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時明月在
曲友楚雲的博客,楚雲是喜歡崑曲和越劇的女豪傑,與越劇院的小MM過從甚密,和她聊天很有趣 - 蟲蟲居
好妹妹「蝸牛大不大*大」的博客,很厲害的小朋友,大學一年級,閒著沒事,把古琴調好音,彈一曲《梅花三弄》,還好沒「彈《瀟湘水雲》一曲」 - 唯以不永傷
曲友食有魚的博客,食有魚是位雅人,中文好,英文也好,和我一樣喜歡Garfield的Merriam-Webster - 菩薩蠻
這位朋友,衹是大家互相在對方的博客上留留言,不過,也是位很有趣的人 - 林林女飛俠
南京的一位曲友,真真可當得上「俠」字,為人熱情、爽快,曾在大雪中帶我去了省昆,看了省昆排《桃花扇》,而且還給了許多久覓不得的視頻資料,是個很值得交的朋友
Related Posts
叫好與鼓掌 7月22日小劇場戲評
第一折,《下山》,在時間上,是與《思凡》同時發生的,色空當時在那裡準備”不免逃下山去”,本無這邊也”不免逃下山去”,然後兩個人碰到,就有了《雙下山》。演戲的小朋友據說據顧兆琳講好像得過什麼第一名。戲演得還不錯,小朋友嘛,只說了一年兩年,能夠唱得如此,已經挺不容易了。衣服偏大,明顯是小人穿大衣裳,許多地方,硬之之地紮起來裹起來,看著有點好玩。小朋友唱得還可以,最值得推敲的是笑,那笑只是擠出來的笑聲,刻意要模仿老師的笑聲,然而笑聲是不連貫的,我經常在開車的辰光聽劉異龍的《下山》,劉雖然如今已是”墮落”了,但他的《下山》唱片的確經典,特別就是笑聲,笑得自然,笑得開懷,小朋友還有得好學了。 小朋友的佛珠功也不行,在頸上轉了幾圈之後,不能自然地落到兩膀上,於是也不能自然地甩到天上去,要停頓一下,把佛珠放到位,才能扭身甩佛珠,居然停頓的時間很短,但完全能夠看出刻意的痕跡。順便再說一聲,小朋友謝完幕,是逃下台去的,很是可愛。 第二折,《遊園》,閉起眼睛也能想像得出怎麼演的一折戲,記得春香的指導老師是金采琴,就是華文漪的春香。小姐長得很高,而且笑得甜甜的(不過Sam對這個杜麗娘的感覺就是”不夠甜”,我還覺得太甜了呢,真是奇怪),小朋友們扮相不錯,小姐個子挺高,明顯要比其他的那些男生高。兩個人演得都很認真,中規中矩,問題是太中規中矩了,要轉身一起轉身,要抬手一起抬身,明顯是一淘教出來的,有點象拷貝似的,於是好好的遊園,給演成了街舞,其中有個轉身的動作,使我想起了《霹靂舞》裡的轉身來,好像兩個人裝在同一個要傳動軸上轉的。 小姑娘到底年紀還小,身材只是拔高而已,正面看著尚可,側面看去就是薄薄的一片,全無起伏層次,等再轉回來,感覺上就是平面的了。戲倒真的還不錯,水袖雖然也是亂七八糟的,但總比讓張洵澎來教個”惡形倒怪”的要好。 第三折,《酒樓》,這折戲我以前沒看過,差點就和《佔花魁》的《湖樓》搞在了一起,倒是蝸牛提醒了我,出了一回洋相。《酒樓》說的是郭子儀在酒樓上看到安祿山飛揚跋扈,一個人吃悶酒,躊躇滿志的故事。 這折戲,現場笑聲一片,原因是演酒保的小朋友實在太小了,不但小,而且可愛,身高不過一米三四左右,打扮穿著,全是大人的,然而身形、口音全是小孩子,著實好玩。其中有一次,酒保要搬張椅子,可能人小,還不是很搬得動,有點跌跌撞撞的,台下又是笑聲一片。 這折戲,應該是老生戲,雖然老生也是個小朋友,然而酒保只有他一半高,戲全被酒保搶掉了,大家只顧看酒保,幾乎忘卻了郭子儀。戲,不是故意搶的,這才叫搶戲的最高境界。 第四折,《扈家莊》,王芝泉的看家本事,傳給了谷好好,這回又傳給這個小朋友。小朋友扮相特別好,很有英姿,小朋友演得不錯,但終究功底不行,又唱又打地就有點喘了,到後,雖然帶著無線話筒,還是唱得幾乎聽不出來。不過,崑曲打戲本來就差,小朋友不過沒練多少時間,已經能有如此境界,實在值得誇獎。 這回看戲,最大的感覺是:有人叫好了。記得94年在蘭馨看戲,只要是武戲,始終台下有人叫好的;文戲也有,只有沒有武戲那麼熱鬧。後來漸漸地,喊好的就少了,再後來,竟至無人叫好。記得上回谷好好演扈家莊,最好只是幾下鼓掌,讓人傷心。我一直覺得,看戲就是要熱鬧些,戲不是大劇院的交響樂,就要有台下的呼應,演員才會更加投入。 我在想,這叫好一事,可能也從側面反映出如今崑曲的式微。你想,難得看戲的人,根本就不敢叫好。第一,怕叫得不對,該叫的時候沒叫,不該叫的時候倒叫了,不但如此,連鼓掌也是,結果好好的一段唱完,大家不敢鼓掌,一定要等看到演員往台下走了,才開始鼓掌,真是讓人興味索然。第二,怕叫得不好,或許有的段子,在老觀眾眼裡簡直一塌糊塗,即便新戲迷聽了覺得好,也不敢叫好,怕被人看出是個”新雛”。 這回的戲,很是熱鬧,原因有三。其一,學生多,在場有三分之一是這些演員的同學,就像超女啦啦隊似的,小朋友才不管到底好不好,只管起鬨就是了。其二,老師多,老師都是懂戲的,什麼時候唱完,什麼時候演完,更加上什麼時候正好”一口氣到底”,他們都知道,他們也都能恰到好處的應和起來。其三,演員小,你想老演員唱得勿好,你叫了好,別人知道你是不懂戲,而小朋友再怎麼不好,鼓勵總是可以的,你再怎麼叫好,也不會漏了底,於是大家便不吝惜叫好與鼓掌了。 我覺得,是不是每次演出崑劇團也準備些”托”呢?每回有演出,讓這些托分散坐開,該叫好、該鼓掌的時候,起個哄,別人就敢跟上了,這樣的次數多了,新戲迷也就知道該如何”造勢”了,只有下面熱鬧起來,台上的演員才能”活”起來。 最後一折是倪傳鉞先生傳授的《尋親記》一折,是《出罪-府場》,由袁國良、余彬等演出,反正前面看過小朋友演戲,一下子換成”正宗”的樂隊,”正宗”的演員,整個就覺得神清氣爽起來,笛聲也到位了,聲腔也舒服了,就是一跪一走,也像樣了,看來,當真是”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啊! 《尋親記》算是新排的老戲,我以前沒看過,這一折說的是男主角受人冤枉,要秋後問斬,結果妻子替夫告狀,為官的免了丈夫的死罪,改成發配,與妻子臨別之前,有大段的分別情節,無非就是丈夫”象煞有介事”地要妻子不改嫁,要妻子生下腹中孩子姓自己的姓,放在幾十年前,定算”封建糟粕”。 在走廊裡,看到上昆7月27日要赴深圳,看到行程安排中有六人可乘飛機(老蔡、梁谷音等),餘下的二十多人只能乘火車(黎安、沈MM等),一想,昆團至少還是國營的,按級別來的,於是想起六個乘飛機中有個別不認得的名字,想必是黨委書記之類的了。 Date: July 2, 2006 12:08 AM Topic: 《金雀記 喬醋》賞玩及其它 7月1日,建黨八十五週年,是日,崑曲界紀念沈傳芷誕辰百年,在上海大劇院舉行摺子戲專場。 崑曲,曾經被共產黨禁演多年。 第一折《繡繻記 蓮花》,一般。 第二折《玉簪記 問病》,還是那句老話,岳美緹演正人君子比較好,演風流公子就有欠缺。戲中的潘必正,裝病不像裝病,倒像是真病。整個一折,讓人覺得是共產黨員”輕傷不下火線”,倒下去再起來的架勢,這算是我見過的最”那個”的潘必正了。 第三折《爛柯山 潑水》,梁谷音演崔氏,許多人都覺得演得太過,有點嚇人,我倒覺得既然演”瘋婆子”,就要入戲,雖然瘋,仍不失舞蹈的美,這才是崑曲的真諦所在。個人覺得,這回的崔氏演得很好,服裝又完全借過了梁谷音發福的身材,這把年紀,還能如此,絕對不錯了。 第四折,《金雀記 喬醋》,聽我細細道來。 《金雀記》的男主角姓潘名岳,大多數人都不知道他是誰,然而說到他的表字,就厲害了。潘岳字安仁,俗稱”潘安”,對了,就是那個”開著空敞篷車出去,由於長得夠酷夠帥,女人們把鮮花水果扔給他,扔得車子裝滿”的潘安潘先生。…
欣聞戲曲大串演 斗膽代擬慶功宴
傳統節慶戲曲大串演《白蛇傳》 時間:2009年5月27日 19:15 地點:天蟾逸夫舞台(福州路701號) 票價:380、280、200、120、60 元 一、評彈《遊湖》郭玉麟、吳新伯 二、越劇《訂盟》傅幸文、丁小娃 三、崑曲《端陽》沈昳麗、翁佳慧 四、京劇《盜草》呂琳 五、評彈《水斗》范林元、倪迎春、黃嘉明 六、淮劇《斷橋》梁仲平、邢娜 七、越劇《合缽》王杭娟、孫建紅 八、京昆《倒塔》上海戲曲學校 京、昆、越、淮、評彈:大結局 優惠政策 蘭韻雅集會員購買正價票,可享受9折優惠。 訂票電話:021-64377756(週一至週五10:00-17:00) 諮詢信箱:shkunopera@126.com 購票地址:中山南二路295號二樓演出科(地鐵四號線大木橋路站) —————————————————————————————– 為了配合藝壇盛事,梅璽閣主特推出慶功宴一席,以14人一桌為準(前七折演員正好),若戲迷感興趣,敬請聯繫。(註:尚未尋到有能力承接的飯店) 茶水:雨前碧螺春、茉莉花茶、三砲臺(每人一杯,任選,可續水) 前菜:莧菜梗一碟、蘇式熏魚一碟、茴香豆一碟、(水)暴肚一碟(蘸醬隨付)、水晶肴肉(鎮江醋隨付)、醃喜(毛)蛋一道 熱菜:霉乾菜燒肉一道、蟹粉獅子頭(每人一盅)、清蒸臭豆腐一道、響油鱔糊一道、揚州乾絲一道、草頭圈子一道、清溜河蝦仁一道、溜黃菜一道、烤鴨一隻(配餅每人一張,醬蔥隨付)、時蔬一道 另具:涮羊肉一套(紫銅炭鍋,每桌羊肉精肥各八兩,粉絲一盤,菠菜一盤) 湯:鲃肺湯(每人一盅) 點心:三丁包(每人一個)、鹵煮火燒(每人一個) 飲料:老北京豆汁(每人一杯、不配膠圈) 酒類:紹興上品女兒紅一壇,北京紅星二鍋頭精品裝一壇
牡丹亭賞評 之二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痴迷」成了一個敏感詞彙,變成了一個貶義詞,本來,「痴迷」表現的是一種執著,一種追求,是一個多麼「可愛」的詞啊!就拿崑曲來說吧,愛好崑曲,就要做到「痴迷」兩字,我想,若是拿「痴迷」兩字去用到白先勇、顧鐵華先生身上,他們斷然不會生氣,必定欣欣然而受之。 我也「迷」崑曲,衹是不敢說「痴」,一個人,要有信仰,要有愛好,一旦有東西去「迷」,生活中就會平添出無數的「不亦樂乎」來。得知哪裡有彙演,不亦樂乎?覓得前輩絕唱,不亦樂乎?聽懂了一句雙關,會心而笑,不亦樂乎? 說《牡丹亭》吧,我就「不亦樂乎」地收集了多個版本,其中有CD、磁帶,有VCD、DVD,也有網上下載的MP3,更有我「親臨現場」拍的照片以及縈繞心頭的美妙絕響,怕是一輩子都忘不了的。 牡丹亭,在美國比較有名的幾場中,著名導演Peter Sellars花了一百萬美元在98、99年的時候,搞了一個「觀眾成群往外衝」的「後現代主義」《牡丹亭》,這齣戲,杜麗娘分別由華文漪和黃英兩人出演,這部牡丹亭,我沒有聽過,也沒有見過,找不到任何的影音聲像資料,衹是聽說在《幽媾》一齣中,導演讓杜麗娘在柳夢梅腿上「坐實」,這一「坐實」不要緊,虛的也給「做實」了。只知道黃英擔綱第二幕,那麼腿上的杜麗娘就該是她了,雖然沒有親見,但想像中,柳夢梅腿上坐了個矮胖杜麗娘,張大了嘴高歌,氣勢一定非乏,也一定「鬧」得可以。崑曲這玩意,定要兩人背對著廝磨,方有回味,一旦「坐實」,便無趣味。看來,洋人學中文很容易,但要他們享受那份「閉著眼睛想的獨狠」,就有些強人所難了。 說到黃英的大嘴,天差地別的是張洵澎的「癟嘴」,上海崑劇團於「昆大班五十週年」時,出了一套《中國崑曲音像庫》,該套作品,由周巍峙題詞,程十發題名作畫,實在是收藏佳品。這道「庫」,分別有10張CD和10張DVD,其中的《牡丹亭》一套2張DVD,便是由張洵澎出演的。整部戲,張洵澎都是抿著嘴慢慢哼來,從頭至尾嘴型幾乎不變,亦從未見齒,真真是大家風範,可謂爐火純青也。 那套DVD中與張洵澎配戲的是蔡正仁,上海崑劇團的團長,可能是「油水」太多的緣故吧,蔡團長近年來越發的胖了起來,大腹便便的柳夢梅,不管唱得如何,形象實在不敢恭維,沒有了青春年少的感覺,倒有些惡少調戲良家婦女的意思。 有人說,蔡正仁老了,老了扮相自然不好,這又使我俞振飛來,顧鐵華基金會出了一套VCD,其中有《玉簪記 琴挑》一折,是俞振飛88歲時唱的,雖說一開始臺步稍有踉蹌,可俞振飛實在把潘必正刻畫得好,看了幾分鍾後,便再不覺得是個老人在演,衹是覺得少年書生可愛得緊,調皮得緊。 俞振飛的調皮,早在一九五五年與梅蘭芳演齣電影版遊園驚夢時,就可見一斑了。記得其中有一段,柳夢梅雙手縮在水袖裡,在杜麗娘肩上推了一把、搡了一把,著實天真純情,倒不覺得在看男女歡會,更給人一種「兩小無猜」的可愛勁,真真發喙。這個版本的牡丹亭,最好配合梅蘭在一九六一年為中國戲曲學院戲曲表演藝術研究班的報告一起來看,那份告,梅蘭芳對遊園驚夢逐句講解,將表情、身段、部位、手勢做了詳細的分析,將此報告熟讀,再對照著看大師們的表演,方可知道什麼叫做「恰到好處」,知道什麼叫做「心靈的交流」。 梅蘭芳電影版裡,可以看到梅蘭芳的臺步,欣賞「飄著走」、「人移裙不動」的絕活。戲中,言慧珠飾演春香,活潑可愛,衹是言慧珠著實美麗漂亮,真真是演正旦而不是貼旦的料,那扮相竟比「死魚眼、水桶腰」的小姐好看許多。可是與梅蘭芳配戲,言慧珠就算再可愛,也衹能演丫環了。言慧珠實在是個可愛的人,記得小時候的語文老師說過「可愛」的意思就是「可以去愛,值得去愛」,言慧珠最「可愛」也是最「可悲」的是1966年的9月11日,她化好了妝,穿了戲裝,在胸前掛了一塊「我要唱戲」的牌子,於浴室自縊了。俞振飛痛失愛妻,慧哉!戲壇裡頓殞巨星,嘆兮! 與其說言三小姐是自殺的,倒不如說她是被那個只識花鼓戲的反革命家屬害死的。雖然那時含恨自殺的還有嚴鳳英、上官雲珠、小白玉霜等許多著名演員,然而,言三小姐的死,是她們中最華麗的,最令人扼腕的…… 說到花鼓戲,不得不說陳士爭了。陳士爭是一個湖南花鼓戲的演員,不知怎麼去了美國,又不知怎麼搭上了美國林肯中心,於是搞了一個「鴨子充鴛鴦」的全本《牡丹亭》,這場戲上演於1999年,共六場四天五十五折,戲臺、音樂比尊古制,基本上一桌兩椅而已,音樂也不像其它的好多版本用了西洋樂器,而是純用笛子領綱,配用中國絲竹。然而陳士爭忘不了他的花鼓戲,不但在過場中用了許多「花鼓歌」的調子,甚至把湖南話也搬上了崑曲舞臺,真是服了他了。這個版本最不了的是「春香」,實在是醜得可以,這都源於陳士爭「就地取材」,不但春香難看,他還用了許多其它地方劇種的演員,使得整部戲參差不齊,有點大雜燴的味道,倒蠻符合「美國精神」的。 好在男婦主角科班出身,分別是北昆的溫宇航與上昆的錢熠,錢熠雖說不是「當家花旦」,但總算是「喫過蘿蔔乾飯」的,演與唱,都還可以。衹是橫看豎看,只覺得好好的男女主角,偏偏給導演弄壞了。首先是服裝的設計,本來,杜麗娘的立領緊扣、水袖飄逸,很是美麗;結果在陳士爭版裡,杜麗娘穿了一件「繡了黃龍的鳳袍」,寬袍大繡,不倫不類之極。立領變成了無領,當然也沒什麼鈕子可扣了,肉露得一多,反而不變了,至於《山桃紅》中的「和你把領扣兒松」卻再怎生個「松」法。領口露點肉倒也罷了,怎奈也是《山桃紅》中柳夢梅居然把杜麗娘的衣服給「剝」了下來,而且繫帶還是杜麗娘自己給解開後,讓柳夢梅牽著衣袖才脫下的,看那杜麗娘心急如此,完全少了「半推半就」的意境,倒有些女朋友怕男朋友手笨,先把胸罩帶子解開的「體貼」,一開始便急成這樣,不知「俺可也慢掂掂做意兒周旋」,要待如何,衹能一笑了。那架勢,使我想到歐美電影來,男女主角進得房裡,女主角不等門關上,便脫起衣服來…… 陳士爭版還有一個缺點,就是錢熠唱得太咬牙切齒了,加之錢熠眼睛又大,眼白多眼黑少,待唱到《尋夢》《豆葉黃》「忑一片撒花心的紅影兒吊將來半天」時,雙手平舉,兩眼黠出,不似在演《牡丹亭》,倒活脫脫是一出閻婆惜的「活捉」了。 陳士爭版共十八個小時,保羅出的DVD衹有兩張,還夾了兩段評彈,《遊園驚夢》中居然沒有《梳妝》,想必是選輯DVD的人不懂戲的緣故吧。
俺又爬過來啦,偷偷的告訴你,其實你的博客偶「暗鏈」了很久啦,哇咔咔。
昨天去紹興路看戲校學生的慶祝演出,著實可愛,幾個小孩子,功底紮實的不得了,演扈三娘的小女孩就是個美人坯子,演張飛的小男孩很可愛,正演到高潮處,鞋子太大,飛了,就見滿場觀眾的腦袋跟著這只鞋滑出的弧線轉動,小孩倒是頗有大將之風,繼續演下去,後來鞋子又飛了一回,我們笑得都快喘不上氣,只是希望這事別給小孩子心靈留下陰影,畢竟一個饅頭都能造成血案,嘿嘿。
第一次看翁佳慧的戲,俺發覺了,只要和岳老師沾邊的我都喜歡,這個姑娘真是好,扮相和岳老師有7分相似,看著就喜歡,聲音也是好,至於唱功俺這個外行就不敢評價了,不過聽身邊幾個老戲友的評價也說是很好。
昨天看到了98歲的傳字輩碩果僅存的倪老先生,頭腦還很清醒,皮膚(只看到臉上的)平滑光整,為了這個替他慶祝的活動還在前一天提了副字,真是讓人不由不服,都快成人瑞了。
俺又爬過來啦,偷偷的告訴你,其實你的博客偶「暗鏈」了很久啦,哇咔咔。
昨天去紹興路看戲校學生的慶祝演出,著實可愛,幾個小孩子,功底紮實的不得了,演扈三娘的小女孩就是個美人坯子,演張飛的小男孩很可愛,正演到高潮處,鞋子太大,飛了,就見滿場觀眾的腦袋跟著這只鞋滑出的弧線轉動,小孩倒是頗有大將之風,繼續演下去,後來鞋子又飛了一回,我們笑得都快喘不上氣,只是希望這事別給小孩子心靈留下陰影,畢竟一個饅頭都能造成血案,嘿嘿。
第一次看翁佳慧的戲,俺發覺了,只要和岳老師沾邊的我都喜歡,這個姑娘真是好,扮相和岳老師有7分相似,看著就喜歡,聲音也是好,至於唱功俺這個外行就不敢評價了,不過聽身邊幾個老戲友的評價也說是很好。
昨天看到了98歲的傳字輩碩果僅存的倪老先生,頭腦還很清醒,皮膚(只看到臉上的)平滑光整,為了這個替他慶祝的活動還在前一天提了副字,真是讓人不由不服,都快成人瑞了。
呵呵,俺倒是想彈來著,問題是一來俺不會,二來麼,沒有帥帥的潘XX出現,彈了豈不是浪費了??嘿嘿
呵呵,俺倒是想彈來著,問題是一來俺不會,二來麼,沒有帥帥的潘XX出現,彈了豈不是浪費了??嘿嘿
應該說,食有魚是個懶人^^
應該說,食有魚是個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