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的一件玩具,一隻拳頭般大小,是用木頭做的,樣子嘛有點像一隻冬筍,更確切地講,其實是一個圓柱體,上面頂著一個圓錐體。這樣東西,很好玩,先要準備一根鞭子,其實也就是小木桿上繞著一小段繩子而已啦!將繩子繞在圓柱體上,將圓錐的尖放在地上,用手扶起,快速地將繩子一抽,那個東西就會轉起來,在地上滴溜溜地轉,當然,轉轉就要停下的。
鞭子在這時就派用場了,要用鞭子不斷地去抽木頭,那東西就會越轉越快,越轉越歡。這樣東西很難玩,首先是繞好了一抽,不見得就轉得起來,沒幾十次苦練,絕不要奢望成功;其次是就算轉了起來,用鞭子也不見得抽得準,其實就算抽准了,也不見得有效果,有時反而將好好轉著的玩意,一鞭子給抽飛,打個轉倒下了。
對,這個東西叫陀羅,古老的中國玩具,直到我小時候,還有許多人在玩,簡單的陀羅,衹要用一段木頭,一把菜刀,就可以削成,在那個沒什麼樂子的年代,一個陀羅,可以有一群孩子追著打,甚至還有許多大人加入進來,在弄堂裡,幾個人揚起鞭子,打得笑聲一片。
陀羅是普通話,上海人從沒有這種叫法,上海人叫它「賤骨頭」。不是嗎?這個玩意,越是打它,它越歡騰,打得越厲害,它轉得越快,這樣的玩意,恐怕衹能用「賤」字來形容了。
「賤骨頭」也通常來形容人,賤骨頭越是挨打,越是歡快,對人來說,不見得真有人越挨打越開心,但用來形容「欠揍」的人,的確絲毫不過。什麼樣的人最「欠揍」?頑皮的男孩子,整天手不停、腳不停,上課做小動作、讀不好書,下課扔石子玩打破鄰居玻璃窗,被家長捉回去,一頓臭打,沒料到第二天,依然如顧,所謂「屢教不改」者,就是「賤骨頭」了。
在大人的眼裡,挨了一頓揍,總該有所收斂,然而不懂事的頑童,即便是天天挨揍,衹要大人一沒看住,便總能闖出禍來。這樣的小孩子,大人看來,不僅是「欠揍」了,簡直是「討打」,討打的家夥,不是「賤骨頭」是什麼?
對於小孩子來說,或許打是一種懲罰方法,然而對於大人來說,就是道德的約束,法律的制裁了。然而有些人,整天無所事事,混跡於社會,坑矇拐騙,儘是做些「勿上臺面」的小偷小摸,經常「二上山」、「三進宮」,這種人,明明有力氣可以去做點正正經經的活,卻不學好,要去喫那「勿要銅鈿的飯」(牢飯也),也是「賤骨頭」的典型了。
上海話中,「賤」的發音與「見」不同,和「全」、「錢」相同,「賤骨頭」也經常省稱為「賤」,而且「賤」的含義還被引申出許多用法。有的孩子,活潑好動,然而並沒有闖出禍來,卻有古板的長輩認為小朋友好動,遲早要闖出來禍來,在他們嘴裡,就說「迭個小人蠻賤呃」。
還有男人,追求女士,無奈偏偏因緣不湊巧,雖千萬百計,但終不得女士青睞,可是該男子「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然而在外人看來,依這個男人的條件,遠遠可以找更好的女人,可這男人偏偏就只喜歡這一個,這樣的男人就是「賤」。
在用「賤」的時候,要注意單個的「賤」並不能表示「下賤」,說「迭個女人有點賤」,多半也是指她心甘情願為情郎做家務之類,甚至拿錢貼補情郎,卻與「下賤」沒有關係。在上海話裡,「下賤」很簡單,叫做「勿要面孔」。
最後,再補充幾句關於「賤骨頭」這種玩具的事,好的賤骨頭,於圓錐的頂上嵌入鐵珠一枚,可以更加耐磨,減少了摩擦力可以轉得更快。近年來,我在上海沒有見到過賤骨頭,倒是前段時間在西安的北院門,見到有人在賣賤骨頭,其中有種賤骨頭被掏空後放入電池兩節,邊上綴以數隻各色發光二極管,一轉起來,眼花繚亂,也算是舊東西的新玩法了。
有這樣的一件玩具,一隻拳頭般大小,是用木頭做的,樣子嘛有點像一隻冬筍,更確切地講,其實是一個圓柱體,上面頂著一個圓錐體。這樣東西,很好玩,先要準備一根鞭子,其實也就是小木桿上繞著一小段繩子而已啦!將繩子繞在圓柱體上,將圓錐的尖放在地上,用手扶起,快速地將繩子一抽,那個東西就會轉起來,在地上滴溜溜地轉,當然,轉轉就要停下的。
鞭子在這時就派用場了,要用鞭子不斷地去抽木頭,那東西就會越轉越快,越轉越歡。這樣東西很難玩,首先是繞好了一抽,不見得就轉得起來,沒幾十次苦練,絕不要奢望成功;其次是就算轉了起來,用鞭子也不見得抽得準,其實就算抽准了,也不見得有效果,有時反而將好好轉著的玩意,一鞭子給抽飛,打個轉倒下了。
對,這個東西叫陀羅,古老的中國玩具,直到我小時候,還有許多人在玩,簡單的陀羅,衹要用一段木頭,一把菜刀,就可以削成,在那個沒什麼樂子的年代,一個陀羅,可以有一群孩子追著打,甚至還有許多大人加入進來,在弄堂裡,幾個人揚起鞭子,打得笑聲一片。
陀羅是普通話,上海人從沒有這種叫法,上海人叫它「賤骨頭」。不是嗎?這個玩意,越是打它,它越歡騰,打得越厲害,它轉得越快,這樣的玩意,恐怕衹能用「賤」字來形容了。
「賤骨頭」也通常來形容人,賤骨頭越是挨打,越是歡快,對人來說,不見得真有人越挨打越開心,但用來形容「欠揍」的人,的確絲毫不過。什麼樣的人最「欠揍」?頑皮的男孩子,整天手不停、腳不停,上課做小動作、讀不好書,下課扔石子玩打破鄰居玻璃窗,被家長捉回去,一頓臭打,沒料到第二天,依然如顧,所謂「屢教不改」者,就是「賤骨頭」了。
在大人的眼裡,挨了一頓揍,總該有所收斂,然而不懂事的頑童,即便是天天挨揍,衹要大人一沒看住,便總能闖出禍來。這樣的小孩子,大人看來,不僅是「欠揍」了,簡直是「討打」,討打的家夥,不是「賤骨頭」是什麼?
對於小孩子來說,或許打是一種懲罰方法,然而對於大人來說,就是道德的約束,法律的制裁了。然而有些人,整天無所事事,混跡於社會,坑矇拐騙,儘是做些「勿上臺面」的小偷小摸,經常「二上山」、「三進宮」,這種人,明明有力氣可以去做點正正經經的活,卻不學好,要去喫那「勿要銅鈿的飯」(牢飯也),也是「賤骨頭」的典型了。
上海話中,「賤」的發音與「見」不同,和「全」、「錢」相同,「賤骨頭」也經常省稱為「賤」,而且「賤」的含義還被引申出許多用法。有的孩子,活潑好動,然而並沒有闖出禍來,卻有古板的長輩認為小朋友好動,遲早要闖出來禍來,在他們嘴裡,就說「迭個小人蠻賤呃」。
還有男人,追求女士,無奈偏偏因緣不湊巧,雖千萬百計,但終不得女士青睞,可是該男子「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然而在外人看來,依這個男人的條件,遠遠可以找更好的女人,可這男人偏偏就只喜歡這一個,這樣的男人就是「賤」。
在用「賤」的時候,要注意單個的「賤」並不能表示「下賤」,說「迭個女人有點賤」,多半也是指她心甘情願為情郎做家務之類,甚至拿錢貼補情郎,卻與「下賤」沒有關係。在上海話裡,「下賤」很簡單,叫做「勿要面孔」。
最後,再補充幾句關於「賤骨頭」這種玩具的事,好的賤骨頭,於圓錐的頂上嵌入鐵珠一枚,可以更加耐磨,減少了摩擦力可以轉得更快。近年來,我在上海沒有見到過賤骨頭,倒是前段時間在西安的北院門,見到有人在賣賤骨頭,其中有種賤骨頭被掏空後放入電池兩節,邊上綴以數隻各色發光二極管,一轉起來,眼花繚亂,也算是舊東西的新玩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