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祖母經常帶我去滄浪亭吃麵,她有時點一碗爆鱔面,有時則是爆魚加燜肉,而我呢,永遠都是「蝦腰」面,因為我喜歡吃那個味道。以前豬腰難買,要吃腰子,還只能到麵館去吃。

  蝦腰面一直是我的最愛,其中有小如指甲的河蝦仁,也有爽脆絕嫩的腰片,有此一面,實在是爽得不能再爽。後來,家中搬了場,也就不常去了。十多年前,偶然路過定西路,那邊也開了一家滄浪亭,便欣欣然點了一份「蝦腰面」,結果端上來一看,知道的知道是「蝦腰」,要不知道的,分明就是「黃豆炒豆腐乾」嘛,及至上口,果不其然,蝦仁和腰片均老硬不堪下口。那家店,不久就關門大吉,想想也是活該。

  上海話中,「蝦」與「花」同音,因此,「蝦腰」倒轉來成了「腰花」,就沒有蝦仁吃了,可惜啊。很久以來,上海的「蝦腰面」就絕跡了,只剩下了「腰花面」。更可惜的是,如今的「腰花」也成了青椒打底加辣醬油的「安徽料理」炒法,不復當年上海灘上清香爽脆的「炒腰花」了。現在倒是豬腰不難買了,而要吃好吃的「腰花」,還得親自下廚,親自動手才好。

  在家炒腰花,當然要有豬腰。豬當然不用自己殺,去菜場買豬腰即可。如今的年頭,飼料、藥物的濫用,吃內臟真的得多留一個心眼。其實不管是內臟也好,豬肉也好,都要挑正規、有品牌並且有口碑的來買。當然,即便如此,要是碰到像「三鹿奶粉」這樣的公司,照樣沒得玩。

  只能假設那些經營名牌豬產品的都是真的憑良心做生意的,我們呢,則要從這種品牌中買對豬腰回去炒腰花,要求雖小,實現起來卻挺麻煩。買豬腰要挑顏色淡的、均勻的,同時表面看上去越細潔越好,不要有出血點,也不要有粗的點孔,豬腰要有彈性,不是濫糟糟的,也不要硬邦邦的死肉一塊。豬腰不宜買冷凍的,腺體在豬腰中的時間越長,其腥臊的程度也越厲害。

  很多人喜歡吃腰花,但是喜歡在家自己做的,就不多了,問其原因,答曰「太難做了」。其實,掌握了竅門,一點都不難。

  炒腰花的關鍵,其實老硬軟嫩還在其次,最最主要的要把豬腰內部的腺體去除,這是個近似外科手術的步驟,弄得不好,便腥臊難聞,大煞風景了。

  你得準備一把手術刀,什麼,買不到?那麼,找把美工刀吧,再不行,找一把削鉛筆的小刀也行,反正,要一把鋒利且小巧的刀。我們並非飯店的大廚可以「一刀走天下」,有時借用一下別的工具也沒有什麼丟臉的。

  豬腰的外面有一層極薄的膜,有時在售賣時已經剝去,如果依然在的話,先小心地剝去薄膜。

  用廚刀將豬腰一剖為二,就可以看到豬腰的內部了,剖面從外到裡分別有三種顏色,最外面的是淡褐色的,中間是深紅色的,中心是白色的,除了淡褐色的部分,其他的部分都不能吃。具體怎麼操作呢?對著一剖為二的豬腰,將剖面朝上,用小刀沿著淡褐色和深紅的交界處下刀,刻下去大約豬腰厚度的一半,然後與外圍等距地劃上一圈,可以將豬腰想像成一個運動場,這樣的劃法,就劃出了一條跑道來。

  跑道里面的「草坪」都不能要,不需要小刀了,用廚刀就可以了,將「跑道」翻到下面,將刀面橫著批過去,就可以把紅肉、白肉全部批下來。平著批其實挺容易的,主要還是取決於先前劃的那個環,只要深度夠,就可以完全去除了。

  如果刀工不好,就要「精雕細琢」了。隨你用小刀也好,剪刀也好,反正將紅的、白的全部弄下來,記得不要弄穿豬腰即可。

  清除了豬腰中的腺體後,就要「花」豬腰,只有「花」過的豬腰,炒制後才會變成「腰花」。「花」在上海話中是個動詞,表示用刀劃的意思,應該是「刳」字之訛,反正現在上海人寫起來都是「花」,也就以訛傳訛吧。

  豬腰怎麼樣才好吃?當然越嫩越好吃。可是豬腰那麼厚,又極易熟,直接放入油鍋,待裡面熟了,外面就老了,之所以要「花」,目的就是為了增加豬腰的受熱面積,「花」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豬腰的口感。

  將豬腰翻過來,即剖面放在砧板上,用廚刀來「花」。豬腰有兩種「花」法,傳統的上海花法是沿著豬腰橢圓形的對角線方向垂直下刀,刀切得越深越好,但是不能切斷。從邊上開始,每隔四五毫米切上一刀,等一個方向切好之後,將豬腰轉九十度,如是再切,直到所有的豬腰都這樣「花」好。然後切塊,總不見得半隻半隻地吃吧,所以要切開半爿豬腰,切六到八塊正好。

  還有一種「花」法,是從廣東傳過來的,就像「花枝」的那種「花」法,依然是將豬腰放平,這回的刀不是垂直下去了,而是近乎平貼地斜著切,一刀挨著一刀,刀刀都是斜著切入,刀口平行於橢圓的短軸方向。待一個方向切好後,將刀豎起來,沿著長軸的方向直著切,大約間距三四毫米的樣子。

  切好塊的豬腰,要用麵粉和黃酒醃起,沒有麵粉則一般的勾芡用的澱粉,稍微多一點也沒關係,將麵粉撒在腰塊上,再倒入黃酒,然後將之拌勻,這樣醃上兩個小時左右。

  然後將麵粉洗淨,再把豬腰浸在冷水中,至少浸半個小時,如果離炒制的時間還早,就將之一直浸著好了,否則被風吹了易干,干則老。用麵粉醃,用水浸,都是為了進一步地去除臊羶之氣,而且水浸,有助於腰花變得更脆而爽口。

  接下來就好辦了。起油鍋之前將腰花撩起瀝乾,瀝的過程要用手甩幾次,「花」過的豬腰沾水的面積也變大了,所以要儘量弄乾,有條件的,可以用毛巾或紙巾吸掉一點水。

  起個油鍋,油不要太少,至少要有腰花的一半左右,放入幾個蔥段、薑片爆香。上海菜是以製作精良著稱,而不是靠調料的,豬腰就很說明問題,上海菜講究細心的調理來去掉腥臊,不像有的菜純用蔥姜蒜來蓋過腰子本來的味道。因此,這裡的蔥姜也就取個香氣聽個鍋響而已,實在沒有,也並沒有實質性的影響。

  將油燒得熱熱的,快要冒煙的時候,將瀝水揩乾的豬腰投入鍋中,快速翻炒,你會看到,「花」過的豬腰經過熱油,迅速地縮捲起來,變成一朵朵的「花」,是謂「腰花」。

  其實,一邊翻炒,還要一邊灑入料酒。炒腰花很容易「出水」,那是正常現象。炒的時候,要仔細地看著腰花顏色的變化,待顏色由紅轉白,即放入適量的鹽,此時鍋中的水已經出得差不多了。

  家中的灶頭不如飯店的砲臺,水分一多,溫度就下來了,一種可以加蓋燜一下,另一種將東西先盛起來,潷去水分,再起一個油鍋翻炒一下即可。我比較傾向於後者,潷去水後再炒,色面更加漂亮。

  第二次下油鍋,只要炒極短的時間即可,當然,你還是得保證把東西炒熟了才行,只需不斷翻炒,保證所有的生肉色全部變白,再也看不到粉紅色即可。這個標準是基於刀工夠好,把腰花刳得很均勻來說的,如果切得不夠深,則要多炒一會兒。

  這種是最最正宗的上海清炒腰花,要是人多的話,可以適量地放入青椒、筍片等陪襯,既能當
菜吃,又可做面澆頭;如果要吃蝦腰面,只需和河蝦仁一起炒即可。

  至於傳統的上海菜「醬爆腰花」,只要把鹽換成上海的甜麵醬即可,而且,「花腰子」的時候,也要照上海的刀法來。

  上海人喜歡炒腰花,以至於男女朋友談戀愛摟著腰走,在上海話中就叫做「炒腰花」,要寫的話,實為「抄腰花」也。

3 thoughts on “清炒腰花

  1. 太難了。
    滄浪亭附近那家的面去年吃過,那個醃金花菜也吃過,上面有甘草粉的。

  2. 閣主好刀工!
    曾在閣下不齒的CCTV中看過大廚處理腰子的示範。他是把一剖兩的腰子裡面衝上放平,用左手按四邊,把中間的部分凸出來,這樣用一把廚刀就很容易一下把「草坪和跑道」都片下來了,當然偶敢肯定只有他才做得那麼容易。
    十字花刀和麥穗花刀都是可以的,打了麥穗刀以後炒出的腰花翻得更厲害。花刀之後正規做法是要焯水,可以去掉些血水,也防止炒的時候過多出水,焯水的火候不用說也是技術了。

Leave a Reply to dodocat Cancel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