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原創,一個要好朋友畀我呃,敬請取用。
另外,有人曉得搿點圖標是哪能做呃伐?
Related Posts
[上海閒話] 兩個英雄
兩個英雄 有人戲言”如今二師兄的肉比師父的還貴”,二師兄是豬,豬肉賣得比”唐僧肉”還貴,當然是個笑話。上海話中,”唐僧肉”指價格貴得離譜的食物,人們常說”賣得介貴(音”舉”),吃了勿死啦?,可見此物乃是”唐僧肉”,吃了可以長生不老。 一樣東西有一樣東西的價值,價格大大高於價值,謂之”不值”,精明的人是不會上當的,精明的人不相信”長生不老”。上海人說精明的人”門檻精”。 門檻,大家都知道,老式房子都有,對,就是祥林嫂捐了讓人”踩”的那玩意。祥林嫂捐的是廟裡的門檻,但我們去廟裡的時候,所有人的都奉勸我們”不要踩在門檻上”。 上海話中有”烏龜爬門檻,待看此一番”,說的就是這種門檻,烏龜爬門檻,爬上去一定跌下來,跌下來一定會”翻身”,這句話有點”鯉魚跳龍門”的意思,表示一旦這件事做成了,就萬事大吉了。 豬肉有肥有精,門檻難道也是?門檻只有”精”的,”不精”的,沒有肥瘦之分。這事還要從大師兄說起,大師兄是孫悟空,一隻從石頭迸出來的猴子,猴子都很聰明,都很古怪精靈,峨嵋山的猴子甚至還會搶人錢財,可見其厲害程度。孫悟空是水簾洞猴子的總頭目,估計要做天下猴子們的總頭目也沒問題,所以他就是”猴王”。 ”猴”者,”monkey”也,”王”者,”king”也,”monkey king”者,”門檻精”也。對的,”門檻精”本來就是”monkey king”的音譯,用來形容某人精明、刁鑽、聰明,就像北京話說的”精得跟猴兒似的”。 上海話中有”(反犬旁活字邊)猻精”一詞,指的是調皮搗蛋的小男孩,特別是那些坐不停、立不停的頑皮分子,比喻小男孩是小猴子成了精變的。然而,門檻是不會成精的,”門檻精”是猴王成了精。 可以想像一下,一個洋人對著一個頗聰明的人說”You, monkey king.”,意即”你很能幹啊!像猴王般聰明”,後者也理解,明白那句聽著”門檻精”的話,就是”腦子精明”的意思,那麼根據對應法則,”精”與”精明”可以約去,剩下的就是”門檻”等於”腦子”了.的確,上海話中,有多時候,”門檻”可以指代”腦子”,而且還是個”好腦子”。 上海人說”伊只門檻,儂白相勿過呵”,指的就是”好腦子”,有種人,門檻特別精,上海人稱之為”老門檻”。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外來的和尚會燒香,說的都是不同的文化區域中可以互相借鑑,同樣,”門檻”這件事,也是外來的比較好使,於是有了”潮州門檻”,是因為當時在上海做生意的廣東人比較多,廣東人很會做生意,上海人把所有說廣東話的人,都理解為潮州人,所以有了”潮州門檻”一說。 相對”潮州門檻”來說,”外國門檻”就更厲害了,外國人帶來了現代法律,一不留神,就被外國人告了,就被外國人算計了。當時,國人的確處在弱勢地位,以至於上海人把那種異種精明之人或方式,稱作”外國門檻”。 廣東人有句戲言,說某個特別精明的話,就說那人是猶太人和潮州人養的,可見”外國門檻”和”潮州門檻”亦非空穴來風。 在上海,經常有這樣的場景,女人叫男人拿樣東西,男人便支使孩子去做,這樣的場景是”上譜”的,也就是說有專門的俗語的,就叫做”大懶差小懶,小懶差門檻”,這裡的”差”,是”支使”、”使喚”的意思,而”門檻”還是猴子,一個大懶鬼叫小懶鬼做事,最後小懶鬼叫善解人意的猴子來完成。 我們經常說到門檻的高低,那是真的門檻的高低,引申為入門所要付出的代價。過去的門檻的確有高低之分,越是顯赫的人家,門檻就越高,有的甚至要高到腰裡,這種人家平時不開大門,真正有達官顯貴來訪,這種門檻是可以拆卸的,俗應金剛腿,不叫”活絡門檻”。”活絡門檻”在形容人的時候,乃是”更上一層樓”的門檻精,說他可以面面俱到,不但這方面搞定,那方面也不會得罪,乃是”門檻”的最高境界,門檻既精,人又活絡,所以是”活絡門檻”。 還有”翻門檻”,我想可能是從”活絡門檻”而來,所謂的”活絡門檻”是門的兩邊有槽,有一塊”門檻板”可以抽出,那板可以正反換著拆入,豈不是可以”翻”嗎?上海話中的”翻門檻”多指”花言巧語,想方設法,花盡心思用盡聰明”之意,常聽到的有”儂勿要幫我翻門檻,儂格套,阿拉儕白相過呵”。 一個”門檻精”,有點如此的淵源,還有英文摻和,孫悟空乃是個英雄,另有一位,叫做”奧特曼”,是日本電視劇中的英雄,這個詞的正與英文的”out man”同音,所以在上海中,也用”奧特曼”指那些不諳時尚、拘泥不化的老頭子。 (寫於2007年12月21日)
[上海閒話] 刮 刮皮 刮辣鬆脆 一刮兩響
小女愛吃”絞連棒”,乃是麵粉製成,有拌以苔條的品種。此物用麵粉做成兩條細的麵條子,絞轉在一起後,放到油裡炸制而成,”絞連棒”既松且脆,其實就是北方人所說的麻花,上海人也叫”脆麻花”。”脆”字,在上海話中發音為”彩”,天津的大麻花,上綴冰糖、蜜餞、紅綠絲,稱之為”彩麻花”,倒也不亦為過。 ”絞連棒”放在嘴裡咬的時候,會有”刮喇”、”刮喇”的聲音,上海人就稱之為”刮喇鬆脆”,不過”喇”字非常用字,大多數人寫成”刮辣鬆脆”,反正是象聲詞,怎麼寫都無傷大雅。 ”刮辣鬆脆”常用來形容食物,因為嘴中的”刮辣”是感受最深的,”絞連棒”是”刮辣鬆脆”的,”龍蝦片”也是,”土豆片”、”蝴蝶酥”都是。 ”刮辣鬆脆”也用來形容人,做事爽爽氣氣,利利落落的人,就是”刮辣鬆脆”的,這種人絕不拖泥帶水,可能”沒有水”的緣故,也就”乾脆”了。 不僅食物和人,其它的東西也可以”刮辣鬆脆”,”搿爿店做起生意來刮辣鬆脆”,說的是那家店貨真價實,上下家絕無拖欠,足秤足量,童叟無欺。 東西一定要脆,才能叫做”刮辣鬆脆”,汆僵了的絞連棒,雖死硬卻咬不動,就不能叫”刮辣鬆脆”了,而是”實刮挺硬”。 東西硬而不脆,在上海話裡叫做”實刮挺硬”,”實、挺”是指東西的質地,也就是”硬”的原因,”刮”是個連接字,並無意義。也有人把它寫成”實骨”、”石刮”、”石骨”、”鐵硬”的,各有各的道理,並無定論。 這個詞同樣可以用在人身上,”實刮挺硬”的人是條錚錚漢子,吃得起苦,耐得起勞,從無害人之心,常有助人之意,是一個頂天立地的人。於事,”實刮挺硬”指的是事物經得起推敲,證據確鑿,乃是”鐵板釘釘”的”硬”。這種人,這種事,在上海話中亦稱之為”一刮兩響”,乃是”擲地有聲”的意思。 ”實刮挺硬”的事是”軋軋實實”的,上海話也可稱之為”的刮”,”我的刮看見”就是”親眼所見”之意,為了增加確定的程度,可以重疊使用,叫做”的的刮刮”。 ”刮”字在上海閒話中出現的很多,”刮皮”就是很典型的一個。現在的”刮皮”指的是”小氣”,有種人鈔票賺得不少,卻與同事、朋友之間經常揩油,叫伊請客伊不肯,他人請客卻又逢宴必到,這種就是”刮皮”之人。 ”刮皮”之人吝嗇、刻薄,有小利必貪,舉手助人而不為,這種人若做了官,必要”刮地皮”,有人說,”刮皮”即由此而來。 然而我想,”刮皮”或可寫作”刮●”,”●”者,擦也,揩也,”●自來火”就是將火柴的藥頭擦刮藥紙,所以,”刮”和”●”,都是一個意思,”揩油”是也。 此處的”刮”是個動詞,猶如”刮痧”一般,刮痧是一種醫中暑的土法,用一把瓷調羹在”後舒頸””刮皮”,刮得一條條紅”痧”印子出來,病就好了。此招果然有效,但在外國人看來,無異上刑一般。 刮別人倒也算了,如今還有專刮爺娘者,自己不工作,帶著老婆孩子靠父母退休工資過日子,弄得父母沒辦法,頭白髮還要為生計奔波,這種”刮爺娘”,如今不少,報章謂之”啃老族”。 過去,上海話中還有”刮三”一詞,乃是切口,指的是”事情敗露,為外人所知”,後來意義擴大,成了”糟糕”之意,就連小朋友考試考得不好,也會說”格記刮三了,一頓’生活’逃勿脫了”,由於”刮三”出生不好,一般像樣人家都不允許孩子說。 上海人在有些形容詞上,也會用到”刮”,如說”冷”,就是”冰刮斯瀴”,就是象冰一般的冷,一般用來形容液體。再如說”新”,就是”拆刮麗新”,新得好似剛剛拆開包裝一般,有的書上,也見”簇刮全新”,意思是一樣的。”拆刮麗新”也有寫成”拆刮辣新”,可能是指把東西的拆開時,新包裝紙的”刮喇”之聲吧。 上海話中,有一個字的發音和”刮”是一樣的,就是”摑”,”摑”是”打”的意思,卻不是”打架”,而是具有絕對壓倒性優勢的打,家長打小人,可以叫”摑”,大孩子打小孩子,可以叫”摑”,通常的說法是”儂再弗老實,當心我摑儂噢”,”摑”多半從”耳光”開始,叫做”摑耳光”,既而就拳腳相加了。 我小時候,男生們都玩一種紙制的”玩具”,用兩張紙翻拆相疊而成,叫做”刮片”,”刮片”是用來”賭”的,其基本原則就是”刮”,真正的動作乃是”甩”和”抽打”,與”摑”是相同的。 再有一個字,音也相近,發揚聲,這個字是說書先生”發明”的,寫作”●”(田字四面出頭),說書先生說人的臉好幾種,方臉是”田字臉”,上大下小是”甲字臉”,下大上小是”由”字眼,生得”七喬八裂”的面孔叫”●字臉”。又說這個”●”,是兩頭伸出,轉不動的意思,上海話中有”●牢”,就是”卡住”的意思,記錄於此,徒增一笑。 (寫於2007年12月29日)
上海話專用字詞與輸入方式
MAC的用戶有福了,MAC的字體本來就有CJK-ExtC的支持,是完整的Unicode字體;然而對於Windows用戶來說,如果本文中有某些字符不能顯示的話,請安裝「中文字體擴展」,如果你用的五筆輸入法打不出這些字,請安裝「海峰五筆」,並設置輸出方式為Unicode。 㑚——五筆字形:wvfb。發音與上海話中的「奶」音同調有別,與普通話中的「拿」相似。表示「你們」,如「㑚好」,「㑚兩家頭」;後跟稱謂時,表示「你」,如「㑚爺叔」,可以理解為過去沒有獨生子女,因此還是「你們」。 倷——五筆字形:wdfi。用法如「㑚」。 哪能——表示「怎麼樣?」 唻——五筆字形:ksww。沒有簡體字。發音與上海話中的「來」相同,與普通話的「來」相似。語氣助詞,用在陳述句的末尾,用法如普通話中的「咧」、「啦」、「哩」,如「這樁事體麼就算唻」,「你講畀我聽麼好唻」。 嚡——五筆字形:kaff。發音與上海話中的「鞋」相同,與普通話中的「哈」相似。單獨使用表示「也」,或表示疑問,用「嚡裡」表示「哪裡」,如「搿樁事體,儂想嚡勿要想」,「你到嚡裡去啊?我嚡去」。 ——五筆字形:kwat。發音與上海話中以及普通話中的「伐」相似。語氣助詞,用在疑問句的末尾,用法如普通話中的「嗎」,如「儂講好?」。 ——五筆字形:oype。發音與上海話及普通話中的「耗」相似。表示油脂及製品因時間過長而變質,如「餅乾脫了」。 儂——五筆字形:wp。發音與上海話中的「農」相同,與普通話的「農」相似。表示「你」。 伊——五筆字形:wvt。發音與上海話中的「姨」相同,與普通話的「姨」相近。表示「他/她/它」。 伊拉——「伊」的複數,表示「他們/她們/它們」,後跟稱謂時,表示「他們的/她們的/它們的」。。 阿拉——表示「我們」或者「我」。 搿——五筆字形:rwgr。發音與普通話中的「格」相似。表示「這」,大多數情況中「搿搭」可以取代「這裡」,「搿個」可以取代「這」和「這個」。 個——五筆字形:wh。發音與上海話中的「合攏」的「合」相同。基本量詞,用法與普通話的「個」完全相同,此時發音語速正常。又在大多數場合取代普通話中名詞前的「的」,如「我個姆媽」,「儂個銅鈿」,此時發音短促。 呃——五筆字形:kdb。發音與「個」同。用於取代普通話中語尾的「的」,如「搿種事體勿好做呃」。 脫——五筆字形:euk。發音與上海話中的「忒」相同,與普通話的「特」相似。除去一般用法外,在上海話中表示「完成」的語態,如普通話中的「完了」、「好了」、「掉了」,如「吃脫了」,「寫脫伊」。 物事——「物」讀作「麼」,東西。 勿——五筆字形:qre。發音與上海話中的「佛」相同。表示「否定」,大多數情況與普通話中的「不」等同,如「勿搭界」,「勿識相」,「有吃勿吃豬頭三」等。 弗——五筆字形:xjk。表示「否定」。 畀——五筆字形:lgj。發音與上海話中的「撥」。與普通話的中「給」意思相近,用法相似。 嘞——五筆字形:kaf。發音與上海話中的「勒」相同,與普通中「吃完了」的「了」相似。表示「在……地方」中的「在」,有「嘞海」、「嘞浪」等固定組合,如「我嘞徐家匯」,,「我嘞打電話」。常寫作「辣」。 ——五筆字形:kstk。 忒——五筆字形:ani。發音與上海話中的「脫」相同,與普通話的「特」相似。表示「太」,程度副詞。 齆——五筆字形:thlc。發音與上海話中的「翁」相同,與普通話中的「ong」相似。表示「因鼻頭塞住而發不出音」,如「鼻豆齆脫了」。 老——五筆字形:ftx。程度副詞,表示「很」,如「伊老聰明呵」。 牢——五筆字形:prh。在上海話中表示「完成「的語態,用法如普通話的「住了」,「死了」,如「摒牢了」,「吃牢伊」。 厾——五筆字形:nfci。發音與上海話以及普通話中的「踱」相似。表示「扔」、「甩」,如「厾鉛球」,「厾脫」。 啘kpqb 哪麼 㖸kh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