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時明月在
曲友楚雲的博客,楚雲是喜歡崑曲和越劇的女豪傑,與越劇院的小MM過從甚密,和她聊天很有趣 - 蟲蟲居
好妹妹「蝸牛大不大*大」的博客,很厲害的小朋友,大學一年級,閒著沒事,把古琴調好音,彈一曲《梅花三弄》,還好沒「彈《瀟湘水雲》一曲」 - 唯以不永傷
曲友食有魚的博客,食有魚是位雅人,中文好,英文也好,和我一樣喜歡Garfield的Merriam-Webster - 菩薩蠻
這位朋友,衹是大家互相在對方的博客上留留言,不過,也是位很有趣的人 - 林林女飛俠
南京的一位曲友,真真可當得上「俠」字,為人熱情、爽快,曾在大雪中帶我去了省昆,看了省昆排《桃花扇》,而且還給了許多久覓不得的視頻資料,是個很值得交的朋友
Related Posts
倪大仙人 思凡 雙下山 男監 嫁妹
2006年8月17日攝於天津 倪大仙人,好友菩薩蠻誤以我說的是倪傳鉞倪老先生,我說不是,她問我到底是誰,我說是倪泓呀!為什麼是倪泓呀? 道理很簡單嘛,我們說到漂亮小姑娘,總說「長得象觀音一樣」,觀音不但是仙人,而且是大仙人,所以倪大仙人,指的是倪泓。 偶像總歸是偶像,長得再難看(當然大仙人不難看),唱得再難聽(當然大仙人不難聽),「粉絲」總歸是喜歡的。 倪泓復出,上次已經演過一回,忘了是什麼,也沒趕上,這回我16日赴天津前,拿到戲單,看到有倪泓的《思凡》與《下山》(其實是《雙下山》,印錯了),喜不自勝,然而一算時間,20日那天已經答應小豆子要去熱帶風暴玩,看來又是只能「失之交臂」了。 孰料,小豆週五晚上「碰巧」(亦或是「不巧」)「偶染微恙」,遵醫囑要休息一週,所以週日去不成熱帶風暴了,遂一起去紹興路聽崑曲。說起來,小豆也是倪大仙人的「粉絲」,小豆的「風吹荷葉煞」就是在VCD裡跟著倪泓唱會的,還曾經在五歲的時候,於紹興路小劇場唱過兩句,不過是在樓下賣票的桌子前唱的,不是在台上。 兩點到的,王輝在賣票,有點想念金老師啊(「有票了嗎?沒有?買張學生票快點進去!」)。 上樓,落座,正好開場。倪大仙人出場嘍,倪大仙人在台上,我沒見過,我有她的《風吹荷葉煞》卡拉OK VCD,《佳期》(十二紅)和《紅梨記 亭會》的DVD,也不知看了多少回了,就覺得她很Q,特別是十二紅,比上回的「老鴇版」不知可愛多少(梁老師,別打我,下回不敢了,怎麼說「姜也是老的辣」,不過太辣了)。 倪大仙人的扮相比影像裡胖了不少(別減肥啊,反正「粉絲」怎麼都喜歡的),一剎時,幾乎認不出來,面孔鐵板,沒看出Q的影子來,要看許久,才見到倪大仙人經典的笑容,那一笑,真是可愛(倪大仙人,你還是減點肥吧)。 「粉絲」也不能昧著良心說話不是,倪大仙人扮相不錯,但是唱得不行,怕是真的生完孩子「中氣不足」,有幾句明顯換不過氣來。侯哲的本無昨天也不行,漏了一段唱(「那日打從一家門首經過……月裡嫦娥……」),望空甩佛珠也省了。 本來的戲碼應該是《斷橋》,張軍演,應該挺好玩的,誰知臨時改了《十五貫 男監》,唱得還成吧,到底袁國良、張軍功底好,嗓子好,如今也算老演員了,所以還是有賣點,有看頭。當然有看頭,這種場面當然有看頭,當年蔡大老闆褲帶斷脫,如今張軍頭髮掉了,你說,這個不看,還看什麼?話說回來,斷個褲帶,掉個頭髮,其實也沒什麼稀奇的,演員最主要的帶是「唱念做打」。 最後一出是《嫁妹》,噴火的時候,燈光沒用好,效果不明顯,演得還不錯,到底誰演的,也沒搞明白。又要說到老事情上面了,好好的戲,一個下午,都沒幾個人鼓掌叫好,前面的《思凡》文戲也罷了,《雙下山》搞笑戲,笑聲廖廖,再後來《男監》苦情戲,張軍賣力得都甩脫頭髮了,還是沒人叫好,最後一折大面、武戲,居然也沒人叫好(其實有一個,始終就是這一個,聲音太小)。 想到前幾天在天津,說到「戲」,出租司機神彩飛揚「說到戲,嘛地兒的人都沒天津人懂,嘛叫『碰頭彩』?」,「一上場,下面的一聲『好』,就是碰頭彩」,司機學了一遍,「好」得響亮而悠長,「要是『好』,這戲就不成了」,司機又學了一聲,「好」字輕而短促,「什麼起鬨吹口哨的,那不是叫倒好,那是不懂戲的……」 所以,我一直有個倡議,像我們這樣so called「懂戲」的,不妨多起起鬨,叫叫好,把現場的氣氛弄得活份起來,這戲,才有看頭,去劇場看,追求的就是個「現場感」,否則,還不如看碟,音色還好許多,角度更好…… 散場,正好碰到老蔡,恭恭敬敬叫了場「蔡老師」,走出場子,不料倪大仙人正站在走廊裡,同一個老太太講話,說要送老大回家云云,感動啊,與偶像近在咫尺,於是端起相機一頓狂拍(本來是想祭起馬屁一頓狂拍的,看她邊上人多,沒好意思),倪大仙人見過閃光燈亮,很是配合,轉過身笑著擺pose,再感動了一回。 下樓,取車,停車的女人先前收過我二十元,沒給發票,那總是意味著「交易完成」吧,沒料想等我取車的進修,非要再問我討15元,我總共停車二小時二十分鐘,這種收費法,也太過份了。順便說一句,此女向來不厚道,另外一個男的還成。看在倪大仙人的白色天窗版君威開遠,追不上了……
牡丹亭賞評 之一
清朝的方飛鴻編過一本書,叫做《廣談助》,有點象如今的《演講與口才》,是用來增加談資的,其中第三卷《諧謔》有個笑話,是這樣的:「少年聚飲,歌妓侑酒,唯首席一長者閉目叉手,危坐不顧。酒畢,歌妓重索賞錢,長者拂於衣而起,曰:『我未曾看汝。』歌妓以手扳之曰:『看的何妨,閉目想的獨狠。』」這個笑話,說得實在是好,好就好在「閉目想的獨狠」。 以前有樣東西,所謂「黃帶」,其實就是婬穢錄帶,現在叫做A片或是毛片,那些就是「看的」,而崑曲則「閉目想的」,想的比看「獨狠」,狠在哪裡?聽我慢慢道來。 崑曲,常被稱作「婬詞艷曲」,也有人說不是,說不是的代表人物是袁四爺,哥哥版《霸王別姬》中袁四爺在法庭上,面對檢察官對程蝶衣的指控,從容站起,開言道:「方才檢察官所說之婬詞艷曲」——全場一片寂靜,袁四爺突然用力猛拍欄杆——「實為大謬」,全場竟鴉雀無聲,四爺又說:「當晚程所唱者,牡丹亭遊園一折,眾所周知,乃國學文化中之最精粹。何以在檢察官口中,竟成了婬詞艷曲了呢?如此污衊國劇精粹,不知是誰專門辱我民族尊嚴,滅我民族精神?」這時,場內才有了聲音,是鼓掌聲。四爺慢慢道來,抑揚頓挫,很是生動,也使形象不佳的四爺霎時可愛了起來。 四爺說到的《牡丹亭》,在我眼裡可謂著著實實的「婬詞艷曲」,我這可不是「污衊精粹」,實在是「咱愛煞你哩!」牡丹亭的婬,乃是天下至美至純的婬,牡丹亭之艷,乃是人間極華極美之艷;如此的「婬詞艷曲」,當然是國粹,粹就粹在「婬艷」之上。牡丹亭說的是一個叫杜麗娘的女孩子,在春天遊園的時候,做了一個夢,夢中與一男孩子柳夢梅「雲雨」了一回,結果鬱鬱成病,一命嗚呼;再後來,杜麗娘化魂與柳夢梅又「好」了一回,最後柳夢梅開墳掘屍,杜麗娘復活,有情人終成眷屬,皆大歡喜的故事。過去,經常在介紹這部戲的時候,加上什麼「反封建」、「反壓迫」之類的話,把個好好的「婬詞艷曲」弄得不倫不類。 杜麗娘做了一個「雲雨」的夢,通俗一點的說法就是「發了個春夢」,可每次我說到「遊園驚夢」的時候,總是想起蘇州話中極不堪的一個詞「鬼戳屄」來。鬼戳屄,悄然無聲,蘇州人用來形容某人做事鬼鬼祟祟,有時也用來指「小家敗氣」;可杜麗娘恰恰是被這鬼鬼祟祟弄得一病不起,命赴黃泉。 好了好了,我們先來說戲本,市面上最普通的,要數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年4月第一版的徐朔方、楊笑梅校註本,作為《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之一,與四大名著等均為同一時期,同一體例下的產品,校勘相當嚴謹,多是從各個本子比對而來;這套叢書,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註釋詳盡,比如《紅樓夢》的注,會引用「脂本」中的說法,或對比、或類比,光看註解也是一種享受。然而,唯獨《牡丹亭》,注得卻是語焉不詳,頗有隔靴搔癢的感覺,恐怕在當年,有些東西還是衹能「意會」——「閉目想」的緣故吧。至於該套的中的《西廂記》,不推薦去讀,讀《西廂》,當然要讀金聖歎批的本子,這是題外話了。還有一種戲本,就是演出本,因為用「上尺工凡六五乙」代表七音,所以也叫「工尺譜」,1924年商務書局出的石印本《集成曲譜》就是這種,這套譜由王季烈、劉富梁編訂,不但嚴謹,而且糾正了許多音律上的錯誤。 戲本介紹完了,我們就一起來讀這著名的「遊園驚夢」吧,「遊園驚夢」是戲的俗稱,其實是戲中的第十齣《驚夢》。這個「齣」字,常被訛為或「簡化」為「出」字,其實意思是有不同的,有時,真不知道簡體字有什麼好。我常開玩笑說,簡體字的目的是要把「黨」改成「黨」,黨當然是要兄弟般的,不能與黑社會沾邊,公有化了,也不存在結黨營私了。當然,簡體字其實在國民黨手裡就打算搞過,衹是沒有成功罷了。 說到國民黨,這幾天連戰訪問中共,著實熱鬧了一回,我想到的不是國共合作,而是台北的那些崑曲檔期。不是有句名言麼,叫做「崑曲的演員在大陸,崑曲的觀眾在台灣」,的確,青春版《牡丹亭》、華文漪與蔡正仁五十一載再攜手《長生殿》等著名的段子,都是在台灣首演甚至只在台灣演。尋根尋根,根在園內,花在牆外啊。
小帥哥以貌取人 看武戲照樣懨氣
03/11/07 (看看,上昆的行頭,光大靠一台戲就是九套,小點的劇團,哪拿得出這些) (沒帶大相機,這是用微型相機,在二樓的最後面拍的,效果還可以吧?二樓的最後面,美其名曰「包廂」,其實不過15元一張票,打了折之後) (大幕尚未合攏,不過就是這麼些人看戲) 關鍵詞:崑曲 崑劇 扈家莊 雅觀樓 挑滑車 高寵 風箏誤 弼馬溫 張軍 胡剛)
俺又爬過來啦,偷偷的告訴你,其實你的博客偶「暗鏈」了很久啦,哇咔咔。
昨天去紹興路看戲校學生的慶祝演出,著實可愛,幾個小孩子,功底紮實的不得了,演扈三娘的小女孩就是個美人坯子,演張飛的小男孩很可愛,正演到高潮處,鞋子太大,飛了,就見滿場觀眾的腦袋跟著這只鞋滑出的弧線轉動,小孩倒是頗有大將之風,繼續演下去,後來鞋子又飛了一回,我們笑得都快喘不上氣,只是希望這事別給小孩子心靈留下陰影,畢竟一個饅頭都能造成血案,嘿嘿。
第一次看翁佳慧的戲,俺發覺了,只要和岳老師沾邊的我都喜歡,這個姑娘真是好,扮相和岳老師有7分相似,看著就喜歡,聲音也是好,至於唱功俺這個外行就不敢評價了,不過聽身邊幾個老戲友的評價也說是很好。
昨天看到了98歲的傳字輩碩果僅存的倪老先生,頭腦還很清醒,皮膚(只看到臉上的)平滑光整,為了這個替他慶祝的活動還在前一天提了副字,真是讓人不由不服,都快成人瑞了。
俺又爬過來啦,偷偷的告訴你,其實你的博客偶「暗鏈」了很久啦,哇咔咔。
昨天去紹興路看戲校學生的慶祝演出,著實可愛,幾個小孩子,功底紮實的不得了,演扈三娘的小女孩就是個美人坯子,演張飛的小男孩很可愛,正演到高潮處,鞋子太大,飛了,就見滿場觀眾的腦袋跟著這只鞋滑出的弧線轉動,小孩倒是頗有大將之風,繼續演下去,後來鞋子又飛了一回,我們笑得都快喘不上氣,只是希望這事別給小孩子心靈留下陰影,畢竟一個饅頭都能造成血案,嘿嘿。
第一次看翁佳慧的戲,俺發覺了,只要和岳老師沾邊的我都喜歡,這個姑娘真是好,扮相和岳老師有7分相似,看著就喜歡,聲音也是好,至於唱功俺這個外行就不敢評價了,不過聽身邊幾個老戲友的評價也說是很好。
昨天看到了98歲的傳字輩碩果僅存的倪老先生,頭腦還很清醒,皮膚(只看到臉上的)平滑光整,為了這個替他慶祝的活動還在前一天提了副字,真是讓人不由不服,都快成人瑞了。
呵呵,俺倒是想彈來著,問題是一來俺不會,二來麼,沒有帥帥的潘XX出現,彈了豈不是浪費了??嘿嘿
呵呵,俺倒是想彈來著,問題是一來俺不會,二來麼,沒有帥帥的潘XX出現,彈了豈不是浪費了??嘿嘿
應該說,食有魚是個懶人^^
應該說,食有魚是個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