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過南新雅,上海的名店了,信步走進去買些西點,杏仁塔三塊五一隻,咖哩角三塊三一隻,各要了兩隻,服務員飛快地包好食品,在收銀機上打好數字,收銀抽屜彈了出來。

  「十三塊六角」,服務員說道。

  「哦?勿來三,勿來三,」我一聽價鈿,跳了起來,「再加點啥。」

  再加了一隻杏仁塔,服務員被我弄得「丈二和尚摸不到頭腦」,只能懶洋洋地重新來過。

  倒是邊上的服務員,已經笑彎了腰,弄得那個賣給我東西的人更是詫異,問了句「㑚認得啊?」

  後來我給她解釋了一下,告訴她「十三塊六角」是只「烏龜」,因為任何一隻烏龜的背上,都有「十三塊」「六角形」的花紋,以前上海人買東西,若算下來正好十三塊六角,老闆一般會少收點,免得「收了只烏龜」;而現在南新雅是國營店,斷無「減免優惠」,只能我多買一件,免得「付了只烏龜」。

  上海話中,「龜」不是「威」韻,而是「魚」韻,讀如「舉」,與「鬼」在上海話中的變韻是相似的。

  不但相似,還有個以訛傳訛的故事呢,原來,不但有「烏龜」,也的確有「烏鬼」一物,當然不是指非洲朋友,而是江南水鄉的鸕鶿,這種水鳥通身墨黑,是漁民的好幫手。

  江南農家還有樣東西,普通話叫做「鵝」,吳語中「鵝」的讀音和「我」一樣,那還了得?殺鵝豈不是「殺我」?吃鵝豈不是「吃我」?所以,「鵝」萬萬叫不得「鵝」。

  「鵝」的樣子與「烏鬼」有點像,就是顏色不一樣,是白的,那就把「白」加在「烏鬼」前,於是「鵝」在蘇滬語系裡,都叫做「白烏鬼」。

  還有種說法,因為鵝的眼睛有「縮小」功能,與牛相反,所以鵝雖小卻不畏人,牛雖大卻懼人,因此鵝可以看家,看家者,「護居」也,白色的鵝看家,就叫「白護居」吧。

  反正,「鵝」是叫不得的,「白烏鬼」和「白護居」的發音是一模一樣的,如果不去考證,所有的人只以為是「白烏龜」,反正說的人、聽的人,都明白是怎麼回事,也沒有去深究的。

  雖說烏龜是長壽的象徵,但上海人並不怎麼喜歡這個傢伙,因為烏龜的名聲實在不好。

  說來話長,長到好幾百年前,在明朝的前面,有個朝代叫元,元朝有部法律,叫《元典章》,裡面規定「娼妓穿皂衫,戴角巾兒。娼妓家長,並親屬男子,裹青頭巾」,從這段話我們知道,元朝的時候,妓女家中的男人,要戴青色的頭巾,到了明朝,這個規矩被保留下來,而且青頭巾變成了「綠頭巾」,其實青和綠本來就差不多,那時屬於賤色。

  「綠帽子」一詞,就是從「綠頭巾」而來,妓女與他人淫,家中男人要戴綠巾,民婦與他人淫,丈夫就被戴上一頂看不見的「綠帽子」。

  烏龜的頭是綠的,好似戴著一頂綠帽子,所以有淫行婦女的丈夫,俗稱「烏龜」,你想,名氣如此之臭,還有人會喜歡它嗎?

  所以罵人「烏龜」是很嚴重的事情,所謂你可以侮辱我,但不可以侮辱我的家人,但凡一個男人被罵烏龜,多半是要拳腳相向,如果有刀的話,怕是要「兵刃相見」的了。

  但也有膽小懦弱之輩,即便真正做了「烏龜」,也不敢響,任妻為所欲為,一如真的烏龜,把頭腳縮在殼裡,只求自保,這種傢伙就是「縮貨」。

  「縮貨」就是「烏龜」,都只可用在男人身上,所以還有「縮屌」一詞,更是指明性別。縮貨在上海話中,主要是罵人膽小怕事,沒有勇氣,基本上已經沒有了「綠帽」這層意思。

  上海人一點也不喜歡烏龜,和「烏龜」相關的詞,都是罵人的話,如「烏龜王八蛋」,王八就是鱉,上海人稱之為「甲魚」,據說王八是「忘八」的諧音,因為忘了「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中的第八樣,沒有「恥」,就是「無恥」,所以王八是「無恥」的象徵,想想看,這「烏龜王八蛋」的殺傷力該有多大。

  「烏龜賊強盜」主要是罵賊的,因為縱觀歷史,強盜在上海出現的次數實在不多,所以只剩了賊,賊一如烏龜,縮頭縮腦,偷偷摸摸,所以還是挺形象的,這種罵法,還有種咒罵的含義,只望賊人戴頂「綠帽」才好。

(寫於2008年1月11日)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