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ed Posts
[上海]不諳滬菜真涵義 裝神弄鬼瑞福園
06/22/07 聯誼餐室停業了,就在我打電話定位的那天起,聯誼接電話的人告訴我說他們的廚師會去隔壁的「瑞福園」「打工」,於是就定了瑞福園的位子。在網上看到「大黃魚棒打小餛飩」要事先預定,就在定位時一起定了。 這回是辦公室送兩位同事離職,十八個人參加,一桌坐不下,只能包房變堂吃,一桌變兩桌。好在我們五點鐘下班,五點半就到了飯店,因此大多數桌子都空著,想來換桌也容易,結果被告知大桌均有預定,好說歹說,湊了兩桌出來。 點菜,點酒,上菜,吃菜,加菜,加酒;反正同事聚會,總是這麼個套路。點菜老是慫恿我點鰣魚、筍殼魚,算是把我當「凱子」了。鰣魚?真有鰣魚也不在這種店裡,真要吃鰣魚更不在這種店裡,就像保羅酒家一樣,這個檔次所有的鰣魚都是鰳魚,怎麼?沒聽說過?醃幹了就是鯗魚,這回總聽說過了吧?我要是點了這所謂的「鰣魚」,我就不是梅璽閣主了。 筍殼魚,倒是不錯的東西,但一問價格,198元一斤,就這樣的小店,賣得比「一品粵珍」還貴?這樣的店,乃是三五知己喝小酒的地方,在我看來,和咸亨酒店是一個檔次的,犯得著賣這麼貴嗎? 看我魚不要、蟹不要,服務員也知道我是個「吃客」,便不再理我,任我點。點完菜,點飲料,豆漿,38元一紮。對,就是豆腐漿,用黃豆加水磨的,就是弄堂口五角、一塊一碗的東西,賣38元一紮,也還真敢賣,當然就是因為有我們這種人敢買,才助長了這樣的店。 說說菜吧,大多數「不喜歡」上海菜的人,都會說上海「甜」和「膩」,瑞福園算是把這「甜」「膩」兩字發揮到了「淋漓盡致」。就邊我這個燒雞毛菜都會放糖的人,也見了他們的菜歎為觀止,別的不說,就舉個豆苗的例子吧,瑞福園端上來的豆苗,是放了許多糖的,而且還勾了薄薄的芡,嚴格地說,可能師傅手勢不好,是勾了「偏厚」的芡。豆苗就講究清清爽爽,加糖勾芡,連我這老上海也不禁皺眉了。 瑞福園的確不便宜,38元的豆漿不說,還有128元一斤的「熗蝦」,現在正是吃蝦的時候,菜場的籽蝦不過30元一斤,你再加人工、佐料,也加不到128元啊,無奈捧的人太多,硬是敢賣。瑞福園的菜,量也不夠,我們九個人一桌,幾乎都是菜上桌就空的。兩桌飯,總共吃了1800元,這個價錢,好好點點菜的話,在小南國和鷺鷺也夠了。 不多說了,反正我再說,人家也是人滿為患,我們吃到了八點,門外、門裡都等著人,生意的確是好,只是希望在生意好的同時,能夠下點功夫把上海菜做好,畢竟現在上海菜的飯店並不多,不要把上海菜的名聲停留在「甜」和「膩」上面。 (兩個字倒還不錯,清蒸鰣魚,218元半條,還是假的,搶錢啊?) (醉雞,味道還是可以的) (傳說中的「瑞福園土豆色拉」,味道比不過「新利查」) (海蜇頭) (奇熗蝦照片拍糊掉,容以後再換) (田螺塞肉,有點偷換概念,塞進去的是整塊田螺肉,而不是和肉剁在一起的,味道還可以) (蝦子蹄筋,還可以) (蟹粉豆腐,我要點的時候,服務員老大不情願,硬要我點「清炒蟹粉」,說實在的,雖然還是有點蟹粉,但是比不過聯誼餐室的) (紅燒肉,端來的時候是個大罈子,其實大罈子裡有個小罐子,結果就是只有「看得見」的幾塊肉) (火腿蒸仔雞,就是童子雞啦,等得時間蠻長的,但是等得值得,味道好) (油爆蝦,又一個一味只知放糖的「偽上海菜」) (豆苗,就是那個又甜又膩的豆苗) (毛豆子面拖蟹) (臭豆腐乾) (大黃魚棒打小餛飩,68元,大家都說好吃,我也納悶,按理說,這樣的魚湯,我用10元錢的鯽魚就可以燉得更濃,至於小餛飩嘛,福建千里香餛飩,好得多了)
[上海]城隍廟小籠好貴 清真麵館牛羊菜
(09/06/10) 九月的第一個星期一,一般是小豆開學的第一天,今天不同,小豆上週三就開學了;然而對於我來說,卻沒有變,這一天是美國的勞工節(labor’s day),放假一天。上週五下班的時候,老闆提起為什麼國際勞動節是五月一日,為什麼美國的勞動節卻不是,他用這個問題來考我們。我知道五一國際勞動節是芝加哥工人大罷工來了,卻不知道為何美國人不紀念那一天,老闆說是因為當時發生了屠殺,美國人覺得很丟臉,所以不過國際勞動節。(註:我查了一下維基,美國的勞工節最晚在1882年,而芝加哥工人大罷工在1886年,好在辦公室政治和國內政府不一樣,否則這樣的博文是注定要穿小鞋了) 有不公平就有鬥爭,可惜在這裡沒有。 那是城隍廟的南翔饅頭店,上海市內的南翔小籠頭一塊牌子,一樓的售賣部,永遠都排著長長的隊,不論天氣如何,我見過大風大雨裡全身被打濕依然排隊的人們。「售賣部」的意思就是「外賣」,一個個紙盒子,所以邊上的長廊邊,永遠都有人坐著吃剛買來的小籠。我納悶的是,現吃雖然狼狽,倒也罷了,熱赤潽燙的出來,味道到底應該不錯;可大多數排隊外賣的,都是放進塑料袋帶來,殊不知小籠這玩意,別說冷了不好吃,就是新鮮出籠的,見風就要打折扣,這一層,卻沒人計較了。 當然,你可以去二樓吃,一樓是鮮肉小籠,十二元十六隻,二樓依然屬於「經濟型」的,鮮肉中加了蟹粉,叫做「蟹粉小籠」,二十元八隻;你若還嫌要等位子,可以去三樓吃更高檔的,那裡的小籠名字又換了,叫做「蟹黃小籠」,四十八元錢六隻。雖說「一分價鈿一分貨」,但我每次到這裡,總會想起孔乙己故事的長衫與短打來。 上了二樓,一片混亂,問服務員是怎麼個吃法,服務員嘴一呶,示意我自己找位子坐,好不容易搶到一個位子,卻被告知要先買票子,一怒之下,下樓不吃了,我大不了開車去古漪園吃,還正宗一點呢。我堅信,城隍廟南翔饅頭店,已經數十年沒有和古漪園切磋過武藝了。 這就是不管颳風落雨,永遠都有人排隊的南翔饅頭店,上海話中,沒有「包子」,只有「饅頭」 人雖然多,秩序倒還可以 隊伍就這麼一直延長著 三樓 誰能告訴我這三個樓的區別以及內中的奧妙啊? 哈哈,露了真身了 於是,信步走了出來,城隍廟實在鬧哄哄的,不宜久留,沿著方濱路走,無意中看到了這家「張續昌老頭麵館」,寫是「清真」的字樣,店招上有牛肚羊雜,都是我很喜歡的東西,於是就走了進去。其實該店是沒有一樓的,只有一個樓梯,上到二樓,轉彎的「亭子間」地方,變成了廚房。 店面不大,五六張桌子,還有一個玻璃廚,半成品的菜碼著,冷菜直接就可以吃了,熱菜則需加工一下。信用點了羊肉、牛肚和刀豆洋山芋,坐在對面的食客建議我不要牛肚改吃羊肚,牛肚是鹵的,羊肚是熱炒的,倒也有道理。老闆娘端上一大盆紅燒羊肉,三十五元,商量了一下,改成半份二十元,我一個人,吃不了。 三個菜,外加兩瓶啤酒,六十元錢,只夠在南翔饅頭店吃七隻半蟹黃小籠。這家店好在都是老主顧,但凡有人上樓,一進房間就要打一圈招呼,很有親切感;當然,打招呼歸打招呼,張家長李家短卻是少不了的,由於空間小,我只能和兩位「白相人」坐在一起,聽他們吹牛(其實我最喜歡這種事了),於是誰誰誰欠錢不還,誰誰誰和誰誰誰軋姘頭,誰誰誰的兒子不孝順,我全聽到了耳朵裡,好在我是個「外來的」,不至於「知道得太多了」。 正好老爸家中電腦出問題,酒足菜飽也就離開了這裡,我的城隍廟半日遊,算是告一段落。 聽食客說,這家店以前在河南路,城隍廟改造「上海老街」裡搬過來的,生意一下子好起來 紅燒羊肉,吃來吃去牛肉味道 刀豆洋山芋,點了之後拿回去再炒一把,原本其實也是熟的 青椒羊肚,味道果然好吃 玻璃櫃中的東西還不和,下排左起分別為牛肚、鴨腿 從二樓下去,一眼就是廚房,已經沒法隱蔽了 店中一隅
不錯的照片!希望你多上些上海的美女照片。
不錯的照片!希望你多上些上海的美女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