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溫度又創新高,39.6度,不知道今年會不會突破四十大關,上海只有135年的氣象紀錄歷史,溫度再高上去,就不是”百年一遇”,而是”史無前例”了。如此炎炎夏日,實在是苦了當家人,不但每天都要做菜,而且還要翻花樣、對胃口。今天我就做做好事,再來介紹一道簡簡單單、清清爽爽的夏日菜–鹹菜拌百頁。

菜雖簡單,卻有許多可聊的,其實大多數東西都是如此,離生活越近的,越有聊頭。先說百頁,說字的寫法,我發現許多地方都把”百頁”寫成”百葉”,雖然”葉”的確有”頁”的意思,然而終究不是”頁”的正字,其實知道了百頁的做法,就不會寫錯了。

百頁是種豆製品,豆製品當然是用豆做的,萬變不離其宗,無非將豆子浸泡,磨成豆漿,然後再點鹵。當然點鹵大有講究,不過那是”傳媳不傳女”的秘密,外人就無從知曉了。

做百頁,有專門的百頁箱屜,木頭做的架子,上面鋪上百頁布,百頁布是和一種密織的帆布,和工業上用的濾布相似,細密到水可以透過去,而豆漿透不過。

鋪好百頁布後,將點過鹵快要凝結的豆漿均勻地澆在百頁布上,然後再鋪一層百頁布上去,再燒一次豆漿,等到層層疊疊地鋪澆了幾十層後,用大棍子將水份壓出來,等水份榨乾之後,則一層層地將百頁揭下即可。”百頁”一詞指的就是製作過程中一層布一層百頁,層層疊疊就像書頁一樣,故有此名。

好的百頁色澤淡黃而均勻,那是豆漿磨得細,鹵點得好,所以沒有大的塊狀物體夾雜其中,百頁講究”薄”,其薄如紙卻又不破不碎,還有韌性,正是因為百頁既薄且韌,所以才可以打成百頁結,此是題外話,以後有機會再說。

如今夏天,到菜場買百頁要聞要捏,聞上去有豆香,捏上去幹燥不粘不滑的,才是新鮮的百頁,若是百頁的水份沒有榨乾榨透,就容易變質,聞起來酸酸的,捏起來有粘滯感或滑膩感。

在上海,對於百頁,菜場中有一個專門的量詞,叫做”刀”,就是”疊”的意思。上海人不說”一疊人民幣”,而說”一刀人民幣”,很有意思。一刀百頁,在各個菜場乃至不同的攤們上標準不等,有兩張的、三張的,甚至四張一刀的。

買上一刀百頁,回家切成絲,切百頁可以先把百頁對開再對對,然後折起來甚至捲起來再切,千萬不要把百頁鋪開,從頭切到底,絕對累死人。

回頭再來說鹹菜,上海人說的鹹菜,一定是雪裡蕻,其它任何東西醃製的,都不叫鹹菜。雪裡蕻又叫雪菜,上海人說的雪菜,也一定是醃過的,就是鹹菜。

小時候,我就讀在上海最好的小學–一師附小,但是最好的小學有點極差的環境,這所小學居然座落在一個菜場裡,每天,我都要睬著菜場的污水去上學,久而久之,我在菜場學到了無數的東西,有許多都是終身受用的知識。

我就在菜場裡見過人家醃鹹菜,將雪裡蕻放在大木桶裡,撒上許許多多的鹽,等鹹菜開始出水,做鹹菜的女人就赤了腳跳進木桶裡踩,將雪裡蕻莖幹上的水分榨出來。

很多人都說鹹菜髒,因為是用腳踩出來的,但是我想那女人的腳一定沒有病,她那腳天天用鹽酸消毒,還能有啥毛病?說來也怪,老婦人用腳踩雪裡蕻做鹹菜,大家就覺得髒;妙齡法國少女用腳葡萄釀酒,居然大家都覺得香豔,再沒人覺得髒的,天下的事不公平,到此也算極致了。

如今的鹹菜和葡萄酒都不常用腳踩了,改用機械方法壓榨,產量上去後,風味則下來了。鹹菜有新老之分,新鹹菜是曝醃的,色澤翠綠,香而不咸;老鹹菜是黃綠色的,即咸且鮮,各有各的特色和用處。

新鹹菜主要是調色,老鹹菜則用來調味,這是種比較考究的用法,我們不妨來試一下。一棵鹹菜可以分開賣,我們就買上一棵老鹹菜,再扯上一點新鹹菜,來做這道”簡簡單單”的菜。

將鹹菜洗淨後,用水煮老鹹菜,調整口味,如果太鹹,燒一潽水後倒掉再煮,如果太淡,則可以加鹽。將事先切好的百頁放入一起煮,煮到百頁入味為止。百頁經過水煮,不但入味,還有一大好處是會變白,可謂一舉兩得,百頁入味後,撩出瀝乾水份,老鹹菜棄之。

將新鹹菜洗淨後切碎,鹹菜主要吃莖,可以留少許葉子點綴。鹹菜不能生吃,有澀苦的味道,所以要用油過一下。這回起油鍋,要用麻油,待油熱後,關火,倒入鹹菜碎粒翻炒即可。炒好鹹菜,將百頁絲放入拌勻即可。

怎麼樣?不失為夏日裡一道清清爽爽的好菜吧?其實豆製品”大有玩頭”,我們不妨慢慢來挖掘。

2 thoughts on “鹹菜拌百葉

  1. 菜無正味,愛就成.
    我的作法:1.可用薄百葉,也可用厚的,味各不同.2鹹菜更是”奇出怪樣”各有各味.周莊酸菜,新鹹菜.咸白菜都可以.有用辣的也有另功.

Leave a Reply to miao Cancel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