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閒話研究

[上海閒話] 壽頭 銃頭 噱頭 榫頭

  從頭說起,對,就從”頭”說起,上海話中”頭”不少,有些還頗具特色。

  ”頭頭”是個連詞,表示領導,就如普通話的”我們頭兒”一般,上海話叫做”阿拉頭頭”,很簡單的一個詞,有些外地人要花幾年才搞明白。

  還有些不簡單的,”壽頭”算是一個。上海話中,”壽頭”往往指”迂腐”的老人,特別出現於妻子埋怨丈夫之時。拾到皮夾子,交給警察就是了,偏偏在冷天立了風頭裡等失主來尋;乘地鐵四元錢,又快又便當,伊偏偏要”軋”兩部公共汽車,當中還要走廿分鐘,不過省了一塊錢,而其實伊還不缺錢。這種人,就是”壽頭”,有點”認死理”,常常把人弄得哭笑不得。

  還有種”壽頭”,被人取笑而不自知,還認別人是個好人,是在讚賞他。譬如某人高價買了一套過時衣服,穿著招搖過市,別人知其憨傻,便假意恭維”儂件衣裳老漂亮,老時髦呵”,其人便沾沾自喜,欲再買一套與老婆配”情侶裝”穿,實在”壽”得可以。

  ”壽頭”有簡化版,只”壽”一個字,如”儂哪能介壽呵啦”;也有加強版,叫做”壽頭壽腦”,三個詞,表達的都是同樣的意思。

  大家都知道,”壽”是個吉祥字,為何吉祥字加上”頭”會成為了一個埋怨詞呢?從字面看,最多也就是”長壽的老頭子”而已嘛。於是有人去考證、研究,說是以前有許多”封建迷信活動”,要用到豬頭來祭祀,而選用豬頭之時,首選面部皺紋呈”壽”字形的,以討吉利,而這種有特殊皺紋的豬頭,就叫”壽頭”。原來,說人”壽頭”是罵人”豬頭”呢!

  這種說法,有古書為證,清吳谷人《新年雜詠》中寫到”杭俗,歲終禮神尚豬首,至年外猶足充饌。定買豬頭在冬至前,選皺紋如’壽’字者,謂之’壽頭豬頭’。”

  道理是說得很清楚了,可問題也隨之而來了,豬臉上的皺紋真會長成”壽”字嗎?如果不會,那麼這種說法就是”全本熱昏”,沒有意義了。

  我們還知道,這種豬頭採用一種叫做”二花臉”豬的豬頭醃製,這種豬頭臉大、耳大,我們也相信,這個”壽”字,是醃製過程中特意弄出來的,葫蘆都可以在生長過程中打個結,要在醃製過程中弄個字上去,有啥難的。

  難,很難,既要有字,又要美觀,還得讓人認得出是個”壽”字,就難了。關鍵在於這個”壽”字,繁體是”壽”,別說用皺紋做出來,你要把這個字,在豬臉上擺放端正都很難,若你真要去放,你就是”壽頭”了。

  如今的江南,依然有冬至醃豬頭的習慣,現在如三陽盛、邵萬生之類的南貨店,依然有俺好的豬頭賣,可你若能在豬臉上找出半個”壽”字來,我便心服口服,問題是,找不到。

  我對這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一張圖,一張”百壽圖”。百壽圖是一張寫了上百個”壽”字的書法作品,這上百個”壽”字各不相同,據說來自鐘鼎、龜甲,反正,就是壽的寫法不止一種。

  比如,壽可以寫作”●”,這個字,就方便做在豬頭上了,或者可以寫作”●”,好像也有可能。”壽”甚至還可以寫作”●”,這個字簡直就是為豬頭設計出來的,眼睛、鼻子均可借用在內,可見”壽頭”的確是”豬頭”。有人說,”壽頭”應是”孱頭”,然而音義俱不符,搞清了”壽”的寫法後,應該沒有爭議了。

  還有”cǒng頭”,讀作”寵”,上海話沒有翹舌音,標作”寵”,只是音調的關係。這個詞的寫法,有人說是”踵頭”,不敢苟同,大多數地方則寫作”沖”,我倒認為,應該是”銃頭”。

  首先,”cǒng”的音與”銃”完全一樣,而”沖”則是原聲,於音不符;其次,”銃”在上海話裡有”銃手”一詞,指的是”小偷”,小偷謂之”銃手”,乃是”伸手”之意也,可見”銃”是伸出之意,上海閒話中”搿只屋簷銃了外頭”,就是”伸”的意思。(寫法待議)

  ”銃頭”,指凡事出頭之人,可是有句話叫”槍打出頭鳥”,人也一樣,要究尋責任起來,必是”銃頭”倒霉。全班男生一起闖禍,老師興師問罪,大家裝戇不響,偏偏有一人站起來,說那不是”尋釁闖事”,而是”見義勇為”。結果獨他受罪,這種就是”銃頭”。

  同樣男生做壞事,老師不知道哪幾個干的,便說”只要承認,概不追究”,結果其中一個”銃頭”先行承認,其他幾個”抵死不招”,受罰的還是”銃頭”,就算這回不罰,下回也會加在一起罰。

  ”銃頭”都有點”壽”,要麼認準死理據理力爭,要麼天真無私聽信他人,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中國的50萬右派,都是”銃頭”。

  頭”銃”出來,容易被”宰”,”宰”在上海話裡有”敲竹槓”、”訛詐”之意,”宰銃頭”則專用於店家短斤缺兩、以次充好的多收費現象。有些外地人初到上海,被人騙去咖啡館中消費,一杯水賣一百,一碟瓜子賣兩百,是典型的”宰銃頭”行為。

  ”宰銃頭”亦作”斬銃頭”,若被宰之人是外國人,就叫”洋銃頭”,因為和”洋蔥頭”同音,所以很是俏皮。

  ”壽頭”、”銃頭”,都可以直接用在人的身上,然而卻都不風光,還有個頭就漂亮了,叫”噱頭”。

  ”噱頭”不僅漂亮,而且漂亮得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乃是標新立異的漂亮。別人都穿西裝打領帶,某人卻穿件長衫,”鋒頭”是他的,因為有”噱頭”。

  有噱頭的人到處有噱頭,會得出花頭,講起話來引人入勝。講話中的”關子”,一如相聲中的”包袱”,在上海話中也叫”噱頭”,而”抖包袱”就叫”出噱頭”或者”埋噱頭”。

  還有說法,叫做”噱頭噱頭,噱了頭浪”,就是說要引人注目,穿著打扮還在其次,髮型才是關鍵。曾經有種反翹的流海,上海人戲稱”翹頭”。

  新奇,好玩,值得研究的東西,都可以叫”噱頭”。有樣東西就很”噱頭”,中國古代造房子,連房梁都可以沒有(中國有許多無樑殿),連釘子都可以不用,卻獨獨少不了它–榫頭。

  ”榫頭”是中國家具和建築中必不可少的組成元素,有了它,才能使東西牢固,經久耐用。”榫頭”到底上啥?打個比方吧,兩塊木頭要連在一起,可以用膠水粘,可以用釘子釘,但是都還不夠牢,要更牢一點怎麼辦?可以在一塊木頭上挖個洞,在另一塊木頭上做一個突起,把這個突起塞到另一塊的洞裡,再粘再釘,是不是會牢很多?這塊突起,就是”榫頭”,要塞到為榫頭預備的孔裡。

  做榫頭相當有講究,不能太小,太小了沒有效果,也不能太大,太大了塞不進榫眼。榫頭與榫眼大小相仿,位置準確,可以輕輕地將木件接在一起,榫頭裝到位叫做”落榫”。

  裝榫頭,絕對是技術活,一旦裝牢,再想拆開,可不容易。上海話中”裝榫頭”指無中生有、栽髒陷害,或指捕風捉影、空穴來風地責怪他人,被”裝”之人雖然冤枉,可也往往難以辯解,無從脫身。有時榫頭裝不上,只好”硬裝榫頭”,就是”吃定”的意思,往往渾身是嘴,也解釋不清。

  榫頭往往裝在壽頭、銃頭身上,壽頭被裝榫頭是因為其笨,搞不清形勢,銃頭被裝榫頭是因為槍打出頭鳥,銃頭都喜歡撞在槍口上。

  上海話中還有許多和”頭”有關的字,請參見《起×頭 出×頭》一文。

(寫於2008年1月8日)

3 thoughts on “[上海閒話] 壽頭 銃頭 噱頭 榫頭

  1. 閣主不更新,只好看看納家子婆的博客過過念頭,順便打探一下納窩裡最近的動態,小豆馬上要女大十八變嘍,做爸額要哭了~~

  2. 看了以後茅塞頓開,壽頭的說法好像有聽說過,但是銃頭的說法第一次看到,原來是這麼個解釋,平時看到的都是寫作”沖頭”
    做衝出去之意,也有這麼點意思。

Leave a Reply to daisy Cancel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