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原創,一個要好朋友畀我呃,敬請取用。
另外,有人曉得搿點圖標是哪能做呃伐?
 
 
  
  
  
  
  
  
  
  
  
  
  
  
  
  
  
  
  
  
  
 
Related Posts
坍招勢 敗兆腔
女兒整年跟著我們走南闖北,遊山玩水,三口之家,大多如此。然而以前的家庭不一樣,孩子不止一個,甚至連老婆都不止一個,出門要帶的話一帶一大堆,所以過去的小孩子,出門的機會很少,連看到「外頭人」的機會也很少。 小孩子沒有機會出去,只有等到客人來,才有機會「社交」,對於小朋友來說,是個好機會,當然就會興奮,小朋友一興奮,當然跑來跑去,不守規矩,這就叫做「人來瘋」。 現在,當然不用「人來」了,小朋友也經常跟著父母外出,但是小朋友還是會興奮,會失禮,在上海話中,依然叫做「人來瘋」。 有些小朋友,「瘋」倒是不「瘋」,在家裡也很乖,平時琴棋書畫學得也不少,可是人一多,就會怯場,比如排練的時候,唱得好好的,可是一上台,場下一拍手,小朋友就嚇哭了,這種小朋友,叫做「坍招勢」。 上海話,「坍招勢」就是「丟臉」的意思,特別指在重要的場合上失了鋒頭,丟了面子。有人說這個詞是「退juice」,說「juice」是黑道「油水」的意思,到手的「油水」要「退」出去,臉丟盡了,所以有這樣一個詞。 對於這種說法,我大不以為然,因為「juice」的發音和「招勢」相去太遠,再怎麼「洋涇濱」,也發不出這個音來,若說廣東話,發音倒是相適,然而廣東話卻沒有這個詞。 我想「坍招勢」的意思就是「坍台」,兩個詞應該是同源的,至少「坍」應該是同一個字。 「坍招勢」的小朋友往往平時表現不錯,只是當時出了洋相,可有些小朋友,或許家長太多寵愛,亦或許少於管教,坐沒坐相,吃也沒吃相,全不懂禮儀,在家吃個飯倒也罷了,你若帶他吃檯面,全然不懂禮貌,吃飯咂嘴,喝湯呼嚕,不拿筷子用手抓都是此輩所為,這種小孩子就叫「勿上檯面」,或者「上勿得檯面」。上海話中,不僅是吃,也不僅是小孩子,但凡有重要場合、重大場面,有人不懂禮義,出了洋相,就稱之為「勿上檯面」,曾經在電視直播中出現領導人做報告用手指沾口水翻講稿,這種舉動在上海人眼裡,就是「勿上檯面」。 還有種小孩子,初見到人不會「人來瘋」,對答如流,考他才藝,舉重若輕,不會「坍招勢」,禮節儀軌,亦毫無錯失,絕對「上得了檯面」,然而就在最後收官之時,這個小孩子不意中做出某件大失體面之事,上海人叫做「喇叭腔」。不太懂是不是?說簡單點,帶小孩子出門玩,小孩子一直好好的,及至要回家了,他便吹響喇叭,大哭大鬧起來,上海人把這種情況叫做「喇叭腔」,特別是指那些以「啼哭」收場的情況。 「喇叭腔」也可以用在大人的身上,指開端良好,結局變樣的情況,最著名的「喇叭腔」要數汪精衛,年少時刺殺攝政王是何等的氣概,誰知到後來還有那麼一出,實在是「喇叭」得厲害了。 如果小朋友很不懂事,顯出許多醜態來,比如有的孩子喝完湯,把碗給舔一遍,有的孩子走路看人總是「賊頭狗腦」,這種情況被稱之為「敗兆腔」,簡稱「敗兆」。 「敗兆」者,「衰敗、破敗的徵兆」也,意即有了這種小孩子,這個家遲早會衰敗的。上海人常說「三歲看七歲,七歲看到老」,就是說從三歲的樣子,可以想像七歲的情況,而七歲的孩子是啥樣子,一生都會如此,乃是「本性難改」的另一種表達法。 其實,「敗兆」在上海話中並不是一句詛咒,只是說小孩子做了與其「等級」不同的事,《紅樓夢》中的賈環,就是典型的「敗兆腔」。「敗兆」的程度並不重,往往只是家中人的抱怨而已,別說小孩子,大人也有「敗兆」的時候,不見得真正會敗了家。 另一個詞就嚴重一點了,有的小孩子以前還不錯,突然有一天起,就不肯讀書了,整天打遊戲,勸也勸不聽,打也打不好,家長急死,小孩子偏偏渾噩,像是著了魔一般,上海話叫做「交了魔窟運」。 過去的人迷信,認為一段時間的生活由一個運主宰,「交」在這裡是「逢」的意思,音同上海話的「高」。掙錢是交了財運,有女孩子追是交了桃花運,而如果做出了匪夷所思的傻事,沉湎惡習不能自拔的話,就是交了「魔窟運」。小孩子交魔窟運倒也罷了,荒廢學業而已,而成人就麻煩了,搞傳銷的六親不認,賭博的傾家蕩產,吸毒的拋妻棄子——這些人,若再不悔改,這魔窟運怕是要交到死了。 前面說到「坍招勢」不知出處,這裡還有個詞,叫做「混腔勢」,據說也是從英語來的,似乎有點可信。 據說「腔勢」就是英語的「chance」,譯作中文是「機會」的意思。有些人把「腔勢」寫作「槍勢」,從字面來看,前者有「腔調」的含義,講「儂腔勢老足呃麼」,就是指對方很有腔調,這樣來說,「槍」字就遜色了。所以上海人說「搿只股票蠻有腔勢的」,聽不懂的人以為他說「這個股票的過去業績不錯」,其實真正的意思是「買這個股票很有將來賺錢的機會」。 混槍勢者,就是整天混著無所事事,以為總有一天機會可能降臨到你的頭上,其實機會永遠只給有準備的人,混是行不通的。 (寫於2008年1月15日)
罪過與作孽
信佛的人有兩句口頭禪,一句是「阿彌陀佛」,這是佛號,有事沒事都可以念,據說唸得越多越好,有時甚至回答不出問題,無言以對的時候,也可以念上幾句佛號遮掩遮掩,爭取時間。 還有一句話叫做「罪過」,相信大家在影視作品中也都屢見不鮮了。「罪」和「過」是一個意思,中國人認為天下萬事有因有果,有了「罪過」沒有「好報」,所以人要處處行善,口頭禪中的「罪過」其實不過是個謙詞罷了。別人行了個禮,回個「罪過」,也不見得自己真的就做錯了什麼。 「罪過」在上海話中的發音與「賺錢」的「賺」以及「香菇」的「菇」發音相同。除了無意義的口頭禪之外,「罪過」常用於表達對弱勢群體乃至動植物的同情上。有時,人們看到瘸了腿的野貓尋食困難,會不由自主地說一句「哎呀,搿隻貓咪老罪過呃」,又有時,聽說某個老人冬天取暖,結果發生火災,避難不及,也會說「哎呀,罪過唻」。此時的「罪過」,完全可以用一個詞來代替,就是「作孽」,上海話的「作孽」,也是嘆人可憐之意。 不過,我經常想,這個「罪過」值得推敲,他可憐是可憐,可「罪」與「過」在何處呢?難道他可憐竟是我的錯不成?好像也說不過去,於是我猜罪過一詞或許另有出處。 想那可憐人,無非手腳不健,又不過無人相助,所以想來想去,作孽之人不外乎「殘」、「孤」兩種,在上海話,「罪過」與「殘孤」的發音乃是一模一樣的,是否有可能我們平時說的根本不是「罪過」,而是「殘孤」呢?亦未可知。 (寫於2008年3月13日)
前世裡 投人身
說起我有一個朋友,為人不錯,只是有一樁毛病,為人慳吝非常,不僅從來不肯從手裡「滑出一隻角子」,就是要他請別人吃頓飯麼,也比登天還難。不料此人,除此之外,還有一樁毛病,就是別人請客,他是「逢請必到」,甚至「不請自到」,只要有吃,必定能夠看得到他。 恰恰我是個好請客的人,就算沒有什麼喜慶,也要想著辦法,聚聚朋友,請請客。於是一來一去,我請他吃了無數次席,他卻一次也沒請過我,時間長了,大家發現這位朋友除了「吃」之外,倒也沒有別的惡習。大家混得熟了,也經常拿他開玩笑,開玩笑要他請客,他當然是不肯的。於是,有好事者就替我打起抱不平來,說他吃了我這麼多頓,為何一次也不肯「回請」,不料這位老兄「面皮老老」說「伊請我麼,伊自家情願呵,生得就是伊前世裡欠我呵,要伊今世來還呵。」 各位看官,你們說我冤枉不冤枉,明明請人吃了無數頓飯,還說是我「前世裡」欠他的,這「前世裡欠呵」,一來沒有借據、欠條,二來又沒有中人、擔保,所以總歸是個無稽之談,他算是訛定我了。不過,「前世裡欠呵」倒也是上海人常說的俚語,大凡說一個人,待另一個人太好,前者好得不得了,而後者卻偏偏不記他的情,不賞他的臉,別人就說前者是「前世裡欠的」。總有許多男人追女人,那女人不甚好看,然而男人愛得非常,雖然噓寒問暖、體貼非常,卻總是不得一親芳澤,這個男人就是「前世裡欠呵」了。反過來也是,女人嫁了個男人,那男人吃喝嫖賭無所不為,在外姘相好,在家打老婆,不料那女人還是死心塌地跟著男人,為他衣食解憂,這樣的女人,也是前世裡欠了這個男人。 更有一種,生了孩子,從小不學好,書又讀不進,倒是闖出許多禍來,待得大了,也不尋工作,整天靠著爹娘生活,生活富裕的還好,更有生活拮据的,老人的退休工資不夠他揮霍,到老了反而要尋工作來「供養」這不肖子,這樣的大人,真正是「前世裡」欠著這小王八蛋了。你說男女之間,還有看穿、看破、看透的一天,只要把「前世的債」還清即可,而父子、母女一層,卻是萬萬還不清的了,但凡像這種情況,人們說「前世裡欠呵」時候,總不免帶著無限的感慨。 上海話中,「前世裡」是經常用到的,有時,並不用「欠」。比如說,有人做了某事,特別不上檯面,別人聽說了,就會說「真真前世是呵」,或是簡單為「前世是」。這句話,表達的一種感嘆,感嘆「怎麼會如此呢?」、「從來沒有碰到過」;既然「今生今世沒碰到過」,那麼當然要追溯到前世才有機會碰到了。 不僅是做事上不檯面,但凡奇事怪事,都可以用「前世裡」來表達感慨。比如有的人,吃相特別難看,坐在檯面上,狼吞虎嚥,所謂「眼光象霍顯、筷子像雨點,牙齒象夾鉗」,就是指的這種人,如此的餓急象,恐怕是「前世裡沒有吃過」。這句話,實則是說他乃是餓鬼投胎。再如有些人,不會打扮,卻又好出風頭,於是絲棉毛皮,全都穿在一起,金銀銅鐵,一併戴起,更是五顏六色,好似要把一家一當全都穿戴起來,可以送他一句「前世裡沒著過」,乃是窮鬼投胎的意思。 好了,既然說到「投胎」,不妨也來嘮叨兩句。投胎,是民間的說法,標準宗教上的稱呼是「輪迴」,佛教認為有六個平行世界存在,稱之為「六道」,也有說法是五個,叫做「五趣」。這些平行世界同時存在,人死後,依然會在這些平行世界出現,至於在哪個平時世界出現,就要看人的修行了。這些平行世界,有三個公認的「壞」世界,是「地獄道」、「餓鬼道」和「畜牲道」。地獄道,就是十八層地獄啦;照裡說,地獄裡的都是鬼吧,可不盡然,專門有一個道是給鬼的,而且是餓鬼;至於畜牲道,就是除了人以外,所有會動的動物,包括牛羊魚豬,一概歸為此道。 剩下的三道,有一個叫做「阿修羅道」,是最有爭議的,因為阿修羅們都很漂亮,但是脾氣暴躁,而且喜歡打架,不但喜歡打架,更喜歡打仗,所以人們並不想成為阿修羅。這樣一來,只剩下兩種了,就是「天道」和「人道」,「天」就是天堂,天堂裡住的,是佛、菩薩、仙人,然而對於凡人來說,天堂並不是任何人都可能去的,中國人向來不奢求,人們想要的,只是來世還可以為人,能夠為人,已經上上大吉了;當然,就像祥林嫂一樣,女人們都希望來世能夠變成男人。 所以,人們只剩下唯一的目標,就是來世還要做人,投胎的時候,要「投人身」。上海話裡,就有「投人身」一詞,專門指人心急慌晃忙 ,辦事急躁。說到這裡,我想到一個香港電腦,徐克拍的動畫片《小倩》,戲中寧采臣和小倩要去「投人身」,還帶著一隻叫做「情比金堅」的小狗,以及小狗的女朋友,他們去「投人身」的時候,拚命地往人道的那扇門跑,不但他們,無數的人,無數的牛羊雞鴨 ,一起往那扇門奔跑,彷彿恐怕跑得慢了,便投不成人身了,那架勢,倒像另一部動畫片《獅子王》中的動物狂奔一般。 於是我在想,上海的「投人身」一詞,或許也是事出有因的,是不是在「投人身」的時候,每次都是有名額的,非要跑得快,才能拿到那個名額,跑得慢的,就要等到下趟了。如此說來,「投人身」是一定要跑要趕的。 我們在路上,經常看到有種人,車子開得飛快,自行車騎得飛快,往往險象環生,路人看到了,就是「搿個人哪能介急呵,阿是要去投人身啊?」,過去有人誤解為「投人身」是「尋死」的意思,因為要先死了成鬼才能「投人身」,其實不然;實際上,但凡「投人身」的都是鬼,而且都是「急煞鬼」,乃是罵人為鬼也。 (寫於2006年7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