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年8月18日
地點:上海書展上海熱線現場演播室
語言:上海話
主持人:付瑜

時間:2012年8月18日
地點:上海書展上海熱線現場演播室
語言:上海話
主持人:付瑜

全國各地都有小喫,而且,大家都說自己家鄉的小喫味道最好,上海亦然。上海人,過去的早飯,叫做「四大金鋼」,分別是大餅、油條、粢飯糕和豆腐漿;而下午的點心,要比早晨好一點,多半是鍋貼、生煎、小籠之類,裡面有肉了。如今,下午的點心,有許多人早上也喫得起了,而大餅、油條卻少了許多,至於那粢飯糕,真是可謂「踏破鐵鞋無覓處」了。 說到點心,就必要說到點心攤的湯,那些湯,是上海小喫的靈魂,是永遠也不能忘懷的記憶。上海點心攤的湯,好像衹有四種,牛肉湯、雙檔、油豆腐線粉湯和雞鴨血湯。牛肉湯,是咖哩的,黃中帶綠,上面泛著油花,若是清湯,就什麼也沒有;有錢的人,會加幾片牛肉,每回喝牛肉湯,我總不禁讚嘆攤主的刀功,縱是再老的牛肉,攤主也能切出輕如紙、薄如翼的片。牛肉薄,有兩大好處,一是份量少,開店的人,當然要精打細算,二是牛肉雖老,切薄了便感覺不出來,客人喫著,也開心。 點心店裡,往往燒著一隻大鍋,裡面煮著百頁包和油麵筋塞肉,邊上掛著一排放了線粉和油豆腐的竹簍。雙檔,就是百頁包油麵筋各一隻的湯;這道湯,還有一種簡約版的,給囊中羞澀或者胃口實在小的人,叫做單檔,其實就是衹有油麵筋的湯。「線粉」是上海話,就是粉絲的意思,豆腐線粉湯,是湯裡最便宜的,因為主料是素的,而湯呢,往往就是煮雙煮的湯,等客人點了,就把竹簍放在湯中燙熟,倒在碗裡,舀上湯,就是一碗鮮美的小喫了。 這些湯中,最好喫的,要數雞鴨血湯,濃濃的湯,伴著少許時件,許多豆丁大小的血塊,會順著調羹滑入喉嚨,嫩、香、鮮、燙,頓時通體舒泰,身上每一個毛孔都覺得「適意」。雞鴨血,是宰殺家禽裡收集的血,哪怕純是雞血,也叫做雞鴨血;其實,鴨血較雞血更嫩,當然,不是老喫客分不出來。現在這樣的店,已經越來越少,就算有,雞鴨血也被煮得老而渣渣,和當年路邊小長櫈的美食,不可同日而語。 想得久了,實在饞不過,那就衹能「自力更生、豐衣足食」了,做了多次,倒也有些心得體會,敝帚不敢自珍,算是拋磚引玉一回吧。 家中製作,以鴨為好,鴨血嫩,鴨肫大,鴨腸脆而鴨肝香,總之,比雞好上千倍。首先是集血,事先準備一隻大碗,放上半碗溫水,臽入一小勺鹽,水不宜太少,少則血老,水的溫度也有講究,太冷鹽化不開,太燙則會一下子燙熟,血水分離,大約手摸微燙即可。然後,殺雞、殺鴨,將血滴入碗裡,熱血遇到鹽水,會迅速凝固。然後,要將血隔水蒸三五分鐘,以使成塊,切割方便,蒸好後,要將鴨血浸在冷水中,可以使其變嫩。 心、肝、肫、腸,被稱作「時件」,不是從何得名,我猜可能是「四件」之訛。肫上有一層黃顏色的膜,俗稱「肫皮」,要剝去,如果收集得多,還可以曬乾賣給店材店。鴨腸滑膩,可以麵粉與醋搓揉,然後煮一滾,再用刀刮淨,切成寸斷。肫,用鹽稍醃,煮透後切片,越薄越好。心要剪開,洗去血污,肝則切成小塊。將時件同煮,此時,可放瘦肉一條,湯水越發鮮美。 取一大碗,碗中先放鹽一小勺、蔥少許,並五香粉少許;等湯水變濃,將血切成小塊,用大火使湯水沸騰,放入血塊,俟湯水再沸,即可倒入碗中,雞鴨血湯便成了。 如果嫌自己宰殺麻煩,可以帶只碗到家禽攤上,讓攤主代殺;現在菜場中也有現成的雞鴨血大塊出售,要注意和豬血區分,豬血的表面較粗糙,聞之有異味,如果掰開,豬血裡的氣泡要比雞鴨血大得多,千萬不要買錯了。另外,時件也有分開單賣的,可以使用,而且可以自行調配。 雖然,這湯我自己也做得很好,然而,幼時的美味,是永遠都沒法被取代的;希望,在社會發展的同時,也能保留許許多多值得回味的好東西。
竹,好像永遠都是風雅的玩意,什麼「歲寒三友」啊,什麼「個園」啦,反正,都是文人墨客的事。而我知道的竹子,卻實在是再普通不過的東西。單根的竹子,長的可晾衣服,短的可做掃帚柄,小孩子不聽話,還可以用來敲屁股,美其名曰「筍烤肉」;剖開的竹子,既可箍桶紮椅子,也可編成竹蓆,製成各種生活所需的事物。 竹子是由筍長成的,筍是極其鮮美的東西,冬筍、毛筍和春筍,是不同的幾個品種,其中,味道最鮮美的,要數春筍。春筍是竹子在冬天蘊育在土裡的枝枒,它吸收了去年的養份,再在土裡息養了一個冬天,待得春暖花開,便從土裡探出腦袋,那時的筍是最嫩、最靈、最鮮的。春筍可以做許多菜,最好喫的要數油燜筍。上海人極喜歡喫油燜筍,可以從春筍上市喫到落市。春筍剛上市的時候,價格昂貴,好食之人往往衹買兩三個筍,炒成一小盤,然後春筍日漸便宜,席上油燜筍的量也多了起來,到得最後,一次買上十來支,燒上兩大碗,也不過喫上兩三天,這油燜筍,有點象上海的炒醬,定要喫上一兩天,喫了再回熱,回熱了再喫,等到快喫完時,方能達到最高的境界。 愛喫春筍的人,一定要找個機會去看看筍是怎麼長出來的,方能知道到底什麼才是好的春筍。看春筍出土,要等。等的是雨,筍是在土下等著,人是在竹邊等著,筍與與泥土間的張力早已達到臨界狀態,雨后土質疏鬆,便長了出來。衹要一陣春雨,筍便破土而出,其速度之快,可謂天下一奇。那筍不是慢慢長出來的,而是從土裡「跳」出來的,三五分鍾,便長出好大一截。這時砍下的春筍,筍殼上長著一層細細的茸毛,也不沾土,筍根用指甲一掐即破,剝開筍殼,筍肉是相當淺的淡黃色,節與節之間的距離相當近,筍尖是淡綠的,這樣的筍是一等一的。 菜場裡的春筍,往往是出土後不砍下,依然留在土裡等其長大的,那些筍則老而乾,節與節之間的距離相對較長。如果發現筍殼上帶著許多泥,多半是攤主黑心,故意塗上去的。甚至還有許多是割下後,過了多天的,那種筍筍殼空落落的,筍頭上的衣已經乾癟,便喫不得了。在菜場買筍,不要挑長的,要挑短而粗壯的,顏色也是越淡越好,攤主往往會裝模作樣切去些筍根,以示生意清白,其實他切下的那片,根本沒什麼份量,差不了多少。買筍還要注意的一點是,有些特別壞的攤主,會用水浸筍以增重量,最好剝開一個看一看,聞一聞,免得上當。 新鮮的筍可以不洗直接喫,但現在由於污染之類的原因,還是洗一下來得放心。用快刀在筍的兩邊各豎著切一刀,割破筍殼而不要割到筍肉,可以輕易地取下筍殼。割去老頭,將筍切成半指寬的長條,用刀背將筍條輕輕地拍一下,可以使筍更加入味,然後切成半指長的小條。筍頭也千萬不要扔了,和雞一起煮湯,也是春天的美味。 筍越新鮮,其中含的鞣酸也越多,如果烹調不得法,便有澀味。可以先用沸水煮一下,再放入冷水,然後撩起瀝乾待用。油燜筍,當然要用油,油而且不能少,少了筍易乾易焦。起油鍋,開大火,待油熱後放入筍條,不停地翻炒,燒菜是件體力活,像這樣的翻炒,要五六分鍾,由於用的是大火,筍的水份又不多,因此手絕對不能停,否則筍被煸乾,就不嫩了。 油燜筍有兩種燒法,一種加水,一種不加水,各有千秋,我個人認為,前者可以使筍更嫩,後者則更正宗、做出的菜更油亮。要放水的話,就放高湯,而不是清水。高湯切不可多放,放得太多,則筍沒有嚼勁,小半碗湯即可。放入高湯,並且淋上生抽,以使入味,改為小火,加蓋燜燒十分鍾左右,其間,要時不時地開蓋翻動或是晃鍋,以使味道均勻,也不至於燒焦。 開蓋後,再用大火,放入老抽以著色,繼續翻炒,等顏色均勻後,加糖收乾即可起鍋,糖不妨多一些,不但提鮮,還可以增加光澤,一舉兩得。
10月24日,是一個節日,衹有「我們」這種人才知道的節日。1024,是2的10次方,我們在計算機上說到的「一兆」或「1MB」,指是就是1024個KB,而不是1000;往下,1KB是1024個字節;再往上,1GB是1024個M,1TB是1024個G,再往上PB、EB、ZB都是以1024為倍數遞增的。 簡單點說,1024就是個二進制的東西,二進制就是電腦的基礎,所以這一天是「碼農節」和「電腦深度愛好者節」,這種人一般自稱「geek」,外人稱之為「電腦宅男」。 Geek們有個網站,叫github,是用來工作的,管理程序代碼用的,這個網站在國內看不到;還有個叫thinkgeek的,是用來玩的,是個在線商品網站,專賣「極客」們還會喜歡的「神經病東西」,比如30面骰子做成的項鏈,比如《星球大戰》中R2D2造型的車載USB充電器,比如超級瑪麗中那隻烏龜形狀的水杯,都是些沒什麼大用但挺有趣的東西,就像那些大人看來是垃圾而小孩子當作寶貝的東西,是一個意思。 我在10月24日去了那個網站,有一個《星際迷航》的郵差包,原價69.90美元,為了碼農節特價衹賣九塊九!好合算,於是我就打算買一個,可惜沒有代表指揮和戰略人員的黃色了,衹剩代表醫學科學的藍色與代表工程人員的紅色了,看來大家都想做領導啊!我加了個紅色的到購物車裡,沒有下單,想等明後天看看有沒有黃色的出來。 第二天,我又去了那個網站,黃色依然沒有,可價格回到69.9美元了!哎呀,好後悔啊,早知道一夜之間就漲回去,那紅色就紅色吧! 不行,我怎麼也要買樣東西補償一下自己,挑來挑去,挑中了一副耳環,我可是有耳洞的哦!左耳有二個,那是另外的故事了。把耳環放入購物車,準備下單。 慢,購物車的那隻紅色包還在,價格還是九塊九,果斷點擊「結賬」,我就成功買下了那隻包;當然,還有耳環,我都賺了60美元了,不在乎這些小錢了。 東西不是寄到家中來的,我選的是寄到Gamestop的店中,Gamestop是遍佈全美的連鎖遊戲店,我總是認為如果一個地方既有Gamestop又有蘋菓專賣店,那就是個高檔的地方,Glendale Galleria是一個,Rancho Cucamonga Victoria Gardens是一個。 寫了這麼多,與家宴有關嗎?一點也沒有。 那為什麼要寫?我樂意! 萬事你都架不住「樂意」二字。 做領袖的「樂意」發動運動,你沒轍。 做菜的「樂意」多加點糖,你同樣沒轍。 我樂意在家宴中燒紅燒肉,那怕客人不想喫,不想也不行,一定要喫。 那天快要開席的時候,七點半左右吧,有位客人到後廚來「探班」,那位客人是常住洛杉磯的,但他也常去上海,他告訴我「我常去上海的,我常喫上海菜的,我常去老吉士喫紅燒肉的」,我對他說「等你喫了我的,我們再聊。」 那位客人是我不認識的,跟我定席的那位剛下飛機,剛趕到這裡,稍事洗個臉,換件衣服,八點鐘正式開席。 他們開席,我就要準備熱菜了。按照「規矩」,他們十二個人設了十三個座,多出來的那個是我的,我去喝了杯香檳,就回到廚房,要準備熱菜了,那樣才正好在他們冷菜喫得差不多時,熱菜可以一個個上場。 臘味合蒸早就擺在大蒸鍋裡了,對了,就是E帶來的那個,她還幫我買了豆苗,因為我不想用隔天的蔬菜,所以托她在來的路上買點豆苗。 開火,蒸! 紅燒肉是下午就燒好的,再收最後一把火。 大炒鍋中舀點熱水,煮著,燙蝦仁用。 這樣第一波可以連著上三道熱菜,掌握節奏很重要。 最重要的是紅燒肉,還記得嗎?在燉雞的時候,二塊大的熱氣五花肉已經放在大炒鍋中煮著了,大概要煮一個多小時,煮到當中也變硬為止。然後再拔毛,再切。 對的,那時阿杜已經從我家拿了鮮貝乾貝和烤麩回來了,你想吧,一個來回都過去了,肉還沒初加工好呢。 毛是阿杜幫我拔的,我在做別的事情。豬毛被刮過一次,生的時候你去摸是摸不出來的,一煮,肉皮收縮,毛就頂了出來,但是很短,肉眼幾乎看不清。要用手指去摸,摸到一根拔一根,費眼費時費力,要知道,像一本雜誌那麼大的五花肉托在手裡還是挺累的。 在上海時,是一條長的五花肉,一條切十塊十二塊都正好;可是這裡是長方形的,一塊大的最多切出十塊來,我衹能買二大塊,各切成八塊,總共十六塊。…
閣主的上海話帶著蘇州話味。:)
閣主的上海話帶著蘇州話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