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的人自然就懂了,不懂的也不用去弄懂了,當然,等你懂了之後可能就更不懂了。
Related Posts
安利,金鎖鏈?
昨天回家的路上,看到郵局的職工騎著自行車收取郵筒裡的信件,郵筒是衹有寥廖數封信,那人放進一隻馬夾袋,走了。哎,一個郵筒,一天才幾封信,卻還要 派專人定時定點收取,得不償失卻不能不為。想起以前,郵局開郵筒是用大籮筐的,而且,那時的郵筒,一天要開上好多次,要是碰到聖誕節,整整有半個月要增加 開郵筒的次數,整個郵局都要加班加點分揀郵件。互聯網的威力可真是不小,加之還有手機、短信等等各種通信和通訊工具,把個郵政業擠兌得捉襟見肘,真是威風 掃地,衹能感吧科技發展的速度實在是快啊! 在用手寫信的年代裡,還有一種遊戲,就是你會莫名奇妙地收到一封匿名信,信上說,在 9 天之內,將此信抄後寄給另外的 9 個人,再過 9 天就會有好運降臨云云。這種遊戲,俗稱「金鎖鏈」,有許多版本,區別在於抄送的數量和期限,承諾都是「會有好運」。可能是業餘生活極度貧乏,也可以是對生活抱有太多幻想,有 許多人收到此信,奉為聖旨,依計而行。那時,並沒有複印機,衹能用手抄,也有人用藍印紙(藍色的複寫紙)謄抄,一次能抄寫兩到三份。 然而, 「金鎖鏈」不過是好事者拿來消遣別人的把戲罷了。其實,衹要稍有數學常識,就不難算出,一個人發 9 封信, 9 個人就發 81 封信, 9 的 11 次方是 300 多億, 世界人口的六倍多;也就是說,這封信從第一天發出,在第九十幾天時候,全世界不分男女,可以人均一封。這衹是簡單的棋盤堆米的故事,小學生都懂,唯獨玩 「金鎖鏈」的人不懂。 自那以後,又過了許多年,大學快畢業的時候,我又聽到了似曾相似的說法「你衹要每 3…
小公司如何拓展業務
這篇其實是接著前一篇《名牌衣服,賣的衹是名氣?》的,上篇說到一個小公司,眼高手低,最終沒有接下我們辦公室的單子,而且,許多想法都是匪夷所思,令人貽笑大方,此篇是接著前篇寫下去的,關於背景資料,請參照前篇。 小公司如何拓展業務,是我思考中想到的,也是許多網友來信詢問我的,問題的核心在於「照你這麼說,小公司就不要做生意了?」以及「天下的大公司也是從小公司做起的」這兩點,有的網友希望我做一個詳細的解釋,我雖是忝為 MBA ,但於此道,也是皮毛,只當拋磚引玉,有不當之處,也請各位指正。 讓我們做一個 SWOT 分析, SWOT 是英文 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和 threats 的縮寫,譯成中文分別是優勢、劣勢、機會和挑戰,是現代化管理中對於公司定位的一種最普遍的工具,以下詳述。 Strengths, 優勢:對於這樣的一家小公司,我個人覺得最大的優勢有兩點。第一是「船小好掉頭」,如此的公司,沒有多少人,業務也沒有多少,這個不成做哪個,不像大公司,業務已經定型,不像大公司,如果是做系統集成的,就算有再誘人的網頁設計,也不能接。而這樣的小公司就沒有這種顧慮,而且多種經營不會像大公司那樣,牽一髮而動全局,他們應該在談生意的時候,試探性地詢問目標客戶有無軟硬件的購買需求,有無內部昇級的可能,等等這些,都不是很難操作的,卻可以帶來利潤以及客戶信任度,同時也能瞭解客戶的購買習慣,是一舉多得的好事。第二,小公司應該有「遷就」的美德,小公司與大公司比,沒有名聲,沒有口碑,所以小公司應該照著目標客戶的路子去走,所謂的潮流、時尚,小公司應該避免提及,而是應該給目標客戶一種腳踏實地的感覺。所謂「人大欺店,店大欺人」,小公司必須認識到自己是家小公司,有許多地方就應該順著大目標客戶的想法,大的目標客戶,錢也不是搶來的,主管人員也不是皇親國戚,招人也是評水平的;主客人員的要求也已經是為自己考慮過的,一旦他找錯公司也要「喫不了兜著走的」,所以小公司在聽到大目標客戶提要求的時候,應該仔細地想一想,他為什麼要提這樣的要求,對他自己有什麼好處(不是指外快,是指「明哲保身」),然後再來考慮如何讓自己的服務正好可以「套」上對方的要求,而不是一昩地宣稱自己的公司有多好多棒,說到底,大目標客戶的主管人員,或多或少是見過點世面的,靠「吹」是過不了關的。 Weaknesses ,劣勢:小公司最大的劣勢在於「從業人員的水平參差不齊「,因為小公司開不起大價錢,請不到大人物。的確,小公司的激情很大,朝氣要遠遠大於大公司,但是,生意場上靠的不是激情和朝氣,而是實力。小公司由於資金的問題,不可能租用大型的辦公室,不可能配備高級的設備,也不可能聘用高薪的員工;這樣,也就注定了小公司的報價單很可能不規範,和使用外語的公司不能很好溝通,從業人員衹能請大學應屆畢業員,沒有足夠的經驗等等。在這種時候,就應該考慮如何地揚長避短,說不好外語說本地話,給人一種親情;業務上不行招漂亮的,也是給人一種親情;加強員工培訓,以補後臺的不足。不要以為員工培訓要花很多錢,我的一個好友 John Ray 開公司,最早也是小公司,他個人的水平的很好,無奈用不起好的員工,結果他每週兩次,下班後開免費講座,教授編程技巧,很多人都覺得受益非淺,最後也的確幹成了大事。 Opportunities ,機會:像我這樣的辦公室,能夠與他們坐下來談,就是最大的機會,可他們卻不願把握。所謂「不打沒準備的仗」,什麼是有準備,就是要知道目標客戶可能會出一個什麼價錢,可能會要什麼樣的東西。多麼好的一個機會,十個頁面,很明顯就是試你的(當然,也可以說是「涮」你的),無非一兩個小時的工作量,大可免費奉上,即使生意沒有做成,你免費給大目標客戶做了一回,以後就可以寫在 DM 上,而大目標客戶莫名奇妙拿了你的東西,或多或少總會替你說句好話,做個推薦;你要讓大目標客戶感到你的「誠意」,以後就很容易了。象前篇說到的靠十隻頁面開到八千,就算人家做了,也是一次性的生意,長此以往,小公司永遠是小公司,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 Threats ,挑戰:小公司的挑戰是什麼?小公司的挑戰比大公司要小得多,大公司要面監金融風暴,小公司不用;大公司要應付政策改變,小公司也不用。小公司的挑戰到底是什麼?我認為最大的挑戰是有別的小公司競爭。有什麼辦法?纏,死死地纏住大目標客戶的主管人員,讓他無睱分身去顧其它的小公司。的確,大目標客戶的主管人員肯定很拽,很不可一世,人家也是打拚過來的,也是從小公司、從底層做起的,所以要尊重對方的人生、工作經歷。當然,也有些人是靠後臺、關係坐上這個位置的,這種人,不懂疾苦,貪得無厭,衹要靠金錢、美色誘惑,就可以了。 這回,就說到這裡,下一回,讓我們假設這個生意談了下來,應該如何地去一步步地完成。
駁《媒體該反思 對預裝上網過濾軟件千萬別誤導》
原文鏈接:http://www.chinanews.com.cn/it/it-rdzz1/news/2009/06-10/1727587.shtml 一、原文誤導1:此款軟件難道不是強制安裝的嗎? 原文中「此款軟件是可以自由卸載的」作為論據,來論證「綠壩」軟件並非強制安裝,我們暫且不討論這個「自由卸載」的「自由度」是多少,我們就來討論一下簡單的邏輯問題。請問,「自由卸載」和「強制安裝」有邏輯關係嗎?難道你可以用「自由排出體外」來證明「三聚氰胺」有牛奶中的合理性? 二、原文誤導2:此款軟件難道不限制自由嗎? 原文依然糾纏於「自由卸載」,企圖用此來說明這個軟件「不限制自由」,這倒好,「自由卸載」成了「萬試靈丹」。原文高屋建瓴地認為「難道不承認,對於青少年而言,有這款軟件比沒有要好得多?」,不管是好是壞,軟件還是限制了自由,你如果說「適當地限制自由是必需的」,那我就不駁你,但你偏要說「沒有限制自由」,那就是你指鹿為馬了。就像妓女可以哭訴賣淫的合法性,但你不能我說沒有賣。 三、原文誤導3:此款軟件難道值四千萬嗎? 原文巧妙地迴避了工信部花四千多萬購買此軟件的合理性與合法性,單純從軟件的單價上來論證四千萬不貴,並且舉了一個「目前5000萬的裝機量」來說明。首先,這個五千萬,乃是工信部和公司方面的如意算盤而已;其次,軟件的價格貴與不貴,並不是由寫文章的用簡單除法來算出來的,而是通過市場供求關係得到的。在一個沒有需求的市場上,賣出如此價格來,這已經不是僅僅一個「貴」字了,這是赤祼祼的掠奪和國有資產的流失。 四、原文誤導4:此軟件為何如此「軟膀軟腳」? 此軟件從一開始,就如原文作者一般,極力強調自己「不能完全將不良信息拒之門外」,而原文作者更是要求大家充分預見上網孩子、學生及其它上網者的計算機水平,表示即使裝了這個軟件,還是有可能出現問題。這話表面上聽著一點也不錯,殺毒軟件的漏報、誤報早已不是新聞,但是讓我們來看看金山毒霸、微點殺毒,他們是怎麼說的?他們是企業,他們說只要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及時更新病毒庫,就可以遠離病毒侵擾。 然而「綠壩」為何一再聲明自己「力量薄弱」?我並不知道。不過我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村裡很想知道一戶人家的情況,於是硬派了一個看門的給那戶人家,那戶人家不要,看門的告訴他們說「錢,村上已經付了,但是我並不能保證把你的門看住」,幾天後,那戶人家被搶了,去找看門的理論,看門的說我早警告過你們我看不住門的;幾個月後,那戶人家的第二胎被村裡知道了…… —————- 不要把精力花在如何破解卸載「綠壩」上,而是應該旗幟鮮明地要求網絡自由、新聞自由、言論自由。
梅璽兄,我現在在寫一本《鹼性飲食》的書,裡面引用到了您的文章。能否告知您的聯繫方式,我把相關情況用郵件方式給您匯報。我的手機號碼:13472762498.多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