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立人 張小泉 啞子賣假刀

和Lisa聊天,說到蘋果機和PC機的區別,繞了好久,也沒說明白,最後有了這樣的一個比喻: 蘋果機呢就是雙立人的刀,賣得奇貴,還不是一樣切東西,但關鍵在於刀的樣子好,所以切的時候賞心悅目,「有可能」會切得稍微好一點。 PC機就像張小泉的菜刀,樣子難看、價格便宜、切菜沒有任何問題,甚至比雙立人的不鏽鋼刀還要輕、還要薄,甚至還要鋒利,但最關鍵的是,張小泉的刀要經常磨,否則它就會生鏽。 甚至聯想、方正、海爾之類的機器,就是小菜場前啞巴賣的那種刀,啞巴賣刀不說話,只用手比劃,面前放塊磚頭,一刀剁下為二,鐵板上放點鐵釘,一刀刀砍為兩截,啞巴不會說話,只會叫喚,「啊吧」、「啊吧」地叫個不停,好似真是削鐵如泥的寶刀。等啞巴的刀拿回家裡,切菜都會卷口,過不了幾天,全鏽了,再過幾天,只能扔了。

QuickSilver and Spotlight

在好多個談到Mac的地方都看到有QuickSilver的介紹,不過實在沒有搞清是個什麼,看它的圖標和啟動圖像非常酷,就下載安裝了,裝了幾天,都不知道怎麼用,今天上午沒事,決定好好研究一下。 首先,是搞清了它的界面問題,在許多網站上,都有上圖式的圖標,不僅僅是QuickSilver的圖標,包括Word等等,都有這個大且好看的圖標,一直不知道是怎麼來的,今天總算弄明白了,這是QuickSilver的功勞。 上圖是QuickSilver的缺省界面,看上去像個詞典似的,是不是。通過這個界面,可以理解一些QS的基本應用,只要隨意地輸入要搜索的目標,這個目標是任意的,一個應用程序,一個文檔題目,任意的關鍵詞都可以,在鍵入目標後,QS會找到這些目標,然後根據這些目標給出相應的「action」來,這樣,就可以通過鍵盤來快速地激活這些「action」,是不是很方便呢? 不過,這個缺省的界面很不好看,可以通過屬性裡的Appearance來調整成那個方框的圖標形式。 關於plug-in: • 要使用Dictionary插件的話,必須安裝剪貼板插件,否則所選定的字不會直接送到字典裡去,問題是在幾次測試之後,怎麼也無法把單詞送到字典裡去了,留個懸念吧,下回解決。 • del.icio.us,這是一個書籤管理的工具,要先上網註冊,就是這個網址,然後在Catalog->Custom裡添加,並輸入註冊信息,具體怎麼用,還不是很清楚 • 剪貼板 另外,QS可以設置成和Spotlight相同的界面,以下兩張圖片展示了QS和SL的各自的功用,Mac OS X從10.4.4開始增加了Spotlight,可以快速查找文檔,以及文檔內含的關鍵詞,兩個東西各有所長。

Lesson 2, Help Desk

第二課是講用戶賬號的,沒有什麼很大的新意,只是我沒有找到adduser命令,否則直接命令行操作就是了,另外有一點比較好的是,刪除用戶的時候,Mac OS X會自動把用戶目錄刪掉,並打包成dmg文件放在/usrs/Deleted Users目錄下,可以讓管理員或其它用戶mount後,查閱其中內容,很人性化的創意,如果要把配置給別人,也很方便。 於此之外,找到一個挺好玩的東西,就是Script Editor,可以讓它來說話,不過好像不認識中文,只能靠拼音來模擬了。 繼續讀下去,關於賬號與安全,最最基本的原則,永遠不變的原則,對任何計算機甚至你的自行車都適用的原則:不要讓人物理接觸你的機器。賴昌星說「我就怕他沒有愛好」,黑客說「我就怕摸不到機器」,只要物理上有機會碰到了電腦,總有辦法把數據弄出來的,這不,對Mac來說,哪怕管理員密碼忘了,可以從安裝光盤啟動,然後可以「重置密碼」。上次Jonathan就發生過一次密碼遺忘,Martin幫他弄好,用的就是這一招。  關於Master Password和FileVault,書上把「Master Password」譯成「主密碼」,若是讓我來譯的話,多半是「主控密碼」,或者是「根本密碼」。  Keychain Access工具可以用來管理keychain,keychain被保存於~/Library/Keychains文件夾中。   對文件或文件夾,按Cmd-I來Get Info後,可以設置文件或文件夾的權限,設置擁有文件或文件夾的組或用戶名。

Lesson 1, Help Desk

第一節課,沒有什麼花頭,講了一點安裝OS X的基礎知識,值得一提的是log文件,所有的log文件可以通過console來查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所有安裝了的軟件,都可以在/Library/Receipts下打到,雙擊後可以有選項出來,用以調整。

正待解決的問題

系統部分 • 如何快速切換全角半角,特別是中文全角空格如何輸入 軟件部分 • 撥放VCD、AVI還是有問題 • MacJournal的license • 與PocketPC的同步 硬件部分 • 加512M內存 • 準備一個備用電源,那樣就可以家裡一個,辦公室一個,不用帶來帶去了

組合鍵 快捷鍵列表

July 31, 2006 8:29 AM Cmd-Option-O-F:啟動時有效,可以進入firmware模式,進入後好像只有兩件事可幹,mac-boot命令用以啟動蘋果,shutdown用以關機 啟動時按住C鍵:據說可以從光盤啟動,尚未證實。 啟動時按住Option鍵:可以選擇從哪一個分區啟動,可以用來劃兩個分區,一個裝OS X,另一個裝OS 9。 August 1, 2006 9:22 AM Cmd-I:在Finder中,對於文件夾使用Cmd-I,可以Get Info。 August 8, 2006 1:40 PM 啟動時按住T鍵:可以把整台電腦變成一個FireWire移動硬盤,插上火線,就可以讓另一台電腦對硬盤進行操作,還是老話啊「物理上千萬別讓別人接觸到自己的電腦」 August 9, 2006 10:32 AM Cmd-Option-Esc:force quit…

標準教材

週日,沒事,於是和老爸一起去去徐家匯的太平洋電腦城(就是良玉所在的那幢樓,上次一篇寫到良玉在百腦匯,其實寫錯了),又到良玉,買了一個很「可愛」的12英吋電腦包,藍色的,上面居然還有花,價格真是不菲,280元,不過沒有黑色的,只能買這個。 今天看到了新的MacBook,賣一萬四千五,樣子很是單薄,相比之下,絕對是我的「小白」酷了。 雖然,蘋果系統很好用,甚至還有人說根本就是個傻瓜系統,但對於像我這樣的「前程序員」來說,好像只能功能,而不搞清所以然,恐怕沒有這個道理。再說,我已經通過terminal窺到目錄結構,是我多麼熟悉的/usr, /etc啊。於是,決定買本書,先看一看別人怎麼說,然後在進行下一步的探究,直至能夠在上面編出像樣的玩意來,不編些東西,不看到些自己編的GUI,是怎麼也說不過去的。 百腦匯(這回是百腦匯了,沒有搞錯)四樓是大眾書局(以前叫思考樂),統共只有三本蘋果機的書,其它兩本都是說圖像處理的,只有這一本《Mac OS X Help Desk蘋果操作系統標準教材》是講系統的,就買了下來,41元。回家仔細一看,全書共分12課,還是比較全面的,有網絡文件系統共享,打印機共享等,反正,一天看一課,半個月也就解決了。 目前,還想搞懂的一件軟件是QuickSilver,明後天下載一個PDF看看。

MacJournal

我一直有寫日記的習慣,一年級入學的第一天,父親拿出一本皮面子「外國貨」的五年日記本,說從那天開始就應該寫日記了,那本子非常漂亮,上面有個小鎖,只是後來鑰匙落脫了。 從那天起,我每天回到家裡,就把學校裡發生的事告訴父親,他幫我記在日記本上,一年過去,要升兩年級了,父親就把那本簿子給了我。 那本簿子實在太「挺括」了,我的字又太「蹩腳」,所以一直沒有捨得用,而是寫在了別的本子上,直到進了大學,我才把大學四年的生活,寫在了余上的格子裡。這樣,一本五年的日記本,寫了我讀書的第一年,和最後四年,是不是很有意義呢。 自從我有了電腦,就一直想尋找一個好一點軟件,來寫日記,然而始終都沒有找到好的。 工人了幾年後,有了錢,也讀了MBA,對洋人的一整套日程安排有了概念,喜歡上FranklinCovey的效益手冊,「麼事」挺括,很是喜歡,內芯一天兩頁,我更多的是做為日記簿使用。那手冊上百美元一本,內芯一年一本,也要幾十美元,不過喜歡得緊,每年都從香港郵購至滬,也有到華盛頓特區自購的,憑我的ID可以打8折,但只能順便出買,總不見得真出了飛機票只為買個簿子。 在華盛頓特區的FC專賣店,我還買過PlanPlus軟件,也是憑ID憑打了8折,回來後用了一段時間,但是記不成日記,因為我同時還用掌上電腦,用中文記的東西,不能同步到掌上電腦,會亂碼。雖然說我的英文能混,但我那麼多的中文筆記等,不能整合在一起,很是麻煩。 我也嘗試過把blog系統當作日記本,但是有些東西是不能放在網上的,雖然有unpublished功能,但相當麻煩。無奈,我只能寫文章用文本文件,分不同的folder放,日記用效益手冊寫。 直到上週,我還是用FranklinCovey的效益手冊寫日記,家中也有了許多匣往年的內芯,這個東西就是騙錢,一個匣子也要二十美元,但是做得的確很好,十年前的匣子和新出的匣子,大小顏色,都一模一樣。 無意中,買了MAC機,也是無意中,發現了MacJournal軟件,用了幾天,覺得非常好,慢慢道來。 第一,不像有些軟件,非要給你設個時間,到了今天,就不能寫昨天的日記。MacJournal可以很方便的添加新的「條目」,隨便設置條目的日期,也不像別的軟件,這天不高興記了,就是個空白條目,MacJournal可以一天寫幾個條目,也可以什麼都不寫,非常符合我的習慣。 第二,歸類清楚,比如寫日記可以設置幾個欄目,家庭、工作、學習、飲食,各自分開,互不干擾,都沒有強制性地要求「寫或不寫」。 第三,可以批量打印在一張紙上,有的日記軟件,每天分開打印,我的習慣有事多寫一些,無事少寫甚至不寫,那種笨瓜編的軟件,哪怕只是一句話,也是一張紙,實在不敢恭維。 第四,MacJournal可以輸入輸出,接受不同的格式,很方便。 第五,MacJournal還有很強的blog連接功能,那些可以「見人」的東西,就可以直接發表到博客上了,也可以插入圖片,直接上傳到服務器,是個挺不錯的blog客戶端,雖然沒有專業的blog客戶端功能強,但可以整合到日記裡,個人覺得非常不錯。 目前,我還沒有掌握所有的功能,比如插入圖表、表格,以及如何建立數字、點列表,也沒有搞定FTP上傳圖片功能(目前只能缺省上傳),在用幾天吧。 目前是試用期的第三天,如果到了十五天,還沒有序列號出來,就買一個吧,三十多美元。

Sandvox

尚未解決的問題還有:如何切換全角與半角的空格輸入。 今天,到IBM下載了Lotus Notes Client,但是那象沒有Administrator的MAC版本,只有常規的客戶端,好像可以Add Person,但不能Register Person。而且速度奇慢。 想好了軟件裝得差不多了,卻在網上逛了一圈,又受了引誘,安裝了兩個新的軟件,一個叫NewsFire,是用來讀RSS,蘋果的界面就是比視窗漂亮呀,任何在蘋果下運行的軟件,總要比視窗下的色彩豐富,或許蘋果的程序員,有更好的美感吧。 12:00 另一個叫Sandvox,是寫網頁用的,看界面非常非常酷,主程序20M,演示文件Quicktime版將近40M,目前正在下載,等吃完飯回來再看。 蘋果機下還有terminal看著非常親切,試了ssh,成功地連到服務器,還有emacs,是純的emacs,實在是太爽了。 下午,試用了Sandvox,發現是個很傻瓜的網站建設工具,對於不會做網站的人來說,真的很好,主要是理唸好,但是對於許多有HTML基礎的人來說,沒有什麼用處。 昨天在新蛋定了兩根1394線,共44元,可以配合著用硬盤盒,線的兩頭會發亮,分別是藍光和綠光,很酷,另外線的樣子很紮實,不知是不是「敗絮其中」。 又下載了不少widget,好像還挺好玩的,反正,慢慢玩吧。

拯救被格式化了的記憶卡

繼續要解決的問題:如何使用移動硬盤。週日買的移動硬盤盒通過SUB和火線都連接成功,但只能使用FAT32格式,在NTFS下只讀不能寫。而且,在FAT32下,只能同時複製/移動一個文件夾,要等第一個操作完成後,才能進行第二個。 今天,將DELL的雙鍵鼠標插上去,居然有右鍵的功能,怪不得聽說MAC出了雙鍵鼠標。 十點,總算搞明白了MAC下是的磁盤工具在哪裡,也成功了重新格式化了移動硬盤,不過,將硬盤上原來的1000兆左右的圖片也一起格式化了,裡面有前段時間拍的一些菜的照片,還有阿山飯店的照片,哭啊!!! 這1000M的東西,都是照片,來自兩個相機,分別是Nikon的CF卡以及Lumix的SD卡,是過去幾個星期的東西。兩張卡都已經格式化,SD卡已經被Sam帶到了杭州去。不過,能救回多少救多少。 本來MAC上兩個目錄,就是這兩張卡,今天到了辦公室,把兩個目錄移動到移動硬盤上,移動硬盤後來被重新分過區,看來沒什麼希望了,但本機硬盤上,或許還有可能吧。下了Norton的工具,結果是8.0的,好像是運行在MacOS 9上面的,在Tiger上連硬盤都沒認出來,只能作罷。 CF卡還在手裡,在PC上做了一些嘗試,畢竟我現在對PC還是比較熟的嘛,在一個個軟件試到差一點要放棄的時候,發現PhotoRescue Expert能夠找到以前的文件信息,並且把縮略圖展示給了我,不過,我得到版本是測試版,只能看縮略圖,卻不會真的替我恢覆文件。 終於找到正式版,終於把CF卡上照片都恢復了出來。下一步,要想辦法恢復MAC上的文件了,還有,希望Sam今天照片拍得不多,或許也可以救一點回來。 下班接了Sam一起回家,吃過晚飯,拿出Lumix的SD,Sam已經拍了100M的照片。又下載了一個PhotoRescue Expert,裝在Thinkpad上,救回了二百多張照片,算是很成功的了。 後來,又看了一下PhotoRescue Expert的網站,發現還有Mac版的。站點在: http://www.datarescue.com/photoresc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