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驐脫儂」是一句壞小姑娘說的話,是一句極「勿上檯面」的罵人話。

  「驐」是啥意思?就是「閹割生殖器」。

  江南有吃驐雞的習慣,宋梅堯臣有《重送袁世弼》詩云:「驐雞肥脆聊供膳,篘酒甘濃可薦杯」。驐雞,是在雞尚幼小的時候,俗稱童子雞時,將之閹割,被「驐」了的雞,不會發情,全無鬥志,整天唯吃與睡,不消耗體力,所以這樣的雞容易長肉,肥美異常,大不同於普通的雞。

  「驐」,讀作「噸」,大多數上海人都知道怎麼念,但是使用則僅侷限於「驐雞」、「驐貓」而已。所以若從「小姑娘」的嘴裡出來,光從氣勢上就很嚇人。

  其實不僅如此,說要「驐人」,還有一層意思,因為人不能「驐」的。記得有個推廣計劃生育男性結紮的滑稽戲,王汝剛演的,其中有句名言就是「只聽說過驐雞驐鴨,從來沒聽說驐人呃」《廣韻》說「驐,去畜勢,出《字林》」,可見被驐的必然是「畜」,所以說要「驐脫」某人,乃是罵其為「眾牲」也。

  再來說一個音相近的字,用拼音標註的話是「dáng」,其實用英語來標最好,就是「down」。

  這個字不但唸作「down」,就是意思也是「down」,比如我們在下載電腦文件時說「讓我down點歌下來」,其中的「down」是「download」之意,也同樣可以寫作「宕」。

  這個「宕」,很多人都不識,只有喜歡橋牌的人才保證認識。在每一副橋牌裡,要打十三輪,如果達到了事先約定的輪數,就算進攻成功(不見得贏,贏要算分的),如果達不到輪數,就叫「宕」,而在英語中就叫down(set)。這個「達不到的輪」,在橋牌裡叫做「礅」,與「驐」的發音一模一樣。

  「宕」不但是橋牌術語,也是麻將術語。打了一副牌,輸了些錢,拿出張大鈔票叫贏家找,贏家沒零錢找,就說「儂宕一宕好唻」,表示先欠著,過一會再付。不管橋牌還是麻將,「宕」都是「缺少」的意思。

  欠別人錢,叫「宕」,把所欠款項記在賬上,就叫「宕賬」。「討宕賬」就是索討對方所欠款項。在上海,若女孩子被男朋友甩了,女孩子覺得不甘心,於是帶上一些小兄弟向男方強行索取「青春損失費」,這種做法,在黑道也叫做「討宕賬」。

  「宕」有「垂下」之意。項鏈上的墜子,上海人稱之為「宕頭」,繩子從樓上垂下,上海人叫「宕下來」,因為「墜子」和「繩子」都會搖晃,都會「蕩」,所以許多人寫作「蕩」,其實是錯的。

  再來說一個音和「宕」是一模一樣的,也很難寫,識的人也不多,這個字是「氹」,說起這個字,很好玩,是專門用於方言的,而在不同的方言裡,這個字的發音截然不同。

  在廣東話裡,這個字念「啪」,澳門有座島就叫「氹仔」,澳門的國際機場就建在氹仔島上,在十八、十九世紀時,這裡曾是中外海運的中繼站。

  在上海話裡,這個字還是「down」,金屬平面上遭重物撞擊,凹了下去,上海話就叫「癟氹」。

  如果地面凹了下去,就容易積水,上海人稱之為「水氹」,有人寫作「水塘」,殊不知「水塘」是指大池塘,前者小朋友可以穿著套鞋踩著玩,而後者,可是會淹死小朋友的。「氹」的另一種寫法是「幽」,上海人寫「水幽」的時候,就是這個字。

(寫於2008年2月27日) ‭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