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只知道這種東西叫豆苗,但到底是什麼豆的苗,我就說不上來了。問大人,家裡的長輩都是從未到過鄉下的,也說不上來。反正,我們猜想,既然叫做「豆苗」,肯定是某種豆的苗了。

  豆苗是翠綠色的,一根枝蔓上長著兩三爿葉子,蔓的頂端有著細細的、曲曲的尖兒。沾著露水的豆苗,很是水靈,雖然十有八九這並不是露水,而是菜販灑上去的水,不但保鮮,還可以增重。

  以前,只有春天,才能買到豆苗。現在農技水平提高,一年四季都可買到。豆苗向來就不便宜,在春節時候,甚至可以賣到十元一斤。

  買豆苗很有講究,幼豆苗鮮嫩汁多,入口而化,老豆苗則味如嚼草。我輩不是兔子,吃不得老的。

  挑豆苗,先看顏色,顏色越淡,則越嫩。賣豆苗的,往往是一個蛇皮袋,把口翻著,可以看到鮮嫩的貨色。你如果打算買,最好抓一大把出來,看看袋裡的、手裡的豆苗顏色是否一致,大小粗細是否相仿,有些人會將劣質的貨色藏在下面,千萬不要著了道兒。

  然後要看豆苗的粗細,桿子粗而不硬方是上品。用手指掐一下,應指而斷的說明莖還沒有長成,而且夠新鮮。要看一下葉子,如果葉子是一大片一個顏色的,說明尚嫩,而如果葉片上已經長出了顏色較淡的葉脈來,那就不行了。

  豆苗不能太長,因為豆苗的可食用部分只是此物的前端,若桿子太長,後面的部分只能棄而不用,以兩到三片葉子一枝為佳。如同草頭一樣,菜場買來的豆苗要仔細「掐」過,只留前端最嫩的一段,每枝帶著一兩張葉子即可,掐剩越少,則越嫩,越好吃,越上檯面。

  豆苗葉薄,洗淨後稍事瀝乾,帶些許水滴炒最好,油水混合後,鍋內溫度不會升得太高,炒制最佳。

  炒豆苗,只有一種方法,生煸清炒。起大油鍋,待油熱之後倒入翻炒,手腳要快,如果鑊鏟使用不便,可改用木竹筷子,方便翻炒。

  此物吃的乃是清香,只要放油加鹽即可,隨便其他任何調料都是喧賓奪主。

  待豆苗收縮,全部沾到了油水,即可起鍋。此物要趁熱而食,不但清香撲鼻,而且去膩醒酒,實為蔬菜中的佳品。

  有時做雞湯麵,一隻母雞燉出四碗湯來,雞則棄之,唯以雞湯伴面,同煮以使入味,此時若放上一小把豆苗,不但奪目,更兼雅緻,所謂「低調的奢華」是也。

  由於豆苗挑弄麻煩,所以一般飯店懶得售賣。大約十幾年前,上海的飯店裡出了一種新的豆苗,這種豆苗就種在飯店的門口,一個淺淺的長方形的塑料盆子,裡面盛著薄薄的營養土。

  這些盆子裡的所謂豆苗,有點像豆芽,一根黃綠色的細細的莖,手指般長,比豆芽還細,頂端頂著兩片小小的綠色的葉子。待到要吃的時候,便齊根割下,清炒而成。

  一時間,各家飯店趨之若鶩,此物便也洛陽紙貴,但是這玩意實在沒有正宗的「豆苗」好吃。一段日子後,人們便把前面說到的叫做「大豆苗」,而把塑料盆裡培養出來的後者叫做「小豆苗」。隨著新鮮勁過去,「小豆苗」價格一落千丈,如今只有少數飯店依然保留,主要用來騙騙沒吃過正宗豆苗的外地人。若是你追問一句:「大豆苗還是小豆苗?」而恰好這家正是打算用「豆苗」之名賣「小豆苗」的,點菜領班往往就只能訕訕的了。

  終於有一次,我在重慶吃火鍋,點了一道「豌豆尖」。因為我問服務員,「豌豆尖」為何物,她也語焉不詳,於是我好奇心大起,結果端上來一看,便是久違了的老友了。

  再後來,我還見過田裡種著的豌豆,差不多及膝高度吧。原來我們吃的豆苗,並不是「苗」,而是植株頂端的嫩芽。豌豆的花是白色的,等豌豆開了花,豆苗就太老不能吃了,不過,不用多久,就有豌豆可食嘍。

  再後來,我也知道了小豆苗也是豌豆培養的,其實就是豌豆的秧,只要將之種到土裡,就會變成豆苗啦!

  吃一道菜,同時知道其由來,不亦樂乎?

One thought on “清炒豆苗

  1. 沒錯啊,上海人講的豆苗,就是四川人民說的豌豆尖啦,有特有的清新的香味,很好吃的。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