙蟲賣,這玩意最早是在廈門吃到,廈門的土筍凍也是這東西做的,這是海裡的腔腸動物,不見頭眼,如手指般粗細,一尺來長,圓圓滾滾,很像蠕蟲。沙蟲並不便宜,35元一斤,挑了八九條,一稱正好半斤。陪我買菜的那個女人要求攤主加工一下,結果攤主拿出一根尺把長的不鏽鋼條來,對準沙蟲的一端插進去,扯開,放在水裡漂洗,如此這樣,把每條沙蟲都用不鏽鋼條插通,擠出裡面的污泥,然後把所有的沙蟲都放在小淘籮裡摔打、漂洗,不過三五分鐘的樣子,所有的沙蟲都洗好了。 繼續買菜,問了那女人,說是她的家,只收加工費,”白灼5元,蒸8元,炒10元”。隨後買了一隻八兩的膏蟹,38元一斤,外加八兩28元一斤的八爪魚,就來到了那女人的店裡。她把我帶進店堂,就有服務員來招呼我,那女人則繼續到海鮮街上”拉客”去了。 店其實就在海鮮街的頭上,第一家,叫做”金港魚村”,和服務員一起看了看我買的菜,說好白灼八瓜魚,膏蝦整隻蒸,椒鹽瀨尿蝦,沙蟲燒胡蘿蔔絲,海膽則是生吃。想想這麼多東西,不過二三十元的加工費,這麼大的店,不知這個”錢點”在哪裡。 海膽一共開了五片出來,每片有兩個一元硬幣的大小,這也是我吃過的最大的海膽了。在上海,但凡有到海膽的日式料理,價格便要翻上一番,而且那些海膽,還很小,不過半截小指的樣子,而這裡的海膽,有一隻拇指的大小呢。海膽放在蒙了保鮮膜的冰上,蘸醬油、芥末吃,海膽經過冰鎮,清涼軟滑,而且現剝現吃,新鮮而沒有絲毫的腥味,實在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沙蟲是和胡蘿蔔一起燒的,胡蘿蔔絲切得極細,放了幾片蔥和幾片大蒜頭,燒得湯湯水水,味道挺鮮,美中不足的是沙蟲中有點沙。四隻八爪魚,用水焯出來,裡面還有薑絲、辣椒圈、綠豆芽和蔥,估計是一起過水後,澆上醬油,再淋熱油而成。八爪魚的味道還不錯,也脆,只是可能大了,有點老。 瀨尿蝦很新鮮,肉絲毫不糊,八兩總共有九隻,說是椒鹽,其實是用辣椒和洋蔥起的味,倒也有特色。整隻的蟹,在這裡叫做”元蟹”,所以這道就是”清蒸元蟹”了,打開蟹,果然全是膏黃,只是感覺上沒有蒸透,膏還沒有完全結起。吮一口蟹黃,覺得其味甚怪,有很重的泥土氣,實在是大煞風景了。蟹肉很厚實,不過也帶著絲絲的泥土氣,莫非是由水質污染所致? 吃完結賬,比預計的多了許多,一開始以為不過二三十元加工費,實際卻遠遠不止。細究下來,原來店家自有賺錢的法門,白灼是5元,然而白灼八爪魚就不是了,就要加1元,清蒸是8元,但是”原只”就是10元了,服務員說整隻不劈開蒸的話,更費火…… 最貴的是生吃的海膽,每隻收費20元,而沙蟲則是13元,外加沒有動過的小食、毛巾算了16元,所以光是加工費加上”起步費”,就是65元,而不是什麼二三十元了。 總的來說,海鮮一條街是”玩一次可以,不必再來”的地方,東西比市裡稍微便宜那麼一點點,感受一下”自己買菜,代客加工”的經歷也不錯,但是從食材來說,不見得比城市的大酒店來得好,比如瀨尿蝦吧,明顯就是新海利的更大。 海鮮街的確便宜了一點,這僅僅是指原料的價格,你要加上加工費,就差不多了,若是再加上車費和來回的功夫,算下來,可要比城裡貴得多呢。 (沙蟲近景) (“新式椒鹽”近景) (白灼八爪魚) (店裡還看到一條小壁虎,一併登出來,給大家看看,記得有次在柬埔寨喝酒,酒吧牆上有幾十條壁虎,呵呵)
小時候,在愚園路長大,邊上的那條鎮寧路,是條很亂的小路,由於是兩個區的區界,所以兩個區都不去管它。那時,愚園路朝南是菜市場,朝北就是條小路。 那時的愚園路很是幽靜,過了傍晚,街上就沒有人了。後來,漸漸地人多起來,車也多起來,再後來,鎮寧路的小菜場沒有了,成了大路,很久的時候,鎮寧路都是單行道,不過,有時是南北禁行,有時是北南禁行,反正三天兩頭地變,許多司機都「吃過藥」。 福園酒家就開在鎮寧路上,對著愚園路608弄的邊門,我還住那兒的時候,福園就有了,到現在已近20年了。那時的福園,只有一開間門面,一層樓,後來生意越來越好,隔壁、樓上都吃了下來,變成了一個大酒家,只是門面還是老樣子。 昨天下班乘「差頭」過去,差頭司機就很詫異地說「搞勿懂生意哪能會介好,介小額門面,生意還介好,有辰光半夜裡,還有交關人勒裡廂吃飯。」的確,福園的生意就是這麼好,我有一次和Gordon, Tina以及阿宇等人,就在那兒喝到了半夜。再上次去,是車會的太陽花生日,開了三四桌,好好地鬧了一場。福園沒有停車的地方,開車的朋友們把車停到以前同仁醫院急診部的弄堂裡(現在同仁醫院對面)。 福園的腔調很「俗」,房間的名字叫做「金包」、「銀包」,很有上海小市民暴發戶的氣息。這回,我約了好友Michael Lu小酌,他說我是「吃客」,這我定地方,我想他要乘二號線,找個沿線的比較好,想來想去,就想到了福園。 福園就是這種地方,你不會刻意地想去吃一頓,但到了實在想不出去哪裡吃的時候,福園就會映上腦海。 預先定了位子,我們大約是6點到的,菜單還是老樣子,複印紙裝在文件夾裡,大多數全是上海菜,只有少數的「煲」有點川湘的色彩。 點菜當然是我的事,現在朋友吃飯,大多數時間總是我點菜,這也難怪,誰讓我寫了《點菜的學問》(載於《中國飯店美食之旅》)呢? 冷菜,就點了兩個,一個溫熗白蟹,就是俗稱的「溫蟹」,據說是溫州流傳而來的做法,主要是生熗,每到上海的夏天,大多數店家都不再賣溫蟹了,就是怕天熱易變質,吃壞客人肚子,賠不起,這時若還敢賣溫蟹的,必是真價實貨,福園就敢。我呢,只要有人敢賣,我就敢吃,所以點了溫蟹,58元。 等溫蟹端上來,果然做得很好,肉質緊實,熗得入味,鹹淡嗜中(有的店怕變質,弄得很鹹),打分的話,可以打到8.5到9分。 另一個冷菜,是周莊鹹菜毛豆,12元,無非是不想讓冷菜成單,所以配了這個,稍嫌太辣,而且不夠鮮。 熱菜,其實福園的熱菜很容易點,肴蹄當然是要的,40元一隻,很是合算。兩個人吃飯,一隻肴蹄其實也未必吃得下去,但只點一個菜好像有點奇怪,所以又點了一個醬爆豬肝,一個上海小炒,一個麵筋,外加一個網上傳說的新菜——「韓國粉絲」。 肴蹄之好,自不必說,可能是上海灘最好的肴蹄之一,自從上回在老半齋吃刀魚面不敢恭維之後,我猜他們的肴肉也好不到哪裡去。 倒是可以說說醬爆豬肝,如今上海的飯店,講究排場,講究用器、配邊,象福園的這份醬爆豬肝,只用白盆子,盛著豬肝,再無胡蘿蔔、小番茄之類裝盆邊,也沒有雞毛菜、草頭、豆苗之類鋪底,完完全全不講究「看頭」,只靠味道取勝,這才叫真本事,若沒有兩下子,斷斷不敢如此作為,是謂「紮實」。 不過,要批評的是當我點「鮮肉蟹殼黃」的時候,先是說兩隻不賣,三隻起售,當我要三隻的時候,又說要我買四隻,可以「每人兩個」,在我堅持「要三隻」後,居然告訴我賣完了。
電壓和插座形狀應該不一樣。。。
儂試過用這個做包腳布?老油條哪能解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