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介母,和我的「教學經驗」

本文首發人教論壇,文中提到的聶老師,是論壇上一位頗受尊重的教師;並且鄭重聲明,小豆的拼音是豆媽教會的,我只是鞏固而已。 ————————————————————————————————————————————————————         我只教一個學生,我的女兒——小豆,所以,要比各位老師輕鬆許多。         小豆進了小學,讀了拼了,第一天回來複習,就把我聽得心癢癢,她是這麼讀的「bá把」,咦,怎麼第二聲的韻母,拼出的音是第三聲的?於是教她念,念了幾遍後,發現連我自己也會拼成第三聲的。         於是想起詩來,「平平仄仄平」,五律起式,兩個平聲字後面,跟仄聲是很符合格律的,也是最朗朗上口的,轉調成第三聲很正常。想起我們小時候,聲母、韻母都是沒調的,拼出的字才有調,於是打了電話給老師,老師說現在就是這麼教的。         沒辦法,在「清籟吳語論壇」發了貼詢問,我是那裡的常客,一直在那兒討論方言的問題,裡面有個拼音專欄,同時又在自己的博客上發起疑問,給果回貼有三十幾個,莫衷一是。         暫且不論韻母到底帶不帶調,我發現小豆拼不出音來,她拼音的時候,是靠記憶的,而不是通過自然的發聲的。         於是,我決定,自己教,那是週三的晚上,可天色已晚,只能作罷。         週四、週五,我晚上有應酬;週六出門,在路上,豆媽給豆豆拼著玩,小傢伙一下子就拼出來了,而且所有的音,都能拼出來(她學過的部分)。         我就立刻加碼,嘗試性地給她拼「guan」,她一下子也拼了出來,我給她拼的時候,我讀「哥彎」,她立刻說出了「關」,我又說了「勒煙」,她也立刻就拼出了「聯」。小豆一下子成功了,她自己都很開心,一開始,還有拼錯的,不過十幾分鐘後,她可以拼出所有的拼法來。         在接下去的幾天,小豆上了癮,不斷地要求我們「出題目」給她,就是我們說聲母和韻母,她來拼,據說考察,她已經完全熟練地掌握了所有的拼法,但依然樂此不疲,我們教學,不就是要培養小朋友的興趣嗎?這點,成功了。         小豆依然不識拼音(除了課堂上教的),而且也不知道有沒有這個字,於是我忽發奇想,用普通話裡沒有的音,給她拼,比如「biang”,「hia」,讀作「波央」、「喝呀」,小豆也能完全地拼出來,我真是「欣喜若狂」,我們教拼音,不就是為了達到這樣的效果嗎?能夠自如地把聲母和韻母結合,拼出該有的音來,不正是拼音的真諦嗎?小朋友以後要學英語,甚至也研究方言,不也正是這麼拼的嗎?         再來說介母,我知道還有個東西,叫《漢語拼音方案》,每本字典後面都有的,第三部分叫《韻母表》,共有35個韻母,方案裡沒有複韻母,也沒有介母,35個韻母是獨立的韻母,也有獨立的標音,比如uei標作「威」,iong標作「雍」……         漢語拼音方案,是最基本的東西,為什麼不能這麼來教呢?拼音字母化,只是一個簡單的可行的辦法而已,但其本質,是脫離不了發音的本質的。是有二證:第一,中國以前用反切法,就是第一個字的聲母,加上第二個字的韻母,來拼出一個音,從來沒見過三個字的反切,用當中一個字的介母的;第二,中國的韻譜,比如《佩文韻譜》,可算是與《廣韻》齊名的一部權威韻書,其「去聲韻」中就是「二十九豔」、「三十陷」,就是說去聲(第四聲)的二十九類是韻母an,第三十類則是韻母ian,可見介母是同著韻腹韻尾,組成獨立的一個韻的。         看到有人說「介母」的「本質」是韻母,其實大錯了,事實上,ian作為韻母,只是yan的韻母寫法,同樣uai,也是wai的韻母寫法,本質上,介母是後面這個韻母的聲母,組成一個新的韻母。在理解上,我們應該理解成w是u的大寫,y是i的大寫,當出現在字頭時,用大寫,出現在字中時,用小寫。         對於上面這點,包括聶老師,好像也沒有很好的表達,聶老師說他做過一個遊戲,就是讓兩個小朋友上來,介紹一下,他在當中,就是介母,這樣的說法,表示介母是和聲母、韻母同等的,這在音位上說得通,在音韻和拼讀上說不通。為什麼呢?就拿邊來說吧,二分法(也就是我主張的辦法),是拼作「波煙邊」,可見介母是和韻母先要結合的,如果介母的地位是和聲母、韻母同等的,就是沒有排他性的,那麼「波煙」也應該可以拼成「逼安」,然而我們都知道,「逼安」是拼不出「邊」的。為什麼呢?就是因為介母的本質是聲母,必須和韻母先拼,拼成一個新的韻母(聶老師不要打我,我只是拋磚引玉罷了)。         小豆學會拼了,還不會寫,今天晚上,我和她一起做小卡片,把所有的聲母、韻母(我認為的35個)都寫上,隨機抽取來讀,我相信,讀著讀著,她就可以記住了。小豆堅持要自己寫,我拿了本《漢語拼音方案》給她,她抄得不亦樂乎,八點半哄她睡覺,還沒抄完,明天繼續。         對於小豆的認讀水平,過幾天再報導。

小豆的第一個一年級

本文首發《人教論壇》,那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辦的一個論壇,許多老師在那兒探討,有許多老師的貼子為「我的第一個一年級」、「我的第三個一個級」,於是就有了這篇。 ————————————————————————————————————————————————————         小豆是我的乖乖小女兒,今年,她終於讀一年級了,在她沒有出生的時候,我們就憧憬著她的任何一個「第一次」,第一次進幼兒園,第一次進小學,第一次談男朋友,生第一個孩子,等等。                  小豆算是個挺厲害的小朋友,她在四歲半的時候獨立爬上了玉龍雪山,又在五歲半的時候,到了西藏,最高到了五千多米,照樣奔跑如飛,她也在零下幾十度的時候,躺在敦 煌的雪地裡玩耍……         從小豆出生起,我們就給她寫日記,當然,媽媽寫得比較多,我只是有時湊個熱鬧,我們有自己的網站,小豆的日記在 http://chinese.yuleshow.com         小豆的幼兒園很貴,要1600一個月,就在家的邊上,進小學的時候,我和媽媽有些分岐,我認為,小學以近為主,上海許多學生來回三個小時,不但小朋友沒時間玩,就連家長也被拖死,我認為即便我們很愛小豆,我們也需要我們自己的時間,小豆也需要她的時間。媽媽還是從學校名聲出發,想進名氣大的學校,但都很遠。         後來,家中發生了一點事,我們夫妻兩個都是獨生子女,上面有五個家長,只要其中一個有些「生病落痛」,我們就只能疲於奔命。經過那一次,豆媽被我說服,就讓小豆進幼兒園對面的公立小學,一般早上保姆送,如果我來得及,就我送,不過十分鐘的事。         小豆有個毛病,不肯吃飯,縱然我燒菜也算小有名氣,但小豆就是不肯吃飯,以至於在幼兒園,永遠都是吃得最慢最少的一個。進小學第一天,回家的第一句話,居然是嚷著說「肚子餓」,我們沒有感到絲毫的心痛,倒是有些高興,小傢伙終於知道什麼是餓了。         從開學到現在,小豆幾乎天天嚷著肚子餓,幾乎天天晚上都吃得很乖,我們很開心。                  小豆還有一點很好,放學的時候,是我們的長輩去接她,或者公公、阿婆,或者外公、外婆,她從來都不肯讓老人替她背書包,因為我告訴過她「自己的東西要自己拿,小朋友不幫大人拿也算了,怎麼還可以叫大人幫小朋友拿呢?」,小豆記住了。         還有一點,是我和豆媽的共識,就是一開始讀書,就要養成良好的習慣,我和豆媽的小時候大致相同,都是在一年級養成習慣,終身受用。所以在這一點上,我們非常「死板」,告訴所以去接小豆的長輩,一定要一下課,就接回來,回家之後,不要吃點這個玩點那個,一定要先把作業做完,理好書包才行,所有的「旁事」,等做完作業再說。小豆在幼兒園的時候,總是玩到最後一個回家,豆媽特別主張讓小朋友玩,進了小學,有許多幼兒園的「玩伴」,還有幾個在一個班的,下課後,其它同學相約去「故地」玩,小豆總是和他們說「我要先回家做作業,晚上再約著一起玩吧」,這一點,我很開心,也很為小豆自豪。         現在,快一個月了,小豆的學習很好,習慣業已開始養成,在學業上,沒有太多的問題,除了讀書太輕之外,尚可接受。倒是我,明明主張「家長不要陪讀」的我,硬是看著、聽著她的拼音,橫豎不舒服,找了做網友的老師們討論,又發現了這個論壇,一發不可收拾。                  今後,我會把小豆的成長經歷發上來,我也會參與到各位老師的教學活動中,可能,不是為了小豆,而是為了整個下一代。

格列佛遊記 做導演還真不容易

        吃過午飯,一點半,和小豆出發去看《格列佛遊記》,票價不菲,150元+60元,反正小朋友看戲的時候做在家長身上,所以我們每回買一張便宜的,一張貴的,看的時候呢,就光佔那個貴的位子,小朋友坐在家長的身上,可以省下貴票子減便宜票子的價錢來。本來是豆媽陪小豆去看的,可是今天豆媽要學游泳,我陪小豆去。         豆媽和我說是在少年宮,就是烏魯木齊路口的中福會少年宮,也叫市少年宮,到了那兒,停好車,還沒下來,取出票子問一下管停車的(奇怪,今天心血來潮,突然問一下),結果得知不是少年宮,而是中福會劇場,在華山路的643號。從新開到下街沿,輾轉來到華山路,就在戲劇學院不到一點點,有個劇場,外面有許多小朋友的圖畫,我就知道,到了。         門口只停了四輛車(這年頭,算是很奇怪的事了,好多家庭都是有了小朋友才決定買車,為了「運輸」小朋友方便一點),黃牛倒有不少。下了車,黃牛向我DOU售票子,我當然不要,倒是黃牛告訴我裡面沒水賣,於是帶著小豆去買水,一路有好多發廣告的,都是和小朋友相關的廣告。通知了Lily地址,省得她白跑。         劇院很大,有樓有草坪,最裡面才是馬蘭花劇場,劇場倒是不大,連門廳也很小。門廳裡有兩三個小朋友的俱樂部在招MU成員,其實無非是為了增加客源罷了。袋鼠俱樂部順便賣木偶戲套裝,150元一套,有五個人物,可以演三出戲,當然還可以自己編劇,想想不貴,東西又挺別緻,就買了一套。         《格列佛遊記》是外國人演的,什麼國家忘了,但是肢體語言和非話語語言用得非常好,所以不看字幕也能看懂,當然有點抽象,小朋友要大人點撥一下才能明白。         開場之前,就在想,這小人國、大人國怎麼個演法呢?小人國還可以找些小朋友來,可大人國呢?難不成有兩個格列佛,一個大人演,一個小朋友演?         劇團處理得相當好,當格列佛在小人國的時候,舞台周圍六七個穿白衣服坐在四周的地上,只負責發聲音,但不扮演角色,格列佛「裝模作樣」對著「看不見」的小人說話,這樣,就解決了。後來,格列佛被小人綁住,這些穿白服的就躲在桌子後面拉繩子,算是把格列佛給綁住了。         同樣,到了大人國,就看不到格列佛了,大家「模擬」逗格列佛玩,雖然是對著「空氣」說話,可給人的感覺就是格列佛就在那兒。         再後來,是科學家國,七個人扮演天文學家、醫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哲學家、數學家和哲學家,數學家居然也有算盤,不過和我們的不一樣,是每檔四顆算珠,左右兩檔。         最後,是馬國,就是那個國家,都是馬。年輕的馬是直立的,年老的則是左右手各拄一根長棍。所有的人都穿著象馬蹄子一樣的大木鞋子,踩起地來「咯咯」有聲,很好玩。         看完戲,小豆和傑傑都不肯回家,於是一起到中山公園,玩了碰碰車、慣性飛車(小豆和傑傑單獨玩的)和電馬,然後依依不捨地和傑傑告別,回家(丈母家)。         回到家,小豆要玩木偶戲,我讓她學著做導演,告訴她演一套戲,導演要做的事。她打算演《睡美人》,於是她看了一遍附帶的《睡美人》故事書,她大多數漢字都認識,她自己讀,碰到不認識的問我,也算可以讀下來。         讀完書,就拖著我要演,我叫她去拉演員,於是決定外公演國王,我演王子,她當然演公主,媽媽演布里斯女巫,而外婆演布里斯變的老太婆。分配好人,就要開演,我告訴「豆導」,她要負責給演員說戲,先把故事告訴大家,然後告訴每個角色要說些什麼話,做些什麼動作,什麼時候上場,什麼時候下場……         還告訴「豆導」,要準備道具,睡美人扎傷手的「紡錘」就要準備好,小豆傻掉,我教她吃個橄欖,橄欖核就可以做成紡錘了,結果小豆吃完後,到衛生間拿著牙膏牙刷洗橄欖核,我則去燒菜,等我燒到一半路過衛生間的時候,小豆在裡面大叫——「做導演還真不容易!」         截止「發稿」時,小豆還沒有給大家「說戲」,不過,這是慢慢來的事嘛,噢,小豆還決定讓媽媽負責佈景和燈光。

小豆最後一次扎手

今天上班,丈人丈母去了黃山,由老爸老媽負責帶小豆去看倪醫生。細節不知,只是在三點四十分的時候,和老爸通電話,說是剛剛看好病,並且說小豆的手扎出來都有血,倪醫生說下回開始,不用扎針了。 小豆最近吃飯稍有好轉,但離「喜歡吃飯」還有很大的差距,如果這樣就扎出來全是血了,我還是懷疑那就是「江湖訣」。 以下是下午四點的消息,後來老爸老媽帶著小豆來等我下班,就有了更多的故事。 把小豆「交」給我爸媽之前,千叮嚀萬囑咐,叫我媽不要去嚇小豆,不要說「不吃飯,就扎手」之類的話(我就是這麼被嚇大的),囑咐是囑咐老爸的,讓老爸轉告老媽,據說老媽答應不嚇小豆。 後來的事情是這樣的:老媽碰著倪醫生,她們是老朋友了(我以前老生病,老生病就老是看她),結果兩個人聯合起來嚇小豆「你吃不吃飯?不吃飯,就扎手!」,結果小豆說「我扎手倒也不怕,吃藥也不怕,就怕吃飯!」,絕倒,兩個。 看完病,老爸老媽帶著小豆去了肯德基,而沒有去麥當勞,原因是小豆覺得肯德基的玩具更好玩一點。小豆正在吃倪醫生的中藥,按理忌嘴,不能吃漢堡之類,結果要了兒童套餐,小豆拿玩具,老爸老媽吃套餐。在肯德基經常老人帶著小的來,看著小孩子吃,結果我們家是小的帶著老的去,看老的吃,可不可以算「新二十四孝」啊? 昨天買了一本《二十四孝》的故事書,打算說給小豆聽,俗話說「百善孝為先」,不過那個潘安人長得漂亮,又孝,卻不是個什麼好人物,看來,俗話有時也不准。

小豆被扎手

  昨天,腳傷在家養病,下午小豆”依例”要去靜安區中心醫院看病,看”不吃飯的病”。靜安區中心醫院的中醫小兒科,有個醫生叫倪菊秀,是董亭耀(音)的學生,我小辰光”不肯吃飯”,就被帶到過靜中心,看董醫生,那裡倪菊秀還是個抄方子的學生,後來,就是她看的了,我非常記得她,以至於這麼多年,只要講到倪醫生,我一定能說出她的名字來。那裡的中醫小兒科,有樣絕活,就是用一根針,在除了拇指的每個手指上扎一下,具體的位置是手心那面,每個手指的第二個關節處,紮了一下之後,如果流出來的是血,說明這個孩子沒有問題,如果流出來的是水,說明這個孩子有點問題,需要吃藥調理,通氣開胃口,然後孩子就肯吃飯了。   我至今依然記得小辰光在醫院裡看到別的孩子呼天搶地,不肯給倪醫生扎針的情形,但我對自己”有無扎針”倒是一點記憶都沒有,在我的回憶裡,我是個”好孩子”,所以從來沒有被她扎過,但是想想我向來不肯好好吃飯,怎麼可能逃過此劫呢?問老爸、老媽,都說我扎過針;我至少記得小時候不肯吃飯,大人就說”帶儂到倪醫生格搭去戳針”,但我為什麼偏偏沒有應該是最恐怖的具體扎針的回憶呢?   小豆一直不肯好好吃飯,後來聽說Tara和朱琪都帶著孩子去靜中心看倪菊秀,才知道她依然靠這手在混飯吃。我從小就認為這扎針是”江湖訣”,扎的時候有手勢的,看到長得瘦的,家長又說這孩子挑食,就紮在會流出水的位置上,我總認為扎法上是有竅門的。小孩子怕痛,又被大人說”勿吃飯再去戳針”,小孩子被這架勢一整,還有誰敢不吃飯的?所以,我一直認為,這”病”不是被中藥吃好的,是被心理攻勢收拾好的。   上週,外公外婆帶著小豆去了靜中心,看了特需門診,網上事先查了一下,覺得我們全家這種身體素質,只能看特需門診,如果看常規門診的話,恐怕都要倒下。上週看完病回來,據說小豆很乖,沒有哭,也沒有怕,讓醫生紮了針,八隻手指都是水,不是血,說明問題嚴重。 豆豆從上週看完倪菊秀回來,也的確”很上心事”,不但醫生關照忌口的食物如巧克力、冷飲、飲料之類,一點也不口饞,就連吃飯也有很大進步。   今天下午,一週已過,七貼藥也全都吃完了,小豆又該複診了,我腳傷在家,不好意思看丈人獨自帶小豆去,再說我也要到華東醫院取X光片,就決定一同出門,先陪豆豆,再讓豆豆陪我。   十一點五十分,外公開車,十二點十分左右,就到靜中心門口,我和小豆先到六樓,外公去停車。乘電梯到六樓,已經有人等著了,大家寒暄一番(居然需要”寒暄一番”),被告知我們排在第三。排在第一的那家,在十米外的椅子上吃飯,據說是從鎮江特地趕來的,排在第二的是一個9歲孩子的上一代家長,不知是祖母還是外婆,那時孩子還沒來,據說9歲只有40斤。   事先準備了PSP,和小豆一起打遊戲,後來,一點左右,已經排到八九號了,有個家長從四樓上來,說常規門診掛了九十幾號,現在剛剛看到七十號,看樣子,有得要等了。   二點整,特需門診的門開了,大家湧進,掛號,57元,這時,倪醫生還在樓下,要看完常規門診才能上來。   我和小豆無聊,PSP也不想打了,再打眼睛也要痛了,於是我就教她划拳,最簡單的劃法,只要嘴裡報數字就可以了,不用”五魁首”、”八匹馬”地叫,沒想到,小豆子一下就學會了,看來,帶點賭的東西,她真是天才。   終於倪醫生上來了,我和小豆擠進小房間去”望佯眼”,前面那個9歲的小姑娘正被扎手,叫得像”殺豬玀”那樣,幾個大手撳牢,方才”得手”。   再過一會兒,已經是三點多了,輪到小豆,我陪她到桌子前。   ”倪醫生,我小辰光就是儂看額,我住了南陽路77弄額,阿拉娘是xxxxxx做額。”我說到。   ”好像有點印象額。”倪醫生接口道。   不過,她實在太忙,後面還有許多人等著,根本沒辰光再聊家常了。她取出一次性的針頭來,拿起一把棉花,擠干酒精,小豆倒也真乖,主動拿出手來。倪醫生飛快地就在小豆手上紮了八下,又擠了一擠,有兩個手指擠出血來,其它都是水,然後棉花放在小豆指關節裡,讓小豆捏緊。   看看小豆,有點縐眉頭,卻沒有要哭的樣子,然後倪醫生看看舌苔、搭了搭脈,就開方子了。方子開好,扔給對面的醫生抄方子,抄完方子,交給護士,由護士送到樓下去抓藥。   過了一會,護士上來,價鈿已經核好,總共102.90元,中成藥也已帶來,並且給我塊牌子,398號,是用來取煎藥的。   丈人去拿車,說好等我們拿到煎藥打電話給他。我和小豆去四樓,準備拿煎藥。   四樓的中藥房門口有個電子顯示屏,上面顯示392,我想快了。顯示屏不但會顯示,還會叫號,我和小豆坐在一邊繼續划拳玩。   再過一會,叫到406號了,我詫異起來,走到窗口去問,問的時候,顯示屏又叫371號,窗口讓我回去等著。我和小豆一直看著顯示屏,一會兒四百多號,一會兒三百多號,沒有規律地顯示著,小豆說”顯示屏壞脫了”。   又等了十分鐘,397號和399號都拿走藥了,這兩個都是在特需門診見過的面孔,我又到窗口去看。有人跑過來,對著窗口大叫一聲”411號”,然後走掉了,過不多時,顯示屏上就跳出411號來,看來,他們是相識的。   我實在等不及了,找窗口的人理論,她找了半天說沒有,再問抓藥的,抓過”邵子安”的藥沒有,他們你看我,我看你,沒有印象。   窗口的人叫我把病歷拿出來,一個核藥的拿了,走進裡間去,一分鐘後,拿出一大摞盤子來,說”找到了”,那摞盤子是六個小盤子,一個大盤子,於是大家七手八腳把小盤子裡的藥倒在紙上,包起來。核藥的拿著大盤子,對照著方子看一遍,看看有沒有配錯。   這裡,來了一個人,拿了兩包藥,說是上週五配的,但是回家打開後,發現裡面有枸杞(這玩意,容易認出來),再打開另一包,發現沒有,仔細比對後,覺得兩包藥肯定不一樣,說明至少有一包是錯的,那人剛要發作,被配藥的請到裡面去了。   三點四十五分,小豆的藥總算包好了,拿著藥下樓,丈人開到華東醫院。   小豆今天的藥,有一種藥丸,是要貼在肚臍眼上的,回到家,Sam已經回來了,忙著給小豆洗完澡,就貼了那顆藥丸,肚子上一片白白的橡皮膠,很是好玩。   晚上,小豆吃飯,吃得還不錯。

出生一年間之一 出生至半歲

豆豆已經滿月了 Lara was already two months old 小豆出浴 after shower 睡覺翹起蘭花指 紅孩兒,直到現在(四歲)伸起懶腰來還是如此 Lara’s uncle call this "red kid". Red Kid has two meanings, first is the name of a charac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