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ting the camera at railway station

火車站練兵 Testing the camera at railway station   天氣很熱,中午喝了點酒,居然就體力不支,很是想睡。問了夫人,到底要不要今天去換 CF卡,夫人說,心中不定就去一回吧。正好張華過來,就搭她的車,到了新客站,一路睡著了三次。   新客站永遠是人多,各色人等行色匆匆,我徑直到了環龍樓上的 Nikon專賣。櫃檯上正有三個老外,要把手中的 Nikon FM10和 Nikon F100賣給沈韜,索價 6,000人民幣,沈韜非常熟練地折機、驗鏡頭,還價到了 5,000人民幣;老外們有些不情願,本來他們打算用兩臺機器三個鏡頭換一臺 Nikon D70的機身,可現在,離願望還差許多。   我的 CF卡沒有碰到什麼麻煩,沈韜二話沒說把錢還給了我,並且告訴我高速卡在整個商場裡沒有。我也沒轍,在商場裡逛了一圈,的確沒有看到高速卡,有個賣電池的攤子說有,結果還要跑到隔壁去問價錢,等我說要,她再跑到隔壁,可最後還是空著手回來了。   離開環龍商廈,在新客站的廣場上閒逛,隨手拍上兩張,感覺一下專業相機的「紀實攝影」,新客站雖然有許許多多人的,但可以看出管理得還是不錯,不是「太亂」,也不是「太髒」。端著相機,仔細觀察周圍,腦子裡想好要什麼樣的構圖,舉起相機快速拍下;然後再走上兩步,觀察環境,並且隨時注意相機緩存(不是內存)的容量。這樣的感覺相當好,相機的緩存始終沒有充滿,就是說我一旦看到好東西,可以迅速舉機拍攝,至少有一張到兩張的空間,使我沒有後顧之憂。這時想起 mixview 的話:「這是專業相機,不是你女兒的儍瓜機,要仔細看好,拍一張是一張,否則再快的 CF 卡,也趕不上」。   回到家,學習了一會 Nikon Capture 的玩法,把照片倒出來,發現質量明顯比昨天的要好了。我很高興,感覺慢慢來了,本來嘛,新機器,總要有點磨合期的。

Testing the camera at railway station

火車站練兵 Testing the camera at railway station   天氣很熱,中午喝了點酒,居然就體力不支,很是想睡。問了夫人,到底要不要今天去換 CF卡,夫人說,心中不定就去一回吧。正好張華過來,就搭她的車,到了新客站,一路睡著了三次。   新客站永遠是人多,各色人等行色匆匆,我徑直到了環龍樓上的 Nikon專賣。櫃檯上正有三個老外,要把手中的 Nikon FM10和 Nikon F100賣給沈韜,索價 6,000人民幣,沈韜非常熟練地折機、驗鏡頭,還價到了 5,000人民幣;老外們有些不情願,本來他們打算用兩臺機器三個鏡頭換一臺 Nikon D70的機身,可現在,離願望還差許多。   我的 CF卡沒有碰到什麼麻煩,沈韜二話沒說把錢還給了我,並且告訴我高速卡在整個商場裡沒有。我也沒轍,在商場裡逛了一圈,的確沒有看到高速卡,有個賣電池的攤子說有,結果還要跑到隔壁去問價錢,等我說要,她再跑到隔壁,可最後還是空著手回來了。   離開環龍商廈,在新客站的廣場上閒逛,隨手拍上兩張,感覺一下專業相機的「紀實攝影」,新客站雖然有許許多多人的,但可以看出管理得還是不錯,不是「太亂」,也不是「太髒」。端著相機,仔細觀察周圍,腦子裡想好要什麼樣的構圖,舉起相機快速拍下;然後再走上兩步,觀察環境,並且隨時注意相機緩存(不是內存)的容量。這樣的感覺相當好,相機的緩存始終沒有充滿,就是說我一旦看到好東西,可以迅速舉機拍攝,至少有一張到兩張的空間,使我沒有後顧之憂。這時想起 mixview 的話:「這是專業相機,不是你女兒的儍瓜機,要仔細看好,拍一張是一張,否則再快的 CF 卡,也趕不上」。   回到家,學習了一會 Nikon Capture 的玩法,把照片倒出來,發現質量明顯比昨天的要好了。我很高興,感覺慢慢來了,本來嘛,新機器,總要有點磨合期的。

Feeling the new camera

初試牛刀 Feeling the new camera   新機器買來第二天了,可是 Nikon Capture 還是沒有能夠正常運行,我開始懷疑操作系統了。上午十點,我安裝了 Windows XP ,並且把補丁打到了 SP2 。什麼補丁都不打的系統,我可不敢用。   裝完系統,打完補丁,已經快十二點了,我安裝了 Nikon View 6 和 Nikon Capture 4.0 ,程序運行得很好,也讓我第一次親眼目睹了 NEF 文件的後期曝光調整,上下各可以調整二檔光圈,白平衡調節,這些都是以前聞所未聞的。   好了,程序可以運行了,看來是 Windows 2000 的問題了;沒辦法,我還要安裝許多必須的軟件。第一個當然是 Norton…

Buying the new Nikon D100 Camera

敗家記   買,英文叫「 buy 」,音同「敗」,錢花得多,就是「敗家」了。由於數碼產品如 PDA , MP3 和數碼相機等,價格都不便宜,於是網上約定俗成,凡是買這類東西,一律以「敗」做為動詞,可以理解為「 buy 」,也可以理解為「敗家」。   我今天就「敗」了一回,一個想「敗」了很久的數碼相機── Nikon D100 。今天是6月11日,週五,為了紀念 Ronald Reagan 的逝世,我們放假一天;又很巧的是,我在易趣網上掛著的 Sony F707 被人買下了,衹要賣掉了 Sony F707 ,我就衹能背水一戰了。   先打了一個電話給易趣的買家,聊了幾句,聽得出對方很誠肯,我也更放心了。打完電話,又打了個電話給好友楊軍,主要是想借他的車,去把 Sony F707 交給買家。同時,在網上找到了 mixview ,就是他把我害成今天這樣的。我和他詳細地討論了 Nikon…

Buying the new Nikon D100 Camera

敗家記   買,英文叫「 buy 」,音同「敗」,錢花得多,就是「敗家」了。由於數碼產品如 PDA , MP3 和數碼相機等,價格都不便宜,於是網上約定俗成,凡是買這類東西,一律以「敗」做為動詞,可以理解為「 buy 」,也可以理解為「敗家」。   我今天就「敗」了一回,一個想「敗」了很久的數碼相機── Nikon D100 。今天是6月11日,週五,為了紀念 Ronald Reagan 的逝世,我們放假一天;又很巧的是,我在易趣網上掛著的 Sony F707 被人買下了,衹要賣掉了 Sony F707 ,我就衹能背水一戰了。   先打了一個電話給易趣的買家,聊了幾句,聽得出對方很誠肯,我也更放心了。打完電話,又打了個電話給好友楊軍,主要是想借他的車,去把 Sony F707 交給買家。同時,在網上找到了 mixview ,就是他把我害成今天這樣的。我和他詳細地討論了 Nikon…

website revision

網站的更新經過   個人網站從當年的二級域名,動態域名,到後來的17fun.org和現在的yuleshow.com,已經有八年了,也算是上海最早擁有個人網站的一批人了。這回,網站是第四版的第一次重大改動;以往,每次改版,總是把界面改得完全不一樣,甚至連色彩配置也完全不一樣。當然,那時的重大改版,是隨著HTML從3.0昇級到4.0,IE從4.0昇級到5.0以及CSS的推出而進行的;兩年前,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和穩定,所以網站也一直沒有改動。   網站的核心是什麼?內容!既然技術已經提供了平臺,隨著內容的增多,就發現結構的缺陷了。我的網站一直是用Macromedia Dreamweaver製作的,使用了大量的template和library,在一開始,的確非常容易,有一些小的改動,就在library裡改一下,然後Dreamweaver會自動改變template,而template的改變也會引起各個網面的自動改變,一切都很自然,都很順其自然,變動後衹要上傳就可以了。可用著用著,問題便產生了,首先是目錄的結構問題,我以前分成和現在差不多的幾個大類,大類下有小類,而且目錄結構上,也是對應分成這些類,在每個目錄下,存放html文件,與這些文件同級的有個目錄叫做images,就是與之相關的圖片文件了。   於是,每次有一點點改動,哪怕糾正一個字母,打個比方,copyright從2003變成2004,衹是一個「3」到「4」的改變,可這個library的改動,使得所有的html都改動了。而這些html是分佈於層次不同的子目錄中,與之平級的有許多圖片,甚至還有其它文件,那樣,上傳成了一個很大的問題,我衹能每回有全局改動的時候,將本地根目錄打個包,在文件包裡刪除所有的非html文件,然後將「動過手腳 」的壓縮包上傳到服務器,再解壓。   問題還不僅如此,由於網站中的某些文檔是中文的,為了保證中文的完美顯示以及中英文的協調性,在一開始的時候,用了界面相同代碼有所不同的幾個template。關於我的網站語言使用的理念,非常容幸的是,我的理念而後被美國商務部採納,說白了,其實也就是不同語言版本的網站內容,不是簡單的翻譯,而是針對受眾的。打個比方,英文的網頁部分衹寫如何把東西從美國出口到中國,是給美國的生產商看的;而中文的頁面,衹有如何從美國進口的信息,是給中國的分銷商看的。   網站的理念越細緻,瑣事也越多;時間越長,問題也越尖銳。主要的問題還是來自於先前說的更新,例如改變菜單內容,每次都要把四五個template都打開,改到一下,再保存;還有是中文編碼的問題,當時使用的是gb2312編碼,於各地的朋友都不方便,近來由於unicode的成熟,gb2312明顯有捉襟見肘的弱勢;第三,blog技術的崛起,也使得我的網站看上去蒼白得很,我甚至動用了另一個平臺,架設了blog.yuleshow.com這個單獨的系統。    一切的一切,都使得網站到了非傷筋動骨的地步,在經過了兩三個星期的思考與測試之後,改版開始了。    第一大改動是目錄結構,我決定為圖片、文件、PDF、供下載的壓縮檔和html文檔分別建立頂級的目錄,將之完全分離開來,以便以後更大的改動並保證上下傳的方便。為此,我分別建立了images和files目錄,在主目錄下,再依次建子目錄,以對應子欄目。    第二大改動是用了MovableType weblog的代碼做核心,這樣,我就不再需要那個blog.yuleshow.com了,而且,每一篇文檔都可以留言了,為此,我取消了留言簿,而且,MovableType weblog可以非常容易地整合unicode (UTF-8)。   當然,說是相當容易的,具體操作的時候非要條理清楚,有條不紊。我先是在服務器上建了一個目錄,創建了一個新的目錄,叫做news.yuleshow.com,這樣做的好處是在改版之後,衹要把原來的域名指向新的目錄,而不會在改版期間造成閱讀不便。其間,碰到了許多基於blog的問題,我將另文詳述。   前後花了兩個星期,網站終於改版完成,很輕鬆地轉換了域名,並且在新域名目錄下建立了symbol link(感謝linux,只用了幾行命令,要是Windows,沒大半個小時做不完)指向原先的目錄,這樣,如果別人用以前的路徑訪問,還是可以訪問得到;當然,我故意留了一些沒有做symbol link,那是些我特意希望訪客用新目錄結構的文檔。   昇級的簡單過程就是這樣,如果你想繼續探討,請發郵件或者留言。 I have my personal website for eight years,…

website revision

網站的更新經過   個人網站從當年的二級域名,動態域名,到後來的17fun.org和現在的yuleshow.com,已經有八年了,也算是上海最早擁有個人網站的一批人了。這回,網站是第四版的第一次重大改動;以往,每次改版,總是把界面改得完全不一樣,甚至連色彩配置也完全不一樣。當然,那時的重大改版,是隨著HTML從3.0昇級到4.0,IE從4.0昇級到5.0以及CSS的推出而進行的;兩年前,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和穩定,所以網站也一直沒有改動。   網站的核心是什麼?內容!既然技術已經提供了平臺,隨著內容的增多,就發現結構的缺陷了。我的網站一直是用Macromedia Dreamweaver製作的,使用了大量的template和library,在一開始,的確非常容易,有一些小的改動,就在library裡改一下,然後Dreamweaver會自動改變template,而template的改變也會引起各個網面的自動改變,一切都很自然,都很順其自然,變動後衹要上傳就可以了。可用著用著,問題便產生了,首先是目錄的結構問題,我以前分成和現在差不多的幾個大類,大類下有小類,而且目錄結構上,也是對應分成這些類,在每個目錄下,存放html文件,與這些文件同級的有個目錄叫做images,就是與之相關的圖片文件了。   於是,每次有一點點改動,哪怕糾正一個字母,打個比方,copyright從2003變成2004,衹是一個「3」到「4」的改變,可這個library的改動,使得所有的html都改動了。而這些html是分佈於層次不同的子目錄中,與之平級的有許多圖片,甚至還有其它文件,那樣,上傳成了一個很大的問題,我衹能每回有全局改動的時候,將本地根目錄打個包,在文件包裡刪除所有的非html文件,然後將「動過手腳 」的壓縮包上傳到服務器,再解壓。   問題還不僅如此,由於網站中的某些文檔是中文的,為了保證中文的完美顯示以及中英文的協調性,在一開始的時候,用了界面相同代碼有所不同的幾個template。關於我的網站語言使用的理念,非常容幸的是,我的理念而後被美國商務部採納,說白了,其實也就是不同語言版本的網站內容,不是簡單的翻譯,而是針對受眾的。打個比方,英文的網頁部分衹寫如何把東西從美國出口到中國,是給美國的生產商看的;而中文的頁面,衹有如何從美國進口的信息,是給中國的分銷商看的。   網站的理念越細緻,瑣事也越多;時間越長,問題也越尖銳。主要的問題還是來自於先前說的更新,例如改變菜單內容,每次都要把四五個template都打開,改到一下,再保存;還有是中文編碼的問題,當時使用的是gb2312編碼,於各地的朋友都不方便,近來由於unicode的成熟,gb2312明顯有捉襟見肘的弱勢;第三,blog技術的崛起,也使得我的網站看上去蒼白得很,我甚至動用了另一個平臺,架設了blog.yuleshow.com這個單獨的系統。    一切的一切,都使得網站到了非傷筋動骨的地步,在經過了兩三個星期的思考與測試之後,改版開始了。    第一大改動是目錄結構,我決定為圖片、文件、PDF、供下載的壓縮檔和html文檔分別建立頂級的目錄,將之完全分離開來,以便以後更大的改動並保證上下傳的方便。為此,我分別建立了images和files目錄,在主目錄下,再依次建子目錄,以對應子欄目。    第二大改動是用了MovableType weblog的代碼做核心,這樣,我就不再需要那個blog.yuleshow.com了,而且,每一篇文檔都可以留言了,為此,我取消了留言簿,而且,MovableType weblog可以非常容易地整合unicode (UTF-8)。   當然,說是相當容易的,具體操作的時候非要條理清楚,有條不紊。我先是在服務器上建了一個目錄,創建了一個新的目錄,叫做news.yuleshow.com,這樣做的好處是在改版之後,衹要把原來的域名指向新的目錄,而不會在改版期間造成閱讀不便。其間,碰到了許多基於blog的問題,我將另文詳述。   前後花了兩個星期,網站終於改版完成,很輕鬆地轉換了域名,並且在新域名目錄下建立了symbol link(感謝linux,只用了幾行命令,要是Windows,沒大半個小時做不完)指向原先的目錄,這樣,如果別人用以前的路徑訪問,還是可以訪問得到;當然,我故意留了一些沒有做symbol link,那是些我特意希望訪客用新目錄結構的文檔。   昇級的簡單過程就是這樣,如果你想繼續探討,請發郵件或者留言。 I have my personal website for eight years,…

Perl XML FAQ

Perl XML FAQ Version 1.1中文版 by Jonathan Eisenzopf由邵宛澍翻譯 Credits 感謝Clark Cooper, Matthew Sergeant, Enno Derksen, Ken MacLeod, Rob Cameron, Asakura Hiroshi以及Wanshu Shao(邵宛澍)對此FAQ作出的奉獻. Overview 這份FAQ包含了通過Perl使用及操作XML的信息. 如果有任何的糾錯或添加信息要求,請直接發電子郵件給 eisen@pobox.com. 這份FAQ可以在http://www.perlxml.com/faq/perl-xml-faq.html找到. Asakura Hiroshi為這份FAQ建立了一個日語譯文,可以在http://db-www.aist-nara.ac.jp/xml/perl-xml-faq-j.html找到, Wanshu…

詩韻與詩的欣賞角度

余於上週六下午參加校文學社的一個活動,談到一些關於詩的問題,有感而發,戲二筆。 詩韻 淮左兄談到一個詩的旋律即音樂性的問題,與余就「詩是否必須押韻」商契了許多時。余竊認,詩是需要押韻的。有詩就有韻,此是一證。蓋《詩三百》第一篇之《關睢》,「鳩」、「洲」、「逑」就是韻腳,而且,注意了二句之間的隔句押韻,避免了太強的節奏感。末篇《殷武》第一章用韻「武」、「楚」、「阻」、「旅」、「緒」,可見,《詩經》已經是很注意用韻的了。 淮左兄又言,新體是突破舊傳統的,卻殊不知,新詩在突破舊傳統中,廢韻卻失敗了。朱自清言:「舊詩詞曲的形式保存在新詩裡的,除少數句調還見於初期新詩裡以外,就沒有別的,衹有韻腳。這值得注意。新詩獨獨接受了這一宗遺產,足見中國詩還在需要韻,而且可以說中國詩總在需要韻。」(《新詩雜話》三聯書店,八四年版)。 韻是一種復沓,可以幫助懷古的強調和意義的集中。誠然,寫詩不能拘泥於韻,象句句碰頭的「柏梁體」,最終沒人去讀,沒人去學,那是由於韻腳太密,便失了興味的緣故。的確,有人嘗試過「五步無韻詩」,「四步無韻詩」(在新詩時候),但終究未能推廣起來。 要流暢?說話就很流暢,而又有句話叫謂「說得象詩一樣」,為何?蓋詩該採用說話的調子,但終究不能象說話一樣,它用的是提煉的說話的調子,既如是,則押韻也就不至於妨礙詩的自然。 詩是必須有韻的,這道理就像「錢非萬能,但沒錢萬萬不能」一樣簡單。於是,詩的問題上,不必再去研究是否要押韻,而是應該談談韻的間隔及通押、轉韻的問題。即如何活用韻腳的問題。 詩的欣賞角度 在我國的文學批評傳統上,有一個成語,也可以說是文學批評術語,叫做「知人論世」。「知人論世」的意思就是學習文學作品,必須先瞭解這部作品及其作者的時代背景。「知人論世」語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孟子》,清武英殿本)。 余舉一例,可證其詳。初唐王績有《野望》如左:「東臬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惟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天相識,長歌懷採薇。」王績身經隋唐二代,顯而易見,要讀此詩,僅知此是不夠的,必須知道這首詩是寫唐還是寫於隋。明人唐汝詢作「唐詩解」評此詩曰:「此感隋之將亡也」,清人吳昌祺在《刪訂唐詩解》中說:「然王嘗仕唐,則通首隻無相識之意。」而何又煥則在清人顧安的《唐詩消夏錄》中增批了一句:「王無功,隋之遺老也。『欲何依』、『懷採薇』,可見其志矣。」由上可見,讀詩必須知人,知人則必須論世。 以上只作拋磚,蓋才疏學淺之故也。 癸酉年三月初七於梅璽閣

唐詩散札

原序   這套《唐詩散札》是很舊的舊作了,初稿寫於壬申年,當時,我很苦,蜇居斗室,遊學於上大,每天乘車,要一個多小時,非常累,曾經有幾次在車上睡著,以至於乘過了站;那時,我不如現在這般沒有出息,每天乘車並不背英語,而是奉讀詩書,好久下來,倒也看了不少,挑最有心得的,便作了一本《唐詩散札》;後來到了丙子年,有個朋友要我拿些文章出個小集子,於是,又刪去了一大半,勉強挑錯誤小些的交差,就剩下幾十條而已。   這回,網蟲俱樂部成立,有幸暫任文學區的主持人,可是近來俗事勞身,苦於沒有作品,只能又翻出這部集子,可是現在看看,又發覺有許多很幼稚,可以拿出來見人的,也就不過十來段,均列於下。 原跋   以上壬申年作品均寫於共龍居,於乙亥年十二月下旬由閣主在梅璽閣親自輸入電腦 一九九六年三月二十七日星期二 後記   2005年8月26日,最後整理並匯入梅璽閣網站 鶯鶯傳 西廂記 會真詩   張生君瑞、崔氏鶯鶯普救寺西廂故事,可謂世人皆知,有越劇《西廂記》,京劇、南曲《普救寺》,然世人皆不知張生乃中唐大詩人元稹也︰貞元十六年,元稹二十二歲,客過蒲州(今山西省永慶),借宿普救寺,識崔鶯鶯,作了幾月露水夫妻。   後來,元稹因去長安參加書判考試,遂與鶯鶯訣別。此後,元稹聯姻高門,娶了韋叢為妻,鶯鶯亦嫁人,一段私情,煙消雲散。   元稹甚憶鶯鶯,將自己託名為張生,但未起名,作了部《鶯鶯傳》,於是乎騙了天下人。元稹將張生寫作一個追求愛情底青年,但世人卻不知西廂故事衹有討兵救寺,紅娘暗渡是真的,而後來之事,皆是元稹演絳出來,瞞世人的。而君瑞之名,則由宋人王懋著《野客叢書》開始:「唐有張君瑞遇崔氏女於蒲,崔小名鶯鶯。」張生名君瑞,這是後人為了編此傳奇而虛擬的。《會真詩》即《鶯鶯傳》中《續會真詩》,元稹說張生寫了篇卅韻《會真詩》,記初次幽會,他便作了此續詩,殊不知,《續會真詩》就是張生底《會真詩》,這是元慎故弄狡獪。   杜牧曾斥《會真詩》為:「婬言蝶語」。的確,《會真詩》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首公然描寫性生活底詩,然而竊意並不過分,無非是︰「 「戲初微拒,柔情已暗通。低鬟蟬影動,回步玉塵蒙。 轉面流花雪,登床抱綺叢。鴛鴦交頸舞,翡翠合歡籠。 眉黛羞頻聚,朱唇暖更融。氣消蘭麝馥,膚潤玉肌豐。 無力慵移腕,多嬌愛斂(月旁弓)。汗光珠點點,發亂綠蔥蔥。」 而已,更或曰:「有了元稹先例,後世便變本加厲。以鶯鶯傳為題材底《西廂記傳奇》,在張生與鶯鶯幽會的這一場曲文,寫得比詩句更婬褻。」然而,觀後世王實甫《西廂記傳奇》,仍不失其美,錄於後: 「繡鞋兒剛半拆,柳腰兒勾一搦, 羞答答不肯把頭抬,只將鴛枕捱。 雲鬟彷彿墜金釵,偏宜(髟下為狄)髻兒歪。 我將這扣兒松,把縷帶兒解,蘭麝散幽香。 不良會把人禁害,咍,怎不肯回過臉兒來? 我這裡軟玉溫香抱滿懷。呀! 阮肇到天台,春至人間花弄色。 將柳腰款擺,花心輕拆,露滴牡丹開。 但蘸著些兒麻上來,魚水得和諧,嫩蕊嬌香蝶恣采。 半推半就,又驚又愛,檀口香腮。」   此言語,可謂甚是含蓄,沒有相當古文功底者,卻是怎麼也看不懂,一笑(蓋以前也曾以為自己看懂讀通,後來才知全不是那麼回事)!可無論如何也不應落於落於「婬褻」一類,真正婬褻的,倒是現在路上出售的小報、小刊一類。   餘終不以為當今「黃風」之始作俑者乃元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