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時明月在
曲友楚雲的博客,楚雲是喜歡崑曲和越劇的女豪傑,與越劇院的小MM過從甚密,和她聊天很有趣 - 蟲蟲居
好妹妹「蝸牛大不大*大」的博客,很厲害的小朋友,大學一年級,閒著沒事,把古琴調好音,彈一曲《梅花三弄》,還好沒「彈《瀟湘水雲》一曲」 - 唯以不永傷
曲友食有魚的博客,食有魚是位雅人,中文好,英文也好,和我一樣喜歡Garfield的Merriam-Webster - 菩薩蠻
這位朋友,衹是大家互相在對方的博客上留留言,不過,也是位很有趣的人 - 林林女飛俠
南京的一位曲友,真真可當得上「俠」字,為人熱情、爽快,曾在大雪中帶我去了省昆,看了省昆排《桃花扇》,而且還給了許多久覓不得的視頻資料,是個很值得交的朋友
Related Posts
牡丹亭賞評 之三
如今,好像說到崑曲,特別是《牡丹亭》,就不能不說到白先勇的青春版了。其實,個人覺得要說青春激情,還是錢熠演的活潑動人,我更喜歡稱白先勇的那個為「白牡丹」版。 「白牡丹」在上海公演過,記得是去年的感恩節前後,上海大劇院三個晚上,據說場場爆滿,我當時已經買好了票,卻突然要到昆明公幹,衹能忍痛割愛了,待得後來,衹能去聽有崑曲傳承的納西古樂了。 白先勇我倒是見過,那是在後來的昆大班五十週年紀念會(藝海春秋五十載)上,張洵澎與蔡正仁演完《遊園驚夢》後,白先勇上臺說了幾句,令我驚奇的是主持人講到「白先勇」三個字,臺下居然爆出一個「滿堂彩」來,著實讓我驚詫了一回。白先勇固然文章寫得好、崑曲排得好,可風頭居然「健」過劉異龍、計鎮華、梁穀音、岳美緹等「老師」輩人物,實在衹能慨嘆崑劇的「式微」了。 白先勇身著深褐對襟上衣、西褲皮鞋,步態雍容,其舉手投足之優雅,怕是「能演杜麗娘,演不了白先勇。」白先勇是個眾所周知的同性戀,而動作也非常「娘娘腔」,我曾戲言,說「若是白崇禧要是活到現在,見生兒如此,沒準拔出槍來就給斃了」。笑話歸笑話,白先勇還是為崑曲做了一件大好事啊,別的不說,白先勇此舉,使得崑曲在電視、電臺、報紙上的「出場率」一下子多了起來,也使得許許多多的年輕人知道了崑曲,見識了崑曲,甚至愛上了崑曲;從這個角度來看,「白牡丹」被稱之為「青春版」,倒不為過。 雖然沒有親見「白牡丹」,好在浙江省音像出版社出了一套4張的DVD,雖然價格不菲,但還是在第一時間弄到,所謂「先」睹為快。4張DVD中,3張正戲,1張花絮,建議先看花絮,可以有個對「青春」的理解。 花絮中,有他們排練的情景,有他們設計服裝、身段、舞美、舞臺的情景,其中最值得一看的是個小細節,就是「白牡丹」在台北首演時,白先勇在後臺高興得又蹦又跳,小孩子情狀溢於言表,他在後臺還說了一句話「有點錯沒關係啦……」 牡丹亭排了整整一年,白先勇沒有請「旦角祭酒」張繼青和「巾生魁首」江世瑜擔綱,而衹是請他們來教沈豐英和俞玖林兩個「新人」,為的是什麼?為的是美,形體上的美,形態上的美,形式上的美。而且,這種美,是給「不懂行」的人看的,所謂的圖個熱鬧。那麼白先勇到底圖的是什麼呢?像他這樣的一個唯美主義同性戀,應該是事事追求盡善盡美,怎麼會「有點錯沒關係」呢?我想,他追求的並不是最後的「演出」,像他如此諳熟崑曲的人,像他這種在三十年代見識過俞振飛、梅蘭芳合演《遊園驚夢》的人,他自然是知道排演一年的大本牡丹亭會是個什麼樣子。其實,白先勇追求的就是這整整一年的時間,在這一個,他可以與汪張兩位前輩不斷切磋,也可以把沈俞兩位照著自己的想法去塑造。他不但改編了劇本,而且親自參與到「把唱變成戲」的全過程,真是著著實實地「過了把癮」啊! 看慣了「文革前學戲,文革後演」的崑曲,沈豐英的扮相實在是標緻啊!衹是她臉太瘦而稍稍有點薄命相。有許多評論說這套DVD因為全是白衣、淡青衣,所以「覺得冷」,有些「鬼氣森森」。仔細看了,服裝設計師是台灣人,稟承「白就是雅」的主流台灣理念,對於大陸觀眾來說,的確是太素了一點。然而至於「鬼氣」等毛病,主要還是燈光或者說「白平衡」的原因。同樣一臺戲,前三張DVD發青,而最後一張花絮,顯然是用另一臺攝像機拍的,色調正常了,也不覺得「寒」了。 沈豐英唱得如何?衹能說「尚可」。我有一個習慣,就是喜歡把DVD的音軌擷取出來,刻成CD,放在車上聽,只聽其唱,優劣立辨。就說《遊園驚夢》吧,沈豐英刻意模仿「一唱三歎」,卻還沒有好好掌握偷氣、換氣,結果上句下句倒是一氣呵成,偏偏句中給唱斷了,加之沈豐英的音太硬,一個字是一個字,沒有連貫成一片,給人有點「惡嗲」的感覺。 值得一提的是,沈豐英沿襲張繼青的唱法,用的不是中州韻,而是吳韻,或者說是更正宗的崑曲中用蘇州話念白中州韻。比如說「人立小庭深院」的「立」字在張繼青一脈裡發音同「裂」,使唱腔有更多變化,更加高低起伏,這種用韻,在我看來,是相當的好,相當的有滋有味,衹是對於沒有蘇滬語系基礎的人,特別是北方語系的初學者,聽起來恐怕更是雲裡霧裡,要費勁一些了。 「白牡丹」固然有許多的不足之處,但實在是一件好東西,因為這件作品不是一個充滿銅臭的市儈所作,而是來自於一個會對著鮮花發呆微笑的唯美主義者。他做了這件事,踏踏實實、嚴嚴謹謹地去做了,給人以美的享受,也啟迪更多的人去做……
好戲連臺,名家連軸轉——賞評篇
上週在網上預告了 23 日在小劇場的演出,及至週六,與 Sam 匆匆地喫了飯,就趕去了,那時一點不到。正當我倒車尋車位時,來了兩輛大巴,偏偏就比我早停好,衹能看著兩車的人,一骨腦兒下了車,先進了崑劇團。罷、罷、罷,反正搶不到好位子了,先喫午飯吧。 花了一刻鍾,在瑞金醫院對面的一家福建粉店喫了點湯粉、炒粉,味道還著實不錯,有時,路邊的小店也有相當的美味呢,就看你如何去尋找了。一點廿分,回到崑劇團,小劇場裡已經坐滿了人,前面五六排的椅子都保留給了那兩車台灣友人了,椅子上用紙寫著「中華文化研習營」。戲還沒有開始,研習營的營員進來了一批,又被喚出去一批,想必是到後臺合影什麼的去了。 一點卅分,戲正式開場,報幕員上臺報了戲目,還講了些「行當」的基礎知識,這是我第一次在小劇場見到報幕,估計也是專為「研習營」準備的吧。 第一折,是穀好好、方洋的《請神降妖》,本月 14 日,這折已經演過一回了,那時是壓臺戲,放到這場,後面還岳美緹、梁穀音,所以衹能是開場戲了。方洋的關公很有氣派,穀好好是越演越好了,總是笑得甜甜的,很討人喜歡。《請神降妖》是武旦戲,演千年狐妖惑人,關公收伏的故事,武旦的戲份很重,「出手」戲好是熱鬧,衹是整場演出,始終展示的都是狐妖法術高強,等關公最後出一下場,沒有打鬥,狐妖就被「拿下」了,有點「虎頭蛇尾」的感覺,實在有點「突然煞車」的意思。 第二折,是黎安、沈昳麗的《玉簪記●偷詩》,上次在看《請神降妖》時,黎安紮著靠演關平,看著好似長大了不少,這回演潘必正巾生,一下子又「小回去」了,兩個小朋友演調情戲,很是可愛,倒也不錯。 第三折是重頭戲《西廂記●佳期》,梁穀音的看家戲,光是這折,就值回票價了。上次「昆大班」五十週年時,看到劉異龍、梁穀音的《殺惜》,演得很好,這回的唱功、身段都是沒得說,《十二紅》是用了十二個曲牌,一氣唱完,據說衹有《一秤金》可與之比美,除此外再無第三曲,《十二紅》的唱詞如下: 小姐小姐多丰采,君瑞君瑞濟川才,一雙才貌世無賽,堪愛,愛他們兩意和諧。一個半推半就,一個又驚又愛,一個嬌羞滿面,一個春意滿懷,好似襄王神女會陽臺,花心摘,柳腰擺。似露滴牡丹開,香恣遊蜂采。一個斜欹雲鬢也不管墮折寶釵,一個掀翻錦被也不管凍卻瘦骸。今宵勾卻相思債,竟不管紅娘在門兒外待,教我無端春興倩誰排,只得咬,咬定羅衫耐。猶恐夫人睡覺來,將好事翻成害。將門叩叫秀才,噯秀才你忙披衣快把門開,低,低聲叫小姐,小姐嚇,你莫貪餘樂惹飛災,(白:哎呀呀,不好了呀)看看月上粉牆來,噯,莫怪我再三催。 美中不足的是,梁穀音到底老了,與配戲的二十出頭的鶯鶯、張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特別是鶯鶯扭扭捏捏,紅娘勸慰的那段,倒有點象王婆與潘金蓮;還有紅娘的那句「你這個沒用的東西」,從一看就可以做張生「媽」的紅娘嘴裡出來,多少有點怪怪的;最後,張生從房裡出來,紅娘問張生病是否好了,竟似老鴇結帳一般…… 北大的駱正先生曾經建議不要讓尚未入門的年青人觀賞老年乾旦的演出,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負面效應,我覺得像這種戲,更應該注意演員的搭配,就像俞老和張嫻的《琴挑》,大家七老八十,演起來就很自然,若是搭配不當,想來也不會好。 最後一折,主持人出來說「最後一折,是《牧羊記》的『望鄉』,故事情節我就不說了……」,及至蘇武上臺,我霎那間恍然大悟,難怪我詫異為什麼要演這段呢,原來是個「愛國主義教育」。你想,那岸送了百來號「統戰對象」來,這廂怎肯放了這絕好的機會,當年的蘇武有國難報,衹能望鄉興嘆,如今的蘇武有國不報,所以…… 無奈這齣戲選得實在不好,名為《望鄉》,講的卻是李陵忠心報國,國卻忘恩負義,戮殺其閤家老小,讓他陷於不仁不義之地。哎,衹能讓我想起《封神榜》裡的一句「良禽擇木而棲……」
俺又爬過來啦,偷偷的告訴你,其實你的博客偶「暗鏈」了很久啦,哇咔咔。
昨天去紹興路看戲校學生的慶祝演出,著實可愛,幾個小孩子,功底紮實的不得了,演扈三娘的小女孩就是個美人坯子,演張飛的小男孩很可愛,正演到高潮處,鞋子太大,飛了,就見滿場觀眾的腦袋跟著這只鞋滑出的弧線轉動,小孩倒是頗有大將之風,繼續演下去,後來鞋子又飛了一回,我們笑得都快喘不上氣,只是希望這事別給小孩子心靈留下陰影,畢竟一個饅頭都能造成血案,嘿嘿。
第一次看翁佳慧的戲,俺發覺了,只要和岳老師沾邊的我都喜歡,這個姑娘真是好,扮相和岳老師有7分相似,看著就喜歡,聲音也是好,至於唱功俺這個外行就不敢評價了,不過聽身邊幾個老戲友的評價也說是很好。
昨天看到了98歲的傳字輩碩果僅存的倪老先生,頭腦還很清醒,皮膚(只看到臉上的)平滑光整,為了這個替他慶祝的活動還在前一天提了副字,真是讓人不由不服,都快成人瑞了。
俺又爬過來啦,偷偷的告訴你,其實你的博客偶「暗鏈」了很久啦,哇咔咔。
昨天去紹興路看戲校學生的慶祝演出,著實可愛,幾個小孩子,功底紮實的不得了,演扈三娘的小女孩就是個美人坯子,演張飛的小男孩很可愛,正演到高潮處,鞋子太大,飛了,就見滿場觀眾的腦袋跟著這只鞋滑出的弧線轉動,小孩倒是頗有大將之風,繼續演下去,後來鞋子又飛了一回,我們笑得都快喘不上氣,只是希望這事別給小孩子心靈留下陰影,畢竟一個饅頭都能造成血案,嘿嘿。
第一次看翁佳慧的戲,俺發覺了,只要和岳老師沾邊的我都喜歡,這個姑娘真是好,扮相和岳老師有7分相似,看著就喜歡,聲音也是好,至於唱功俺這個外行就不敢評價了,不過聽身邊幾個老戲友的評價也說是很好。
昨天看到了98歲的傳字輩碩果僅存的倪老先生,頭腦還很清醒,皮膚(只看到臉上的)平滑光整,為了這個替他慶祝的活動還在前一天提了副字,真是讓人不由不服,都快成人瑞了。
呵呵,俺倒是想彈來著,問題是一來俺不會,二來麼,沒有帥帥的潘XX出現,彈了豈不是浪費了??嘿嘿
呵呵,俺倒是想彈來著,問題是一來俺不會,二來麼,沒有帥帥的潘XX出現,彈了豈不是浪費了??嘿嘿
應該說,食有魚是個懶人^^
應該說,食有魚是個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