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我寫過一篇《番茄炒蛋》的文章,其中提到了番茄頂上若是尖的話,乃是「籽少」的雄番茄。後來有在美國搞生物的網友指出那樣的番茄乃是用多了激素所致,我並不以為然,因為這個說法我的祖母講了幾十年,那時中國的蔬菜,並不使用激素。

  當然,再早的時候,中國還沒有番茄咧,它根本就是從國外傳來的,所以名帶「番」字。就像上海話中的「洋」,南人多喜用「番」字。廣東話中,「番菜」、「番婆」、「番仔火」(火柴)、「番仔正」(閩南語公曆元旦)、「蕃薯」等的有好多。當然,那裡地處邊遠,乃是通商進入中國最早的地方。

  番茄原產於南美洲,秘魯和墨西哥均盛產此物。吃過墨西哥菜的朋友大概都有概念,無非就是辣椒、玉米加番茄罷了。

  番茄在江南的種植不過百年的歷史,也就是說我祖母小時候,上海才剛有番茄。如今,番茄早不是稀罕物了,夏天裡,好的番茄不過一兩塊錢一斤,即便是冬天,最貴的時候也不過五六元一斤,乃是家家戶戶都吃得起的東西。

  最簡單的,生吃,乃是夏天的好東西。若嫌生吃太過「粗鄙」的,可以將番茄去皮切片,撒上白糖後冰鎮半個小時。「糖番茄」乃是消暑佳品。

  番茄蛋湯,也是夏天的好東西,酸中帶甜,既可熱食,亦可冷飲,但是做法講究,要聽我慢慢道來。

  番茄蛋湯有兩種做法,其中一種我是在廈門的鼓浪嶼上吃到的。說回來,那次的番茄還是我自己買的。夏天的番茄不比冬天的,因為冬天的番茄產自暖棚,賣得貴則種得當心,所以冬天的時候,只只番茄都是大紅的,色澤均勻,幾乎不用挑。

  夏天的番茄,則要仔細看一看了。有些番茄底部透著青綠色,那是「夾生」的番茄,綠色的部分是「僵」的,口感很差。夏天挑番茄要精挑細選,顏色要紅要均勻,方為上品。

  那次在鼓浪嶼,挑了兩隻番茄,交給代加工的海鮮排檔,不一會兒,番茄蛋湯便端了上來。其實攤主就是將水燒滾,將番茄切塊放入,打入蛋液而成。說來好玩,那碗湯居然奇鮮無比,毋需深究,全拜味精所賜啊!

  我來說說「家庭濃郁番茄湯」的做法吧。首先,番茄買來要去皮。鍋中煮一點點水,待水開之後放入番茄,水不用多,浸不沒番茄的話,用筷子撥弄一下即可,待番茄的皮裂開,將番茄取出,剝去外皮。

  然後將番茄切開。將番茄平放,一刀刀往下切,避開番茄的果蒂,切成六七塊的樣子,果蒂則棄之。

  起一個油鍋,油不要太少,因為煸炒之後,油會和番茄混在一起,做出的湯並不會有太油的感覺。番茄要經過仔細地煸炒,將番茄塊放入油鍋裡,炒勻後開中火燒著,其間可用鑊鏟輕壓番茄塊,大約十幾分鐘,大部分的番茄塊都已「失形」,只剩鍋中的醬了,這時就可以加水了。

  水不宜多,多則如前面那種做法,「清湯寡水」了,我的經驗是,一隻拳頭大小的番茄,放一碗半多的水。當然番茄有大小,口味有濃淡,各位也要據實際情況添減。

  水可以直接加到炒鍋裡,開大火煮一下,用鑊鏟淘勻,此時要嘗一下湯的味道,夏天的番茄糖度低,如果湯水明顯太酸,要稍微加一點糖。當然,鹽是必定要加的,少許即可。

  讓湯就燒著吧,我們來打一個蛋,敲破蛋殼,將蛋加料酒打勻,然後,就是畫龍點睛了。

  好的番茄蛋湯,其蛋如絲如絮,入口而化,差的則似團似片,咬嚼有勁,這完全是由手勢決定的。首先,打蛋要打得透,將蛋白蛋黃完全打散打勻,才不會發生一處白一處黃的現象;然後,在將蛋放入湯中時,切忌一股腦兒就往湯中央倒入,待蛋再從湯中浮起時,已經是一團團的了。

  做番茄蛋湯,放蛋前,將湯煮至沸,待要放蛋時,不妨將火熄了。準備一雙筷子,舉起裝有蛋液的碗,使蛋液順著筷子流下,筷頭則須順時針由裡至外畫圈,不消一分鐘,湯麵上便浮著一絲絲的蛋花了,將湯盛到湯碗裡,即可上桌。

  番茄蛋湯吃的只不過是個味道,其實不鮮,如果嫌味道太淡,則要用高湯來燒。當然,不講究的話,也可學鼓浪嶼的排檔老闆——加點味精。

7 thoughts on “番茄蛋湯

  1. 現在的番茄裡面有好多的白塊, 大概都是催熟的, 沒有小時候的好, 小時候叫有尖尖頭的番茄是桃子番茄.

  2. 偶大概本來就是「粗鄙」之人,番茄對偶來說屬水果一類,只喜生吃,尤其如今能找到味道鮮美之番茄實屬不易,用來做此湯真有「焚琴煮鶴」之嫌

  3. 偶大概本來就是「粗鄙」之人,番茄對偶來說屬水果一類,只喜生吃,尤其如今能找到味道鮮美之番茄實屬不易,用來做此湯真有「焚琴煮鶴」之嫌

Leave a Reply to 小畫 Cancel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