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安徽一路行 之四 潛口 槐塘 稠墅 歙縣

11/24/06 週五         來了幾天,走走看看玩玩吃吃,天天下雨,天天看美景。今天稍稍睡了個懶覺,也不過睡到九點左右,這裡晚上極靜,所以睡眠的質量相當好。         今天去哪裡呢?本來這次來徽州,主要就是辦事,順便打探路況、景點,為以後的大規模活動做準備;所以,我們決定仔仔細細把去唐模的路搞清楚,免得以後還要走那條田埂,再說了,這條田埂以後還有沒有,還能不能開,都是問題呢。         我依然惦記著棠樾,昨天的老太太說棠樾的路是單向把守的,就是說從東面不能進西面,從西面卻可以出東面,我想去試試。         和丈人研究了半天地圖,發現的確另外有一條路,是從潛口過去的,還記得潛口嗎?就是昨天看到奇奇怪怪的磚塔的地方。那座磚塔,或許叫文峰塔,因為回到酒店看資料,說潛口有座著名的文峰塔。         早上辦點私事,中午就到園區的食堂吃飯,說是食堂,裝修也是不錯,沒有菜單,看菜點菜。能夠參觀廚房,是我極喜歡的方式,於是躥到廚房,點了兩菜一湯。         先是看到一面盆魚,就是上次在老徽館吃過的那種,服務員說是「老虎魚」,記得魚挺嫩、刺也少,就點了一個;另外要了一份水筍燒肉,外加一份酸菜豬血湯。 (老虎魚) (這麼大一盆老虎魚)         等的時間還挺長的,我就在傳菜口看廚師操作,外面的雨稍稍大起來,浠浠瀝瀝的,好在園區很整潔,下雨倒也不惱人。         菜餚很好吃,水筍嫩且有嚼勁(兩樣佔全,很不容易),只有肉味、未見肉星,雖然我的確是很想吃肉,但是燒水筍的境界就是要「眼中無肉、味中有肉」才對啊!         魚很新鮮,燒得不錯,值得一提的是酸菜豬血湯,咸酸中帶著辣味,血塊又極嫩,味道非常的好,美中不足的是飯是(米山)米,稍嫌粗糲。飯後結賬,打了折55元,看來廚房也不便宜。         吃過午飯,把GPS先設到潛口,就出發了。出文化園,往北,過岩寺,就有路標指向潛口,從路口左轉往西,遠遠地看到一座高塔,於是遠遠地停了下來,然而仔細辨認之後,發現並不是昨天傍晚看到的那座,昨天的那座比較低,再看附近的地標,原來這座高的,才是潛口著名的文峰塔。         文峰塔並不在大路上,遠遠的望去,筆直地樹在那兒,四周全無高物,雖有突兀之感,倒也不失挺拔之美。 (這才是真的文峰塔) (文峰塔)(下尖塔)         繼續往前,轉個彎,就看見昨天的那座塔了,於是停車,走下農田,仔細地看看。這座塔很破,但很有韻味,塔門(其實沒有門,稱之為塔洞也可)上方,有塊木牌子,斑斑駁駁,看來也有些年頭了,上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下尖塔」,噢,原來這是下尖塔。         外牆上的「毛主席萬歲」還在,只是已經黯淡了,我去過許許多多的地方,看到過無數的黯淡了的「毛主席萬歲」出現在不同的文物上,即便是在札什倫布寺,依然可以見到牆上的標語。雖然我一向反對演唱樣板式之類,但我也一向建議要保留這些「毛主席萬歲」,就應該讓它留在布達拉宮的牆上,就應該讓它留在樂山大佛的腳上,讓後人看看曾經的瘋狂。         保護單位其實沒有任何的保護,走進塔裡,裡面一團糟,地上有各種廢棄物,幾乎不能落腳。抬頭一看,塔是實心的,天花板低低的,用磚砌成,很是整齊均勻。 (塔樓一層的磚頂) (題記:錯過了,錯過了,都進了塔,居然還是錯過了。回到上海,一查,才知道下尖塔不同凡響,這座塔其實有兩層,一樓一層,二樓到六樓一層,只要再往裡走,就可以發現一個暗梯,可以一直通到六樓,並且樓上還有壁畫。據說,這是中國唯一的一座穆斯林「佛」塔,類似的塔只有巴勒斯坦才有了。下回去,怎麼也要爬上去看看)。         下尖塔的斜對面,往西幾百米,沿路的農田裡有座牌坊,上面寫著「金紫祠」,牌坊很漂亮,只是農田中沒有路可以過去,免得踩壞了別人的菜,只能作罷。丈母娘說應該後面有祠,我說就算有,文化大革命估計也毀得差不多了。(回來後查資料,果然有祠,是潛口的汪氏宗祠,潛口汪氏是大族,只是祠已經成了糧管所,至今仍是糧管所的產權,糧管所已經投資了12.5萬元搞開發,尚需1000萬元的後期投入,正在網絡上招商呢。)         再往前一二公里,就是潛口民居的風景點了,分為兩個大宅院,左邊(東)是明朝的,右邊是清朝的,兩大群落中隔著一條河,風景著實不錯。只是兩大群落都有高牆,看不清裡面到底如何。 (這就是潛口,明居的院落) (潛口,左邊是明居,右邊是清居) (潛口,清居的院落)         來說說去唐模的路吧,去唐模的路就在潛口民居和金紫祠坊的當中,是條鄉道,入口很小,而且正對著入口是看不到路的,必須膽子大些往裡開,然後峰迴路轉,路就現在眼前。         路也很窄,當然要比那條田埂好得多,往北開大約五門公里,就可以轉到大路——唐模路上,從西面到唐模。…

[安徽] 安徽一路行 之三 唐模 呈坎 豐樂湖 「一樓」

11月23日,週四         昨天在西遞迴來的路上,酒店裡有個姑娘打電話給我們,說是可以幫我們安排旅行計劃,並且有打折的門票出售。 (怎麼樣,早餐夠豐盛吧?)         早餐還是在酒店吃自助,今天可能人更少吧(其實昨天也沒見別的客人),所以自助改成了套餐,每人兩大盆,根本就吃不完。於是用餐巾紙包起「乾糧」,到園區的湖裡去餵魚。園區很大,也很漂亮,有湖,湖上有亭喚「文昌閣」,也有長廊、九曲橋。湖裡有魚,魚很多,而且很大,全是紅色鯉魚,煞是好看,據說熱天魚更多,如今都躲在湖底。         來到酒店的服務部,他們已經搞定了徽州區內的景點,可以打八折,其它的,據說正在聯繫協調中。據他們的推薦,我們買了唐模和豐樂湖的票,分別是打了七折的35元,和打了八折的36元,服務部拿出兩張紙來,寫上景點的名稱、人數、日期,蓋章、收錢。         GPS設定到了唐模,出發嘍。大約二十分鐘後,車到了棠樾,記得嗎?就是我說我唯一想看一眼的地方,有牌坊群的地方。         按地圖,到唐模,先要經過棠樾;到棠樾,先要經過鮑家花園。鮑家花園是在路邊的,車過處,停車場上只有一輛車;而棠樾就成問題了,棠樾景點不在路邊,而是在路的正中央,換言之,你要從這條路過去,就必須先進入棠樾景點。         當然,要進景點,就得買票。離開上海之前,我做了功課,說是只要和看門的說去唐模,就可以進入棠樾,不用買票,只要不拍照就可以了。於是把車開到棠樾的路口,這才發現那裡已經造起了鐵欄,看樣子就算付錢、買票,都過不去了。         沒轍了,GPS也找不到另外一條路了,要繞的話,估計沒個十幾公里、二十公里是斷斷繞不過去的。         棠樾門口有賣地圖的當地人,見我們過不去,說是可以帶我們走小路,收費2元。於是請了個老太太上車,老太太讓我們朝原路返回。         一路往東,開過鮑家花園,老太太讓我們右轉,一個135度的右轉,開到了一條田埂上……         其實老太太也不老,大約五十多歲的樣子,據她說,她是六七歲的時候從溫州「逃難」過來的,現在她的兒子,又到溫州去打工了。她還說,棠樾的景點被屯溪的人承包了,所以把路也封了,「壞死了」,是她經常說起的一句話。 (就是這樣的田埂,這段還算寬的)         順著田埂開,別說是雨天,就是平常日子,要開過這條田埂都不是很容易的事,於是一路只能踩剎車、繞水塘、借路肩,前前後後、搖搖晃晃,開了半個多鐘頭,終於開回大路,再往前不過幾公里,就是唐模的停車場了。 (田間的茭白根)         聽我說了半天「唐模」,是個啥玩意呢?就是個山青水秀的旅遊點,「唐模」是個地名。這個旅遊點有啥稀奇的呢?最稀奇的是有棵千年老槐樹,電影黃梅戲《天仙配》就是在這棵樹下拍的。 (這就是拍《天仙配》的大槐樹) (安徽就是牌坊多,程朱都是安徽人,他們講究貞潔,家鄉的人總要支持一把吧。當然牌坊不僅僅是貞潔牌坊,還有各式各樣的,這塊就是同胞翰林坊,兄弟兩個,都做了翰林,於是樹了塊坊) (檀干園一角) (檀干園的煙雨)         唐模這個景點,大約二三公里長,寬則幾十米而已。有一條溪,從唐模景點穿過,沿溪的石階,據說是古驛道。唐模這個地方,以前是私家花園,花園裡有個湖,據說是主人的母親想去杭州看西湖,但年歲已大走不動,於是孝子給老娘挖個湖出來,又據說湖裡的景緻,都是可以和真的杭州西湖match起來的。         整個唐模景區,就是我們三個人玩,天下著濛濛細雨,走在石板路上,聽著小溪嘩嘩的水聲(小溪的水是「嘩嘩」的?小學語文書上說是「叮咚」或是「潺潺」的!),你說該有多麼寫意?         「假西湖」在檀干園裡,還要驗一次票(後來發現),石板路的這頭有人賣票、收票,另一頭正在修建,直接連到地裡。湖水平靜,間或有只野鴨躥過,著實靜中有動,動中有靜。         唐模的美,是無法寫出來的,最好是自己去感受一下,然而它的美,或許只有在這種淡季加下雨的日子,才能夠顯現出來,試想若是在黃金週,大家摩肩接踵,揮汗如雨,怕是再美的景緻,也無法感受了吧。阿婆常說「西湖的人頭比石頭多」,是啊,那樣的話,所望儘是人,又有什麼趣致呢? (唐模的西湖) (唐模的西路,從這裡進來的話,不用買門票,但是看不到「西湖」和干園) (唐模的西側)         離開唐模的時候,唐模的服務員接到電話,是豐樂湖打來的,問我們是不是去吃午飯,原來文化園已經通知了豐樂湖,要為我們準備起來,服務真是周到(當然,服務周到絕不意味著費用也周到)。 (去呈坎的路上,路邊的牌坊,第一塊是節孝坊,說是有個101歲的老太,從26歲開始守寡,的確可謂貞潔了) (到呈坎的路上,路邊的牌坊)…

[安徽] 安徽一路行 之二

        這回到安徽,我純粹是「陪」,所以自己並沒有多大想法,特別對於黃山,我向來並不感冒,我喜歡的是廟,是人文景觀,對於山水,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愛好。所以,這回,我唯一想「主動」去的,就是棠樾,那裡有牌坊群。         早上起來,餐廳吃自助,依然是我們三人,餐廳門口放著架古琴,但是擺法卻錯了,於是告訴經理該怎麼擺,彈了一曲《滄海一聲笑》,經理說這床琴放了一年多,從來沒聽到的有人彈出調子來(汗顏啊!)。         上午,辦點私事,然後驅車來到屯溪老街,丈人、丈母心心熱熱要帶我見識見識這老街,當然不能拂了美意。         其實這樣的老街,全國各地都有,無非就是賣旅遊紀念品的地方,沾著點邊,就要弄條老街出來,就像常州的篦箕巷,哪怕地點、名稱都是以前的,但根本就和「古代」沒有任何關係了,別說重現數百年前的風光,就是要再現十年前的樣子,怕都辦不到了。         逛了一圈老街,的確沒甚好玩,倒是見到一家炒貨店,香榧子賣得甚是便宜(但後來回滬後,據老媽說,那種圓圓的是「木榧子」,要長長的才是「香榧子」),於是稱了幾包,外加幾包店員推薦的榛子幾包。         天還下著雨,所以也沒有興趣拍照,時間不早,先打發了午飯再說。據丈母娘說,路口的那家店,有許多小點心,味道不錯,於是過去。         店的名字很奇怪,叫「一樓」,裝修豪華,店員都穿著織綿緞長衫,戴瓜皮小帽,挺好玩的。         「一樓」的一樓,臨街靠窗是客座,裡面則是開放式的食攤,落座後跑堂的給一塊竹牌,上面寫著臺號,拿著竹牌就是可以去點東西吃。導菜服務員,都有手持電腦,可以直接輸入,估計還可以無線傳輸,真的算是很先進了。         點心很豐富,光蒸餃就有多種,無奈全都有韭菜,我信佛不食,只能作罷。零零散散點了些,回座位等著。美食如何,直接看照片吧。         牛筋,好像是三塊錢一串,這是我吃過的最酥的牛筋了,味道很好。         牛肉香菜餃,酥酥鬆松,也很香。         粉蒸雞,12元,味道很好,全是雞肉,沒有雞骨。         這個玩意是用芋泥拌糯米粉做的,裡面是豆沙,看來是用月餅模子成的形,味道一般。         餛飩,4元,我是對餛飩百吃不厭的人。         魚頭湯,湯水很濃,只是魚頭不大。         臭豆腐,這裡的臭豆腐不是大火大油炸出來的,而是小火小油煎的,所以色面不黃,豆腐極嫩,不是上海人喜歡的吃法。         這頓點心,總共63元,在安徽這種地方,其實不算便宜,最後丈母刮獎,居然刮到5元,她說這是她第一次刮到呢。         在等待的時候,看到桌上有份叫做《一樓》的報紙,當然是「一樓」出的,highlight中有一條「黨支部組織學習八榮八恥」,看來倒是家國營店了。小報辦得不錯,有「一樓」被評為安徽省十大餐飲的新聞,也有「一樓」參加黃山花街遊行的照片,可謂搞得紅紅火火。         吃完午飯,丈人決定開車去探探路,為來年開春再游,打個基礎。天依然下著小雨,查了下GPS,發現宏村大約六十公里,有一下午的時間,開個來回,既可練車,又可識路,不錯。         宏村在屯溪的西面,路很好認,當然有GPS就更方便了。一路過去,遠去的山頭都是霧濛濛的,輕煙自山腰升起,意境很美。路上有個風景點,喚做「齊雲山」,入口處就要路邊幾百米,於是開進去看看,整個停車場,只有我們一輛車,衣服帶得不夠,上山怕是夠嗆,所以就在門口拍了幾張照,繼續出發。 (齊雲山腳下的停車場) (山邊是水,水上有橋) (有山有霧) (怎麼樣?隨手拍的風景,都不錯吧?)         離開齊雲山景點,我們的車開始進山了,路是沿著峽谷的,越往裡,風景越是漂亮。                 西遞的派出所、村委和工商所,甚是漂亮,這個地方又沒工業,旅遊是大部分的財政來源吧。         宏村、西遞,門票都是80,我們都沒有進去,一來丈母跑不動,二來豆媽和豆都不在,反正下回還是要再來的,到時一起玩,不是更好?         路上看到的關帝廟,挺好玩的。         五點半,回到屯溪,又來到老街,在屯溪,只有老街還算熱鬧,對於外地人來說,只吃點什麼,只有老街一個選擇。逛逛老街,看到一家店「老徽館」,下面寫著「本店由上海百年老徽館創始人路文彬裔孫掌理」,雖然兩塊匾額做得像是老貨,其實新得著實可以。         …

[安徽] 安徽一路行 之一

        有人在安徽置了點產,不動產,不動產的意思,就是它不會動,你要看它,就得你動,所以不動產是「你動他不動」。我呢,正好碰上感恩節的假,再請幾個年假,一起過去混混、看看、玩玩、吃吃。         21日上午出發的,早晨起來就在下雨,還好雨不是很大,八點半,老婆把我送到丈母家,她去上班,我們就出發了。目的地在安徽黃山市的屯溪區,有個地方叫做徽州文化園,好在,城際通的GPS裡有數據,從丈母家出發,大約390公里……         從莘莊上滬杭,然後轉杭州繞城,雖然雨漸漸地大起來,但是丈人一路都很快,快十一點的時候,就下了高速,到了餘杭。餘杭在修路,修一條高速,叫做「杭徽高速」,就是這條路,修好後,就不用再走國道了,可以一直由上海開到黃山。         下了高速,加了點油,因為聽說安徽用的是乙醇汽油,對於本來用無鉛汽油的車來說,會使得油路里的積垢被乙醇汽油中的水溶解而堵塞油路,所以我們打算在到達安徽前儘量把油加滿。         沿著國道、省道往西走,雖然路面不錯,但路況還是很差,有些地方全是泥濘,有的地方彎道多,起伏頻,所以車速很慢。大約十二點的時候,開始進入臨安地區,各處都看到「錢王」的字樣,臨安的大姓是「錢」,據說新中國的好多錢姓人物,都是來自這裡。         丈母問我在哪裡吃飯,我猜臨安應該有個地方叫「錢王大酒店」,一查,果然有一個,設定成目的地,立馬趕過去。         進入酒店,三樓吃飯,已經空無一人了,我們走進去,服務員們才開了燈,招呼我們。         大堂前有很多魚缸,養著活魚、蟹、貝,一邊還列示著許多的「招牌菜」,一看,土雞湯88元一份,價格不菲。由於還要趕路,決定隨便吃點,兩菜一湯,我點的。         點菜的時候,有許多東西,服務員都說沒有,我也漸漸發現,最近只要是我點菜,往往就會沒有,難道我的口味比較怪?好不容易,問到一個「杭州卷雞」,服務員說是有的,但要等,問她要等多少時間,服務員說「不知道」。         於是請服務員去問廚師,繞了一圈,服務員回來,說「反正時間蠻長的」。喔喲,就算長麼也得有個准,是不?再問服務員,怎麼也說不上來,最後BIE出一句「反正,不會等到你們吃完再上來的」。呵呵,好吧,來一份。         一路過來,天氣漸冷,於是決定吃點熱的,要個羊肉煲吧,又熱又養胃。         另外,又點份蘆筍草菇,也是有點素吧。         東西都不錯,羊肉很酥,咸鮮中帶著微辣,蘆筍很嫩,擺盤也很漂亮。         值得一說的,還是「杭州卷雞」,那道菜,並沒有等太多的時間,但如果誰要是認為「等候」的原因是要殺雞,洗雞,那就大錯特錯了。杭州卷雞是杭州的名菜,大多用豆腐衣包扁尖絲而成。這回吃到的,卷很大、扁尖既嫩且有嚼勁,外面的豆腐衣是厚的那種,本事最大的在於,廚師居然可以用豆腐衣把東西包到如此之緊,絕非一日之功。         不過,問題也來了,豆腐衣挺硬的,怎麼看都看不出是現包的,估計服務員先前說的要等,就是等這玩意思化凍吧。         吃過午飯,繼續進發,GPS間或可以認出在建的杭徽高速,有時甚至把我們引到在建的收費口去。丈母記得應該在昌化上高速,於是不管GPS的叫喚,拿準方向,朝昌化走。         快出浙江了,又加了一次油,加完油,丈人讓給我來開。加油站邊上,有個告示,說是高速可以從龍崗上去,從龍崗上高速,過不多久,就是昱嶺關了。         昱嶺關是浙江西面最後一個「關」了,「關」的意思就是要付買路費,所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嘛。         三點五十分,在昱嶺關收費口小是休息後,繼續前進。由於過了浙江界,進入安徽,所以名稱也變成了「徽杭高速」。         聽丈母娘說,只有滬寧高速,在江蘇段不叫「寧滬」,因為當時江蘇叫李鵬題詞,寫「寧滬高速」,結果李鵬連筆都已經拿起,卻問了個關鍵問題「江澤民題過詞嗎?」,回答是「江澤民題過,是滬寧」,於是李鵬再題,也是「滬寧」,差一點點,就犯了「嚴重的政治錯誤」。當然這是笑話啦,作不得數。         一進入安徽地界,風景一下子好起來,高速兩邊的山,氤氳在霧氣中,時隱時現,由於到了秋季,山上不再是一色的綠,更有黃葉、紅葉交相輝映,著實好風光。         杭微高速限速很厲害,最高也只有八十公里,有些路段只有六十,好在風景實在是好,開得慢些,欣賞沿途風景,倒也不覺枯燥。         高速從歙縣下來,再往前20公里左右,就是徽州文化園了,這個文化園,包含一套五星級的酒店,以及一批商品房,酒店和商品房在一個園區內,由同一個來自南京的公司管理,很有特色。         我們到的時候,快七點了,天色已暗,進入園區,可謂寂靜無聲,幽靜得真是可以,酒店是早就定好的,辦好手續,把東西拿到房間,開始覺得冷了。         酒店說是空調正在檢修,但估計是由於人少(可能少到只有我們三個人)就關了。園區離市區很遠,距離岩寺大約五六公里,距屯溪則大約有二十公里,所以我們只能在賓館裡吃了,賓館的餐廳有個好聽的名字,叫「聚賢樓」。         依然,我們進得餐廳,服務員忙著開燈,於是落座,點菜,最後問服務員是不是有黃酒,答曰沒有,我問服務員當地人都喝什麼酒,答曰白酒,想想算了。天氣太冷,喝啤酒怕要凍死,也罷,光吃菜吧。 (偌大的餐廳,空無一人)         等了「半半六十日」,菜總算來了,我開玩笑說廚師是被服務員從被窩裡拖起來的。共計三隻菜,糟溜三白是魚片、蝦仁和百合,果然很白,魚片批得相當好,味道也入味,的確不錯。沸騰鴨腸,賣相勿錯,只是鴨腸只有一點點,要「赤之腳下去撩」的。         點了一個頭道菜,也的確是第一道上來的,裡面有魚丸、貢丸、肉皮、菇類,倒是豐富多彩,加之湯湯水水,總算先把我們吃熱。記得以前在南京,經常看到「六合頭道菜」之類的字樣,想必安徽人喜歡「頭道菜」這玩意吧。最後,點了一份麵疙瘩,味道極其一般,疙瘩粉而無彈性。         最後買單,打完折是88元,還可以。離開餐廳的時候,發現廣告牌上有「徽菜」也有「本幫菜」,「本幫菜」的英文不是「lo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