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璽閣菜話

上海麵飴餅(遲到的母親節)

  改革開放,門戶廣大,許多朋友背井離鄉、遠涉重洋,或淘金、或求學,孤身在外,很是想家。故鄉的山山水水,都成了夢中的系牽。然而,最令人魂牽夢縈的,莫過於家鄉的喫食了,而且,還不是大魚大肉,最懷念的,往往是半夜巷口的柴爿餛飩,放學時校門口的臭豆腐,或者是等車時忽遇大雨,躲要車站邊的弄堂裡喫的蘿蔔絲餅。所謂的「小喫」,最是令人相思。

  北方人喜麵食,麵條、餃子,到了國外,依然可為;然而南方人,多尚稻米,故鄉小喫,便極難為了。就拿上海來說吧,生煎、小籠、海棠糕、梅花糕,離開了生於斯長於斯的幫鄉,小小的東西,竟成了千金難求。若是運氣好,恰逢「流落」在新加坡、東京、落杉磯或是紐約等地,還能尋到此許,衹是味道已大相逕庭,不可同日而語了。

  好在,慈祥的媽媽給了我們一份禮物,這份禮物,是如此的微薄、簡單、樸素到衹有家裡才有,從來也沒見賣的;然而,它又是那樣的沈重與奢化,在兒郎春遊的前夜,媽媽省下了家中的雞蛋和油,滿懷著愛意,將它做好了輕輕折起,碼在鋁製的飯盒中,親手放進孩子的書包。媽媽勞累了一天,終於可以睡了,孩子,衹有七歲。那份禮物──上海面飴餅,原料簡單,幾乎衹要有人的地方,就可以尋到,就可以自己製作,來想念媽媽的手藝。

  在那之後的無數日子,媽媽就是這樣地為孩子準備出行的食物,無怨無悔;可是,孩子還是愛上了星巴克與避風塘,也不再喫母親的面飴餅。終於,孩子要離開自己的故鄉,最後一個晚上,媽媽又做了面飴餅,輕輕地折起,放在他的行囊裡……

  面飴餅的「飴」字,有三個意思。一是糖、甜的意思,就是我們常說的「甘之如飴」,還有兩個意思,都是通假字,分別是「貽」和「飼」,給予和喂養的意思,這個字的三種釋義,不正是媽媽的象徵,她撫養我們長大,無私地付出。

  如今,媽媽已老,就讓我們也做一回給她吧。上海面飴餅,先用一碗半水,加兩碗麵粉,攪勻後靜置半個小時,讓麵粉充分吸水,上海話叫「颯」。然後,加入一個雞蛋,蛋不用多,多了餅硬,拌勻後,再加入幾調羹油和白糖,面漿的應該在用勺臽起時,面漿可以連續不斷地流下為準。其中,水可以用牛奶取代,更香甜些。

  在平底鍋中放油,開大炎燒熱油後,改成中火,將油倒出,離火後在鍋的中央,臽入兩調羹的面漿,然後轉動鍋子,鋪滿鍋底後,放回火上,等面漿凝固,在麵餅的邊緣倒入少許油,讓餅浮起來,變煎為炸,炸少許時候,翻個面再炸,待煎至雙面金黃即可。在炸的時候,可以用筷子挾起一邊,只炸另外一邊,能使餅邊更脆。

  上海的面飴餅,不像山東的烙餅永遠硬實,上海的面飴餅由於油多、糖多,出鍋之時,雖是極脆,但時間一長,就會變軟,正如媽媽柔柔的愛。

  有一段時間,很喜歡看五四時期的文章,特別鍾意一句「吾愛慼慼如晤」,看著面飴餅,媽媽折餅的情景,也歷歷在目。還有一段時間,很喜歡聽那首《常回家看看》,不管你是上海人,還是別地的人,朋友,常回家看看!

12 thoughts on “上海麵飴餅(遲到的母親節)

  1. 上海面飴餅,是屬於上海常見的麵點,還是你媽媽的私房麵點?很親切,我父親過逝前也做過類似的…
    十月

  2. 上海面飴餅,是屬於上海常見的麵點,還是你媽媽的私房麵點?很親切,我父親過逝前也做過類似的…
    十月

  3. 是啊,我奶奶也常做,攤麵餅(記得我奶奶還會加點小蘇打),包小餛飩(我的字庫沒有此字,只好借有一下),做麵疙瘩..
    每看閣主的文章,就很想家!謝謝美文!

  4. 是啊,我奶奶也常做,攤麵餅(記得我奶奶還會加點小蘇打),包小餛飩(我的字庫沒有此字,只好借有一下),做麵疙瘩..
    每看閣主的文章,就很想家!謝謝美文!

  5. 有緣在搜尋器中得悉大哥的綱頁,大哥的文章除了介紹食物外,還洋溢了溫情,很感人啊!

  6. 有緣在搜尋器中得悉大哥的綱頁,大哥的文章除了介紹食物外,還洋溢了溫情,很感人啊!

Leave a Reply to 國平 Cancel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