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曲

好戲連臺,名家連軸轉——預告篇

  上海崑劇團每個月都會給老戲迷們寄一份當月節目單,信殼是那種最便宜的標準信封,紙是油印的,排版相當簡單,讓人想起小時候的考捲來,最近改成複印的了,風格還是沒變,讓人很有親切感。

  每個月的月底,老戲迷們都會「翹首以盼」,盼那一紙鴻雁,可以知道下個月都有哪些戲,有些戲迷,甚至把這些節目單象集郵般地收集起來,熨平後夾在冊頁裡,隨時賞玩一翻,倒也不失為一個紀錄崑曲發展史的好辦法。

  本月,又收到了崑劇團的節目單,果然是好戲連臺, 26 日、 27 日兩天,在天蟾舞臺的兩場大戲《長生殿》和《佔花魁》,又可一睹昆大班的風采了, 14 日的摺子戲也不錯,雖然是些新人,倒也活潑可愛……

  一個戲迷,就要有機會就跟著團、跟著角轉,必有奇獲,果然, 14 日時去聽摺子戲專場,在劇團的走廊裡黑板上看到一份演出通知,是 23 日的幾場戲,然而這幾場戲是節目單上沒有的。

  不行,非得搞個明白,當場窮追猛打,盯著工作人員問,然而個個都是諱莫如深,王顧左右,哎……

  於是,在接下來的幾天中,每天打幾個電話到團裡,詢問這場演出的情況,終於精誠所致,金石為開。原來本月有幾個香港的「戲霸」(演出公司經紀人)到滬,協商購買演出的事宜,要先看看戲,所以就準備了 26 日、 27 日的戲,而 23 日的更是保留節目,於是不對外宣傳了,若是老戲迷想參加,還是可以的。

  那麼, 23 日到底有些什麼戲呢?首先是穀好好、方洋的《請神降妖》,這折戲, 14 日的摺子戲也有,衹是沒有方洋的演出遜色不少,穀好好比以前胖了一些,更漂亮了,其中「踢槍」的戲中有用靠去推槍的,從來沒有見過,值得再看一次。

  然後是黎安、沈昳麗的《偷詩》,該折是《玉簪記》裡的故事,市面上有售俞振飛的《琴挑》 VCD ,雖是俞老年屆九十高齡時演出,可仍是值得百看不厭的精品,「偷詩」的故事發生在「琴挑」後面,在「琴挑」中書生潘必正「扠」美貌尼姑陳妙常,極盡挑逗之能事,最後陳妙常佯怒說「有意輕薄奴家」,把潘必正趕了出去,潘必正躲在花叢裡,聽陳妙常自怨自嘆,心知還是有「切入點」的。再後來,陳妙常犯了相思,就獨自寫詩,潘必正「胃口哈好」居然去把那些詩偷了回來,於是憑著詩「逼」陳妙常就範,終成好事。《玉簪記》是出比較「黃色」的戲,對於人物的刻畫相當細膩,是崑曲裡與《牡丹亭》齊名的好戲,也是入門者的必要功課。

  是日第三折是梁穀音的《佳期》, 梁穀音不用多介紹了吧?昆大班的名花旦,還有兩位是華文漪與張洵澎,《佳期》是《西廂記》的一出,原本的《西廂記》在表現才子佳人偷情的那段是很露骨的,如果讓小生、花旦自己來唱,有嫌不妥(《牡丹亭》是通過杜麗娘的回憶以及花神來演繹的),於是就讓紅娘這個特殊來演這場重戲。具體的故事是這樣的,紅娘「拉皮條」終於成功,不料被張生、鶯鶯關在門外,於是紅娘便「想像」他們兩個在裡面到底幹些什麼,這是場貼旦的重頭戲,小輩英雄中的倪泓曾以《佳期》一折獲得中國崑劇藝術節表演獎,而梁穀音更是靠《佳期》得了「梅花獎」,如此佳作,豈可錯失?

  最後一折是《望鄉》,《牧羊記》中的一折,演的當然是蘇武故事,不過這齣戲我沒有看過,不能枉做評價,該折由昆大班女小生岳美緹擔綱,岳美緹擅演《佔花魁》、《牡丹亭》等,亦是崑劇團的支柱之一,不可不賞。說到岳美緹,還要再說前面說到的《玉簪記》,岳美緹曾經改編過《玉簪記》,大獲好評,並且因此獲得梅花獎,據說是「去除原劇中色情的臺詞,庸俗的調情動動作」等,然而那是 1985 年前的事了,當時人的思想還深受著「文革」的餘毒,對戲曲的很多改編很多都是糟蹋了戲曲,華文漪、岳美緹的「潔本」《牡丹亭》就是很好的例子,當年的改動,現在也全都改回來了。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吧,希望崑曲有更美好的未來。

  這次的戲, 23 日下午 1:30 在紹興路小劇場演出,票子衹要 20 元一張,居然可以看到這麼多好戲名角,天下還有比這更好的事嗎?如果大家要去看的話,請務必 1 點鐘前到場,因為那天有個台灣的夏令營營員要來觀摹,人數在百人左右,去晚了,恐怕就沒有位子了。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