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怕吃飯不怕吃藥的小豆子說「你慢點拍,讓我先喝掉半碗,否則我一下子喝不完。」,於是捧起藥碗,喝下半碗,然後說,可以拍了。
Related Posts
Have fun with daughter, shopping and good food-Chinese dumpling and Japanese BBQ
Have Fun with Lara Lara, Sam and I didn’t get up until ten o’clock, so we decided to combine the breakfast and lunch into one. I called Zhu Qi and…
小豆被扎手
昨天,腳傷在家養病,下午小豆”依例”要去靜安區中心醫院看病,看”不吃飯的病”。靜安區中心醫院的中醫小兒科,有個醫生叫倪菊秀,是董亭耀(音)的學生,我小辰光”不肯吃飯”,就被帶到過靜中心,看董醫生,那裡倪菊秀還是個抄方子的學生,後來,就是她看的了,我非常記得她,以至於這麼多年,只要講到倪醫生,我一定能說出她的名字來。那裡的中醫小兒科,有樣絕活,就是用一根針,在除了拇指的每個手指上扎一下,具體的位置是手心那面,每個手指的第二個關節處,紮了一下之後,如果流出來的是血,說明這個孩子沒有問題,如果流出來的是水,說明這個孩子有點問題,需要吃藥調理,通氣開胃口,然後孩子就肯吃飯了。 我至今依然記得小辰光在醫院裡看到別的孩子呼天搶地,不肯給倪醫生扎針的情形,但我對自己”有無扎針”倒是一點記憶都沒有,在我的回憶裡,我是個”好孩子”,所以從來沒有被她扎過,但是想想我向來不肯好好吃飯,怎麼可能逃過此劫呢?問老爸、老媽,都說我扎過針;我至少記得小時候不肯吃飯,大人就說”帶儂到倪醫生格搭去戳針”,但我為什麼偏偏沒有應該是最恐怖的具體扎針的回憶呢? 小豆一直不肯好好吃飯,後來聽說Tara和朱琪都帶著孩子去靜中心看倪菊秀,才知道她依然靠這手在混飯吃。我從小就認為這扎針是”江湖訣”,扎的時候有手勢的,看到長得瘦的,家長又說這孩子挑食,就紮在會流出水的位置上,我總認為扎法上是有竅門的。小孩子怕痛,又被大人說”勿吃飯再去戳針”,小孩子被這架勢一整,還有誰敢不吃飯的?所以,我一直認為,這”病”不是被中藥吃好的,是被心理攻勢收拾好的。 上週,外公外婆帶著小豆去了靜中心,看了特需門診,網上事先查了一下,覺得我們全家這種身體素質,只能看特需門診,如果看常規門診的話,恐怕都要倒下。上週看完病回來,據說小豆很乖,沒有哭,也沒有怕,讓醫生紮了針,八隻手指都是水,不是血,說明問題嚴重。 豆豆從上週看完倪菊秀回來,也的確”很上心事”,不但醫生關照忌口的食物如巧克力、冷飲、飲料之類,一點也不口饞,就連吃飯也有很大進步。 今天下午,一週已過,七貼藥也全都吃完了,小豆又該複診了,我腳傷在家,不好意思看丈人獨自帶小豆去,再說我也要到華東醫院取X光片,就決定一同出門,先陪豆豆,再讓豆豆陪我。 十一點五十分,外公開車,十二點十分左右,就到靜中心門口,我和小豆先到六樓,外公去停車。乘電梯到六樓,已經有人等著了,大家寒暄一番(居然需要”寒暄一番”),被告知我們排在第三。排在第一的那家,在十米外的椅子上吃飯,據說是從鎮江特地趕來的,排在第二的是一個9歲孩子的上一代家長,不知是祖母還是外婆,那時孩子還沒來,據說9歲只有40斤。 事先準備了PSP,和小豆一起打遊戲,後來,一點左右,已經排到八九號了,有個家長從四樓上來,說常規門診掛了九十幾號,現在剛剛看到七十號,看樣子,有得要等了。 二點整,特需門診的門開了,大家湧進,掛號,57元,這時,倪醫生還在樓下,要看完常規門診才能上來。 我和小豆無聊,PSP也不想打了,再打眼睛也要痛了,於是我就教她划拳,最簡單的劃法,只要嘴裡報數字就可以了,不用”五魁首”、”八匹馬”地叫,沒想到,小豆子一下就學會了,看來,帶點賭的東西,她真是天才。 終於倪醫生上來了,我和小豆擠進小房間去”望佯眼”,前面那個9歲的小姑娘正被扎手,叫得像”殺豬玀”那樣,幾個大手撳牢,方才”得手”。 再過一會兒,已經是三點多了,輪到小豆,我陪她到桌子前。 ”倪醫生,我小辰光就是儂看額,我住了南陽路77弄額,阿拉娘是xxxxxx做額。”我說到。 ”好像有點印象額。”倪醫生接口道。 不過,她實在太忙,後面還有許多人等著,根本沒辰光再聊家常了。她取出一次性的針頭來,拿起一把棉花,擠干酒精,小豆倒也真乖,主動拿出手來。倪醫生飛快地就在小豆手上紮了八下,又擠了一擠,有兩個手指擠出血來,其它都是水,然後棉花放在小豆指關節裡,讓小豆捏緊。 看看小豆,有點縐眉頭,卻沒有要哭的樣子,然後倪醫生看看舌苔、搭了搭脈,就開方子了。方子開好,扔給對面的醫生抄方子,抄完方子,交給護士,由護士送到樓下去抓藥。 過了一會,護士上來,價鈿已經核好,總共102.90元,中成藥也已帶來,並且給我塊牌子,398號,是用來取煎藥的。 丈人去拿車,說好等我們拿到煎藥打電話給他。我和小豆去四樓,準備拿煎藥。 四樓的中藥房門口有個電子顯示屏,上面顯示392,我想快了。顯示屏不但會顯示,還會叫號,我和小豆坐在一邊繼續划拳玩。 再過一會,叫到406號了,我詫異起來,走到窗口去問,問的時候,顯示屏又叫371號,窗口讓我回去等著。我和小豆一直看著顯示屏,一會兒四百多號,一會兒三百多號,沒有規律地顯示著,小豆說”顯示屏壞脫了”。 又等了十分鐘,397號和399號都拿走藥了,這兩個都是在特需門診見過的面孔,我又到窗口去看。有人跑過來,對著窗口大叫一聲”411號”,然後走掉了,過不多時,顯示屏上就跳出411號來,看來,他們是相識的。 我實在等不及了,找窗口的人理論,她找了半天說沒有,再問抓藥的,抓過”邵子安”的藥沒有,他們你看我,我看你,沒有印象。 窗口的人叫我把病歷拿出來,一個核藥的拿了,走進裡間去,一分鐘後,拿出一大摞盤子來,說”找到了”,那摞盤子是六個小盤子,一個大盤子,於是大家七手八腳把小盤子裡的藥倒在紙上,包起來。核藥的拿著大盤子,對照著方子看一遍,看看有沒有配錯。 這裡,來了一個人,拿了兩包藥,說是上週五配的,但是回家打開後,發現裡面有枸杞(這玩意,容易認出來),再打開另一包,發現沒有,仔細比對後,覺得兩包藥肯定不一樣,說明至少有一包是錯的,那人剛要發作,被配藥的請到裡面去了。 三點四十五分,小豆的藥總算包好了,拿著藥下樓,丈人開到華東醫院。 小豆今天的藥,有一種藥丸,是要貼在肚臍眼上的,回到家,Sam已經回來了,忙著給小豆洗完澡,就貼了那顆藥丸,肚子上一片白白的橡皮膠,很是好玩。 晚上,小豆吃飯,吃得還不錯。
二拼法還是三拼法?到底有多少個韻母?
最近,和有些朋友聊到了二拼音,三拼音的問題,我也在前段時候談到過介母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很容易理解。答案在哪裡?就在《新華字典》上。 每本《新華字典》的後面,都有一份《漢語拼音方案》,第三部分是《韻母表》,這個韻母表,包括了普通話漢語拼音的「部分」韻母及其組合,為什麼說是部分呢?因為zhi, chi, shi, zi, ci, si, ri和er以及ê在韻學上,也是韻母,然而這八個不牽涉到二拼、三拼的問題,我們只來討論剩下的。 第一,什麼是韻母?我們通常認為an, ou之類的是韻母,而ian, iou則是兩個韻母,從漢語拼音方案可以看到,可以與聲母結合的韻母(不包括先前所說的zhi, chi等8種),是表上的35個韻母,其中也包括ian和iou,所以ian不是兩個韻母拼起來的,它根本就是一個韻母。按照語言學的說法,《韻母表》列出了35種韻母,與兩種i, er和ê(ㄝ)共同組成了普通話的39個韻母。 第二,再來仔細認識一下《韻母表》,韻母表的第一列,在音韻學裡稱之為本韻,就是最最基本的韻,並且根據發聲的方法,稱之為開口呼韻母。第二列,本韻與i結合,則是齊齒呼韻母;第三列,本韻與結合,叫做開口呼韻母;最後,本韻與ü結合,成為撮口呼韻母。所以,韻母絕對不是簡單的本韻,你可以不知道韻母有39個,但絕對不能把韻母理解成只是本韻。 第三,本韻的本身不但是韻母,還可以和韻頭組成新的韻母,韻頭是什麼?韻頭就是俗稱的「介母」,介母只有三個,就是iuü,很多人哪怕做了老師,還是搞不懂到底介母是什麼。其實很簡單,介母在韻母裡的身份,其實是聲母,其介母這個聲母和後面的本韻音(韻腹、韻尾)相拚,拼出的音則是完整的韻母。 第四,當介母和本韻組合成了韻母后,再與聲母結合,就拼出了音。有的老師在教小朋友時說「介母就像介紹人,左手拉著聲母,右手拉著韻母」,其實這種說法是錯的,介母是的學名「韻頭」已經說明了問題,介母(韻頭)是「韻家」的人,和聲母沒有關係。反正,這個「介母」不是雙方都認識的介紹人,介母或許是大舅子、或許是丈母娘,但始終都是「娘(韻)家」的人。 第五,雙拼法和三拼法的問題,很多時候,教小朋友會教得累死(雖然我沒教過,但想也想得出來),難道去和小朋友講前面的「第一到第四」?小朋友肯定聽不懂,就算聽得懂,也會被煩死,為什麼?枯燥呀,這個東西,在大學裡教,也要學生自己感興趣,別說在小學裡了。不過,我們還是要來說說清楚,其實,聲母和本韻(就是第一行、第一列)相拚,就是二拼,而與其它的相拚,就是三拼音。大家看到《韻母表》上每一格左下角的怪怪字符沒有?那玩意叫注音符號,本韻的音是一個,所以只有一個字符,而有介母的韻母,音是兩個,所以就有兩個注音符號,兩個注音符號,再加上聲母,就是三拼。這樣就很容易理解,是不是? 第六,到底怎麼教小孩子?有一個媽媽,總結出一個「經驗」,要孩子把本韻背出來,說除了這些,就是三拼音,這也不失為一個辦法,不過我一再強調,拼音是「拼」的,不是「背」的。我告訴她,有這麼一個小竅門:任何字(除了zhi, chi, shi, ri, zi, ci, si, er, ê,也就是韻母表的能拼出的字),只要把音讀長,剩下的那個音,就是這個字的韻母。比如,我們把「變」讀長聲,剩下的拖音是「煙」,只要那個韻母(剩下的拖音)可以用聲母(很容易考慮,只有y, w, y(ü)三種)和韻母拼出來,那就是三拼音了。 這種辦法,不但可以更形象地說清三拼音,也讓孩子知道iuü在三拼中,其實就是聲母,就y, w,…
視頻看不到,看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