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火車站

  上海火車站,俗稱「新客站」,因為以前有一個火車站在天目東路,叫做「老北站」,現在,老北站的地方正在建造上海火車博物館,相信不久以後,上海又會多一個好去處。   現在的上海火車站,在天目中路,較之「老北站」要更靠近市中心,交通十分便利,它是地鐵一號線的終點站,同時附近還有幾個高架的入口,可以進入不同的高架橋,當然,要是遇上塞車,也是沒轍──車動不了,何來的車輪印?   上海火車站,是我見過的幾個比較乾淨的火車站之一,當然,那衹是在車站廣場上,而裡面的站臺也好不到哪兒去。廣場上有二十四小時的執勤人員,專門盯著隨地亂扔垃圾、煙頭和隨地吐痰的人,他們有著罰款權,而且罰款金額還不菲呢。   廣場還有專人清理,不過還是被人貼上了各式小廣告;公安部門順時臨檢,看到看不順眼的人可以當場查驗他們的身份證,並且運用手提式電腦與緝查人員數據庫核對,以期「瞎貓碰到死老鼠」。雖然經常有公安部門臨檢,也經常可以看到警車開來開去,然而還是時不時地有人走到你的身邊,輕聲問你是不是要各種發票以及私刻公章。而且,據報導說,每次營運高峰期間,票販子也是屢打不絕的一個頑症。   上海火車站在春運前夕進行了改建,據說增加了兩萬個候車位,人們不用再等在廣場上了;而且據說如果天氣惡劣的話,可以提前進入候車大樓,免受風吹雨淋之苦。這些優點,並不知詳情,我衹是看到幾個紅帽子(免費行李員)呆呆地站在廣場上聊天,並未見他們伸手幫提著重物的旅客一把。

Feeling the new camera

初試牛刀 Feeling the new camera   新機器買來第二天了,可是 Nikon Capture 還是沒有能夠正常運行,我開始懷疑操作系統了。上午十點,我安裝了 Windows XP ,並且把補丁打到了 SP2 。什麼補丁都不打的系統,我可不敢用。   裝完系統,打完補丁,已經快十二點了,我安裝了 Nikon View 6 和 Nikon Capture 4.0 ,程序運行得很好,也讓我第一次親眼目睹了 NEF 文件的後期曝光調整,上下各可以調整二檔光圈,白平衡調節,這些都是以前聞所未聞的。   好了,程序可以運行了,看來是 Windows 2000 的問題了;沒辦法,我還要安裝許多必須的軟件。第一個當然是 Norton…

Buying the new Nikon D100 Camera

敗家記   買,英文叫「 buy 」,音同「敗」,錢花得多,就是「敗家」了。由於數碼產品如 PDA , MP3 和數碼相機等,價格都不便宜,於是網上約定俗成,凡是買這類東西,一律以「敗」做為動詞,可以理解為「 buy 」,也可以理解為「敗家」。   我今天就「敗」了一回,一個想「敗」了很久的數碼相機── Nikon D100 。今天是6月11日,週五,為了紀念 Ronald Reagan 的逝世,我們放假一天;又很巧的是,我在易趣網上掛著的 Sony F707 被人買下了,衹要賣掉了 Sony F707 ,我就衹能背水一戰了。   先打了一個電話給易趣的買家,聊了幾句,聽得出對方很誠肯,我也更放心了。打完電話,又打了個電話給好友楊軍,主要是想借他的車,去把 Sony F707 交給買家。同時,在網上找到了 mixview ,就是他把我害成今天這樣的。我和他詳細地討論了 Nikon…

Buying the new Nikon D100 Camera

敗家記   買,英文叫「 buy 」,音同「敗」,錢花得多,就是「敗家」了。由於數碼產品如 PDA , MP3 和數碼相機等,價格都不便宜,於是網上約定俗成,凡是買這類東西,一律以「敗」做為動詞,可以理解為「 buy 」,也可以理解為「敗家」。   我今天就「敗」了一回,一個想「敗」了很久的數碼相機── Nikon D100 。今天是6月11日,週五,為了紀念 Ronald Reagan 的逝世,我們放假一天;又很巧的是,我在易趣網上掛著的 Sony F707 被人買下了,衹要賣掉了 Sony F707 ,我就衹能背水一戰了。   先打了一個電話給易趣的買家,聊了幾句,聽得出對方很誠肯,我也更放心了。打完電話,又打了個電話給好友楊軍,主要是想借他的車,去把 Sony F707 交給買家。同時,在網上找到了 mixview ,就是他把我害成今天這樣的。我和他詳細地討論了 Nikon…

website revision

網站的更新經過   個人網站從當年的二級域名,動態域名,到後來的17fun.org和現在的yuleshow.com,已經有八年了,也算是上海最早擁有個人網站的一批人了。這回,網站是第四版的第一次重大改動;以往,每次改版,總是把界面改得完全不一樣,甚至連色彩配置也完全不一樣。當然,那時的重大改版,是隨著HTML從3.0昇級到4.0,IE從4.0昇級到5.0以及CSS的推出而進行的;兩年前,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和穩定,所以網站也一直沒有改動。   網站的核心是什麼?內容!既然技術已經提供了平臺,隨著內容的增多,就發現結構的缺陷了。我的網站一直是用Macromedia Dreamweaver製作的,使用了大量的template和library,在一開始,的確非常容易,有一些小的改動,就在library裡改一下,然後Dreamweaver會自動改變template,而template的改變也會引起各個網面的自動改變,一切都很自然,都很順其自然,變動後衹要上傳就可以了。可用著用著,問題便產生了,首先是目錄的結構問題,我以前分成和現在差不多的幾個大類,大類下有小類,而且目錄結構上,也是對應分成這些類,在每個目錄下,存放html文件,與這些文件同級的有個目錄叫做images,就是與之相關的圖片文件了。   於是,每次有一點點改動,哪怕糾正一個字母,打個比方,copyright從2003變成2004,衹是一個「3」到「4」的改變,可這個library的改動,使得所有的html都改動了。而這些html是分佈於層次不同的子目錄中,與之平級的有許多圖片,甚至還有其它文件,那樣,上傳成了一個很大的問題,我衹能每回有全局改動的時候,將本地根目錄打個包,在文件包裡刪除所有的非html文件,然後將「動過手腳 」的壓縮包上傳到服務器,再解壓。   問題還不僅如此,由於網站中的某些文檔是中文的,為了保證中文的完美顯示以及中英文的協調性,在一開始的時候,用了界面相同代碼有所不同的幾個template。關於我的網站語言使用的理念,非常容幸的是,我的理念而後被美國商務部採納,說白了,其實也就是不同語言版本的網站內容,不是簡單的翻譯,而是針對受眾的。打個比方,英文的網頁部分衹寫如何把東西從美國出口到中國,是給美國的生產商看的;而中文的頁面,衹有如何從美國進口的信息,是給中國的分銷商看的。   網站的理念越細緻,瑣事也越多;時間越長,問題也越尖銳。主要的問題還是來自於先前說的更新,例如改變菜單內容,每次都要把四五個template都打開,改到一下,再保存;還有是中文編碼的問題,當時使用的是gb2312編碼,於各地的朋友都不方便,近來由於unicode的成熟,gb2312明顯有捉襟見肘的弱勢;第三,blog技術的崛起,也使得我的網站看上去蒼白得很,我甚至動用了另一個平臺,架設了blog.yuleshow.com這個單獨的系統。    一切的一切,都使得網站到了非傷筋動骨的地步,在經過了兩三個星期的思考與測試之後,改版開始了。    第一大改動是目錄結構,我決定為圖片、文件、PDF、供下載的壓縮檔和html文檔分別建立頂級的目錄,將之完全分離開來,以便以後更大的改動並保證上下傳的方便。為此,我分別建立了images和files目錄,在主目錄下,再依次建子目錄,以對應子欄目。    第二大改動是用了MovableType weblog的代碼做核心,這樣,我就不再需要那個blog.yuleshow.com了,而且,每一篇文檔都可以留言了,為此,我取消了留言簿,而且,MovableType weblog可以非常容易地整合unicode (UTF-8)。   當然,說是相當容易的,具體操作的時候非要條理清楚,有條不紊。我先是在服務器上建了一個目錄,創建了一個新的目錄,叫做news.yuleshow.com,這樣做的好處是在改版之後,衹要把原來的域名指向新的目錄,而不會在改版期間造成閱讀不便。其間,碰到了許多基於blog的問題,我將另文詳述。   前後花了兩個星期,網站終於改版完成,很輕鬆地轉換了域名,並且在新域名目錄下建立了symbol link(感謝linux,只用了幾行命令,要是Windows,沒大半個小時做不完)指向原先的目錄,這樣,如果別人用以前的路徑訪問,還是可以訪問得到;當然,我故意留了一些沒有做symbol link,那是些我特意希望訪客用新目錄結構的文檔。   昇級的簡單過程就是這樣,如果你想繼續探討,請發郵件或者留言。 I have my personal website for eight years,…

website revision

網站的更新經過   個人網站從當年的二級域名,動態域名,到後來的17fun.org和現在的yuleshow.com,已經有八年了,也算是上海最早擁有個人網站的一批人了。這回,網站是第四版的第一次重大改動;以往,每次改版,總是把界面改得完全不一樣,甚至連色彩配置也完全不一樣。當然,那時的重大改版,是隨著HTML從3.0昇級到4.0,IE從4.0昇級到5.0以及CSS的推出而進行的;兩年前,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和穩定,所以網站也一直沒有改動。   網站的核心是什麼?內容!既然技術已經提供了平臺,隨著內容的增多,就發現結構的缺陷了。我的網站一直是用Macromedia Dreamweaver製作的,使用了大量的template和library,在一開始,的確非常容易,有一些小的改動,就在library裡改一下,然後Dreamweaver會自動改變template,而template的改變也會引起各個網面的自動改變,一切都很自然,都很順其自然,變動後衹要上傳就可以了。可用著用著,問題便產生了,首先是目錄的結構問題,我以前分成和現在差不多的幾個大類,大類下有小類,而且目錄結構上,也是對應分成這些類,在每個目錄下,存放html文件,與這些文件同級的有個目錄叫做images,就是與之相關的圖片文件了。   於是,每次有一點點改動,哪怕糾正一個字母,打個比方,copyright從2003變成2004,衹是一個「3」到「4」的改變,可這個library的改動,使得所有的html都改動了。而這些html是分佈於層次不同的子目錄中,與之平級的有許多圖片,甚至還有其它文件,那樣,上傳成了一個很大的問題,我衹能每回有全局改動的時候,將本地根目錄打個包,在文件包裡刪除所有的非html文件,然後將「動過手腳 」的壓縮包上傳到服務器,再解壓。   問題還不僅如此,由於網站中的某些文檔是中文的,為了保證中文的完美顯示以及中英文的協調性,在一開始的時候,用了界面相同代碼有所不同的幾個template。關於我的網站語言使用的理念,非常容幸的是,我的理念而後被美國商務部採納,說白了,其實也就是不同語言版本的網站內容,不是簡單的翻譯,而是針對受眾的。打個比方,英文的網頁部分衹寫如何把東西從美國出口到中國,是給美國的生產商看的;而中文的頁面,衹有如何從美國進口的信息,是給中國的分銷商看的。   網站的理念越細緻,瑣事也越多;時間越長,問題也越尖銳。主要的問題還是來自於先前說的更新,例如改變菜單內容,每次都要把四五個template都打開,改到一下,再保存;還有是中文編碼的問題,當時使用的是gb2312編碼,於各地的朋友都不方便,近來由於unicode的成熟,gb2312明顯有捉襟見肘的弱勢;第三,blog技術的崛起,也使得我的網站看上去蒼白得很,我甚至動用了另一個平臺,架設了blog.yuleshow.com這個單獨的系統。    一切的一切,都使得網站到了非傷筋動骨的地步,在經過了兩三個星期的思考與測試之後,改版開始了。    第一大改動是目錄結構,我決定為圖片、文件、PDF、供下載的壓縮檔和html文檔分別建立頂級的目錄,將之完全分離開來,以便以後更大的改動並保證上下傳的方便。為此,我分別建立了images和files目錄,在主目錄下,再依次建子目錄,以對應子欄目。    第二大改動是用了MovableType weblog的代碼做核心,這樣,我就不再需要那個blog.yuleshow.com了,而且,每一篇文檔都可以留言了,為此,我取消了留言簿,而且,MovableType weblog可以非常容易地整合unicode (UTF-8)。   當然,說是相當容易的,具體操作的時候非要條理清楚,有條不紊。我先是在服務器上建了一個目錄,創建了一個新的目錄,叫做news.yuleshow.com,這樣做的好處是在改版之後,衹要把原來的域名指向新的目錄,而不會在改版期間造成閱讀不便。其間,碰到了許多基於blog的問題,我將另文詳述。   前後花了兩個星期,網站終於改版完成,很輕鬆地轉換了域名,並且在新域名目錄下建立了symbol link(感謝linux,只用了幾行命令,要是Windows,沒大半個小時做不完)指向原先的目錄,這樣,如果別人用以前的路徑訪問,還是可以訪問得到;當然,我故意留了一些沒有做symbol link,那是些我特意希望訪客用新目錄結構的文檔。   昇級的簡單過程就是這樣,如果你想繼續探討,請發郵件或者留言。 I have my personal website for eight years,…

安樂先生 邵雍

李剛興 撰   邵雍(1011——1077)是北宋五子之一,他同周敦頤、張載、二程都是兩宋理學的創始人。他建立的象數學體系,企圖用一個完整的圖式來說明宇宙演化和社會、人生的全部運動程式。這個像數體系雖是由主觀推演而成,但也具有一些合理的成分。邵雍是第一個把象數學理論和方法同理學思想相結合的理學大家,在理學史上的地位很高,影響很大。 一、青年刻苦自勵 隱逸不涉仕途    邵雍字堯夫,又自稱安樂先生,生於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卒於宋神宗熙寧十年(公元1077年)謚康節。其先世為河北范陽人,曾祖邵令以軍職隨從宋太祖部下,後來移居衡漳(今河北省南部),他青年時隨邵古再遷家於共城(今河南輝縣),最後才移居洛陽定居。邵雍在幼年時期,其家境並不富裕,他的曾祖父做過小官,祖父和父親都是隱居不仕的知識分子,在他跟隨父親從衡漳遷去共城時「居蘇門山百源之上,布裘蔬食,躬器以養父之餘,刻苦自勵者有年。」(《宋元學案‧百源學案上》)儘管如此,青少年時期的邵雍卻能「自雄其才,慷慨欲樹功名」,「於書無所不讀,始為學,即堅苦刻厲,寒不爐,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數年。」(《宋史‧道學一》本傳)因此在當時就獲譽為「好學」青年的名聲。他不但能刻苦鑽研書本知識,而且親自出門遊學,瞭解社會實際,曾逾河、汾,涉淮、漢,周遊了齊、魯、宋、鄭之墟。經過一段時間,他幡然省悟道:「道在是矣」!便決定定居於洛陽,不再外出。      由於邵雍享有「好學」的美譽,受到了共城縣李之才的賞識,並親自去邵家訪問。李之才問:「你瞭解物理性命之學嗎?」邵雍答:「希望在這方面得到教誨」,於是乃師事之才,從其學。李之才看中了邵雍的才氣,隨後又將《河圖》、《洛書》和伏羲八卦及六十四卦圖像傳授給他。邵雍的象數學,從淵源上講,同道教有很深的聯係。朱震說:「陳摶以《先天圖》傳种放,种放傳穆修,穆修傳李之才,之才傳邵雍。」(《宋史‧儒林五‧朱震傳》)指出《先天圖》傳自著名道士陳摶。後來,邵雍著《皇極經世》,推衍宇宙變化,其思想資料在很大程度上即取材於道教典籍。關於《皇極經世書」的思想來源,徐必達在《邵子全書》的附錄中說:「先生少事北海李之才挺之,挺之聞道於漢陽穆修伯長,伯長以上雖有其傳,未之詳也。」聯係到朱震所述,穆修以上是种放,种放以上就是陳摶了。    邵雍所學雖與李之才的傳授密不可分,更重要的是他自己能夠探賾索隱,妙悟神契,洞徹蘊奧,並且能夠廣覽博取,吸收別家之所成,故其成就多屬自創。      邵雍雖然博學多才,通五經義奧,知古今之變,尤精《易》理,但終身沒有做官。這並不是因為他沒有做官的機會,而是他自己不願做官,他學成之後,一直在洛陽過著隱士生活。初到洛陽時,生活十分清寒,其家「蓬蓽環堵,不芘風雨,躬樵囗以事父母,雖平居屢空,而恰然有所甚樂。」(《宋史‧道學傳》)。那正是王安石當政,朝中一批地位和名望很高的舊黨大臣,如富弼、司馬光、呂公著等人都退居洛陽,這些人知道邵雍是一位賢者,對其十分雅敬,並與之結交。嘉祐(公元1056—1063年)年間,朝廷下詔尋求隱士,當時的洛陽留守王拱辰積極推薦了邵雍,因授為將作監主簿,接著又舉進士,補穎州團練推官。對這些官職,他都不願接受,後因固辭,不允,才勉強受命。可是他竟「稱疾」,不去上任。邵雍有詩,寫道:「平生不作皺眉事,天下應無切齒人,斷送落花安用而,裝添舊物豈須春……」(引自《宋元學案‧百源學案》),說明他不願意涉足政事,以免自尋煩惱,只求平平安安生活下去。   實際上,邵雍也不是一個真正的隱士,由於他在學術上很有成就,其先天象數學自能獨具一格,加之他在上流社會中表現出高雅風度,深為當時的儒者和文士們所推重,在社會上享有較高的聲譽。後來,司馬光等20多人為他籌措了一些錢,買了官地園宅讓他居住。其住宅契寄司馬光名下,園囿契寄富弼名下,田莊契寄王郎中戶名,在上述諸人的庇護之下,邵雍就免去了應交官府的賦稅。當時,他與司馬光、富粥、呂公著、祖無擇等一些舊黨大官僚結為至友,相互往來甚密,常以詩酒唱和。因此,邵雍名為隱士,實際上卻是一位地位很高的社會名流。      邵雍一生著述很多,其代表作計有《皇極經世書》和詩集《伊川擊壤集》近百萬言。明代徐必達編有《漁樵問對》、《無名公傳》(即《邵雍傳》)和《洛陽懷古賦》等。 二、眼底海闊天空 胸中春晴日午    這兩句話,是清乾隆時期,學者王植在《皇極經世全書解》中對邵雍的評語。結合前人所記述的其他有關史料來看,這一評價對邵雍是比較合適的。程頤在《邵雍節先生墓誌銘》中說:「(邵雍)德氣粹然,望之可知其賢。不事表暴,不設防畛,正而不諒,通而不汗,清明洞徹中外……群居燕飲,笑語終日,不取甚於人。」(《明道文集》卷4)這是說,邵雍是一位道德高尚的賢者,為人正派,同人交往有其原則,同而不汗。他的頭腦清醒,能洞察明暗,同時又是一個十分樂觀的人。《墓誌銘》還說他為人豁達、開朗,「接人無貴賤」,不擺架子,平易近人。《宋史‧道學傳》稱讚邵雍與人交談時不講他人的壞處,喜歡稱道別人的長處,有人向其請教,則有問必答,從不盛氣凌人,「人無貴賤少長,一接以誠」。因此博得人們的好感,正派人士喜歡他的美德,不正派的人也能服其教化。人們認為,他的為人對洛陽一帶的士風有著良好影響。      史書和墓誌銘對邵雍不免有溢美之詞,但至少可以看出他確實具有很多優良品德和作風。    邵雍初到洛陽時,家境十分清寒,雖然過著貧困的生活,仍然自有樂趣。衹是因為他後來結交了一批達官貴人,受其資助,生活才變得優裕起來。但司馬光等20餘人為他購置的園宅,規模並不很大,他「歲時耕稼,僅給衣食。名其居日安樂窩。」(《宋史‧道學傳》)當然,既稱「安樂窩」,可能收入不止僅給衣食,至少是比較優裕。不過,這衹是他死前六七年的事。邵雍的晚年,就是在這樣的生活中度過的。在這樣的條件下,他覺得十分滿足,如他在《擊壤集》的《後園即事》中說:「太平身老復何優,景愛家園自在游,幾樹綠楊陰作合,數聲幽鳥語方休。竹侵舊徑高低迸,水滿春渠左右流,借問主人何似樂,答雲殊不異封侯。」因此將自己的園宅稱為「安樂窩」,又自號「安樂先生」。這說明他不但不以做官為榮,而且不謀取功利的態度。      這位安樂先生,在生活上十分安閒自在,「旦則焚香燕坐,脯時酌酒三四甌,微薰即止,常不及醉也,興至輒哦詩自詠。」(同上)別有一番情趣。於春秋時節,出遊城中,風雨時不出門,出遊時乘一小車,由一人牽拉,喜歡到哪就到哪,行無定所,無拘無泥。由於他在洛陽結交了很多文人儒土、官僚學者,並在這些人之中享有聲譽,受到「雅敬」,當他乘坐的小車出現,「士大夫家識其車音,爭相迎候」,無論童孺家僕,都歡喜地說:「吾家先生至也。」又據《宋人軼事》說:邵雍每當「天色溫涼之時,乘安車,駕黃牛,出遊於諸王公家,其來,各置安樂窩一所,先生將至其家,無老少婦女良賤,咸迓於門,爭前問勞,凡其家父姑妯娌婢妾有爭競,經時不決者,自陳於前。先生逐一為分別之,人人皆得其歡心。饜飫數日。復游一家,月餘乃歸。」由此可知邵雍的人緣之美。據說當時有十餘家為他準備了像「安樂窩」一樣的住所,隨時接待他的到來,名曰「行窩」。邵雍去世後,有人寫輓詞云:「春風秋月嬉遊處,冷落行窩十二家」,自此以後,這十二家人就失去了一位十分逗人喜愛的客人,他們對邵雍的逝世感到非常惋惜。   從表面上看,邵雍是一位十分樂觀、隨和,與世無爭,不求榮利,安時順處的人。但若從更深層的情況來看他對世事人生的態度,卻又另有情由。作為一個思想深邃的思想家,他對歷史、對社會、人生乃至宇宙萬物都有更深刻的觀察與思考。他對當時所處的社會政治環境之複雜性更有比較透徹的瞭解。因此,對自己應該怎樣立身處世,自有一套人生態度。邵雍之所以不求名利,與世無爭,能夠安時順處,自尋樂趣,是因他從歷史和現實中,看到了許多陰暗面,因而奉行了一套以保全自己為要的處世哲學。關於這一層,可從《擊攘集》的詩篇中看得明白。如《安樂窩中吟》組詩中的第一首云:「安樂窩中職分修,分修之外更何求?」第四首有云:「安樂窩中萬戶侯,良辰美景忍虛留。」他的職分就是在安樂窩中寫作《皇極經世》和看花、飲酒、賦詩。於外一切,皆無興趣。   自號「安樂先生」的邵雍,與魏晉時期的「竹林七賢」大不相同,他不恣意行樂和狂放不羈,而是適可而止,很有節制。在飲食方面,衹是每日哺時(申時)飲酒三四甌,微薰即止。他說:「酌有淺深存燮理,飲無多少系經綸,莫道山翁拙於用,也能康濟自家身。」又有詩云:「美酒飲教微醉後,好花看到半開時」(《安樂窩中吟》第十一首)。「飲酒莫教成酩酊,賞花慎勿至離技」(同上)。朱熹對此有看法說:「康節凡事只到半中央便止,如『看花切勿看離技』是也」。有學生問朱熹:「如此則與張子房之學相近。」朱熹說:「因是,康節固有三詩稱讚子房。」這說明邵雍衹是求樂,而不是享樂主義者,衹是對人生採取達觀態度,故而能夠自待其樂。他還有詩寫道:「美譽既多須有患,清歡雖剩日無憂」,這也說明他為什麼不重名位,能夠清虛自守。邵雍的處世態度的確受張良之影響,難怪朱熹說他「有個自私自利之意」(《朱子語類》卷100)。邵雍曾在《張子房吟》中稱讚張良是一個「善始又善終」的人,這就是一證。由於他既不參加政治活動,但又善於同一些上層人物融洽相處,當時的著名大臣有詩說:「先生不是閉關人,高趣逍遙混世塵。」(《邵子全書》卷20)。這無疑是道家「和其光,同其塵」的處世態度。   在當時的政治鬥爭中,他雖然同舊黨大官僚有很好的交情,並且也不讚成王安石的新法,但不應該把邵雍同舊黨官僚相提並論。邵雍為人寬厚,遇事不走極端。如他重病時,敵視新法的程頤去看望他,問道:「從此永訣,列有見告乎?」邵雍「舉兩手」示意說:「前面路徑須令寬,路窄則自無著身外,況能使人行乎?」(《宋元學案‧涑水學案》)又如,當舊黨領袖司馬光在邵壅面前稱舊黨骨幹人物傅堯具有「清、直、勇三德,人所難兼」,邵雍不以為然,他說:「清而不耀,直而不激,能而能溫,是為難耳。」(同上)在他看來;僅有清、直、勇三德並不難,能具有「不耀、不激、能溫」三德才是不容易的。這個事實說明,邵雍並不贊成舊黨的過激行為,這就是他對新舊兩黨在政治鬥爭中的態度。過去一些論者把邵雍等同於一般反對變法的舊黨人物,這是不公允的。 三、先天象數之學…

安樂先生 邵雍

李剛興 撰   邵雍(1011——1077)是北宋五子之一,他同周敦頤、張載、二程都是兩宋理學的創始人。他建立的象數學體系,企圖用一個完整的圖式來說明宇宙演化和社會、人生的全部運動程式。這個像數體系雖是由主觀推演而成,但也具有一些合理的成分。邵雍是第一個把象數學理論和方法同理學思想相結合的理學大家,在理學史上的地位很高,影響很大。 一、青年刻苦自勵 隱逸不涉仕途    邵雍字堯夫,又自稱安樂先生,生於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卒於宋神宗熙寧十年(公元1077年)謚康節。其先世為河北范陽人,曾祖邵令以軍職隨從宋太祖部下,後來移居衡漳(今河北省南部),他青年時隨邵古再遷家於共城(今河南輝縣),最後才移居洛陽定居。邵雍在幼年時期,其家境並不富裕,他的曾祖父做過小官,祖父和父親都是隱居不仕的知識分子,在他跟隨父親從衡漳遷去共城時「居蘇門山百源之上,布裘蔬食,躬器以養父之餘,刻苦自勵者有年。」(《宋元學案‧百源學案上》)儘管如此,青少年時期的邵雍卻能「自雄其才,慷慨欲樹功名」,「於書無所不讀,始為學,即堅苦刻厲,寒不爐,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數年。」(《宋史‧道學一》本傳)因此在當時就獲譽為「好學」青年的名聲。他不但能刻苦鑽研書本知識,而且親自出門遊學,瞭解社會實際,曾逾河、汾,涉淮、漢,周遊了齊、魯、宋、鄭之墟。經過一段時間,他幡然省悟道:「道在是矣」!便決定定居於洛陽,不再外出。      由於邵雍享有「好學」的美譽,受到了共城縣李之才的賞識,並親自去邵家訪問。李之才問:「你瞭解物理性命之學嗎?」邵雍答:「希望在這方面得到教誨」,於是乃師事之才,從其學。李之才看中了邵雍的才氣,隨後又將《河圖》、《洛書》和伏羲八卦及六十四卦圖像傳授給他。邵雍的象數學,從淵源上講,同道教有很深的聯係。朱震說:「陳摶以《先天圖》傳种放,种放傳穆修,穆修傳李之才,之才傳邵雍。」(《宋史‧儒林五‧朱震傳》)指出《先天圖》傳自著名道士陳摶。後來,邵雍著《皇極經世》,推衍宇宙變化,其思想資料在很大程度上即取材於道教典籍。關於《皇極經世書」的思想來源,徐必達在《邵子全書》的附錄中說:「先生少事北海李之才挺之,挺之聞道於漢陽穆修伯長,伯長以上雖有其傳,未之詳也。」聯係到朱震所述,穆修以上是种放,种放以上就是陳摶了。    邵雍所學雖與李之才的傳授密不可分,更重要的是他自己能夠探賾索隱,妙悟神契,洞徹蘊奧,並且能夠廣覽博取,吸收別家之所成,故其成就多屬自創。      邵雍雖然博學多才,通五經義奧,知古今之變,尤精《易》理,但終身沒有做官。這並不是因為他沒有做官的機會,而是他自己不願做官,他學成之後,一直在洛陽過著隱士生活。初到洛陽時,生活十分清寒,其家「蓬蓽環堵,不芘風雨,躬樵囗以事父母,雖平居屢空,而恰然有所甚樂。」(《宋史‧道學傳》)。那正是王安石當政,朝中一批地位和名望很高的舊黨大臣,如富弼、司馬光、呂公著等人都退居洛陽,這些人知道邵雍是一位賢者,對其十分雅敬,並與之結交。嘉祐(公元1056—1063年)年間,朝廷下詔尋求隱士,當時的洛陽留守王拱辰積極推薦了邵雍,因授為將作監主簿,接著又舉進士,補穎州團練推官。對這些官職,他都不願接受,後因固辭,不允,才勉強受命。可是他竟「稱疾」,不去上任。邵雍有詩,寫道:「平生不作皺眉事,天下應無切齒人,斷送落花安用而,裝添舊物豈須春……」(引自《宋元學案‧百源學案》),說明他不願意涉足政事,以免自尋煩惱,只求平平安安生活下去。   實際上,邵雍也不是一個真正的隱士,由於他在學術上很有成就,其先天象數學自能獨具一格,加之他在上流社會中表現出高雅風度,深為當時的儒者和文士們所推重,在社會上享有較高的聲譽。後來,司馬光等20多人為他籌措了一些錢,買了官地園宅讓他居住。其住宅契寄司馬光名下,園囿契寄富弼名下,田莊契寄王郎中戶名,在上述諸人的庇護之下,邵雍就免去了應交官府的賦稅。當時,他與司馬光、富粥、呂公著、祖無擇等一些舊黨大官僚結為至友,相互往來甚密,常以詩酒唱和。因此,邵雍名為隱士,實際上卻是一位地位很高的社會名流。      邵雍一生著述很多,其代表作計有《皇極經世書》和詩集《伊川擊壤集》近百萬言。明代徐必達編有《漁樵問對》、《無名公傳》(即《邵雍傳》)和《洛陽懷古賦》等。 二、眼底海闊天空 胸中春晴日午    這兩句話,是清乾隆時期,學者王植在《皇極經世全書解》中對邵雍的評語。結合前人所記述的其他有關史料來看,這一評價對邵雍是比較合適的。程頤在《邵雍節先生墓誌銘》中說:「(邵雍)德氣粹然,望之可知其賢。不事表暴,不設防畛,正而不諒,通而不汗,清明洞徹中外……群居燕飲,笑語終日,不取甚於人。」(《明道文集》卷4)這是說,邵雍是一位道德高尚的賢者,為人正派,同人交往有其原則,同而不汗。他的頭腦清醒,能洞察明暗,同時又是一個十分樂觀的人。《墓誌銘》還說他為人豁達、開朗,「接人無貴賤」,不擺架子,平易近人。《宋史‧道學傳》稱讚邵雍與人交談時不講他人的壞處,喜歡稱道別人的長處,有人向其請教,則有問必答,從不盛氣凌人,「人無貴賤少長,一接以誠」。因此博得人們的好感,正派人士喜歡他的美德,不正派的人也能服其教化。人們認為,他的為人對洛陽一帶的士風有著良好影響。      史書和墓誌銘對邵雍不免有溢美之詞,但至少可以看出他確實具有很多優良品德和作風。    邵雍初到洛陽時,家境十分清寒,雖然過著貧困的生活,仍然自有樂趣。衹是因為他後來結交了一批達官貴人,受其資助,生活才變得優裕起來。但司馬光等20餘人為他購置的園宅,規模並不很大,他「歲時耕稼,僅給衣食。名其居日安樂窩。」(《宋史‧道學傳》)當然,既稱「安樂窩」,可能收入不止僅給衣食,至少是比較優裕。不過,這衹是他死前六七年的事。邵雍的晚年,就是在這樣的生活中度過的。在這樣的條件下,他覺得十分滿足,如他在《擊壤集》的《後園即事》中說:「太平身老復何優,景愛家園自在游,幾樹綠楊陰作合,數聲幽鳥語方休。竹侵舊徑高低迸,水滿春渠左右流,借問主人何似樂,答雲殊不異封侯。」因此將自己的園宅稱為「安樂窩」,又自號「安樂先生」。這說明他不但不以做官為榮,而且不謀取功利的態度。      這位安樂先生,在生活上十分安閒自在,「旦則焚香燕坐,脯時酌酒三四甌,微薰即止,常不及醉也,興至輒哦詩自詠。」(同上)別有一番情趣。於春秋時節,出遊城中,風雨時不出門,出遊時乘一小車,由一人牽拉,喜歡到哪就到哪,行無定所,無拘無泥。由於他在洛陽結交了很多文人儒土、官僚學者,並在這些人之中享有聲譽,受到「雅敬」,當他乘坐的小車出現,「士大夫家識其車音,爭相迎候」,無論童孺家僕,都歡喜地說:「吾家先生至也。」又據《宋人軼事》說:邵雍每當「天色溫涼之時,乘安車,駕黃牛,出遊於諸王公家,其來,各置安樂窩一所,先生將至其家,無老少婦女良賤,咸迓於門,爭前問勞,凡其家父姑妯娌婢妾有爭競,經時不決者,自陳於前。先生逐一為分別之,人人皆得其歡心。饜飫數日。復游一家,月餘乃歸。」由此可知邵雍的人緣之美。據說當時有十餘家為他準備了像「安樂窩」一樣的住所,隨時接待他的到來,名曰「行窩」。邵雍去世後,有人寫輓詞云:「春風秋月嬉遊處,冷落行窩十二家」,自此以後,這十二家人就失去了一位十分逗人喜愛的客人,他們對邵雍的逝世感到非常惋惜。   從表面上看,邵雍是一位十分樂觀、隨和,與世無爭,不求榮利,安時順處的人。但若從更深層的情況來看他對世事人生的態度,卻又另有情由。作為一個思想深邃的思想家,他對歷史、對社會、人生乃至宇宙萬物都有更深刻的觀察與思考。他對當時所處的社會政治環境之複雜性更有比較透徹的瞭解。因此,對自己應該怎樣立身處世,自有一套人生態度。邵雍之所以不求名利,與世無爭,能夠安時順處,自尋樂趣,是因他從歷史和現實中,看到了許多陰暗面,因而奉行了一套以保全自己為要的處世哲學。關於這一層,可從《擊攘集》的詩篇中看得明白。如《安樂窩中吟》組詩中的第一首云:「安樂窩中職分修,分修之外更何求?」第四首有云:「安樂窩中萬戶侯,良辰美景忍虛留。」他的職分就是在安樂窩中寫作《皇極經世》和看花、飲酒、賦詩。於外一切,皆無興趣。   自號「安樂先生」的邵雍,與魏晉時期的「竹林七賢」大不相同,他不恣意行樂和狂放不羈,而是適可而止,很有節制。在飲食方面,衹是每日哺時(申時)飲酒三四甌,微薰即止。他說:「酌有淺深存燮理,飲無多少系經綸,莫道山翁拙於用,也能康濟自家身。」又有詩云:「美酒飲教微醉後,好花看到半開時」(《安樂窩中吟》第十一首)。「飲酒莫教成酩酊,賞花慎勿至離技」(同上)。朱熹對此有看法說:「康節凡事只到半中央便止,如『看花切勿看離技』是也」。有學生問朱熹:「如此則與張子房之學相近。」朱熹說:「因是,康節固有三詩稱讚子房。」這說明邵雍衹是求樂,而不是享樂主義者,衹是對人生採取達觀態度,故而能夠自待其樂。他還有詩寫道:「美譽既多須有患,清歡雖剩日無憂」,這也說明他為什麼不重名位,能夠清虛自守。邵雍的處世態度的確受張良之影響,難怪朱熹說他「有個自私自利之意」(《朱子語類》卷100)。邵雍曾在《張子房吟》中稱讚張良是一個「善始又善終」的人,這就是一證。由於他既不參加政治活動,但又善於同一些上層人物融洽相處,當時的著名大臣有詩說:「先生不是閉關人,高趣逍遙混世塵。」(《邵子全書》卷20)。這無疑是道家「和其光,同其塵」的處世態度。   在當時的政治鬥爭中,他雖然同舊黨大官僚有很好的交情,並且也不讚成王安石的新法,但不應該把邵雍同舊黨官僚相提並論。邵雍為人寬厚,遇事不走極端。如他重病時,敵視新法的程頤去看望他,問道:「從此永訣,列有見告乎?」邵雍「舉兩手」示意說:「前面路徑須令寬,路窄則自無著身外,況能使人行乎?」(《宋元學案‧涑水學案》)又如,當舊黨領袖司馬光在邵壅面前稱舊黨骨幹人物傅堯具有「清、直、勇三德,人所難兼」,邵雍不以為然,他說:「清而不耀,直而不激,能而能溫,是為難耳。」(同上)在他看來;僅有清、直、勇三德並不難,能具有「不耀、不激、能溫」三德才是不容易的。這個事實說明,邵雍並不贊成舊黨的過激行為,這就是他對新舊兩黨在政治鬥爭中的態度。過去一些論者把邵雍等同於一般反對變法的舊黨人物,這是不公允的。 三、先天象數之學…

高考雜想——梅璽閣主胡論教育之一

  今天是高考的最後一天,小朋友們可以放心地玩了,不過估計那些家長們還不輕鬆,還要又驚又怕地等著發榜。我在想,高考應該改成一卷式的,什麼語數外、文史哲都放在一張卷子上,全用選擇題,上午交卷,下午批卷,晚上發榜,可以減少許多無奈的等待。上午考了試,晚上就發榜,該慶祝的慶祝,該打屁股的打屁股,該找工作的找工作;別像現在,考是考好了,還要等上十天半月,考的好的,也不見得玩得好,考得有點玄的,更是不知如何捉手放腳,何苦呢?如今已經是信息時代了,考場也早就有電腦網絡了,試題掃瞄本就是個很簡單的事,一掃瞄,就發送到中心機房,然後打分、彙總、公佈,一個下午足夠了,連股票市場都在運轉,區區高考,要容易得多了。   什麼?作弊?黑客?那算什麼?銀行系統不也在轉,不是能力上行不行的問題,而是主觀上願意不願意的問題。當然,一旦施行這種項目,那些老家夥的地位便受到影響了,選擇題的答案,不再是當爭議出現時,有某個「德高望重」的人說了算了;而且,閱卷冿貼、高溫費,什麼什麼的都不再有了;錢呢,被那些穿著拖鞋拉網線的小青年,除了重新啟動機器外「什麼都不懂」的網管給掙去了。高考變成這樣的話,我想,短期內,那些老家夥們是萬萬不願看到的。   上海這幾天,全是為了高考,交通明顯暢通了,司機沒事都不敢從考場門口跑,考場的路口有警察把守,你要是在考場外按喇叭,那叫「罰你沒商量」;我就在想,平時那些醫院門口,救護車被堵在外面進不去也可算是屢見不鮮了,也沒見個警察來幫忙啊。學樣附近的賓館早被預訂一空,飯店的午飯也早就定了,出租車更是在幾個月前就被電話定完了,害得我上班都成問題。然後,衛生局嚴陣以待,如果哪家飯店喫壞了考生的肚子,就等著被收拾吧。   再來聊聊家長,前天新浪網上有一篇文章叫做《莫把緊張帶給孩子》,昨天電視裡又有個新聞說是一群家長在考場外的路口組成自發「護考隊」,攔截車輛不讓通行,大前天又有我的舅舅為女兒在新西蘭選擇什麼大學而發愁。我真是搞不明白了,現在的家長都怎麼了?都「瘋了嗎」?高考的孩子,大約都有十八歲了吧,已經完全具有刑事能力了,說得過份一點,「在舊社會孩子都有兩個了」,卻還依然要父母如此擔心,到底是孩子的不是,還是家長的不是?我看,是教育體制的不是。   還有一次,車上一下子聽到兩條新聞,一條是說南京大學的新舉措,在學生一年級昇二年級的時候,把過去一年孩子的表現寫信告訴遠在外地的家長;另一條是說學校附近的賓館開設鐘點房,記者暗訪,發現學生包租,甚至在後來,還在電視中看到某電視臺偷拍的學生開房的鏡頭。奇哉,怪哉,這兩個新聞,恰恰是現在學校、媒體以及各方面不顧學生個人隱私、濫用職權的最好表現。試想,學子求學在外,已經生活完全自理,又是具有完全行為能力人,他們的所作所為,由他們自行負責,有什麼必要非把父母牽扯進來?再說了,如果有什麼不是,應該承擔責任的是學校,而不是父母啊?至於第二則,就更可笑了,那些電影學院的孩子,在校就成名,床上戲也拍,裸戲也拍,也有同居男友,媒體便極盡吹捧;可一般的學生,兩情相悅,學校又不提供廉價雙人宿舍,苦難的學生衹能把零花錢節約下來、省喫儉用,方能偶爾租一回鐘點小屋,如此真情切切,是謂可歌可泣,何錯之有?   說到教育,想說的真是有許多,以後想到一點,就寫一點吧。上海這回的高考題目是《忙》,出的真不錯,很有上海的特色。 June 7-9, is the period of Gao Kao (高考, the entrance examination for college ) . Which is already became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s…

高考雜想——梅璽閣主胡論教育之一

  今天是高考的最後一天,小朋友們可以放心地玩了,不過估計那些家長們還不輕鬆,還要又驚又怕地等著發榜。我在想,高考應該改成一卷式的,什麼語數外、文史哲都放在一張卷子上,全用選擇題,上午交卷,下午批卷,晚上發榜,可以減少許多無奈的等待。上午考了試,晚上就發榜,該慶祝的慶祝,該打屁股的打屁股,該找工作的找工作;別像現在,考是考好了,還要等上十天半月,考的好的,也不見得玩得好,考得有點玄的,更是不知如何捉手放腳,何苦呢?如今已經是信息時代了,考場也早就有電腦網絡了,試題掃瞄本就是個很簡單的事,一掃瞄,就發送到中心機房,然後打分、彙總、公佈,一個下午足夠了,連股票市場都在運轉,區區高考,要容易得多了。   什麼?作弊?黑客?那算什麼?銀行系統不也在轉,不是能力上行不行的問題,而是主觀上願意不願意的問題。當然,一旦施行這種項目,那些老家夥的地位便受到影響了,選擇題的答案,不再是當爭議出現時,有某個「德高望重」的人說了算了;而且,閱卷冿貼、高溫費,什麼什麼的都不再有了;錢呢,被那些穿著拖鞋拉網線的小青年,除了重新啟動機器外「什麼都不懂」的網管給掙去了。高考變成這樣的話,我想,短期內,那些老家夥們是萬萬不願看到的。   上海這幾天,全是為了高考,交通明顯暢通了,司機沒事都不敢從考場門口跑,考場的路口有警察把守,你要是在考場外按喇叭,那叫「罰你沒商量」;我就在想,平時那些醫院門口,救護車被堵在外面進不去也可算是屢見不鮮了,也沒見個警察來幫忙啊。學樣附近的賓館早被預訂一空,飯店的午飯也早就定了,出租車更是在幾個月前就被電話定完了,害得我上班都成問題。然後,衛生局嚴陣以待,如果哪家飯店喫壞了考生的肚子,就等著被收拾吧。   再來聊聊家長,前天新浪網上有一篇文章叫做《莫把緊張帶給孩子》,昨天電視裡又有個新聞說是一群家長在考場外的路口組成自發「護考隊」,攔截車輛不讓通行,大前天又有我的舅舅為女兒在新西蘭選擇什麼大學而發愁。我真是搞不明白了,現在的家長都怎麼了?都「瘋了嗎」?高考的孩子,大約都有十八歲了吧,已經完全具有刑事能力了,說得過份一點,「在舊社會孩子都有兩個了」,卻還依然要父母如此擔心,到底是孩子的不是,還是家長的不是?我看,是教育體制的不是。   還有一次,車上一下子聽到兩條新聞,一條是說南京大學的新舉措,在學生一年級昇二年級的時候,把過去一年孩子的表現寫信告訴遠在外地的家長;另一條是說學校附近的賓館開設鐘點房,記者暗訪,發現學生包租,甚至在後來,還在電視中看到某電視臺偷拍的學生開房的鏡頭。奇哉,怪哉,這兩個新聞,恰恰是現在學校、媒體以及各方面不顧學生個人隱私、濫用職權的最好表現。試想,學子求學在外,已經生活完全自理,又是具有完全行為能力人,他們的所作所為,由他們自行負責,有什麼必要非把父母牽扯進來?再說了,如果有什麼不是,應該承擔責任的是學校,而不是父母啊?至於第二則,就更可笑了,那些電影學院的孩子,在校就成名,床上戲也拍,裸戲也拍,也有同居男友,媒體便極盡吹捧;可一般的學生,兩情相悅,學校又不提供廉價雙人宿舍,苦難的學生衹能把零花錢節約下來、省喫儉用,方能偶爾租一回鐘點小屋,如此真情切切,是謂可歌可泣,何錯之有?   說到教育,想說的真是有許多,以後想到一點,就寫一點吧。上海這回的高考題目是《忙》,出的真不錯,很有上海的特色。 June 7-9, is the period of Gao Kao (高考, the entrance examination for college ) . Which is already became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